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睿宗王俁摟著兩個美姬,半醉半醒。
偷得浮生半日閑啊。
這段日子,他的心情糟透了。
本來在他想來,遼宋大戰在即,高麗作為小國,是可以左右逢源,吃一波紅利的。
沒想到先是遼國派出使者,讓他們出兵,跟隨遼軍征宋,好不容易才拖延了一段時間,宋國緊接著就來了個大軍壓境。
這還他媽的左右逢源個屁!
兩邊挨打好不好?
集全國之力,耗費數年光陰辛辛苦苦訓練出來的“別武班”,在大宋的一支偏師麵前竟然一戰即潰,對高麗君臣的打擊太大了。
大國實力,恐怖如斯。
那自己這些年的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到底還有什麽意義?
還不如躺平摸魚,盡情享受人生。
“王上,您再吃一粒嘛。”身邊的一個妖豔美姬嬌聲道。
聲音軟糯香甜,嬌軀秀色可餐。
“好好好……再吃一粒,啊~~”
王俁把嘴巴張得大大的。
美姬拈起一顆甘梅,喂到自己嘴裏,然後風情萬種地渡了過來。
香舌渡甘梅。
《埤雅·釋草》:“望梅生津,食芥墮淚,此五液之自外至者也。”
現在口中不但有梅,也有津。
懷裏麵,還有兩條正在不安分地扭動著的美人魚,怎能不銷魂?
從登基到現在,自己從來沒有那麽放鬆、那麽快樂過。
這小日子過的,還要啥自行車?
( *ˊ?ˋ)????
王俁舒舒服服地躺在榻上,一個美姬輕輕在他耳邊嗬著氣,癢癢的,不時還調皮地咬咬他的耳垂。
另一個美姬則是舌功了得,一路打著轉,緩緩遊走到了緊要之處。
猛地一口。
叼住。
“嘶!”
聽到王俁倒吸一口涼氣,美姬的動作幅度又大了幾分。
還用上了螺旋勁。
?乛?乛?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好處不會讓一個人占全了。
就在王俁正沉浸在溫柔鄉裏無法自拔時,他派出的十五萬大軍,卻在長宗我部旦澤陣前遭到了迎頭痛擊。
歡場得意,戰場失意。
“阿西吧!給我衝上去!”
“投石機!加快部署,壓製倭鬼!”
“屬下的第一營人馬已損傷殆盡,大人,能否暫時退迴來休整?”
“大人……”
此時的高麗軍大營,一片混亂。
神步、跳蕩、梗弓、精弩、發火等軍輪番上陣,也沒能打開局麵。
尹瓘的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打不過大宋就算了,畢竟國力擺在那裏,可拿倭鬼也沒辦法,對他而言那是發自內心的接受不了哇。
何況對麵隻有區區四萬兵力!
在渡邊綱的嚴厲催促下,這次出征的服部氏、羽田氏、惟宗氏、島津氏、長宗我部氏、香宗我部氏率領麾下的軍隊,急行軍數十裏,終於趕上了長宗我部的第一波防禦戰。
占據地利優勢、居高臨下的東瀛兵,輕輕鬆鬆就把高麗人砸了迴去。
是的,用石頭砸。
甚至都沒用弓箭。
一塊拳頭大的石頭,隨意往下一扔,就能砸傷甚至砸死一個高麗兵。
簡直不要太輕鬆。
“哈哈哈,看那邊看那邊,那小子頭盔都被砸扁了。”
“那個捂著襠的才慘,是誰扔的這麽準?”
“比比看,我們倆誰扔得遠。”
幾個東瀛將領嘻嘻哈哈的,完全沒有任何臨戰的緊張情緒。
這仗打的,太特麽爽了。
“長宗我部旦澤,嗯!這家夥很不錯!”
收到忍者傳迴的戰報,瀛王甚虛子正騎在一匹高大的棗紅色戰馬上,慢悠悠地觀景。
五千近衛足輕,在他身側的沉默行軍。
這是“征夷大將軍”橘右京親自訓練的精銳部隊,身上的甲胄也不是紙甲,而是大宋特製的禦賜鎧甲,以皮甲為底,要害部位綴上精鐵製作的甲片。
外形高仿唐朝流行的黑漆順水山文甲。
非常符合東瀛的審美。
主打的就是一個帥氣逼人!
