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隨即設宴狂歡,明教中有頭有臉的人悉數到場,當然並沒有提策反之事,對外隻說是決戰前提振士氣。
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期間,沈壽還單獨找到了兵部尚書王寅,推杯換盞幾輪之後,再三懇請王寅,不要提前進行兵力調動,一定要等策反的部隊就位之後再行動。
王寅甚為認同,他也是個生性謹慎的人,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兩人一拍即合,在商榷了一下細節之後,又湊到方臘跟前匯報了一番,方臘對他倆的表現十分滿意,在宴席之上,還操心著城防兵力調整和對敵方略,堪稱敬業典範。
欣慰之餘,免不了又和兩人頻頻舉杯。
氣氛非常融洽。
不過,一個頭戴紅巾的傳令兵的出現,還是讓宴席的氣氛略微緊張起來。
隻見這傳令兵急急忙忙的跑進大殿,在方傑的耳邊耳語了幾句,方傑立馬臉色大變。
方傑是方臘的親侄子,戰鬥力也是非常強悍的,被方臘寄予厚望,讓他統帥明教中戰力最強的紅巾軍。
而方傑在戰場的表現也確實不錯,在水滸世界中,曾一戟刺死了霹靂火秦明!
像這樣的勇將,現在卻臉色大變,肯定是發生了極大的變故,大殿中的眾人一時都安靜下來,看向方傑。
“啟稟明王,石元帥急報!在跟他對峙的朝廷大軍側翼,發現了重裝騎兵,人數在萬人左右!”
方傑的話音剛落,大殿中頓時一片嘩然。
一萬人的騎兵部隊,已經是遮天蔽日了,何況還是重裝騎兵,那該是何等的威武雄壯和無堅不摧?
明教雖然號稱有數百萬信眾,有百萬精銳護教明軍,我們心裏非常清楚,哪怕是再悍不懼死,他們跟朝廷大軍之間的裝備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以血肉之軀對抗重甲騎兵,除了倚仗地理優勢之外,別無他法,哪怕是拿人命去填,都很難做到!
這一仗,不好打呀。
“哈哈哈哈!”
台上的方臘卻突然大笑起來,引得大殿中的眾人紛紛看向了這位明教教主和明王殿下。
這是被重騎兵嚇魔怔了?
“諸位兄弟不用擔心!之前我們一直不知朝廷大軍的虛實,城北、城南兩路大軍,無法判斷到底哪一支才是真正的主力。”
“石元帥派出了無數斥候,卻沒有打探到多少敵情,隻因對麵軍中有個善使弓箭的白臉大將,還有他手下的弓箭手,非常難纏。”
“不過現在既然發現了重騎兵,那到底在哪邊的才是主力,也就有個定論。”
方臘才剛剛跟沈壽和王寅聊過,所以現在侃侃而談,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之前,我還隻有不敗的信心,現在嘛,我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剛才還在擔心,不知道元妙真人會將王慶舊部的大軍派到杭州城北方向還是城南方向,現在也算是落心了。
看到自家教主如此氣定神閑,大殿中眾人皆是鬆了一口氣。
原來教主已經胸有成竹了。
那還擔心什麽?
接著奏樂接著舞啊!
幾日之後,前往馳援秦明的童貫五萬禁軍也到達了指定地點,跟徐寧的一萬重騎兵相互配合,立時就給石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又過了幾日之後,打著“棄暗投明軍”大旗的十萬大軍,也浩浩蕩蕩的出現在了蘇州。
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石寶,隻能撤退。
不過對於方臘而言,在杭州城下決戰,本就是計劃好的事情,蘇州放棄就放棄了吧。
反正糧食和財物都搜刮幹淨了。
隻留下了一地雞毛。
缺衣少食的蘇州城十幾萬百姓,就是方臘留給朝廷大軍的第一件禮物。
救還是不救?
救,那就隻能拿出軍糧分給百姓,然後再從後方緊急征調。
不救,一旦十幾萬百姓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慘劇,那朝廷就會民心盡喪。
“好一條毒計!”
