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國邊陲,有一個地方叫大王寨。
大王寨地勢險要,中間有一條狹窄的裂穀,是過往商客的必經之路。
裂穀中隻有一條陡峭的山路上到大王寨主峰。
沿途有許多洞穴,而且洞連洞,洞套洞,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安生這一世是大王寨寨主,江湖上外號叫“水鬼”,因他小在江麵上長大,熟悉水性而得此“雅號”。
安生祖籍禹國林州,父母在他7歲那年就被官府逼死了。
那年頭,朝廷日趨腐敗,各地匪盜蜂起,民不聊生。
舉目無親的安生,父母一去,便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兒,除了一張床也沒什值錢的東西了,
便離家到處閑逛,他家就在江邊上,出了門就是滾滾而去的江水。
江麵上穿梭著裝滿鹽、茶、瓷器、木材的船隻和木排。
安生打小在江邊看著一隊隊的木排打此經過,便找機會加入了運木材的排幫。
放排充滿著兇險,遇上壞天氣或是匪盜那是經常的事,稍不留神就性命難保。
有一天,排幫遇上山洪暴發,突如其來的洪水將排幫衝得七零八落,隻有安生一人幸免於難。
安生再一次成了孤苦伶仃的人,似乎這是他的宿命。
這年,他已二十八歲了。
沒有去處的安生,看到此地離大王寨不遠,便進入了大王寨。
大王寨有一座寶豐寺,寺裏的老和尚與排幫幫主交好,安生在不遠處的碼頭裝排時,也跟隨幫主常到寶豐寺來。
老和尚是得道高僧,對安生這個年輕人也甚是喜愛。
安生上寶豐寺,並不是想出家當和尚,而是因為沒有去處,又不想再幹放排工,想到此落腳。
就這樣,安生住在大王寨的寶豐寺裏,平時在山下的碼頭當搬運工,賺取一點微薄的銀兩。
一天,安生返迴寶豐寺途中,路過山寨下的村子,突然聽到有女子在喊救命,原來一個大地主家的家丁在搶人。
大地主有個兒子叫丁立,這丁立性格怪異,為人歹毒,無惡不作,娶了幾個老婆都被他折磨至死。
因此沒人再敢嫁給他,其父丁運昌想有個延續香火的孫子,就仗著勢力到處明目張膽地搶媳婦。
聽說大王寨下有家的姑娘長得漂亮,便派家丁來搶。
姑娘叫張明玉,年邁的父母拚死保護自己的女兒,竟被這群兇殘的家丁打死了。
這青天白日下,哪裏還有王法?安生一個箭步衝上去,就把幾個家丁打得落花流水。
不曾想,有兩個家丁經不起打,竟被安生幾拳給打死了。
安生見勢不妙,背起張明玉就往大王寨山上跑。
進寶豐寺,兩人躲了起來。
見媳婦沒搶成,反倒死了個家丁,丁家就惡人先告狀,把安生殺人一事告到了縣衙。
當然把家丁打死張家二老一事隱瞞,並拿了些銀子給了縣官。
第二天丁立就帶著一幫衙卒就直奔大王寨來捉拿安生。
安生老遠就看到二三十個氣勢洶洶的衙卒奔寨上來,見勢不妙,拉著張明玉就進了山洞。
等丁立帶著那幫人趕到寨頂,哪裏還找得到半個人影。
衙門立即發出了通緝令,到處張貼,並懸賞千兩紋銀捉拿安生。
安生橫下一條心來,老子就呆在大王寨,要是誰敢來動老子,叫他有來無迴!
縣衙探得消息,立即就召集衙卒,捕快,鄉勇,加上丁家的家丁,一共有一百多人,朝大王寨撲來。
安生在上山必經的山路兩旁山頂上,堆滿了一塊塊大石,等這幫人走到,突然一陣陣巨響從山頂傳來。
還未等他們迴過神來,一塊塊石頭從天而降,如雨點般砸了下來,砸得這幫人馬哭爹喊娘,屁滾尿流。
而安生立馬躲入洞中,消失不見。
這幫人發現了幾個洞口,派了幾十個人進洞打探,但洞連洞,洞中有洞,有的地方還隻能使勁爬進去,而且一片漆黑。
不熟悉情況的他們,別說找到安生,連出洞都費了好大功夫,有幾人差點困在洞中。
眼看找了一天都沒有結果,這幫人隻得帶著十來具屍體,二十多名殘臂斷腿的傷兵,打道迴府了。
從此,安生名聲大振,前來投奔他的人絡繹不絕。
安生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召集一幫綠林好漢,選擇一處洞府,做起了寨王,並娶張明玉做了壓寨夫人。
感恩老和尚的收留,安生修繕了寶豐寺,寶豐寺從此香火不斷。
安生不同於其它土匪,他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方圓百裏無不仰重。
三年後,大王寨己發展到三百多人。
在這期間,安生也不是什麽人都收,隻收那些被逼,無路可逃,但並沒有失去良知的人。
至於那些打家劫舍,殺人放火之輩,安生是不會收的。
盡管如此,三百多人的吃喝問題也令安生頭疼。
劫富濟貧,那裏有那麽多富給你去劫,而且有些富是劫不動的。
見到碼頭的船家都要雇請鏢師,安生決定成立一個鏢局。
留下幾十號人在大本營後,安生把其他二百多號人派往幾處地方,組建了幾個鏢局。
安生的鏢局服務態度好,收費相對較低,一年便打開了局麵。
鏢局的經營步入正常後,安生在洞府中陪著即將臨盆的妻子。
晚上寶豐寺沒有香客的時候,安生時常會到老和尚那裏坐坐。
此刻,燃著鬆油的石屋內,安生正和老和尚坐起一起喝茶。
安生道:“我對幾個問題一直感到困惑,想請問大師解答。”
“為何我父母本是與世無爭,卻遭滅頂之災?”
