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將門的幹脆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環州,大宋和西夏前沿的一個小城池。
說它是個州,怎麽看都是連一個小縣都不如,裏麵人口很少,有一半還是為了軍事服務。唯獨讓人心裏舒暢點的是城牆修得牢靠,因為城池小,也好防守。
環州是種家的起家之地,種世衡當年就是從知環州開始了他輝煌的軍旅生涯。知環州的是種家的種診,側麵上也是說環州作為抗擊西夏一線,大宋需要軍人在這裏擋住西夏,由種家來最是合適不過。
種診病重,這兩年幾乎起不得身,現在實際在料理環州事務的是種樸。種樸的職位很長,飛騎尉武功大夫致果校尉團練副使,他本來還有個什麽寨主,那才是他的職官,那個寨被放棄了,他守在環州。
楊元奇來見種樸,他這個環州團練副使的直接負責人應該是種診,種樸那一連串的職位實際表明他就是種家的繼承人,他也能管著環州絕大部分事務。
種樸第一句問的是:“你怎麽不去麟州?”
楊元奇迴道:“我是從開封跑路的,去麟州別人看得更不順眼,家父既然已經離開那裏,也打算撤出來,我要再跑去,指不定還有人把我參死。這裏最好,直麵西夏,首當其衝,現在就沒人管我了。”(別問,問也是環州,這裏最近有戰事,主角來這最好。)
種樸不會去管開封一堆啥事,他不是很希望楊元奇來這裏,要是楊興武來,他一點不介意,哪怕過來分權的他也不會介意,前線不是那麽好混的。他們都是過來人,隻有合一塊才能活命。
楊元奇把折可適的信給到種樸,種樸看著沒有說話,一個營的編製不大,但他很需要,環州多拿多少營他認為都是需要的。
種樸道:“你也說這裏直麵西夏,我多要多少編製都不過份。指揮使的任命下來我攔不住,但你這個營既然編練在環州,理應由環州節製。”
楊元奇說:“我來這一路想了很久,要守住環州有些點就必須保住,我可以適當往前頂,我也會受環州節製,是環州不是種家。楊家我來了這裏,莊子裏就會有很多人過來。”
這個州要是其他人的,這事不用談,但是種家守環州就必須談,種家太多人在軍中,要建功業手裏就必須有隊伍。別說一個營的兵力,種家再加一個軍的兵力也不會被忌諱。
楊家要是這個營受折家節製,顯然折家不會去搶楊家這個營,指揮歸指揮,朝廷其實也喜歡這樣。現在問題是種家還想發展,種家人也很多,種鄂死得太早,種家現在的發展其實有些停滯。至於朝廷,楊家營、折家營和種家營他們不會在意,楊家營也許更好,他們更弱小。
種樸知道楊元奇的意思,這個營他能指揮,但這個營的組建和他沒多大關係,而且有一天要調離這個營,種樸也不能過多阻攔。
種樸找到事情的關鍵:“那如果有天你們調走,防務還是種家,要種家如何接手。”
楊元奇說道:“楊家不會主動想辦法調離環州,至於戰事選擇,那是帥臣們的事。種家如果認為調令會影響環州整體防禦,楊家不會多言,守著就是。那是環州知州和帥臣的事。”
種樸清楚,楊家這個要求不過份,楊家既為將門,就清楚親軍的重要性,而且一旦楊家選擇往前頂,他們就不是來混資曆,要混資曆得有命活下去。
