第136章 受封揚州大都督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寧郡王為了完成鑄錢的任務,煞費苦心。”這時,楊玉環在一邊忍不住感慨了起來,“如此赤子之心,又將事情做得這麽好,卻還要被那些官員彈劾,換做是我,我也想辭官。”
李林甫心頭一顫:完了,這次看來扳不倒這個建寧郡王了!
楊玉環這話,讓李隆基有些尷尬。
因為他之前還在責怪李倓。
不等李隆基說話,楊國忠繼續說道:“陛下,民間對新錢的滿意度甚至超過了舊錢,這也是功勞啊!”
楊慎矜緊接著說道:“每一貫節約了兩百文,這意味著以後朝廷鑄造的錢越多,賺的也就越多。”
楊國忠立刻又說道:“臣還聽聞,建寧郡王在洛陽建造了可以用水力紡織布匹和絲綢的莊園,大大加快了絲綢的紡織進程,能織出更多的絲綢,這也是建寧郡王敢高價買銅的原因。”
提到這個李隆基連忙問道:“建寧,這件事到底是怎麽迴事?”
“迴稟陛下,誠如楊禦史所言,臣確實在洛河之畔建造了一些紡車,用那些紡車織出來的布匹和絲綢,去購買了銅,這也是為了快速獲得銅,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這種紡織方式除了快,還有什麽好處呢?”
“比過去的投入更低。”
“如此說來,以此買銅,整個鑄錢的投入又低了?”
“可以這麽說?”
“低多少?”
“又低了兩成!”
李隆基徹底不淡定了,連李林甫都不淡定了。
“這樣的紡車,你建造了多少?”
“數十台。”
“陛下!”楊國忠又跳出來了,“一定不能同意建寧郡王的辭呈,否則明年如何鑄造更多的錢!”
李倓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陛下,這些事其他人也可以做,並不是非要臣去做。”
楊國忠一聽李倓想躺平,立刻緊張起來,連忙說道:“陛下,明年建寧郡王可以鑄造一百萬貫!”
“當真?”李隆基問道。
楊國忠卻拍了拍胸脯:“一定可以,如果明年建寧郡王不能鑄造一百萬貫,臣也願意引咎辭官。”
一聽這樣的話,王鉷立刻又興奮起來,他說道:“陛下,臣也覺得建寧郡王可以做到!”
王鉷心裏樂開了花,一百萬貫?
不知道這是建寧郡王自己吹噓的,還是楊國忠這頭蠢豬吹噓的。
反正肯定完成不了。
既然你們敢在聖人麵前公開保證,那我王鉷肯定幫你們一把。
李隆基問道:“建寧,能做到嗎?”
“可以做到,但臣已經提出辭呈,請陛下恩準!”
“朕如果不答應你的辭呈呢?”
“那臣做不到明年鑄造一百萬貫。”
“你剛才還說可以?”
“臣說的是派其他人可以,臣做不到。”
“為什麽?”
李倓卻沉默不言了。
這時,楊玉環又說話了:“因為建寧隻是一個少府監監,如果地方官再一次為難他,他又能如何呢?”
大殿內陷入沉默。
李隆基說道:“今日先到此為止,私鑄新錢一事,念你是初犯,又因節省了投入,功過相抵,朕不予追究了。建寧,你先迴去好好休息。其餘人,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這件事商議到這裏,卻並未結束。
李林甫安排的江淮兩道官員彈劾奏疏,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如同暴雨般快馬加鞭發到長安。
無一不是對李倓進行口誅筆伐。
李倓本人卻躺在自己的宅院裏,喝酒、睡覺、泡溫泉,和胡姬們有說有笑。
其間李媃數次跟他說秦國夫人想請他去府上一敘,都被李倓以身體抱恙拒絕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到了十月中旬。
這一日,楊國忠被宣召入宮。
李隆基問楊國忠:“如果建寧要辭官,明年誰能勝任少府監監,為朕鑄造一百萬貫呢,你有沒有推薦的?”
楊國忠堅定地說道:“沒有!除了建寧郡王,其他人做不到!”
“王鉷也做不到?”
“王鉷連如何鑄錢都不知曉,他肯定做不到。”
“可建寧他說自己也做不到。”
“陛下完全可以給建寧郡王增加新的官職,以方便他能在明年為陛下鑄造一百萬貫銅錢!”