“為何有的人生來富貴,有的人一出生就一貧如洗?”
“為什麽我本來是一個安份守己的良民,卻被逼落草為寇?”
老和尚沉默片刻道:“世界上根本沒有與世無爭!”
每個人天天在爭,無時無刻不在爭。
與天爭,與地爭,更多的是與人爭。
隻是爭的形式不一樣
你以為你的父母之世無爭,隻是與人無爭而己
你家種的莊稼地裏,有雜草有害蟲,它們在和莊稼爭養分,你父母不是要殺蟲除草嗎?那就是爭!
雜草和害蟲多吸一分養分,你們家的莊稼就少收獲一分,如果害蟲和雜草把你家的莊稼養分吸光了,就直接就影響到你們家的生計。
許多人爭是靠自己,幹旱時給莊稼澆水就是與天爭,河流幹枯了打井取水,就是與地爭。
考中秀才就是與人爭,因為你考中了,別人就會失去一個機會。
你進城找了份差使,其他人就失去了爭這份差使的資格,也是與人爭。
你需要的每一樣東西不會平白無故出現在你手中,必須去爭才會得到。
窮人靠雙手去手,而貪官汙吏靠權勢去爭,直接通過各種名目剝奪老百姓手中所得。
綠林好漢從富人手中奪取本屬於窮人的東西,更是在爭。
至於後麵的問題牽涉到因果輪迴。
一出生就一貧如洗,是因前世積德不夠。
而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人,是因前世積累了福報。
一貧如洗者,通過奮鬥,可以逆天改命,積累富報。
而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人,如果不努力,隨著富報耗盡,可能變成一貧如洗。
所以有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之說。
因果循環,自有定數,萬事皆有輪迴
不管什麽事都有他的因,既然有因,就一定會有結果,一切的因果都是早就注定的。
因果通過輪迴來轉換,不論什麽事情都有輪迴,人有生老病死,草有枯萎也有新生,從生到死,再從死到生。
因果未了就有輪迴轉世,死的那一刻,就是轉世重生的那一刻。
同樣,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出因果的規律。
緣是指因成熟的條件,比如以瓜子為例,瓜子長成瓜,需要很多的條件,一般包括陽光、水分、土壤、空氣等等條件,這些條件統稱為緣。
有因無緣是無法長成果的;起是升起的意思,就是緣分開始成熟的意思,好比瓜子遇到了緣就開始生長。
有因無緣,果則無法成熟;有緣無因,更沒有果能夠成熟;這是從單一的因而言。
“因”和“果”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前麵的因結後麵的果,所結的果又成為新的因,再結新的果,如此循環往複。
你其所以落草為寇,是因為救張玉的事,這就是緣,如果你不遇到張玉,或是遇到張玉的事不管不顧,就不會與張玉產生因果。
世人所謂的少惹事非,就是少沾因果。
如果你不救張玉,就不會有與張玉的因,就不會被官府追殺而被逼落草為寇,也沒有娶張玉為妻之果。
對於老和尚的這些高深話,安生自然不可能全部領悟,但安生絕頂聰明,見諒也廣,還是領悟了不少東西。
因救張玉而落草為寇,安生後悔嗎?當然不會。
如果自己見死不救,一輩子都會良心不安。
何況能娶到張玉這樣美麗善良、溫柔賢婌的妻子,這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份。
後來安生的鏢局越來越紅火,賺取了的銀兩也越來越多,於是迴家鄉置辦了一所大宅,剩下的幾十號綠林好漢充當護院,從此富甲一方。
安生將賺取的大部分銀兩用來救濟窮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善人,直至終老。
輪迴天道將安生帶入了下一世。
大王寨地勢險要,中間有一條狹窄的裂穀,是過往商客的必經之路。
裂穀中隻有一條陡峭的山路上到大王寨主峰。
沿途有許多洞穴,而且洞連洞,洞套洞,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安生這一世是大王寨寨主,江湖上外號叫“水鬼”,因他小在江麵上長大,熟悉水性而得此“雅號”。
安生祖籍禹國林州,父母在他7歲那年就被官府逼死了。
那年頭,朝廷日趨腐敗,各地匪盜蜂起,民不聊生。
