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都磨勘司府內,年近五旬的安判官正在忙碌著。


    他就是這一世的安生。


    慶國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中書省下設鹽鐵、度支與戶部司“三司”,稱“計省”,主管全國貢賦和錢糧出納。


    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土地、賑災、稅賦等事務,以備國家之需;


    度支司掌管財貨的支出;


    鹽鐵司掌管全國的工商業及其稅課。


    三司之下有一個直屬機構,其中的都磨堪司,掌握三司的賬籍以及出入數字。


    都磨勘司設判官一人,以朝官充掌覆勾三部賬籍,以驗出入之數。


    安生正是都磨勘司判官,判官職級不高,但責任重大。


    因為,國君每年要對官員考課,每年一考,三年為滿,而賦稅數字是重要的考課依據。


    如果州郡衙門上報數字與實際相差太大,一旦上級發現,安生會因把關不嚴,要被追責的。


    但要查實州郡衙門的上報數據,事關考課,安生不可避免會得罪州郡官員。


    考課是用於將職位責任同官員的能力行為聯係起來,以考績的標準來約束和激勵官員。


    以考課結果的優劣來決定對官員的賞罰黜陟,以便勸善戒惡,使考績得以發揮作用。


    考課是通過上計製度進行的。


    郡臣於年初將一年的賦稅收入預算寫在木券上,呈送國君。


    國君把木券一分為二,國君執右券,臣下執左券。


    到了年底,合乎標準的留任,不合乎標準的則罷免。


    正因為如此,官員欺上瞞下,偽造數據的事情時有發生。


    賦稅收入主要是按人口和土地多少來確定的。


    一些州郡在計算應交銀兩時,往往會少報人口或土地數額,將差額收入自己囊中。


    還有一些州郡為了出政績,在計算應交銀兩時則多報人口或土地數額,將差額轉移到百姓頭上。


    此刻,安生眉頭緊皺,發現有幾個州數據有異常。


    幾年前欽州和肅州人口差不多,而現在欽州的人口數比肅州多了三成。


    而撫州和離州以前人口不相上下,而現在撫州的人口數卻比離州少二成。


    一般來說,在時間不長的情況下,人口相差不遠的兩個州之間,不會突然拉開差距。


    於是,安生向中書省左丞稟報了欽州、撫州數據有異之事。


    左丞令安生帶人即刻稽查欽州和托州賦稅數據。


    安生知道,如果在當地官員眼皮底下查驗數據,根本查不出任何東西。


    於是,安生帶著都磨勘司三名下屬秘密來到了欽州延壽鎮。


    在一個不起眼的客棧住下後,安生四人分頭前往民戶進行查驗。


    安生到了一個商戶家,出示公文以後,一一詢問了戶主年齡,家有幾口人,年齡多大。


    根據戶主提供的情況,該戶3口人,戶主60歲,其妻去年己亡故,兒子30歲,孫子12歲。


    讓戶主簽字畫押後,安生又去了另一戶。


    該戶5口人,戶主55歲,其妻48歲,兒子分別是32歲,兒媳26歲,孫兒3歲。


    ………


    安生一共走訪了二十多戶,其他三名手下也差不多。


    在客棧,安生把延壽鎮的戶籍冊拿出來對照,發現問題不少。


    一是人數不對。如安生走訪的第一家,戶籍冊上有4人,其亡妻仍在冊上。


    第二戶實為5人,而戶籍冊上則有6人,戶主父親己亡故,卻仍然登記在冊。


    二是年齡不對。第二戶戶主實齡60歲,而戶籍冊上為53歲。


    三是戶數不對。全鎮實為55戶,而戶籍上為60戶,有5戶已遷走數年,卻仍列在冊上。


    安生幾人歸納了一下,全鎮實際55戶,人口200人,上報的戶籍冊上為60戶,人口240人,足足多了40人。


    其中過了56歲納稅年齡的實為25人,戶籍冊上僅為10人。


    扣除不用納稅的25人,延壽鎮應繳納賦稅的僅175人,而實際分擔稅賦的有230人。


    也就是說175人交了230人的稅,極大地加重了延壽鎮居民的稅賦。


    百姓不明就裏還以為朝庭加稅導致賦稅加重,怨聲載道。


    安生將稽查情況封存後,又調查了幾處地方,情況大同小異。


    安生聽聞欽州郡守因業績突出,連獲國君賞賜,不日將獲得升遷。


    這些不是安生管得了的,他隻負責查賬。


    而安生帶人查賬的消息,卻被欽州郡守得知了。


    郡守帶著厚禮來到安生入住的客棧道:


    “判官大人駕到,下官有失遠迎!”


    安生:“郡守大人太客氣了,我等奉左丞大人令辦差,不敢驚動郡守!”


    郡守:“我觀判官大人應該不到五十歲,卻被朝庭委以重任,前程無量呀!”


    說完示意屬下將禮物抬入安生房中,並道:


    “我已在鎮上來鳳樓備下薄酒,還望判官大人賞光!”