“要增加新的官職嗎?”
“完全可以!”
“授予什麽官職比較好呢?”
楊國忠說道:“臣覺得,讓建寧郡王去江淮,那裏是鑄錢最多的地方,直接給他一個揚州大都督,統管淮南道和江南道一切事務。”
李隆基皺起眉頭來:“這樣做會不會……”
一邊的楊玉環說道:“隻是揚州大都督而已,難道三郎還擔心您的孫兒造反不成?”
楊國忠說道:“陛下,建寧郡王是一個忠厚之人。”
“大都督是不是權力太大?”
“一點也不大,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充分調動人、物,為陛下鑄錢。”
見李隆基還在猶豫,楊國忠一發狠,繼續說道:“陛下若是給揚州大都督的職位,可以再多提一些要求,例如讓建寧郡王在江淮建造更多水力紡織莊園,給他定絲綢的任務,後年再增加銅錢鑄造的任務!”
李隆基腦瓜子快速轉動起來,其實讓李倓去東南統領諸事務倒也不是不行。
因為大唐的東南,並不算核心地帶,人口有限,更沒有什麽兵力,李倓就算要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除非他過去自己拉扯一支軍隊出來。
他要是真的敢在東南拉扯一支軍隊出來,絕對逃不過地方監察官的眼睛。
楊玉環又說道:“三郎,你不能總讓建寧做事,又不給他權力,這樣他也會很為難,為難到這一次迴來要辭官了,他要是辭了官,誰給你鑄造更多錢?”
“行行行,你說得對,給他揚州大都督的職位就行,統管淮南道、江南道。”
天寶六年年底,除了震驚大唐的王宗嗣案正在審問中,另一件事也震驚了朝堂上下:建寧郡王任職揚州大都督。
為什麽說震驚朝堂上下?
前腳地方官還在上奏彈劾建寧郡王,尤其是揚州刺史喬賢問,以及法曹參軍崔昀,他們都上了奏疏彈劾李倓。
一時間,各路地方官對李倓的反對聲甚囂塵上。
可一轉眼,建寧郡王不但沒有受罰,還得到了揚州大都督的職位!
完蛋了!
李林甫心頭一顫:完了,這次看來扳不倒這個建寧郡王了!
楊玉環這話,讓李隆基有些尷尬。
因為他之前還在責怪李倓。
不等李隆基說話,楊國忠繼續說道:“陛下,民間對新錢的滿意度甚至超過了舊錢,這也是功勞啊!”
楊慎矜緊接著說道:“每一貫節約了兩百文,這意味著以後朝廷鑄造的錢越多,賺的也就越多。”
楊國忠立刻又說道:“臣還聽聞,建寧郡王在洛陽建造了可以用水力紡織布匹和絲綢的莊園,大大加快了絲綢的紡織進程,能織出更多的絲綢,這也是建寧郡王敢高價買銅的原因。”
提到這個李隆基連忙問道:“建寧,這件事到底是怎麽迴事?”
“迴稟陛下,誠如楊禦史所言,臣確實在洛河之畔建造了一些紡車,用那些紡車織出來的布匹和絲綢,去購買了銅,這也是為了快速獲得銅,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這種紡織方式除了快,還有什麽好處呢?”
“比過去的投入更低。”
“如此說來,以此買銅,整個鑄錢的投入又低了?”
“可以這麽說?”
“低多少?”
“又低了兩成!”
李隆基徹底不淡定了,連李林甫都不淡定了。
“這樣的紡車,你建造了多少?”
“數十台。”
“陛下!”楊國忠又跳出來了,“一定不能同意建寧郡王的辭呈,否則明年如何鑄造更多的錢!”
李倓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陛下,這些事其他人也可以做,並不是非要臣去做。”
楊國忠一聽李倓想躺平,立刻緊張起來,連忙說道:“陛下,明年建寧郡王可以鑄造一百萬貫!”
“當真?”李隆基問道。
楊國忠卻拍了拍胸脯:“一定可以,如果明年建寧郡王不能鑄造一百萬貫,臣也願意引咎辭官。”
一聽這樣的話,王鉷立刻又興奮起來,他說道:“陛下,臣也覺得建寧郡王可以做到!”
