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顏光這一招直接打得金兀術身體失去平衡,一隻手基本上不聽使喚了,但是右手還是握緊了金雀開山斧在格擋。
“四王子!小心啊!”
旁邊的揚穀力見到金兀術身陷險境,可是自己有是傷了個厲害,想要救人費勁了,隻能舍命來了個飛撲,直接從馬背上撲出,撞向了兀顏光。
他雖然平日裏和金兀術沒有什麽交情可言,但是剛剛想起金兀術可是救了自己一命,他也不是那知恩不報的混蛋,自然好挺身而出去救援這完顏宗弼了。
兀顏光沒想到能半路飛出來一個人,下意識一鐧重重的砸在了揚穀力肩膀上。
隻一下,揚穀力的肩膀就發出了清脆的骨裂聲音,一瞬間揚穀力的一條胳膊直接就廢了,但是揚穀力依舊用著他僅剩的那隻手臂緊緊的抱住了兀顏光,整個人就像是“貼”在了兀顏光身上一樣。
“走!”
揚穀力忍住骨碎之痛,大吼一聲,金兀術果斷轉身,不是他拋棄了揚穀力,而是他如果上去,兩個人都活不了,反而辜負了揚穀力的一片心。
“來人!”
麵對著這個狗皮膏藥一般的揚穀力,兀顏光行動不方便,於是大喊了一聲,他身邊跟隨的幾個二十八宿將軍立刻圍攏過來,舉起兵器就朝著揚穀力身上招唿,“胃土雉”高彪,“昴日雞”順受高,“畢月烏”國永泰,“觜火猴”潘異都衝了過來。
先是那“胃土雉”高彪舉起大刀,照著那揚穀力後背就是一刀,但是他又不敢用太大的力量,因為傷到兀顏光。
“啊!”
這一刀的力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直接是給那揚穀力後背上的鎧甲劈開,然後因為力量不夠大,所以沒能把人一刀兩斷,反而直接把後背上的皮肉給砍了下來!
後麵的“畢月烏”國永泰,“觜火猴”潘異也是有學有樣,舉刀淩遲一般的向著揚穀力後背砍去,弄得肉片片飛。
另外幾個用槍的怕一槍連著兀顏光也給捅穿了,所以根本沒敢動。
“追!”
“畢月烏”國永泰,“觜火猴”潘異把那揚穀力亂刀砍死後就去追趕金兀術,金兀術見他們兩個追來,想要迎戰,但是單手舉斧子費力,隻能在他們大刀砍來的時候勉強的迴上幾招而已。
“不好!這小子!”
完顏劾孫一看金兀術身陷險境,立刻就要親自去救援,雖然說他對這個晚輩之前沒有好感,但是剛剛金兀術勇猛的表現,陣斬大藥師奴讓他對金兀術觀感有所變化。
但是,他剛要下山,卻發現“星日馬”卞君保,“張月鹿”李複,“翼火蛇”狄聖,“軫水蚓”班古兒四人已經包抄過來了。
他就是想去也是去不了。
“吼!”
這個在白山黑水活了一輩子的老女真人此刻策馬衝向了這四個家夥,他這輩子和猛獸討生活,還怕他們嗎!