基層軍官中,有不少都是“為了愛情”留在東瀛的原大宋戰兵。
主將服部小五郎,是服部伏和服部幸子的親叔叔。
作為一名專攻軍略的上忍,他在戰術指揮方麵的才華,對其他東瀛武將而言,是碾壓般的存在。
不過,他的指揮上限就是五千人。
原因也是太過於專精微操。
就像現在,前麵幾個長縱列的近衛足輕在他的指揮下,排成了花瓣的形狀,並且保持了行軍過程中的圖案穩定。
這讓甚虛子感覺到賞心悅目、甚為滿意。
(?`???′?)
另一邊,尹瓘的心情就沒有那麽美麗了。
經過一整天的高強度攻擊,各支隊伍輪流上陣,總傷亡數超過萬人,給敵方造成的傷害卻隻有數百。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悲哀。
也是古代排兵布陣總要強調地利的原因。
就算是到了火器時代,地利因素也是獲勝的必要條件之一。
繼續進攻已不可行,隻是徒增傷亡而已,後退也不行,對麵隻有4萬人馬,己方是他們的三倍,退了的話沒辦法向王上交待。
進退兩難。
無奈之下,也隻能將實情一五一十上報。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收到戰報後的高麗睿宗王俁,並沒有大發雷霆。
而是沉默良久,一言不發。
最後,隻是雲淡風輕地揮了揮手,讓文武百官們自行退朝。
不過,據說在那天晚上,他沒有寵幸任何一個美姬。
第二天,開城外,高麗丞相金福泰率大批官員出城,隆重迎接大宋使臣、正六品昭宣使周有福,引導其進入景福宮。
全程沒有提必須沐浴、焚香、齋戒三日的繁文縟節,就這麽直接領進了宮。
高麗睿宗王俁親自下殿,領受國書。
然後,丞相金福泰就開始大倒苦水。
“遼朝派遣橫宣使耶律諮春、李碩前來,命我高麗國‘速整戎士,取便揀取要路,迎迓相助,除滅其賊’,被我王婉拒。”
“我高麗國小民弱,偏安一隅已是勉強,怎敢螳臂當車?先前的小小衝突,都是誤會,望上國天使明鑒!”
看到高麗君臣如此作態,周有福心中已經有了底,他笑嘻嘻地拱了拱手,開口道。
“大宋之帝師、神霄尊者、元妙真人,有親筆書信一封與高麗王。”
他從懷裏掏出一封信。
王俁聽說是江北的親筆書信,不敢怠慢,竟然又一次親自下殿來接。
在他的心目中,這位大宋帝師,比起宋國皇帝來說,可怕太多了。
偷得浮生半日閑啊。
這段日子,他的心情糟透了。
本來在他想來,遼宋大戰在即,高麗作為小國,是可以左右逢源,吃一波紅利的。
沒想到先是遼國派出使者,讓他們出兵,跟隨遼軍征宋,好不容易才拖延了一段時間,宋國緊接著就來了個大軍壓境。
這還他媽的左右逢源個屁!
兩邊挨打好不好?
集全國之力,耗費數年光陰辛辛苦苦訓練出來的“別武班”,在大宋的一支偏師麵前竟然一戰即潰,對高麗君臣的打擊太大了。
大國實力,恐怖如斯。
那自己這些年的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到底還有什麽意義?
還不如躺平摸魚,盡情享受人生。
“王上,您再吃一粒嘛。”身邊的一個妖豔美姬嬌聲道。
聲音軟糯香甜,嬌軀秀色可餐。
“好好好……再吃一粒,啊~~”
王俁把嘴巴張得大大的。
美姬拈起一顆甘梅,喂到自己嘴裏,然後風情萬種地渡了過來。
香舌渡甘梅。
《埤雅·釋草》:“望梅生津,食芥墮淚,此五液之自外至者也。”
現在口中不但有梅,也有津。
懷裏麵,還有兩條正在不安分地扭動著的美人魚,怎能不銷魂?
從登基到現在,自己從來沒有那麽放鬆、那麽快樂過。
這小日子過的,還要啥自行車?
( *ˊ?ˋ)????
王俁舒舒服服地躺在榻上,一個美姬輕輕在他耳邊嗬著氣,癢癢的,不時還調皮地咬咬他的耳垂。
另一個美姬則是舌功了得,一路打著轉,緩緩遊走到了緊要之處。
猛地一口。
叼住。
“嘶!”
聽到王俁倒吸一口涼氣,美姬的動作幅度又大了幾分。
還用上了螺旋勁。
?乛?乛?
可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好處不會讓一個人占全了。
就在王俁正沉浸在溫柔鄉裏無法自拔時,他派出的十五萬大軍,卻在長宗我部旦澤陣前遭到了迎頭痛擊。
歡場得意,戰場失意。
“阿西吧!給我衝上去!”
“投石機!加快部署,壓製倭鬼!”