種樸想了想:“你去守木波鎮,那裏有一軍廂軍。不過3個月我得撤迴來。”
楊元奇也幹脆,守哪裏都是守:“我有團練副使的銜,我要那個軍廂軍。”
種樸搖頭:“不行!既然放了一營禁軍,我不會再丟廂軍在那裏,我也窮。我會給你兩個軍鄉兵編製,至於你組多少人,隨便你。錢我就這麽多。廂軍我留一個營給你,不至於你過去空手。”
楊元奇想了想,三千鄉兵額度多少能弄點錢,一個鎮子用不了這麽多人,那就收縮把錢用在刀刃上,說得過去。有三個月時間,部隊編組來的及。
楊元奇道:“屬下謝過種大人。”
種樸擺手說:“我提醒你,那裏麵對西夏最直接的騷擾。你是楊家的人,總得拿出點東西讓前方的人看看。如果你倒黴遇到大規模的西夏入侵,你得守住3天,至少3天。你得給環州時間,環州兵力不一定能單獨北上救你,你那個時候要指望的是周邊州府的部隊來得及集結過來。”
楊元奇點頭,這個道理他懂。戰事就是如此,你倒黴碰上了怨不得誰。作為環州種家,他要守住的是環州,它要預好的是周邊來不及聚集援兵,環州必須麵對木波鎮被攻克後,那個口子湧進來的西夏軍。他沒有棄掉環州的權利,這種權利來自與帥臣,就大宋現行的狀況,帥臣都不敢棄環州。不要想著什麽誘敵深入,西夏對大宋不是滅國之戰,最大的可能是他占據環州,四出搶一波大的,有了環州隻要它部隊不貿然深入,隨時可以用環州為後撤支點,全軍撤迴西夏。相反,隻有西夏打不下城池,繞過去往下走,那才有可能誘敵深入。這個點可能會在後麵要了你的命。
楊元奇從種樸這裏出來,心裏隱隱有些擔憂,卻也有些興奮。他不知道接下來要麵對什麽,隻知道他終究和他老爹一樣,走上了一條將門必須往前走的路。他比他老爹還要幸運,起碼他能是一個指揮使,手裏有一營之兵。
楊元奇和魯智深、劉唐做了一個分工,魯智深和他直接去木波鎮,劉唐留下來趕緊迴去找折彥質商議,要折家先把一批基本製式裝備準備好,楊元奇的想法非常簡單,他隻需要步兵裝備,這樣才能省錢,而且朝廷也不可能直接給馬軍編製。
……
此時的晁蓋,帶著第一波人事實上已經離環州不遠。他沒等楊興武再組織人員,帶著楊家莊和北水幫的人直接趕了過來,他認為人不需要多,盡量要上過戰場的人,如此而已。
說它是個州,怎麽看都是連一個小縣都不如,裏麵人口很少,有一半還是為了軍事服務。唯獨讓人心裏舒暢點的是城牆修得牢靠,因為城池小,也好防守。
環州是種家的起家之地,種世衡當年就是從知環州開始了他輝煌的軍旅生涯。知環州的是種家的種診,側麵上也是說環州作為抗擊西夏一線,大宋需要軍人在這裏擋住西夏,由種家來最是合適不過。
種診病重,這兩年幾乎起不得身,現在實際在料理環州事務的是種樸。種樸的職位很長,飛騎尉武功大夫致果校尉團練副使,他本來還有個什麽寨主,那才是他的職官,那個寨被放棄了,他守在環州。
楊元奇來見種樸,他這個環州團練副使的直接負責人應該是種診,種樸那一連串的職位實際表明他就是種家的繼承人,他也能管著環州絕大部分事務。
種樸第一句問的是:“你怎麽不去麟州?”