舉目無親的安生,父母一去,便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兒,除了一張床也沒什值錢的東西了,
便離家到處閑逛,他家就在江邊上,出了門就是滾滾而去的江水。
江麵上穿梭著裝滿鹽、茶、瓷器、木材的船隻和木排。
安生打小在江邊看著一隊隊的木排打此經過,便找機會加入了運木材的排幫。
放排充滿著兇險,遇上壞天氣或是匪盜那是經常的事,稍不留神就性命難保。
有一天,排幫遇上山洪暴發,突如其來的洪水將排幫衝得七零八落,隻有安生一人幸免於難。
安生再一次成了孤苦伶仃的人,似乎這是他的宿命。
這年,他已二十八歲了。
沒有去處的安生,看到此地離大王寨不遠,便進入了大王寨。
大王寨有一座寶豐寺,寺裏的老和尚與排幫幫主交好,安生在不遠處的碼頭裝排時,也跟隨幫主常到寶豐寺來。
老和尚是得道高僧,對安生這個年輕人也甚是喜愛。
安生上寶豐寺,並不是想出家當和尚,而是因為沒有去處,又不想再幹放排工,想到此落腳。
就這樣,安生住在大王寨的寶豐寺裏,平時在山下的碼頭當搬運工,賺取一點微薄的銀兩。
一天,安生返迴寶豐寺途中,路過山寨下的村子,突然聽到有女子在喊救命,原來一個大地主家的家丁在搶人。
大地主有個兒子叫丁立,這丁立性格怪異,為人歹毒,無惡不作,娶了幾個老婆都被他折磨至死。
因此沒人再敢嫁給他,其父丁運昌想有個延續香火的孫子,就仗著勢力到處明目張膽地搶媳婦。
聽說大王寨下有家的姑娘長得漂亮,便派家丁來搶。
姑娘叫張明玉,年邁的父母拚死保護自己的女兒,竟被這群兇殘的家丁打死了。
這青天白日下,哪裏還有王法?安生一個箭步衝上去,就把幾個家丁打得落花流水。
不曾想,有兩個家丁經不起打,竟被安生幾拳給打死了。
安生見勢不妙,背起張明玉就往大王寨山上跑。
進寶豐寺,兩人躲了起來。
見媳婦沒搶成,反倒死了個家丁,丁家就惡人先告狀,把安生殺人一事告到了縣衙。
當然把家丁打死張家二老一事隱瞞,並拿了些銀子給了縣官。
第二天丁立就帶著一幫衙卒就直奔大王寨來捉拿安生。
安生老遠就看到二三十個氣勢洶洶的衙卒奔寨上來,見勢不妙,拉著張明玉就進了山洞。
等丁立帶著那幫人趕到寨頂,哪裏還找得到半個人影。
衙門立即發出了通緝令,到處張貼,並懸賞千兩紋銀捉拿安生。
安生橫下一條心來,老子就呆在大王寨,要是誰敢來動老子,叫他有來無迴!
縣衙探得消息,立即就召集衙卒,捕快,鄉勇,加上丁家的家丁,一共有一百多人,朝大王寨撲來。
安生在上山必經的山路兩旁山頂上,堆滿了一塊塊大石,等這幫人走到,突然一陣陣巨響從山頂傳來。
還未等他們迴過神來,一塊塊石頭從天而降,如雨點般砸了下來,砸得這幫人馬哭爹喊娘,屁滾尿流。
而安生立馬躲入洞中,消失不見。
這幫人發現了幾個洞口,派了幾十個人進洞打探,但洞連洞,洞中有洞,有的地方還隻能使勁爬進去,而且一片漆黑。
不熟悉情況的他們,別說找到安生,連出洞都費了好大功夫,有幾人差點困在洞中。
眼看找了一天都沒有結果,這幫人隻得帶著十來具屍體,二十多名殘臂斷腿的傷兵,打道迴府了。
從此,安生名聲大振,前來投奔他的人絡繹不絕。
安生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召集一幫綠林好漢,選擇一處洞府,做起了寨王,並娶張明玉做了壓寨夫人。
感恩老和尚的收留,安生修繕了寶豐寺,寶豐寺從此香火不斷。
安生不同於其它土匪,他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方圓百裏無不仰重。
三年後,大王寨己發展到三百多人。
在這期間,安生也不是什麽人都收,隻收那些被逼,無路可逃,但並沒有失去良知的人。
至於那些打家劫舍,殺人放火之輩,安生是不會收的。
盡管如此,三百多人的吃喝問題也令安生頭疼。
劫富濟貧,那裏有那麽多富給你去劫,而且有些富是劫不動的。
見到碼頭的船家都要雇請鏢師,安生決定成立一個鏢局。
留下幾十號人在大本營後,安生把其他二百多號人派往幾處地方,組建了幾個鏢局。
安生的鏢局服務態度好,收費相對較低,一年便打開了局麵。
鏢局的經營步入正常後,安生在洞府中陪著即將臨盆的妻子。
晚上寶豐寺沒有香客的時候,安生時常會到老和尚那裏坐坐。
此刻,燃著鬆油的石屋內,安生正和老和尚坐起一起喝茶。
安生道:“我對幾個問題一直感到困惑,想請問大師解答。”
“為何我父母本是與世無爭,卻遭滅頂之災?”
