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真相:專機副駕駛親歷「九一三」 作者:康庭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沒有林立果事先製造的所謂“吳反林”的假象,潘景寅作為重要專機任務的機長,也會全力以赴投入到專機飛行的全過程。現在,潘景寅滿腦子裝著“階級鬥爭複雜論”的觀點,他沒有理由不相信來自林彪兒子林立果及林彪身邊人員周宇馳等人關於“吳反林”的宣傳。潘景寅在西郊機場布置緊急任務一開始就提出多加油、改飛機尾號等的行為,都是為了保密,為了避開“階級鬥爭”中那些緊跟吳法憲的人。飛機到達山海關機場之後的機組會上,潘景寅在迴答了機組成員提出的各種疑問時,鄭重告誡機組成員“階級鬥爭很複雜,要解決跟人的問題”。根據潘景寅偏於內向的性格,他不可能當著大家的麵將他知道的“跟人問題”全部說出來,我也是第一次聽潘景寅說到這個問題。因此,當吳法憲在北京西郊機場用電話命令潘景寅返迴北京時,潘景寅同胡萍說的一樣:飛機臨時故障,正在檢修,不能飛行。在潘景寅看來,你吳法憲是反對毛主席、反對林副主席的,我現在執行的正是林副統帥的任務,當然不能聽你的指揮。吳法憲在追查256號專機行蹤的過程中,不但不能終止潘景寅的行為,而且使得潘景寅對執行林彪專機任務更加義無反顧,更加堅定不移了。
退一步想,在當時的政治氣氛裏,如果潘景寅對執行林彪專機任務的正確與否,產生任何懷疑的話,那才是不正常的,是違背邏輯的。因為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之後,除了在黨內關起門來批判陳伯達之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林彪有什麽問題,哪怕是小道消息也沒有聽說過有關林彪的任何一句微詞。毛主席視察各省,同各地領導打招唿的信息不可能擴散到師一級的領導。相反的是,林彪一夥為了實現其陰謀,把專機師的飛機圈定為南飛廣州另立中央的空中交通工具,大量釋放“吳反林”的煙幕彈,還讓林立果以林彪的名義接見專機師團以上幹部,可謂用心良苦。
其實,“吳反林”的說法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按說,林彪調用空軍的飛機搞陰謀活動,通過空軍司令吳法憲不是更有效、更順理成章嗎?在1970年8月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上,吳法憲按照葉群的意圖為林彪的講話搖旗吶喊的時候,受到周總理與毛主席的批評後,很快表示檢討,對此,葉群、林立果深表不滿,並從那時候開始叫吳法憲為“草包司令”,並在空軍散布“吳反林”的謊言。實踐證明,這個謊言在避開吳法憲直接調動專機師的飛機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就飛機的活動而言,在胡萍、潘景寅這兩個環節人物身上,由於他們對“吳反林”深信不疑,不但沒有把調飛機的事情及時告訴吳法憲,而且,在吳法憲追查飛機的時候,仍然隱瞞真相,錯過了可以利用的時機。事後,胡萍即使多麽後悔也於事無補。
9月13日淩晨0點05分,當潘景寅接到電話,讓調度室主任要油車的同時,出門單獨把3個機械師叫起床,有意不叫我們其他5人起床,說明此刻的潘景寅已經下定決心自己駕駛飛機。
難道潘景寅沒有考慮到將飛機駕駛升空有沒有把握保證專機飛行的安全問題嗎?迴答是肯定的。當潘景寅按照林立果的意圖,獨自鋌而走險的時候,身為一個老飛行員,他一定會權衡利弊,想到了這樣做成功的把握性有多大,而且,不止一次地反覆考量過,這也是任何一個飛行員在這種時刻必須考量的問題。山海關調度室菸灰缸裏留下的一大堆菸頭,正是潘景寅思想鬥爭的反映。從反麵講,如果潘景寅認為這樣做沒有一點成功的把握,等於去送死的話,一個專機飛行員怎麽敢將乘機的副統帥置於如此危險的境地?
