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這算不算一種托孤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作者:土著與土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的事情要麽不做,既然做了幹脆就把事情做絕。政治就是如此狠絕,這也是那個八十多歲的文彥博的態度,他想的就是把新黨能帶頭的全搞掉,新黨死灰複燃的可能性就很小,隻要不是個龐然大物,後頭的人就好辦。
範純仁的忠恕這個時候沒有用的,也沒人肯聽。就政治本身而言,寬恕敵人對手,更多人的結局還是被反噬。
範純仁和蘇軾相顧無言,範純仁和蘇軾相交甚厚,蘇軾是他老爹範仲淹的小迷弟,現在年輕才子把蘇軾做偶像,亦如當年他們把範仲淹做偶像。
蘇軾現在的情況比範純仁要糟糕,他翰林學士的身份硬頂台諫也就罷了,他在高太後麵前的陳詞讓很多人受不了。你是翰林學士,不是政事堂的群相,參知政事銜都沒有。所謂以備諮詢不是讓你占著高太後的喜歡,在那個場合胡言亂語。
蘇軾說:“你比我好多了。”
範純仁答:“你才比我好多了。”
蘇軾說:“你是真的比我好多了。”
前麵兩句是說兩個人的心態,後麵這句蘇軾說的卻是實際情況和作用。
司馬相公盡廢舊法,範純仁和蘇軾都是反對的,兩個人都認為新法已經上路十多年,有好有差,必須甄別。真要論,這還真不是政治人物應有的處事方式,但這一定是政治家內心必須堅守的態度。
司馬光和文彥博這種老人家比這種晚半輩的人,他們對於政治的理解沒有溫情,特別他們是被新黨踢出朝堂十多年,不能發出半點聲音。當時舊黨剛剛迴來,朝中上下有很多鼓吹新法的人,以這個論調司馬光連政事堂都清理不幹淨。
王安石當年就是如此,並不是被貶謫的所有人都完全反對新法,新法本來就是一個一個推出來的,總會有些不合適的東西。但他的態度至關重要,他能做的就是把人都趕走自己好辦事。
隻有當他也被折騰出去後,他才反思自己曾經的態度。也許他不這麽執拗,事情結果會有所改變。
範純仁對比蘇軾,對於道德原則的堅守要高得多,對於事情解決的手段也要有效的多,蘇軾說範純仁比他好,拋開文采,這非常真實。
範純仁和司馬光再爭論,也把爭論限製在事情本身,反而司馬光說不過了,說範純仁忘了十多年閉嘴的苦。蘇軾和司馬光吵到最後,則是蘇軾罵出來:“又是一個拗相公。”這個評價亦如他當年給王安石的一樣,這就有點讓人受不了。
範純仁終其一生,謹守上一代關於朋黨的說法,沒有結黨,他提拔的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是他出的手。蘇軾周邊圍著很多人,非常的多,對於後輩來說,他比範純仁要討喜很多。
範純仁輕歎:“你何苦?太後對你有提攜之恩,何必還要硬頂?”
蘇軾這個時候看得很開:“就是因為她有這份維護之情,我得說她想岔了,她不需要做再多告訴天下,她是個太後,她原本就隻是太後。”
蘇軾是趙煦的老師,他清楚這個小男孩骨子裏有執拗的一麵,他認為小男孩這麽多人圍著,聖人文豪君子能吏都有,他或許也會有叛逆的一麵,但他將來一定會懂,也許過程會有波折,這不是誰再做什麽就能改變的,這已經改變不了。
範純仁道:“那你也隻是個翰林學士。”
蘇軾答不上這話,關於這事他可以發言,但的確不是他管轄的事,話說出去了就行,他又何必非得讓人聽他的。
蘇軾頹然,扯開話題輕聲道:“範兄,我認識了一個小子,很有趣。他很崇拜我,老了老了特別喜歡被小字輩用那種眼光看著,嘿嘿……是不是有點為老不尊?!他竟然能看出我的不開心,才多點大。他明裏暗裏說我就是個大嘴巴,既然有些事放下就不該去管。但你知道嗎?他認定的事他自己卻堅持踐行。”
範純仁沒接,這時候不需要他說什麽。
蘇軾說:“他以為我是喜歡他這點,其實根本不是,我更喜歡的恰恰是他認定前,那時候他的猶豫不決患得患失,那才是人真實的樣子。不過,認定了就不能後悔了,認定了就做,將來如何你是顧不得了的。”
蘇軾說:“他可是來自太原,都沒聽他說認識你,你跑去那邊修身養性,多認識幾個小輩那多好玩,整天一群老男人聊來扯去,有啥意思?”