“為何有的人生來富貴,有的人一出生就一貧如洗?”
“為什麽我本來是一個安份守己的良民,卻被逼落草為寇?”
老和尚沉默片刻道:“世界上根本沒有與世無爭!”
每個人天天在爭,無時無刻不在爭。
與天爭,與地爭,更多的是與人爭。
隻是爭的形式不一樣
你以為你的父母之世無爭,隻是與人無爭而己
你家種的莊稼地裏,有雜草有害蟲,它們在和莊稼爭養分,你父母不是要殺蟲除草嗎?那就是爭!
雜草和害蟲多吸一分養分,你們家的莊稼就少收獲一分,如果害蟲和雜草把你家的莊稼養分吸光了,就直接就影響到你們家的生計。
許多人爭是靠自己,幹旱時給莊稼澆水就是與天爭,河流幹枯了打井取水,就是與地爭。
考中秀才就是與人爭,因為你考中了,別人就會失去一個機會。
你進城找了份差使,其他人就失去了爭這份差使的資格,也是與人爭。
你需要的每一樣東西不會平白無故出現在你手中,必須去爭才會得到。
窮人靠雙手去手,而貪官汙吏靠權勢去爭,直接通過各種名目剝奪老百姓手中所得。
綠林好漢從富人手中奪取本屬於窮人的東西,更是在爭。
至於後麵的問題牽涉到因果輪迴。
一出生就一貧如洗,是因前世積德不夠。
而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人,是因前世積累了福報。
一貧如洗者,通過奮鬥,可以逆天改命,積累富報。
而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人,如果不努力,隨著富報耗盡,可能變成一貧如洗。
所以有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之說。
因果循環,自有定數,萬事皆有輪迴
不管什麽事都有他的因,既然有因,就一定會有結果,一切的因果都是早就注定的。
因果通過輪迴來轉換,不論什麽事情都有輪迴,人有生老病死,草有枯萎也有新生,從生到死,再從死到生。
因果未了就有輪迴轉世,死的那一刻,就是轉世重生的那一刻。
同樣,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出因果的規律。
緣是指因成熟的條件,比如以瓜子為例,瓜子長成瓜,需要很多的條件,一般包括陽光、水分、土壤、空氣等等條件,這些條件統稱為緣。
有因無緣是無法長成果的;起是升起的意思,就是緣分開始成熟的意思,好比瓜子遇到了緣就開始生長。
有因無緣,果則無法成熟;有緣無因,更沒有果能夠成熟;這是從單一的因而言。
“因”和“果”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前麵的因結後麵的果,所結的果又成為新的因,再結新的果,如此循環往複。
你其所以落草為寇,是因為救張玉的事,這就是緣,如果你不遇到張玉,或是遇到張玉的事不管不顧,就不會與張玉產生因果。
世人所謂的少惹事非,就是少沾因果。
如果你不救張玉,就不會有與張玉的因,就不會被官府追殺而被逼落草為寇,也沒有娶張玉為妻之果。
對於老和尚的這些高深話,安生自然不可能全部領悟,但安生絕頂聰明,見諒也廣,還是領悟了不少東西。
因救張玉而落草為寇,安生後悔嗎?當然不會。
如果自己見死不救,一輩子都會良心不安。
何況能娶到張玉這樣美麗善良、溫柔賢婌的妻子,這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份。
後來安生的鏢局越來越紅火,賺取了的銀兩也越來越多,於是迴家鄉置辦了一所大宅,剩下的幾十號綠林好漢充當護院,從此富甲一方。
安生將賺取的大部分銀兩用來救濟窮人,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善人,直至終老。
輪迴天道將安生帶入了下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