“屬下的第一營人馬已損傷殆盡,大人,能否暫時退迴來休整?”
“大人……”
此時的高麗軍大營,一片混亂。
神步、跳蕩、梗弓、精弩、發火等軍輪番上陣,也沒能打開局麵。
尹瓘的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打不過大宋就算了,畢竟國力擺在那裏,可拿倭鬼也沒辦法,對他而言那是發自內心的接受不了哇。
何況對麵隻有區區四萬兵力!
在渡邊綱的嚴厲催促下,這次出征的服部氏、羽田氏、惟宗氏、島津氏、長宗我部氏、香宗我部氏率領麾下的軍隊,急行軍數十裏,終於趕上了長宗我部的第一波防禦戰。
占據地利優勢、居高臨下的東瀛兵,輕輕鬆鬆就把高麗人砸了迴去。
是的,用石頭砸。
甚至都沒用弓箭。
一塊拳頭大的石頭,隨意往下一扔,就能砸傷甚至砸死一個高麗兵。
簡直不要太輕鬆。
“哈哈哈,看那邊看那邊,那小子頭盔都被砸扁了。”
“那個捂著襠的才慘,是誰扔的這麽準?”
“比比看,我們倆誰扔得遠。”
幾個東瀛將領嘻嘻哈哈的,完全沒有任何臨戰的緊張情緒。
這仗打的,太特麽爽了。
“長宗我部旦澤,嗯!這家夥很不錯!”
收到忍者傳迴的戰報,瀛王甚虛子正騎在一匹高大的棗紅色戰馬上,慢悠悠地觀景。
五千近衛足輕,在他身側的沉默行軍。
這是“征夷大將軍”橘右京親自訓練的精銳部隊,身上的甲胄也不是紙甲,而是大宋特製的禦賜鎧甲,以皮甲為底,要害部位綴上精鐵製作的甲片。
外形高仿唐朝流行的黑漆順水山文甲。
非常符合東瀛的審美。
主打的就是一個帥氣逼人!
基層軍官中,有不少都是“為了愛情”留在東瀛的原大宋戰兵。
主將服部小五郎,是服部伏和服部幸子的親叔叔。
作為一名專攻軍略的上忍,他在戰術指揮方麵的才華,對其他東瀛武將而言,是碾壓般的存在。
不過,他的指揮上限就是五千人。
原因也是太過於專精微操。
就像現在,前麵幾個長縱列的近衛足輕在他的指揮下,排成了花瓣的形狀,並且保持了行軍過程中的圖案穩定。
這讓甚虛子感覺到賞心悅目、甚為滿意。
(?`???′?)
另一邊,尹瓘的心情就沒有那麽美麗了。
經過一整天的高強度攻擊,各支隊伍輪流上陣,總傷亡數超過萬人,給敵方造成的傷害卻隻有數百。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悲哀。
也是古代排兵布陣總要強調地利的原因。
就算是到了火器時代,地利因素也是獲勝的必要條件之一。
繼續進攻已不可行,隻是徒增傷亡而已,後退也不行,對麵隻有4萬人馬,己方是他們的三倍,退了的話沒辦法向王上交待。
進退兩難。
無奈之下,也隻能將實情一五一十上報。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收到戰報後的高麗睿宗王俁,並沒有大發雷霆。
而是沉默良久,一言不發。
最後,隻是雲淡風輕地揮了揮手,讓文武百官們自行退朝。
不過,據說在那天晚上,他沒有寵幸任何一個美姬。
第二天,開城外,高麗丞相金福泰率大批官員出城,隆重迎接大宋使臣、正六品昭宣使周有福,引導其進入景福宮。
全程沒有提必須沐浴、焚香、齋戒三日的繁文縟節,就這麽直接領進了宮。
高麗睿宗王俁親自下殿,領受國書。
然後,丞相金福泰就開始大倒苦水。
“遼朝派遣橫宣使耶律諮春、李碩前來,命我高麗國‘速整戎士,取便揀取要路,迎迓相助,除滅其賊’,被我王婉拒。”
“我高麗國小民弱,偏安一隅已是勉強,怎敢螳臂當車?先前的小小衝突,都是誤會,望上國天使明鑒!”
看到高麗君臣如此作態,周有福心中已經有了底,他笑嘻嘻地拱了拱手,開口道。
“大宋之帝師、神霄尊者、元妙真人,有親筆書信一封與高麗王。”
他從懷裏掏出一封信。
王俁聽說是江北的親筆書信,不敢怠慢,竟然又一次親自下殿來接。
在他的心目中,這位大宋帝師,比起宋國皇帝來說,可怕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