王鉷心裏樂開了花,一百萬貫?
不知道這是建寧郡王自己吹噓的,還是楊國忠這頭蠢豬吹噓的。
反正肯定完成不了。
既然你們敢在聖人麵前公開保證,那我王鉷肯定幫你們一把。
李隆基問道:“建寧,能做到嗎?”
“可以做到,但臣已經提出辭呈,請陛下恩準!”
“朕如果不答應你的辭呈呢?”
“那臣做不到明年鑄造一百萬貫。”
“你剛才還說可以?”
“臣說的是派其他人可以,臣做不到。”
“為什麽?”
李倓卻沉默不言了。
這時,楊玉環又說話了:“因為建寧隻是一個少府監監,如果地方官再一次為難他,他又能如何呢?”
大殿內陷入沉默。
李隆基說道:“今日先到此為止,私鑄新錢一事,念你是初犯,又因節省了投入,功過相抵,朕不予追究了。建寧,你先迴去好好休息。其餘人,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這件事商議到這裏,卻並未結束。
李林甫安排的江淮兩道官員彈劾奏疏,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如同暴雨般快馬加鞭發到長安。
無一不是對李倓進行口誅筆伐。
李倓本人卻躺在自己的宅院裏,喝酒、睡覺、泡溫泉,和胡姬們有說有笑。
其間李媃數次跟他說秦國夫人想請他去府上一敘,都被李倓以身體抱恙拒絕了。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已經到了十月中旬。
這一日,楊國忠被宣召入宮。
李隆基問楊國忠:“如果建寧要辭官,明年誰能勝任少府監監,為朕鑄造一百萬貫呢,你有沒有推薦的?”
楊國忠堅定地說道:“沒有!除了建寧郡王,其他人做不到!”
“王鉷也做不到?”
“王鉷連如何鑄錢都不知曉,他肯定做不到。”
“可建寧他說自己也做不到。”
“陛下完全可以給建寧郡王增加新的官職,以方便他能在明年為陛下鑄造一百萬貫銅錢!”
“要增加新的官職嗎?”
“完全可以!”
“授予什麽官職比較好呢?”
楊國忠說道:“臣覺得,讓建寧郡王去江淮,那裏是鑄錢最多的地方,直接給他一個揚州大都督,統管淮南道和江南道一切事務。”
李隆基皺起眉頭來:“這樣做會不會……”
一邊的楊玉環說道:“隻是揚州大都督而已,難道三郎還擔心您的孫兒造反不成?”
楊國忠說道:“陛下,建寧郡王是一個忠厚之人。”
“大都督是不是權力太大?”
“一點也不大,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充分調動人、物,為陛下鑄錢。”
見李隆基還在猶豫,楊國忠一發狠,繼續說道:“陛下若是給揚州大都督的職位,可以再多提一些要求,例如讓建寧郡王在江淮建造更多水力紡織莊園,給他定絲綢的任務,後年再增加銅錢鑄造的任務!”
李隆基腦瓜子快速轉動起來,其實讓李倓去東南統領諸事務倒也不是不行。
因為大唐的東南,並不算核心地帶,人口有限,更沒有什麽兵力,李倓就算要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除非他過去自己拉扯一支軍隊出來。
他要是真的敢在東南拉扯一支軍隊出來,絕對逃不過地方監察官的眼睛。
楊玉環又說道:“三郎,你不能總讓建寧做事,又不給他權力,這樣他也會很為難,為難到這一次迴來要辭官了,他要是辭了官,誰給你鑄造更多錢?”
“行行行,你說得對,給他揚州大都督的職位就行,統管淮南道、江南道。”
天寶六年年底,除了震驚大唐的王宗嗣案正在審問中,另一件事也震驚了朝堂上下:建寧郡王任職揚州大都督。
為什麽說震驚朝堂上下?
前腳地方官還在上奏彈劾建寧郡王,尤其是揚州刺史喬賢問,以及法曹參軍崔昀,他們都上了奏疏彈劾李倓。
一時間,各路地方官對李倓的反對聲甚囂塵上。
可一轉眼,建寧郡王不但沒有受罰,還得到了揚州大都督的職位!
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