    安生沉思了片刻,道:“恭敬不如從命,請!”


    郡守:“判官大人先請!”


    延壽鎮不大,來鳳摟應該也是一般。


    待酒菜上席後,安生發現每道菜式都非常精致,色香味俱全。


    一看就知道郡守把郡城的廚師帶過來了。


    這時幾名衣著暴露的女子,搔首弄姿走了過來,伸出纖纖細手,提起酒壺給安生幾人倒酒。


    郡守端起一杯酒,道:“下官先幹為敬,祝判官大人官運亨通!”


    安生也端起酒杯道:“祝郡守大人洪福齊天,步步高升!”


    郡守試探道:“判官大人對欽州印象如何?有不當之處還望關照一二!”


    安生:“在大人勵精圖治之下,欽州不愧為慶國名州,其他事好說、好說!”


    郡守見安生禮也收了,酒也喝了,自己該說的話也說了。


    料想安生應該知道怎麽做,也就放心了。


    示意手下和幾位美女輪番向安生敬酒。


    安生假裝喝醉,一頭撲在桌子上,嘴裏啍哼呀呀不知道說什麽。


    郡守見狀,覺得也喝得差不多了,道:


    “今日判官大人可能還沒盡興,改日下官再請大人!”


    安生三名下屬,扶著安生出了來鳳樓。


    安生酩酊大醉,東歪西倒地走路,嘴裏嘰裏咕嚕胡說八道著什麽。


    迴到客棧,安生立馬換了一幅模樣:


    “開玩笑!老子三斤酒量,這點酒就想把我灌醉?”


    三名下屬倒是喝酒不多,安生招唿他們立刻收拾東西馬上走。


    其實也沒有什麽好收拾的,重要東西己貼身藏好。


    下樓後,安生對店小二打了聲招唿,道:“我們有要事離開,多餘的定金不用找了!”


    然後從客棧後門出去,重金買下一輛馬車,連夜離開了欽州。


    第二天一早,郡守見到空無一人的房間和原封不動的禮物,什麽都明白了。


    幾天後,安生四人出現在撫州,查驗了幾處地方,發現情況與欽州差不多。


    都是戶數造假、人數造假、年齡造假。


    所不同的是,撫州該報的戶數、人數沒報,比如外麵遷入的戶數、人數都不在戶籍冊中。


    還有不少人的年齡明明在56歲以下,都報成56歲以上。


    安生查驗戶數實際560戶,戶籍冊上隻有500戶,


    實際人口2400人,而戶籍冊上隻有1800人。


    超過56歲人口實際數86人,而戶籍冊上145人。


    也就是說報上去的應納稅人數隻有1655人,實際上有2314人。


    意味著659人的稅收落入他們腰包。


    這僅僅是查驗了560戶,可想而知,撫州郡守私吞了多少銀兩。


    這次在撫州查驗,安生幾人做得非常隱秘,並要求戶主不得泄露查驗之事。


    因此,沒有驚動撫州郡守,也就沒有欽州那樣的麻煩。


    安生深知,自己僅僅是都磨勘司一名判官,而郡守卻是一州之首,權勢滔天,不是自己能抗衡的。


    迴到慶國王都後,安生直接將稽查情況交給了左丞,怎麽處理是他的事。


    第二天安生還沒進都磨勘司大門,就收到了一封恐嚇信,不用想就知道是誰派人送來的。


    安生苦笑,自己這差使真難做:


    “做不好,會飯碗不保;做好了,可能會性命不保!”


    但自己既然是拿了朝庭的薪水,就要忠於職守。


    何況自己對貪官欺壓百姓恨之入骨,怎麽會包庇縱容。


    不久後,上麵並沒有傳來什麽消息,可能是不想聲張。


    反而從其他人那裏聽到,撫州郡守因玩忽職守官被降職,至於欽州郡守沒有什麽消息傳出。


    安生估計,對於欽州這樣的納稅標兵,如果明麵上打壓,擔心朝庭的賦稅不保。


    但欽州郡守升遷應該是暫時無望了。


    這些都不是安生所能管的事了。


    後來,安生也一直沒得到升遷。


    悶悶不樂的他,在都磨勘司這個崗位幹到因病醫治無效,享年66歲。


    神識蘇醒後,安生覺得這一世憋屈,感悟最深的是官員的貪腐。


    貪念每個人都有,這是人性的本能,有的人貪財,有的人貪色……。


    但大多數人都是靠自己去爭取,能夠堅守底線。


    而欽州、撫州郡守,一個貪圖高升,一個貪圖銀兩。


    撫州郡守肯定不會一開始就貪財,當他官至郡守後,有了貪財的條件。


    或許他也知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但既然濕了鞋,何不幹脆洗個腳?既然洗了腳,何不洗個澡?


    就這樣,撫州郡守一步步走向貪念的深淵。


    而他采用的方式是,蒙蔽上級,欺壓百姓,導致民不聊生!


    不一會,安生就被輪迴天道送入下一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吃錯藥的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涯共此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涯共此生並收藏吃錯藥的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