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為首的那名騎士打著的“暴熊”旗幟,耶律隆昌的目光有些癡了。
看到這人沒有勒停馬匹,還在繼續靠近,前排的幾名騎兵已經抽出了兵器,其中一個還從馬袋中抽出了騎弓,搭箭上弦。
後麵的耶律隆光看到情況不對,連忙高聲喝道:“本官乃殿前都點檢耶律隆光,奉陛下旨意,召令原行營兵馬都統、皮室軍上將軍,來此麵聖!”
皮室軍上將軍?
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聽說過這個官職了!
這支迎上來的皮室軍騎兵麵麵相覷,他們也不過二、三十歲的年紀,在皮室軍中,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十多年而已。
還是在一些老兵嘴裏聽說過,二十多年前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軍職。
那個軍職,屬於一個傳奇般的人物。
莫非?
耶律隆昌已經騎著馬緩緩來到了為首那個騎兵身旁,他仰著頭,癡癡看著那麵畫著暴熊圖案的旗幟,喃喃自語。
“二十多年了,已經二十多年了……”
拿著旗幟的那個騎士,看著耶律隆昌眼裏的炙熱和虔誠,竟然鬼使神差的把旗幟拿低了一些,斜著垂到他的麵前。
耶律隆昌緩緩伸手,抓住了旗子的一角,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哭聲淒厲無比,那種情緒仿佛是被壓抑了千百年的火山一般。
爆發了!
遠遠的,在捺缽的一處大帳裏,耶律宗真眉頭一皺,:“去!看看是何人在嚎哭。”
身邊一個虎背熊腰的粗獷大漢應了一聲,大步流星出了大帳,門口的兩個黑衣武士見他出來,連忙牽過一匹高大的黑色戰馬。
這個粗豪大漢接過韁繩,左腳尖在馬蹬上輕輕一點,飛身上馬,然後,向著發出哭聲的地方飛馳而來。
很快他就來到了鴛鴦泊邊,不過哭聲已經停歇,現場的氣氛有些詭異。
一個穿著破舊的袍子、滿頭花白的老人,騎在馬上,手裏抓著垂在他麵前的旗幟一角,正在輕輕地撫摸。
那些皮室軍騎兵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他們的臉上,竟然有一些……肅穆。
真是見了鬼了!這些皮室軍的狼崽子們,平時把他們的旗幟視若生命一般,怎麽會任由這個老人拿在手中把玩?
粗豪大漢有些詫異,他目光一掃,看到在老人身後不遠處,還有一大群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為首一人,正是耶律隆光。
作為皇帝身邊的貼身近衛“骨朵勇士”,這粗豪大漢當然認識耶律隆光,他立即鬆開韁繩撫胸一禮。
“耶律隆光大人,陛下在帳中聽見哭聲,差我前來一探究竟。”
耶律隆光朝他點了點頭,對於皇帝身邊的貼身近衛,他還是給予了必要的尊重。這些“骨朵勇士”都是皮室軍中戰死的老兵的後裔,由皇族撫養成人,對皇族忠心耿耿。
他們的姓名,全部是由皇帝賜予,所有人都姓劉,而麵前的這個粗豪大漢,叫劉秀……
其實遼國皇族的漢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他們對漢人的曆史和文化甚至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用漢朝君主的名字給自己的侍衛命名,就是曆代遼國皇帝樂此不疲的事情。
看著劉秀探尋的眼神,耶律隆光沉默片刻之後,輕聲開口道:“他是你父親曾經追隨過的人,你的父親,願意為他而死。”
“他的名字,你應該知道。”
劉秀渾身一震,不可置信地看向麵前這個頭發花白、麵容清臒的老人,他竟然是皮室軍曾經的第一猛將耶律隆昌?
聽到耶律隆光的話,耶律隆昌也是一驚,他扭頭看向劉秀,努力的想從他的臉上尋找到一絲故人的痕跡。
“你是……耶律大奇家的狼崽子!”
聽到耶律隆昌一口就叫出了父親的名字,還有自己兒時的小名,劉秀激動得滾鞍下馬,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侄兒劉秀,給隆昌叔磕頭了!”
劉秀的父親曾經是耶律隆昌的親兵百將,耶律隆昌被一擼到底之後,皮室軍換上了一個不知兵的統領,在一次出征時中了埋伏,人馬死傷慘重。
作為親兵百將,劉秀的父親為了掩護這名統領撤退,跟他換了衣甲引開追兵,被追上後又死戰不退,最後身中數十箭,壯烈犧牲。
令人寒心的是,這位統領脫身之後,竟然對那些舍身掩護他撤退的袍澤遺屬不管不顧,甚至還貪墨了不少撫恤銀子!