這個老頭用的兵器是一條虎尾镔鐵三節棍,由镔鐵打造,精鋼淬煉而成,堅硬無比,共分三節,用鐵環將三節連成一塊,三節共長一丈,有果子核桃般粗細,分量很足,殺傷力巨大,殺傷麵積也不小,此兵器大開大合,適合步軍作戰,掄起來虎虎生風,無人能擋,在《大明英烈傳》中,野人熊胡強拿著它,在天蕩山之戰,殺敵無數,簡直是小兵殺戮機。
當時擺開了這條虎尾三節棍,真是威力頗為之大,四個人全部都立刻躲避 這要是被打一下那就是頭破血流,腦漿子崩裂了。
隻有“翼火蛇”狄聖敢與上前,硬接了一棍,然後舉起镔鐵懷抱拐就衝上去了。
他這兵器,也是奇門兵器,所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镋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在評書小說中被稱作十八般兵器,類似於單田芳、劉蘭芳等名家作品中就經常出現這種說法,拐子流星,流星指流星錘,拐子指兵器拐镔鐵懷抱拐是一種很少見的兵器,
甚至在演義評書小說中,連拐這種兵器都很少見。
镔鐵懷抱拐,人們所熟知的使用者就有《說嶽全傳》中的諸葛英,《明英烈》中的武進忠。
镔鐵懷抱拐,以镔鐵打造而成,堅硬無比,但無鋒無刃,短柄兵器,通常為一對,不適合戰場衝鋒陷陣,所以使用者很少,更別提有什麽高手了,唯二的使用者,武進忠算二流,諸葛英頂多三流,所以除非腦子有坑,或者不怎麽上戰場,不然都不會選它作兵器。
在《說嶽全傳》中,諸葛英是武侯諸葛亮的後代,但此人武藝稀鬆平常,智謀也一般,其在猿鶴山上落草為寇,手下有幾千人,真敢寫啊,諸葛亮後人淪落到山賊。諸葛英掌中一對镔鐵懷抱拐,作為諸葛亮的後裔,深得祖上扶乩占卜的絕技,就是用來尋人的,曾用過一次找宋高宗趙構,諸葛英曾經率軍攔截被嶽飛擊敗的金軍,哪知與追擊金軍的吉青等人發生衝突,大戰一場,後嶽飛趕到,誤會解除,自此諸葛英率部加入嶽家軍,無太多出場表現。
“翼火蛇”狄聖的武力值在四個人裏麵最高,硬接了這一棍之後,來了個“七星匯聚”,給了他完顏劾孫兩拐,其他三個人看見了這個架勢,也都不怕,上前就打。
那“張月鹿”李複用的家夥事更加奇怪,乃是一條虎頭狼牙槊。
《正字通》一書中雲:“矛長丈八謂之槊”,十八般兵器中的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屬於重型武器,非力大者不能用。本身就製作困難,製作時間長,因此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而虎頭狼牙槊,相比於普通的槊,其製作更複雜,其外形長約一丈多,杆身以堅木反複泡製而成,柄端頂部上有一長圓形錘,上麵密排鐵釘或鐵齒,錘上有槍尖,柄尾部還裝有三棱鐵錐,其擁有狼牙棒和虎頭槍的特點,相當於虎頭槍和狼牙棒的結合體,所以被稱為虎頭狼牙槊,此兵器較為笨重,非力大無窮的猛將不能使用,而且兼具槍、棒、錘的特點,可刺可紮,可砸可掃。
這種兵器,曆史上有個名人用過,就是續《東漢演義》,使用者是姚期之子姚剛,是雲台將之一姚期的兒子,書中第一猛將,不亞於《東漢演義》的賈天王,能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迴,有搖山動撞山倒之神力,所以號稱撞山倒。其掌一杆虎頭狼牙槊威震南北,稱雄天下。江南龍天壽派了兩個猛將到中原比武挑釁,這兩人叫龍彥豹和張敞,此時雲台將已老,所以是二代雲台將出戰,結果兩人敗盡除姚剛外的所有二代雲台將,一時無人能敵,大漢王朝臉麵盡失。而此時的姚剛,因為脾氣火爆到處惹禍,被父親姚期關了起來。被打敗的二代雲台將把姚剛放了出來,姚剛上場打擂,力舉雙鼎,力劈張敞,一杆虎頭狼牙槊砸死龍彥豹。姚剛一戰揚名天下,找迴了大漢朝廷的臉麵,被劉秀封為武狀元。
龍天壽自立為江南王,舉兵入侵中原,此時二十八雲台將,部分已經去世,剩下的也是垂垂老矣,朝廷無將可用,而姚剛脾氣火爆又惹禍了,打死劉秀的老丈人,被貶到長沙郡,被一眾小雲台將救出之後,跑到太行山落草為寇。劉秀無奈,無人可用的他隻能派老將岑彭掛帥,姚期、馬武、賈複等數位老將隨從,結果被叛軍打得大敗,主帥岑彭都被斬了,叛軍圍困洛陽。劉秀隻能招安以姚剛為首的一眾小雲台將,眾人率軍勤王。姚剛掌中虎頭狼牙槊,對戰江南王手下第一猛將龍光保掌中獨龍槊,數十迴合之後,姚剛將龍光保連人帶馬砸死。連第一猛將都打不過姚剛,剩下的更不必說,在一眾小雲台將的猛攻下,漢軍百戰百勝,最終平定江南。