進城之後看到的慘狀,讓童貫差點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現在這個時代的蘇州,雖然還沒有達到頂峰時的樣子,但也是非常富庶。
可是現在,已經被石寶的麾下大軍給霍霍得不像樣子。
雖然還沒有喪心病狂到大肆屠城,也沒有烈焰焚城,但是能搶的財物和糧食,全都搶得差不多了,原本整潔的街道上也是一片狼藉。
蘇州城中的十幾萬百姓,不管是高門大戶也好,還是升鬥小民也好,都是目光呆滯的在街上遊蕩。
誰都沒想到石寶會做得這麽絕。
有些豪商巨賈,甚至前一天晚上還跟石寶在一起飲宴,推杯換盞、兄弟相稱。
第二天,就被他派來的明軍給抄了家!
什麽叫翻臉無情?
想想石寶的樣子就知道了。
看到朝廷的大軍進城,蘇州城的百姓非常震驚,原本呆滯的目光已經變成了驚恐。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
“匪過如梳”,就是盜賊土匪來搶劫的時候如梳子一般搶劫,而日常使用的梳子是有齒有間隙的,所以多少還會有一些幸存者或者幸存的物品。
兵過如篦會比匪過如梳情況更嚴重一些。“篦”其實也叫做密齒梳,是古代用來清理頭皮或者虱子的工具。
“兵過如篦”,就是官兵掠奪百姓之後家裏完全是空蕩蕩的,什麽都不剩下,害民比盜賊更甚。
“官過如剃”,比以上兩者的情況更惡劣,剃頭嘛,就是什麽都不剩下了,光溜溜一片。
蘇州被方臘占據了不短的日子,朝廷如果硬說他們是從賊的反民,也能說得過去,所以這兵禍估計是逃不過去了。
之後再安排一些官員重新恢複統治,肯定也是往死裏壓榨。
以後的日子,不好過了呀!
有些高門大戶,已經把家中的美貌婢女甚至是侍妾們都梳洗打扮了一番,準備要獻給朝廷的將領,給自己的家族求一條活路。
升鬥小民們更是隻能躲在家中聽天由命。
不過他們等來的,並不是想象中的比土匪還狠的官兵,而是神霄派的賑災道官。
“元妙真人法旨:神霄大帝君、大宋皇帝特派他前來賑濟蘇州百姓,一應人等速速出門到街口領糧!”
道官們洪亮的聲音,仿佛層層烏雲中射出的一道陽光,驅散了蘇州城百姓心中的霧霾。
“帝君萬歲!真人萬歲!”
“大宋萬歲萬萬歲!”
觥籌交錯,好不熱鬧。
期間,沈壽還單獨找到了兵部尚書王寅,推杯換盞幾輪之後,再三懇請王寅,不要提前進行兵力調動,一定要等策反的部隊就位之後再行動。
王寅甚為認同,他也是個生性謹慎的人,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兩人一拍即合,在商榷了一下細節之後,又湊到方臘跟前匯報了一番,方臘對他倆的表現十分滿意,在宴席之上,還操心著城防兵力調整和對敵方略,堪稱敬業典範。
欣慰之餘,免不了又和兩人頻頻舉杯。
氣氛非常融洽。
不過,一個頭戴紅巾的傳令兵的出現,還是讓宴席的氣氛略微緊張起來。
隻見這傳令兵急急忙忙的跑進大殿,在方傑的耳邊耳語了幾句,方傑立馬臉色大變。
方傑是方臘的親侄子,戰鬥力也是非常強悍的,被方臘寄予厚望,讓他統帥明教中戰力最強的紅巾軍。
而方傑在戰場的表現也確實不錯,在水滸世界中,曾一戟刺死了霹靂火秦明!
像這樣的勇將,現在卻臉色大變,肯定是發生了極大的變故,大殿中的眾人一時都安靜下來,看向方傑。
“啟稟明王,石元帥急報!在跟他對峙的朝廷大軍側翼,發現了重裝騎兵,人數在萬人左右!”
方傑的話音剛落,大殿中頓時一片嘩然。
一萬人的騎兵部隊,已經是遮天蔽日了,何況還是重裝騎兵,那該是何等的威武雄壯和無堅不摧?
明教雖然號稱有數百萬信眾,有百萬精銳護教明軍,我們心裏非常清楚,哪怕是再悍不懼死,他們跟朝廷大軍之間的裝備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以血肉之軀對抗重甲騎兵,除了倚仗地理優勢之外,別無他法,哪怕是拿人命去填,都很難做到!
這一仗,不好打呀。
“哈哈哈哈!”
台上的方臘卻突然大笑起來,引得大殿中的眾人紛紛看向了這位明教教主和明王殿下。
這是被重騎兵嚇魔怔了?