如果不是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隆緒下令,將這些戰死老兵的後裔全部集中供養,這些個忠勇將士才得以延續香火。
他們從小到大談論最多的就是:如果耶律隆昌還在皮室軍中,他們的父輩說不定就不會英年早逝。
現在,這個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就站在自己麵前,如何能不激動?
耶律隆昌輕輕一躍,跳下馬來。
雖然已經年過五旬,但他的身手依然矯健敏捷,不輸跪在地上的劉秀。
他一把扶起劉秀,仔細端詳著他的麵孔,忍不住再次老淚縱橫:“好孩子,這些年,你受苦了!”
耶律隆光靜靜看著,心中也是思緒萬千,這些年來,皇族和後族爭鬥不休,不少的契丹勇士都是死於內耗,太不值得了。
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輔佐耶律宗真重振朝綱,讓耶律一族能徹底掌控遼國軍政大權,然後南征宋、北平金、西滅西夏,讓大遼成為這世上最強大的國家。
因為遼國皇帝還在大帳中等候,所以眾人也就收拾心情,在劉秀的引導下,在皮室軍的騎兵們的護衛下,牽著馬向捺缽走來。
進入捺缽後,離皇帝大帳百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大廣場,眾人就在廣場邊緣等候。
這個廣場四周被皮室軍的小帳篷環繞著,還有遊騎兵和徒步哨兵隊伍來迴巡邏,可謂是戒備森嚴、防守嚴密。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是剛才那隊皮室軍騎兵派出的探馬迴報。
他穿著實裏薛袞冠、絡縫紅袍,垂飾犀牛玉帶錯,絡縫靴,站在了大帳門口,竟然穿著朝服來迎接耶律隆昌。
這已經是遼國君主對臣下最高的禮遇了,不僅耶律隆昌愣住了,捺缽中所有聽到了消息前來一探究竟的遼國文武百官,全都麵帶震驚之色看向了耶律宗真。
從這位遼國皇帝登基以來,還從未對哪個大臣做出如此禮遇之舉。
此乃何人?
看到這人沒有勒停馬匹,還在繼續靠近,前排的幾名騎兵已經抽出了兵器,其中一個還從馬袋中抽出了騎弓,搭箭上弦。
後麵的耶律隆光看到情況不對,連忙高聲喝道:“本官乃殿前都點檢耶律隆光,奉陛下旨意,召令原行營兵馬都統、皮室軍上將軍,來此麵聖!”
皮室軍上將軍?
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聽說過這個官職了!
這支迎上來的皮室軍騎兵麵麵相覷,他們也不過二、三十歲的年紀,在皮室軍中,時間最長的也不過十多年而已。
還是在一些老兵嘴裏聽說過,二十多年前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軍職。
那個軍職,屬於一個傳奇般的人物。
莫非?
耶律隆昌已經騎著馬緩緩來到了為首那個騎兵身旁,他仰著頭,癡癡看著那麵畫著暴熊圖案的旗幟,喃喃自語。
“二十多年了,已經二十多年了……”
拿著旗幟的那個騎士,看著耶律隆昌眼裏的炙熱和虔誠,竟然鬼使神差的把旗幟拿低了一些,斜著垂到他的麵前。
耶律隆昌緩緩伸手,抓住了旗子的一角,突然嚎啕大哭起來,哭聲淒厲無比,那種情緒仿佛是被壓抑了千百年的火山一般。
爆發了!
遠遠的,在捺缽的一處大帳裏,耶律宗真眉頭一皺,:“去!看看是何人在嚎哭。”
身邊一個虎背熊腰的粗獷大漢應了一聲,大步流星出了大帳,門口的兩個黑衣武士見他出來,連忙牽過一匹高大的黑色戰馬。
這個粗豪大漢接過韁繩,左腳尖在馬蹬上輕輕一點,飛身上馬,然後,向著發出哭聲的地方飛馳而來。
很快他就來到了鴛鴦泊邊,不過哭聲已經停歇,現場的氣氛有些詭異。
一個穿著破舊的袍子、滿頭花白的老人,騎在馬上,手裏抓著垂在他麵前的旗幟一角,正在輕輕地撫摸。
那些皮室軍騎兵靜靜地看著這一切,他們的臉上,竟然有一些……肅穆。
真是見了鬼了!這些皮室軍的狼崽子們,平時把他們的旗幟視若生命一般,怎麽會任由這個老人拿在手中把玩?