而這般兵刃在北邊流傳的還很廣,這“張月鹿”李複當時就是一槊砸了過去,這槊上的倒刺直接勾住了那虎尾三節棍的鏈子,叫那完顏劾孫收不迴兵器。
但是這小子力氣居然還沒有完顏劾孫一個老頭子大 差點反而叫人家把兵器給奪了,於是旁邊的“軫水蚓”班古兒甩動兵器杆子鞭,一下子纏上了那條虎尾三節棍,也幫著“張月鹿”李複起來。
這“軫水蚓”班古兒是迴鶻人,迴鶻是維吾爾族祖先,由迴紇改名而來,最初分布於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現主要分布於新疆,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
後來迴鶻汗國滅亡以後分三路西遷:一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迴鶻或西州迴鶻。西州迴鶻公元9世紀西遷迴鶻之一支。
一遷蔥嶺西楚河、七河流域一帶,該部迴鶻和當地其他突厥語民族組成喀喇汗王朝、又稱為蔥嶺西迴鶻、阿薩蘭迴鶻,極盛時所轄東起庫車,西至鹹海,南臨阿姆河,北抵巴爾喀什湖的廣大地區。
一遷河西走廊,稱河西迴鶻、甘州迴鶻,後來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後稱為裕固族。其中前兩支定居新疆的迴紇與遷入的察合台人融合後,衍化為維吾爾族。
但是他比較特殊,祖輩上當草原迴鶻汗國於9世紀中期被黠戛斯滅亡後,他們又分三支西遷,
一部分迴鶻人到了中國北部,並逐漸融入那裏的人民,一部分在今甘肅省的甘州站住了腳跟,在那裏建立了一個小王國——甘州迴鶻王國。在其存在期中與其它民族如漢族人、西夏人、契丹人、塞人、藏人及其它突厥民族如拔野古等雜處一地。
另一部分迴鶻人在其出自統治部落藥羅哥的一王子的率領下來到了吐魯番綠洲,建立了高昌迴鶻王國。
到了宋朝,迴鶻還因為曾經與唐朝的聯姻關係,而稱宋朝為舅,《宋史·迴鶻傳》說:“先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迴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五代之後皆因之。”宋建隆三年、乾德三年以及太平興國六年和983年,高昌迴鶻皆遣使獻方物於宋。981年其王向宋太宗上書時,自稱“西州外生”。
宋代,龜茲迴鶻是高昌迴鶻的一部分,所以當地人也自稱西州迴鶻,稱其地為西州龜茲。龜茲迴鶻常單獨向宋朝和遼朝進貢,金天會八年,契丹皇室耶律大石在西征途中,曾得到高昌迴鶻王畢勒哥的大力幫助,耶律大石建立西遼王朝後,將高昌王國收為附庸。西遼派少監駐在高昌監督國政,征收貢賦。以後,高昌迴鶻處於半獨立狀態。其君主的稱號以“亦都護”一名見於史籍。
但是這小子在北方大遼長大,和大多數迴鶻人還是不一樣,他就是跟著去北方的那一支的後代,而他則是作為迴鶻人和遼國友好的象征,派遣去往了遼國的番將,外國將領,但是沒有想到他居然受了重用。
他的武藝也是與中原地區不同的 ,這杆子鞭原是一牧羊人鐵蓋所創,蓋牧羊時,有狼襲擊羊群,蓋用牧羊鞭抽打餓狼。經後人不斷演習發展創此械,故又稱\"護衛鞭\"。
“嗯!”
完顏劾孫人已經老了,自然不可能比兩個小夥子還有力氣,當時就有點支撐不住了,三節棍重在要伸縮自如,出入難防,軟硬互具,變化多端,而他現在處處受製,根本是反擊不了的。
三節棍可以根據手握的位置不同使用起來的方法就不同,手持兩節就可以將三節棍身全都利用起來,如果持握的是兩端那麽使用起來兩端的短棍就像是手臂的延伸一樣,中間的短棍還可以用來格擋,是最常見的握法;還可以雙手持握一節棍身,剩下的短棍遊離在周身。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這完顏劾孫根本就不能改變握棍的方式,力量還不夠大,基本上就是陷入了一個死局之中。
“四王子!小心啊!”