“諸位兄弟不用擔心!之前我們一直不知朝廷大軍的虛實,城北、城南兩路大軍,無法判斷到底哪一支才是真正的主力。”
“石元帥派出了無數斥候,卻沒有打探到多少敵情,隻因對麵軍中有個善使弓箭的白臉大將,還有他手下的弓箭手,非常難纏。”
“不過現在既然發現了重騎兵,那到底在哪邊的才是主力,也就有個定論。”
方臘才剛剛跟沈壽和王寅聊過,所以現在侃侃而談,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之前,我還隻有不敗的信心,現在嘛,我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剛才還在擔心,不知道元妙真人會將王慶舊部的大軍派到杭州城北方向還是城南方向,現在也算是落心了。
看到自家教主如此氣定神閑,大殿中眾人皆是鬆了一口氣。
原來教主已經胸有成竹了。
那還擔心什麽?
接著奏樂接著舞啊!
幾日之後,前往馳援秦明的童貫五萬禁軍也到達了指定地點,跟徐寧的一萬重騎兵相互配合,立時就給石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又過了幾日之後,打著“棄暗投明軍”大旗的十萬大軍,也浩浩蕩蕩的出現在了蘇州。
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石寶,隻能撤退。
不過對於方臘而言,在杭州城下決戰,本就是計劃好的事情,蘇州放棄就放棄了吧。
反正糧食和財物都搜刮幹淨了。
隻留下了一地雞毛。
缺衣少食的蘇州城十幾萬百姓,就是方臘留給朝廷大軍的第一件禮物。
救還是不救?
救,那就隻能拿出軍糧分給百姓,然後再從後方緊急征調。
不救,一旦十幾萬百姓出現大規模餓死的慘劇,那朝廷就會民心盡喪。
“好一條毒計!”
進城之後看到的慘狀,讓童貫差點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現在這個時代的蘇州,雖然還沒有達到頂峰時的樣子,但也是非常富庶。
可是現在,已經被石寶的麾下大軍給霍霍得不像樣子。
雖然還沒有喪心病狂到大肆屠城,也沒有烈焰焚城,但是能搶的財物和糧食,全都搶得差不多了,原本整潔的街道上也是一片狼藉。
蘇州城中的十幾萬百姓,不管是高門大戶也好,還是升鬥小民也好,都是目光呆滯的在街上遊蕩。
誰都沒想到石寶會做得這麽絕。
有些豪商巨賈,甚至前一天晚上還跟石寶在一起飲宴,推杯換盞、兄弟相稱。
第二天,就被他派來的明軍給抄了家!
什麽叫翻臉無情?
想想石寶的樣子就知道了。
看到朝廷的大軍進城,蘇州城的百姓非常震驚,原本呆滯的目光已經變成了驚恐。
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
“匪過如梳”,就是盜賊土匪來搶劫的時候如梳子一般搶劫,而日常使用的梳子是有齒有間隙的,所以多少還會有一些幸存者或者幸存的物品。
兵過如篦會比匪過如梳情況更嚴重一些。“篦”其實也叫做密齒梳,是古代用來清理頭皮或者虱子的工具。
“兵過如篦”,就是官兵掠奪百姓之後家裏完全是空蕩蕩的,什麽都不剩下,害民比盜賊更甚。
“官過如剃”,比以上兩者的情況更惡劣,剃頭嘛,就是什麽都不剩下了,光溜溜一片。
蘇州被方臘占據了不短的日子,朝廷如果硬說他們是從賊的反民,也能說得過去,所以這兵禍估計是逃不過去了。
之後再安排一些官員重新恢複統治,肯定也是往死裏壓榨。
以後的日子,不好過了呀!
有些高門大戶,已經把家中的美貌婢女甚至是侍妾們都梳洗打扮了一番,準備要獻給朝廷的將領,給自己的家族求一條活路。
升鬥小民們更是隻能躲在家中聽天由命。
不過他們等來的,並不是想象中的比土匪還狠的官兵,而是神霄派的賑災道官。
“元妙真人法旨:神霄大帝君、大宋皇帝特派他前來賑濟蘇州百姓,一應人等速速出門到街口領糧!”
道官們洪亮的聲音,仿佛層層烏雲中射出的一道陽光,驅散了蘇州城百姓心中的霧霾。
“帝君萬歲!真人萬歲!”
“大宋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