範純仁看著蘇軾:“姓楊的?”
蘇軾喲謔了一聲:“你還是知道點嘛?!認識啊?!”
範純仁搖頭:“我認識他父親!離開太原前,我偷偷去了那個顔樓,顔樓的那份合約讓我第一次關注那個家族,後來楊興武到太原,那個案子他辦得非常好,因為顔樓我原本以為他不會這麽做,畢竟那事更賺錢。”
範純仁道:“說來好笑,顔樓裏麵能聽到最多的恰恰是那個家,趣事也好瑣事也罷,一個能把家和顔樓都經營成那般模樣的,這個家族就差不到哪裏去了。”
蘇軾怒了:“他嶽丈對我還持弟子禮呢!”
範純仁不屑了:“你就壞在這點上了,還別人嶽丈?!自己一張大嘴巴,門生故舊還一大堆,我都不是替你擔心,我是替他們擔心。怎麽隻說他?”
蘇軾說:“就認識這麽個小毛頭,其他人有什麽好說,都這麽大年紀,必須得為自己做的事負責。”
範純仁道:“將門的人在開封混這混那,能有什麽作為?你要是為他好,還不如讓他走。”
蘇軾說:“小孩子總有小孩子的想法,哦……大人們都想蹲在這開封,到了小孩就擔心這裏紙醉金迷了?!”
範純仁冷冷的說:“我在開封立業嗎?你在開封立業嗎?楊興武在開封立業?!”
蘇軾懶得爭論了:“你就這點不好,什麽事都正正經經!你就不能看開點,放開心態看看小孩子玩不好嗎?!”
範純仁也不想繼續爭這個:“行了,你說的我知道了!走吧……去下政事堂!”
這算不算一種托孤?!
(曆史上,車蓋亭案應該是範純仁出知太原直接原因,他是強烈反對以言論罪的。他不離開京城,很多事辦不下去。事情辦完了,高太後又趕緊把他拉了迴來。本書他早點出去也早點迴來了,給帶主角光環的人留點奧援吧。)
範純仁的忠恕這個時候沒有用的,也沒人肯聽。就政治本身而言,寬恕敵人對手,更多人的結局還是被反噬。
範純仁和蘇軾相顧無言,範純仁和蘇軾相交甚厚,蘇軾是他老爹範仲淹的小迷弟,現在年輕才子把蘇軾做偶像,亦如當年他們把範仲淹做偶像。
蘇軾現在的情況比範純仁要糟糕,他翰林學士的身份硬頂台諫也就罷了,他在高太後麵前的陳詞讓很多人受不了。你是翰林學士,不是政事堂的群相,參知政事銜都沒有。所謂以備諮詢不是讓你占著高太後的喜歡,在那個場合胡言亂語。
蘇軾說:“你比我好多了。”
範純仁答:“你才比我好多了。”
蘇軾說:“你是真的比我好多了。”
前麵兩句是說兩個人的心態,後麵這句蘇軾說的卻是實際情況和作用。
司馬相公盡廢舊法,範純仁和蘇軾都是反對的,兩個人都認為新法已經上路十多年,有好有差,必須甄別。真要論,這還真不是政治人物應有的處事方式,但這一定是政治家內心必須堅守的態度。
司馬光和文彥博這種老人家比這種晚半輩的人,他們對於政治的理解沒有溫情,特別他們是被新黨踢出朝堂十多年,不能發出半點聲音。當時舊黨剛剛迴來,朝中上下有很多鼓吹新法的人,以這個論調司馬光連政事堂都清理不幹淨。
王安石當年就是如此,並不是被貶謫的所有人都完全反對新法,新法本來就是一個一個推出來的,總會有些不合適的東西。但他的態度至關重要,他能做的就是把人都趕走自己好辦事。
隻有當他也被折騰出去後,他才反思自己曾經的態度。也許他不這麽執拗,事情結果會有所改變。
範純仁對比蘇軾,對於道德原則的堅守要高得多,對於事情解決的手段也要有效的多,蘇軾說範純仁比他好,拋開文采,這非常真實。
範純仁和司馬光再爭論,也把爭論限製在事情本身,反而司馬光說不過了,說範純仁忘了十多年閉嘴的苦。蘇軾和司馬光吵到最後,則是蘇軾罵出來:“又是一個拗相公。”這個評價亦如他當年給王安石的一樣,這就有點讓人受不了。
範純仁終其一生,謹守上一代關於朋黨的說法,沒有結黨,他提拔的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是他出的手。蘇軾周邊圍著很多人,非常的多,對於後輩來說,他比範純仁要討喜很多。
範純仁輕歎:“你何苦?太後對你有提攜之恩,何必還要硬頂?”
