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魯智深和楊誌二人,那也是不畏強權的好漢,怎麽對上江北竟如此這般諂媚?


    其實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古代,鬼神仙怪之說太過深入人心,就算是大奸大惡、殺人如麻之徒,也是經常拜神求仙的。


    甚至還會吃長齋,並且拿出大量的錢財,供養廟裏的高僧和道觀裏的法師。


    後世曾有外國網友發帖,說華夏之人沒有信仰,因為他們不信神,但是馬上就被啪啪打臉。


    因為另外一個外國網友馬上貼出了大量的圖片,證明華夏之人不是不信神,而是信的神太多。


    既拜佛祖、也拜老君,既拜玉帝、也拜菩薩,既拜財神、也拜灶王爺,還有不少拜上帝和基督這類的洋神都,可說是逢神便拜。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更是如此,因為現實中沒有真正的神,於是,哪怕隻是能沾上些神的光環的凡人,都會受到世人頂禮膜拜式的尊敬。


    正因為,華夏之民心目中對一切神佛仙怪都存有敬畏崇拜心理,所以曆史上但凡有影響的農民起義、民眾暴動等,都要假借某神的名義。


    至少也要假托天書符咒之類的凝聚人心,如黃巾起義張角自稱得到了天書、方臘自稱得到了天符牒、太平天國起義假托天父天兄等。


    江北則是因為他唿風喚雨、未卜先知的“神跡”,在大宋成功打造了一個介於人和神之間的形象,贏得了上至官家,下至百姓的崇拜和敬畏。


    現在,安力集團已經成了一個披著直銷組織外衣的宗教門派勢力,它所聚集、蘊含的能量,現在連江北自己都還沒有意識到。


    魯智深和楊誌這些人,如果不是信了宋江“梁山聚義,上應星魁”之類的鬼話,以及公孫勝“三十六天罡臨化地,七十二地煞鬧中原”的說法,怎麽可能會對一個小小的縣衙的押司言聽計從?


    要知道,在早期,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少華山等眾多勢力,皆是人強馬壯,不比梁山差。後來竟然全部投了梁山,這背後,公孫勝的裝神弄鬼和吳用的宣傳造勢,都是功不可沒。


    現在江北身上的光環,可比宋江和公孫勝之類的貨色要強太多了,絕對是王者對青銅的碾壓。


    安力集團的宣傳機器,在林靈素的運作下,借助官家和神霄府褚慧們的神助攻,更是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元妙先生在大宋民間的威望已經到了什麽程度呢?


    這麽說吧,江北現在隨便去找個達官顯貴家裏的千金小姐,說她身上有邪崇作祟,需要“肉體施法驅魔”,這家的主人十有八九都會誠惶誠恐、立即應允,而且事後還要感恩戴德、置辦厚禮,道上一句:“元妙先生辛苦了。”


    各朝各代那些邪教組織的所謂天師、半仙之類的缺德鬼,就是用這個說辭,不知道騙了多少女孩子家的清白。


    作為受過後世思想品德教育的江北,當然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但是,他不會去騙女人,不代表他就不會去騙男人。


    騙很多很多的男人......


    每次想到這裏,江北都會覺得這個說法很別扭,但是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管他呢,好用就行。


    江北把魯智深和楊誌領進了他自己的軍帳,又吩咐塞德尼瑪曲黑去安排一桌上等的酒菜。


    塞德尼瑪曲黑巨大的體型和黝黑的膚色,讓魯智深和楊誌很是大驚小怪了一番:這元妙先生在天庭的地位一定很高,他身邊的這個護法一看就是巨靈神下凡,還口口聲聲說什麽自己是海外之人,蒙誰呢?當我們倆傻麽!


    雖然江北很熱情的讓他們倆去上首就坐,但這兩個人戰戰兢兢、堅決不從,即便坐下了,也隻敢用半個屁股坐在凳子上。


    江北勸了半天,看他們一臉誠惶誠恐的樣子,也隻好作罷。


    所謂的上等酒菜,其實也就是一些肉食、果蔬,加上幾壇水酒而已。


    江北首先端起杯子,給魯智深和楊誌敬酒,嚇得這兩個粗獷漢子連忙站起身來,雙手捧杯舉過頭頂。


    “不敢不敢,應該是我等敬元妙先生才對。”


    “好好好,我們共飲此杯。”


    都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幾杯酒灌下肚,席間的氣氛也就輕鬆了很多。


    江北也不遮遮掩掩,直接就說明了這次的來意:招安二龍山,讓魯智深和楊誌加入“神霄護教軍”。


    這突如其來的直接,讓魯智深和楊誌有些措手不及,一時反應不過來,半天都沒有開口說話。


    垂手站在一旁的塞德尼瑪曲黑看到江北朝自己使了個眼色,會意地從軍帳中的箱子裏取出了一柄寶刀。


    “楊大哥,這是你獻給了梁中書的祖傳寶刀,我給你要迴來了,這就物歸原主吧。”


    楊誌大驚,連忙雙手接過寶刀,隻瞅了一眼,就再也挪不開自己的目光了。


    原來那日楊誌離開東京城以後,就來到梁中書那裏,想討個差事。


    因為處處碰壁,最終隻能咬牙把祖傳的寶刀打包獻給了梁中書,才換了一個提轄的職務,得了一個押送生辰綱的差事。


    這把失而複得的祖傳寶刀,被楊誌緊緊摟在懷裏,虎目含淚,直直的對著江北跪了下來。


    “元妙先生的大恩大德,楊誌就算當牛做馬也無法報答,願為奴為仆,從此跟隨元妙先生。”


    江北連忙把他扶了起來:“楊大哥這是做什麽?這本就是你家祖傳的寶刀,物歸原主,也是正理。”


    “梁中書已經知曉了楊大哥被老都管連累陷害之事,心中本就愧疚不安,我開了口,他很痛快的就把刀給送過來了。”


    愧疚不安?


    嗬嗬,自己這樣的小人物,在梁中書那樣的達官貴人眼裏,不過如螻蟻一般。


    願意把寶刀還迴來,不過是不敢拂了元妙先生的麵子罷了。


    楊誌謂然一歎,轉身向坐在一旁有些尷尬的魯智深說道:“哥哥勿怪,元妙真人與小弟確有大恩,非是要擠兌哥哥。”


    “何去何從,哥哥自拿主張,不用顧及小弟。”


    要說這魯智深,其實也是個有大智慧之人,看到這樣的形勢,如何還能坐得下去,隻不過沒有一個好的借口罷了。


    他心裏很是憋屈。


    “媽蛋!竟然被楊誌這鬼頭鬼腦的小子給搶了先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宋大忽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工月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工月半並收藏穿宋大忽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