粗豪大漢有些詫異,他目光一掃,看到在老人身後不遠處,還有一大群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為首一人,正是耶律隆光。
作為皇帝身邊的貼身近衛“骨朵勇士”,這粗豪大漢當然認識耶律隆光,他立即鬆開韁繩撫胸一禮。
“耶律隆光大人,陛下在帳中聽見哭聲,差我前來一探究竟。”
耶律隆光朝他點了點頭,對於皇帝身邊的貼身近衛,他還是給予了必要的尊重。這些“骨朵勇士”都是皮室軍中戰死的老兵的後裔,由皇族撫養成人,對皇族忠心耿耿。
他們的姓名,全部是由皇帝賜予,所有人都姓劉,而麵前的這個粗豪大漢,叫劉秀……
其實遼國皇族的漢化程度還是比較高的,他們對漢人的曆史和文化甚至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用漢朝君主的名字給自己的侍衛命名,就是曆代遼國皇帝樂此不疲的事情。
看著劉秀探尋的眼神,耶律隆光沉默片刻之後,輕聲開口道:“他是你父親曾經追隨過的人,你的父親,願意為他而死。”
“他的名字,你應該知道。”
劉秀渾身一震,不可置信地看向麵前這個頭發花白、麵容清臒的老人,他竟然是皮室軍曾經的第一猛將耶律隆昌?
聽到耶律隆光的話,耶律隆昌也是一驚,他扭頭看向劉秀,努力的想從他的臉上尋找到一絲故人的痕跡。
“你是……耶律大奇家的狼崽子!”
聽到耶律隆昌一口就叫出了父親的名字,還有自己兒時的小名,劉秀激動得滾鞍下馬,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侄兒劉秀,給隆昌叔磕頭了!”
劉秀的父親曾經是耶律隆昌的親兵百將,耶律隆昌被一擼到底之後,皮室軍換上了一個不知兵的統領,在一次出征時中了埋伏,人馬死傷慘重。
作為親兵百將,劉秀的父親為了掩護這名統領撤退,跟他換了衣甲引開追兵,被追上後又死戰不退,最後身中數十箭,壯烈犧牲。
令人寒心的是,這位統領脫身之後,竟然對那些舍身掩護他撤退的袍澤遺屬不管不顧,甚至還貪墨了不少撫恤銀子!
如果不是當時的遼國皇帝耶律隆緒下令,將這些戰死老兵的後裔全部集中供養,這些個忠勇將士才得以延續香火。
他們從小到大談論最多的就是:如果耶律隆昌還在皮室軍中,他們的父輩說不定就不會英年早逝。
現在,這個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就站在自己麵前,如何能不激動?
耶律隆昌輕輕一躍,跳下馬來。
雖然已經年過五旬,但他的身手依然矯健敏捷,不輸跪在地上的劉秀。
他一把扶起劉秀,仔細端詳著他的麵孔,忍不住再次老淚縱橫:“好孩子,這些年,你受苦了!”
耶律隆光靜靜看著,心中也是思緒萬千,這些年來,皇族和後族爭鬥不休,不少的契丹勇士都是死於內耗,太不值得了。
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輔佐耶律宗真重振朝綱,讓耶律一族能徹底掌控遼國軍政大權,然後南征宋、北平金、西滅西夏,讓大遼成為這世上最強大的國家。
因為遼國皇帝還在大帳中等候,所以眾人也就收拾心情,在劉秀的引導下,在皮室軍的騎兵們的護衛下,牽著馬向捺缽走來。
進入捺缽後,離皇帝大帳百米遠的地方,還有一個大廣場,眾人就在廣場邊緣等候。
這個廣場四周被皮室軍的小帳篷環繞著,還有遊騎兵和徒步哨兵隊伍來迴巡邏,可謂是戒備森嚴、防守嚴密。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是剛才那隊皮室軍騎兵派出的探馬迴報。
他穿著實裏薛袞冠、絡縫紅袍,垂飾犀牛玉帶錯,絡縫靴,站在了大帳門口,竟然穿著朝服來迎接耶律隆昌。
這已經是遼國君主對臣下最高的禮遇了,不僅耶律隆昌愣住了,捺缽中所有聽到了消息前來一探究竟的遼國文武百官,全都麵帶震驚之色看向了耶律宗真。
從這位遼國皇帝登基以來,還從未對哪個大臣做出如此禮遇之舉。
此乃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