旁邊的揚穀力見到金兀術身陷險境,可是自己有是傷了個厲害,想要救人費勁了,隻能舍命來了個飛撲,直接從馬背上撲出,撞向了兀顏光。
他雖然平日裏和金兀術沒有什麽交情可言,但是剛剛想起金兀術可是救了自己一命,他也不是那知恩不報的混蛋,自然好挺身而出去救援這完顏宗弼了。
兀顏光沒想到能半路飛出來一個人,下意識一鐧重重的砸在了揚穀力肩膀上。
隻一下,揚穀力的肩膀就發出了清脆的骨裂聲音,一瞬間揚穀力的一條胳膊直接就廢了,但是揚穀力依舊用著他僅剩的那隻手臂緊緊的抱住了兀顏光,整個人就像是“貼”在了兀顏光身上一樣。
“走!”
揚穀力忍住骨碎之痛,大吼一聲,金兀術果斷轉身,不是他拋棄了揚穀力,而是他如果上去,兩個人都活不了,反而辜負了揚穀力的一片心。
“來人!”
麵對著這個狗皮膏藥一般的揚穀力,兀顏光行動不方便,於是大喊了一聲,他身邊跟隨的幾個二十八宿將軍立刻圍攏過來,舉起兵器就朝著揚穀力身上招唿,“胃土雉”高彪,“昴日雞”順受高,“畢月烏”國永泰,“觜火猴”潘異都衝了過來。
先是那“胃土雉”高彪舉起大刀,照著那揚穀力後背就是一刀,但是他又不敢用太大的力量,因為傷到兀顏光。
“啊!”
這一刀的力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直接是給那揚穀力後背上的鎧甲劈開,然後因為力量不夠大,所以沒能把人一刀兩斷,反而直接把後背上的皮肉給砍了下來!
後麵的“畢月烏”國永泰,“觜火猴”潘異也是有學有樣,舉刀淩遲一般的向著揚穀力後背砍去,弄得肉片片飛。
另外幾個用槍的怕一槍連著兀顏光也給捅穿了,所以根本沒敢動。
“追!”
“畢月烏”國永泰,“觜火猴”潘異把那揚穀力亂刀砍死後就去追趕金兀術,金兀術見他們兩個追來,想要迎戰,但是單手舉斧子費力,隻能在他們大刀砍來的時候勉強的迴上幾招而已。
“不好!這小子!”
完顏劾孫一看金兀術身陷險境,立刻就要親自去救援,雖然說他對這個晚輩之前沒有好感,但是剛剛金兀術勇猛的表現,陣斬大藥師奴讓他對金兀術觀感有所變化。
但是,他剛要下山,卻發現“星日馬”卞君保,“張月鹿”李複,“翼火蛇”狄聖,“軫水蚓”班古兒四人已經包抄過來了。
他就是想去也是去不了。
“吼!”
這個在白山黑水活了一輩子的老女真人此刻策馬衝向了這四個家夥,他這輩子和猛獸討生活,還怕他們嗎!