從專機組在空中飛行的技術分工與互相配合的實際情況上看,潘景寅大膽的決定是有一定根據的。
第一,專機組中的副駕駛員在飛行中的基本職責有兩個方麵,一是負責短距離或小範圍的無線電通話聯絡;二是,根據飛機在空中和地麵的不同時機,負責收放起落架、襟翼、開縫翼,收放並打開著陸燈,落地滑跑中打開與關閉發動機的反推力等機械動作,還有提醒與協助機長操縱飛機的起飛、著陸等。如果在天氣、飛機、機場等客觀條件都比較正常的情況下,有一名機械師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同樣能完成以上的機械動作,無線電聯絡與正常操縱飛機落地的動作。如果由機長一個人完成的話,雖然難度會大一些,但保證安全降落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三叉戟256號專機不是一般的專機,是全國重要專機之最,隻要潘景寅在空中發出話來,地麵所有的機場與航行調度部門都會全力以赴地給予保證。實際上,在空軍航行局的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得知256號專機起飛的信息後,立即命令北京空軍打開北京地區所有機場的夜間降落設備,西郊機場也在此之前把所有降落設備打開了,可以說,當時的很多機場都已經為256號專機打開了綠燈。盡管領航員、通信員都不在飛機上,地麵也會將飛行所需要的任何航行資料提供給256號專機,而且地麵上的雷達及導航設備會保證林彪專機準確飛到他要去的國內任何地方。按專機飛行規定,不但沿途所有機場要為專機飛行打開綠燈,而且在專機航線左右一定範圍之內,不準有任何其他飛機活動。有如此優越的保證條件,不要領航員與通信員完全可以正常航行。
</br>
退一步想,在當時的政治氣氛裏,如果潘景寅對執行林彪專機任務的正確與否,產生任何懷疑的話,那才是不正常的,是違背邏輯的。因為黨的九屆二中全會之後,除了在黨內關起門來批判陳伯達之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林彪有什麽問題,哪怕是小道消息也沒有聽說過有關林彪的任何一句微詞。毛主席視察各省,同各地領導打招唿的信息不可能擴散到師一級的領導。相反的是,林彪一夥為了實現其陰謀,把專機師的飛機圈定為南飛廣州另立中央的空中交通工具,大量釋放“吳反林”的煙幕彈,還讓林立果以林彪的名義接見專機師團以上幹部,可謂用心良苦。
其實,“吳反林”的說法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按說,林彪調用空軍的飛機搞陰謀活動,通過空軍司令吳法憲不是更有效、更順理成章嗎?在1970年8月召開的九屆二中全會上,吳法憲按照葉群的意圖為林彪的講話搖旗吶喊的時候,受到周總理與毛主席的批評後,很快表示檢討,對此,葉群、林立果深表不滿,並從那時候開始叫吳法憲為“草包司令”,並在空軍散布“吳反林”的謊言。實踐證明,這個謊言在避開吳法憲直接調動專機師的飛機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就飛機的活動而言,在胡萍、潘景寅這兩個環節人物身上,由於他們對“吳反林”深信不疑,不但沒有把調飛機的事情及時告訴吳法憲,而且,在吳法憲追查飛機的時候,仍然隱瞞真相,錯過了可以利用的時機。事後,胡萍即使多麽後悔也於事無補。
9月13日淩晨0點05分,當潘景寅接到電話,讓調度室主任要油車的同時,出門單獨把3個機械師叫起床,有意不叫我們其他5人起床,說明此刻的潘景寅已經下定決心自己駕駛飛機。
難道潘景寅沒有考慮到將飛機駕駛升空有沒有把握保證專機飛行的安全問題嗎?迴答是肯定的。當潘景寅按照林立果的意圖,獨自鋌而走險的時候,身為一個老飛行員,他一定會權衡利弊,想到了這樣做成功的把握性有多大,而且,不止一次地反覆考量過,這也是任何一個飛行員在這種時刻必須考量的問題。山海關調度室菸灰缸裏留下的一大堆菸頭,正是潘景寅思想鬥爭的反映。從反麵講,如果潘景寅認為這樣做沒有一點成功的把握,等於去送死的話,一個專機飛行員怎麽敢將乘機的副統帥置於如此危險的境地?
從專機組在空中飛行的技術分工與互相配合的實際情況上看,潘景寅大膽的決定是有一定根據的。
第一,專機組中的副駕駛員在飛行中的基本職責有兩個方麵,一是負責短距離或小範圍的無線電通話聯絡;二是,根據飛機在空中和地麵的不同時機,負責收放起落架、襟翼、開縫翼,收放並打開著陸燈,落地滑跑中打開與關閉發動機的反推力等機械動作,還有提醒與協助機長操縱飛機的起飛、著陸等。如果在天氣、飛機、機場等客觀條件都比較正常的情況下,有一名機械師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同樣能完成以上的機械動作,無線電聯絡與正常操縱飛機落地的動作。如果由機長一個人完成的話,雖然難度會大一些,但保證安全降落是沒有問題的。
第二,三叉戟256號專機不是一般的專機,是全國重要專機之最,隻要潘景寅在空中發出話來,地麵所有的機場與航行調度部門都會全力以赴地給予保證。實際上,在空軍航行局的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得知256號專機起飛的信息後,立即命令北京空軍打開北京地區所有機場的夜間降落設備,西郊機場也在此之前把所有降落設備打開了,可以說,當時的很多機場都已經為256號專機打開了綠燈。盡管領航員、通信員都不在飛機上,地麵也會將飛行所需要的任何航行資料提供給256號專機,而且地麵上的雷達及導航設備會保證林彪專機準確飛到他要去的國內任何地方。按專機飛行規定,不但沿途所有機場要為專機飛行打開綠燈,而且在專機航線左右一定範圍之內,不準有任何其他飛機活動。有如此優越的保證條件,不要領航員與通信員完全可以正常航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