楊元奇迴道:“我是從開封跑路的,去麟州別人看得更不順眼,家父既然已經離開那裏,也打算撤出來,我要再跑去,指不定還有人把我參死。這裏最好,直麵西夏,首當其衝,現在就沒人管我了。”(別問,問也是環州,這裏最近有戰事,主角來這最好。)
種樸不會去管開封一堆啥事,他不是很希望楊元奇來這裏,要是楊興武來,他一點不介意,哪怕過來分權的他也不會介意,前線不是那麽好混的。他們都是過來人,隻有合一塊才能活命。
楊元奇把折可適的信給到種樸,種樸看著沒有說話,一個營的編製不大,但他很需要,環州多拿多少營他認為都是需要的。
種樸道:“你也說這裏直麵西夏,我多要多少編製都不過份。指揮使的任命下來我攔不住,但你這個營既然編練在環州,理應由環州節製。”
楊元奇說:“我來這一路想了很久,要守住環州有些點就必須保住,我可以適當往前頂,我也會受環州節製,是環州不是種家。楊家我來了這裏,莊子裏就會有很多人過來。”
這個州要是其他人的,這事不用談,但是種家守環州就必須談,種家太多人在軍中,要建功業手裏就必須有隊伍。別說一個營的兵力,種家再加一個軍的兵力也不會被忌諱。
楊家要是這個營受折家節製,顯然折家不會去搶楊家這個營,指揮歸指揮,朝廷其實也喜歡這樣。現在問題是種家還想發展,種家人也很多,種鄂死得太早,種家現在的發展其實有些停滯。至於朝廷,楊家營、折家營和種家營他們不會在意,楊家營也許更好,他們更弱小。
種樸知道楊元奇的意思,這個營他能指揮,但這個營的組建和他沒多大關係,而且有一天要調離這個營,種樸也不能過多阻攔。
種樸找到事情的關鍵:“那如果有天你們調走,防務還是種家,要種家如何接手。”
楊元奇說道:“楊家不會主動想辦法調離環州,至於戰事選擇,那是帥臣們的事。種家如果認為調令會影響環州整體防禦,楊家不會多言,守著就是。那是環州知州和帥臣的事。”
種樸清楚,楊家這個要求不過份,楊家既為將門,就清楚親軍的重要性,而且一旦楊家選擇往前頂,他們就不是來混資曆,要混資曆得有命活下去。
種樸想了想:“你去守木波鎮,那裏有一軍廂軍。不過3個月我得撤迴來。”
楊元奇也幹脆,守哪裏都是守:“我有團練副使的銜,我要那個軍廂軍。”
種樸搖頭:“不行!既然放了一營禁軍,我不會再丟廂軍在那裏,我也窮。我會給你兩個軍鄉兵編製,至於你組多少人,隨便你。錢我就這麽多。廂軍我留一個營給你,不至於你過去空手。”
楊元奇想了想,三千鄉兵額度多少能弄點錢,一個鎮子用不了這麽多人,那就收縮把錢用在刀刃上,說得過去。有三個月時間,部隊編組來的及。
楊元奇道:“屬下謝過種大人。”
種樸擺手說:“我提醒你,那裏麵對西夏最直接的騷擾。你是楊家的人,總得拿出點東西讓前方的人看看。如果你倒黴遇到大規模的西夏入侵,你得守住3天,至少3天。你得給環州時間,環州兵力不一定能單獨北上救你,你那個時候要指望的是周邊州府的部隊來得及集結過來。”
楊元奇點頭,這個道理他懂。戰事就是如此,你倒黴碰上了怨不得誰。作為環州種家,他要守住的是環州,它要預好的是周邊來不及聚集援兵,環州必須麵對木波鎮被攻克後,那個口子湧進來的西夏軍。他沒有棄掉環州的權利,這種權利來自與帥臣,就大宋現行的狀況,帥臣都不敢棄環州。不要想著什麽誘敵深入,西夏對大宋不是滅國之戰,最大的可能是他占據環州,四出搶一波大的,有了環州隻要它部隊不貿然深入,隨時可以用環州為後撤支點,全軍撤迴西夏。相反,隻有西夏打不下城池,繞過去往下走,那才有可能誘敵深入。這個點可能會在後麵要了你的命。
楊元奇從種樸這裏出來,心裏隱隱有些擔憂,卻也有些興奮。他不知道接下來要麵對什麽,隻知道他終究和他老爹一樣,走上了一條將門必須往前走的路。他比他老爹還要幸運,起碼他能是一個指揮使,手裏有一營之兵。
楊元奇和魯智深、劉唐做了一個分工,魯智深和他直接去木波鎮,劉唐留下來趕緊迴去找折彥質商議,要折家先把一批基本製式裝備準備好,楊元奇的想法非常簡單,他隻需要步兵裝備,這樣才能省錢,而且朝廷也不可能直接給馬軍編製。
……
此時的晁蓋,帶著第一波人事實上已經離環州不遠。他沒等楊興武再組織人員,帶著楊家莊和北水幫的人直接趕了過來,他認為人不需要多,盡量要上過戰場的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