這個老頭用的兵器是一條虎尾镔鐵三節棍,由镔鐵打造,精鋼淬煉而成,堅硬無比,共分三節,用鐵環將三節連成一塊,三節共長一丈,有果子核桃般粗細,分量很足,殺傷力巨大,殺傷麵積也不小,此兵器大開大合,適合步軍作戰,掄起來虎虎生風,無人能擋,在《大明英烈傳》中,野人熊胡強拿著它,在天蕩山之戰,殺敵無數,簡直是小兵殺戮機。
當時擺開了這條虎尾三節棍,真是威力頗為之大,四個人全部都立刻躲避 這要是被打一下那就是頭破血流,腦漿子崩裂了。
隻有“翼火蛇”狄聖敢與上前,硬接了一棍,然後舉起镔鐵懷抱拐就衝上去了。
他這兵器,也是奇門兵器,所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镋棍槊棒、鞭鐧錘抓、拐子流星”這在評書小說中被稱作十八般兵器,類似於單田芳、劉蘭芳等名家作品中就經常出現這種說法,拐子流星,流星指流星錘,拐子指兵器拐镔鐵懷抱拐是一種很少見的兵器,
甚至在演義評書小說中,連拐這種兵器都很少見。
镔鐵懷抱拐,人們所熟知的使用者就有《說嶽全傳》中的諸葛英,《明英烈》中的武進忠。
镔鐵懷抱拐,以镔鐵打造而成,堅硬無比,但無鋒無刃,短柄兵器,通常為一對,不適合戰場衝鋒陷陣,所以使用者很少,更別提有什麽高手了,唯二的使用者,武進忠算二流,諸葛英頂多三流,所以除非腦子有坑,或者不怎麽上戰場,不然都不會選它作兵器。
在《說嶽全傳》中,諸葛英是武侯諸葛亮的後代,但此人武藝稀鬆平常,智謀也一般,其在猿鶴山上落草為寇,手下有幾千人,真敢寫啊,諸葛亮後人淪落到山賊。諸葛英掌中一對镔鐵懷抱拐,作為諸葛亮的後裔,深得祖上扶乩占卜的絕技,就是用來尋人的,曾用過一次找宋高宗趙構,諸葛英曾經率軍攔截被嶽飛擊敗的金軍,哪知與追擊金軍的吉青等人發生衝突,大戰一場,後嶽飛趕到,誤會解除,自此諸葛英率部加入嶽家軍,無太多出場表現。
“翼火蛇”狄聖的武力值在四個人裏麵最高,硬接了這一棍之後,來了個“七星匯聚”,給了他完顏劾孫兩拐,其他三個人看見了這個架勢,也都不怕,上前就打。
那“張月鹿”李複用的家夥事更加奇怪,乃是一條虎頭狼牙槊。
《正字通》一書中雲:“矛長丈八謂之槊”,十八般兵器中的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屬於重型武器,非力大者不能用。本身就製作困難,製作時間長,因此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而虎頭狼牙槊,相比於普通的槊,其製作更複雜,其外形長約一丈多,杆身以堅木反複泡製而成,柄端頂部上有一長圓形錘,上麵密排鐵釘或鐵齒,錘上有槍尖,柄尾部還裝有三棱鐵錐,其擁有狼牙棒和虎頭槍的特點,相當於虎頭槍和狼牙棒的結合體,所以被稱為虎頭狼牙槊,此兵器較為笨重,非力大無窮的猛將不能使用,而且兼具槍、棒、錘的特點,可刺可紮,可砸可掃。
這種兵器,曆史上有個名人用過,就是續《東漢演義》,使用者是姚期之子姚剛,是雲台將之一姚期的兒子,書中第一猛將,不亞於《東漢演義》的賈天王,能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迴,有搖山動撞山倒之神力,所以號稱撞山倒。其掌一杆虎頭狼牙槊威震南北,稱雄天下。江南龍天壽派了兩個猛將到中原比武挑釁,這兩人叫龍彥豹和張敞,此時雲台將已老,所以是二代雲台將出戰,結果兩人敗盡除姚剛外的所有二代雲台將,一時無人能敵,大漢王朝臉麵盡失。而此時的姚剛,因為脾氣火爆到處惹禍,被父親姚期關了起來。被打敗的二代雲台將把姚剛放了出來,姚剛上場打擂,力舉雙鼎,力劈張敞,一杆虎頭狼牙槊砸死龍彥豹。姚剛一戰揚名天下,找迴了大漢朝廷的臉麵,被劉秀封為武狀元。
龍天壽自立為江南王,舉兵入侵中原,此時二十八雲台將,部分已經去世,剩下的也是垂垂老矣,朝廷無將可用,而姚剛脾氣火爆又惹禍了,打死劉秀的老丈人,被貶到長沙郡,被一眾小雲台將救出之後,跑到太行山落草為寇。劉秀無奈,無人可用的他隻能派老將岑彭掛帥,姚期、馬武、賈複等數位老將隨從,結果被叛軍打得大敗,主帥岑彭都被斬了,叛軍圍困洛陽。劉秀隻能招安以姚剛為首的一眾小雲台將,眾人率軍勤王。姚剛掌中虎頭狼牙槊,對戰江南王手下第一猛將龍光保掌中獨龍槊,數十迴合之後,姚剛將龍光保連人帶馬砸死。連第一猛將都打不過姚剛,剩下的更不必說,在一眾小雲台將的猛攻下,漢軍百戰百勝,最終平定江南。