蘇軾這個時候看得很開:“就是因為她有這份維護之情,我得說她想岔了,她不需要做再多告訴天下,她是個太後,她原本就隻是太後。”
蘇軾是趙煦的老師,他清楚這個小男孩骨子裏有執拗的一麵,他認為小男孩這麽多人圍著,聖人文豪君子能吏都有,他或許也會有叛逆的一麵,但他將來一定會懂,也許過程會有波折,這不是誰再做什麽就能改變的,這已經改變不了。
範純仁道:“那你也隻是個翰林學士。”
蘇軾答不上這話,關於這事他可以發言,但的確不是他管轄的事,話說出去了就行,他又何必非得讓人聽他的。
蘇軾頹然,扯開話題輕聲道:“範兄,我認識了一個小子,很有趣。他很崇拜我,老了老了特別喜歡被小字輩用那種眼光看著,嘿嘿……是不是有點為老不尊?!他竟然能看出我的不開心,才多點大。他明裏暗裏說我就是個大嘴巴,既然有些事放下就不該去管。但你知道嗎?他認定的事他自己卻堅持踐行。”
範純仁沒接,這時候不需要他說什麽。
蘇軾說:“他以為我是喜歡他這點,其實根本不是,我更喜歡的恰恰是他認定前,那時候他的猶豫不決患得患失,那才是人真實的樣子。不過,認定了就不能後悔了,認定了就做,將來如何你是顧不得了的。”
蘇軾說:“他可是來自太原,都沒聽他說認識你,你跑去那邊修身養性,多認識幾個小輩那多好玩,整天一群老男人聊來扯去,有啥意思?”
範純仁看著蘇軾:“姓楊的?”
蘇軾喲謔了一聲:“你還是知道點嘛?!認識啊?!”
範純仁搖頭:“我認識他父親!離開太原前,我偷偷去了那個顔樓,顔樓的那份合約讓我第一次關注那個家族,後來楊興武到太原,那個案子他辦得非常好,因為顔樓我原本以為他不會這麽做,畢竟那事更賺錢。”
範純仁道:“說來好笑,顔樓裏麵能聽到最多的恰恰是那個家,趣事也好瑣事也罷,一個能把家和顔樓都經營成那般模樣的,這個家族就差不到哪裏去了。”
蘇軾怒了:“他嶽丈對我還持弟子禮呢!”
範純仁不屑了:“你就壞在這點上了,還別人嶽丈?!自己一張大嘴巴,門生故舊還一大堆,我都不是替你擔心,我是替他們擔心。怎麽隻說他?”
蘇軾說:“就認識這麽個小毛頭,其他人有什麽好說,都這麽大年紀,必須得為自己做的事負責。”
範純仁道:“將門的人在開封混這混那,能有什麽作為?你要是為他好,還不如讓他走。”
蘇軾說:“小孩子總有小孩子的想法,哦……大人們都想蹲在這開封,到了小孩就擔心這裏紙醉金迷了?!”
範純仁冷冷的說:“我在開封立業嗎?你在開封立業嗎?楊興武在開封立業?!”
蘇軾懶得爭論了:“你就這點不好,什麽事都正正經經!你就不能看開點,放開心態看看小孩子玩不好嗎?!”
範純仁也不想繼續爭這個:“行了,你說的我知道了!走吧……去下政事堂!”
這算不算一種托孤?!
(曆史上,車蓋亭案應該是範純仁出知太原直接原因,他是強烈反對以言論罪的。他不離開京城,很多事辦不下去。事情辦完了,高太後又趕緊把他拉了迴來。本書他早點出去也早點迴來了,給帶主角光環的人留點奧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