而這般兵刃在北邊流傳的還很廣,這“張月鹿”李複當時就是一槊砸了過去,這槊上的倒刺直接勾住了那虎尾三節棍的鏈子,叫那完顏劾孫收不迴兵器。
但是這小子力氣居然還沒有完顏劾孫一個老頭子大 差點反而叫人家把兵器給奪了,於是旁邊的“軫水蚓”班古兒甩動兵器杆子鞭,一下子纏上了那條虎尾三節棍,也幫著“張月鹿”李複起來。
這“軫水蚓”班古兒是迴鶻人,迴鶻是維吾爾族祖先,由迴紇改名而來,最初分布於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現主要分布於新疆,在內蒙古、甘肅、蒙古以及中亞的一些地區也有散居。
後來迴鶻汗國滅亡以後分三路西遷:一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迴鶻或西州迴鶻。西州迴鶻公元9世紀西遷迴鶻之一支。
一遷蔥嶺西楚河、七河流域一帶,該部迴鶻和當地其他突厥語民族組成喀喇汗王朝、又稱為蔥嶺西迴鶻、阿薩蘭迴鶻,極盛時所轄東起庫車,西至鹹海,南臨阿姆河,北抵巴爾喀什湖的廣大地區。
一遷河西走廊,稱河西迴鶻、甘州迴鶻,後來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後稱為裕固族。其中前兩支定居新疆的迴紇與遷入的察合台人融合後,衍化為維吾爾族。
但是他比較特殊,祖輩上當草原迴鶻汗國於9世紀中期被黠戛斯滅亡後,他們又分三支西遷,
一部分迴鶻人到了中國北部,並逐漸融入那裏的人民,一部分在今甘肅省的甘州站住了腳跟,在那裏建立了一個小王國——甘州迴鶻王國。在其存在期中與其它民族如漢族人、西夏人、契丹人、塞人、藏人及其它突厥民族如拔野古等雜處一地。
另一部分迴鶻人在其出自統治部落藥羅哥的一王子的率領下來到了吐魯番綠洲,建立了高昌迴鶻王國。
到了宋朝,迴鶻還因為曾經與唐朝的聯姻關係,而稱宋朝為舅,《宋史·迴鶻傳》說:“先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迴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五代之後皆因之。”宋建隆三年、乾德三年以及太平興國六年和983年,高昌迴鶻皆遣使獻方物於宋。981年其王向宋太宗上書時,自稱“西州外生”。
宋代,龜茲迴鶻是高昌迴鶻的一部分,所以當地人也自稱西州迴鶻,稱其地為西州龜茲。龜茲迴鶻常單獨向宋朝和遼朝進貢,金天會八年,契丹皇室耶律大石在西征途中,曾得到高昌迴鶻王畢勒哥的大力幫助,耶律大石建立西遼王朝後,將高昌王國收為附庸。西遼派少監駐在高昌監督國政,征收貢賦。以後,高昌迴鶻處於半獨立狀態。其君主的稱號以“亦都護”一名見於史籍。
但是這小子在北方大遼長大,和大多數迴鶻人還是不一樣,他就是跟著去北方的那一支的後代,而他則是作為迴鶻人和遼國友好的象征,派遣去往了遼國的番將,外國將領,但是沒有想到他居然受了重用。
他的武藝也是與中原地區不同的 ,這杆子鞭原是一牧羊人鐵蓋所創,蓋牧羊時,有狼襲擊羊群,蓋用牧羊鞭抽打餓狼。經後人不斷演習發展創此械,故又稱\"護衛鞭\"。
“嗯!”
完顏劾孫人已經老了,自然不可能比兩個小夥子還有力氣,當時就有點支撐不住了,三節棍重在要伸縮自如,出入難防,軟硬互具,變化多端,而他現在處處受製,根本是反擊不了的。
三節棍可以根據手握的位置不同使用起來的方法就不同,手持兩節就可以將三節棍身全都利用起來,如果持握的是兩端那麽使用起來兩端的短棍就像是手臂的延伸一樣,中間的短棍還可以用來格擋,是最常見的握法;還可以雙手持握一節棍身,剩下的短棍遊離在周身。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這完顏劾孫根本就不能改變握棍的方式,力量還不夠大,基本上就是陷入了一個死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