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太冒險了,那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當年龐涓就是在此地死於孫臏之手,豈能冒險?”
王煥聽明白了徐徽言的計策,當場就表示反對,這麽打太危險了!
“我是想要先派兵向馬陵道口方向挺進,梁山兵馬勢必會因此而阻擊我們,我們與其激戰一場,把戲做足,再裝作打不過他們,向西北方向的渡口撤退,據我們所知,在河水最為湍急之處,他們梁山的防禦也較為薄弱,他們害怕我們搶戰渡口,一定就會調集附近兵馬前來支援,我們派遣一支軍隊作為疑兵在渡口阻擊敵人,調虎離山,另外派出一路人馬殺個迴馬槍,直取他們那已經沒了兵馬的馬陵道口,隻是馬陵道口地勢太險要,必須要讓一個善於翻山越嶺的人率領一支精銳在絕壁之上奇襲,占領上方懸崖頂,才能打通這條路啊!”
徐徽言想了半個月,現在破局的方式隻能兵行險招了。
“雖然險,但是一旦成功……全局便活了!”
“金槍手”徐寧說道。
“好,既然如此,我去搶功那馬陵道口如何?”
還沒等徐徽言分配人來啃這塊最難啃的骨頭,東正王張庸就自告奮勇,請纓帶隊前去。
“王駕千歲不可,攻打馬陵道口,那可是懸崖絕壁,九死一生,你若有個三長兩短,我無法交代啊!”
徐徽言雖然對張庸的勇氣非常感佩,但是張庸的身份讓他確實不適合冒這個險。
張庸聽了,哈哈大笑道,“徐將軍,想當初攻打河湟,我和我師弟王岩保曾經為救大軍,赤手空拳從懸崖絕壁之上爬過五道山梁報信,終未有失,你們誰人能有這樣的身手?我若是貪生怕死,眷戀功勞,憑我當年的功勞,自然榮華富貴,可我平生正直,隻願意為國為民,何懼生死呢?”
張庸的這番話讓在場的朝廷將官都是肅然起敬,他本來就是個世襲王爵,說白了,根本沒必要上陣殺敵,當個富家翁榮華富貴一輩子不好嗎?
而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隻是為了國家百姓,難道還不讓人敬佩?
“王駕千歲高義,受我一拜!”
徐徽言被張庸的堅定和決絕所感動,當時就俯身下拜。
“豈敢豈敢!將軍是三軍統帥,豈可如此?”
“好!就如此行事,那不過有一件事大夥要留意一下,就是那些梁山賊寇的火器,如果能夠繳獲一二,最好不過!”
徐徽言不是傻子,這些日子和梁山泊軍馬作戰,火器讓他們吃了大虧,這樣的利器他們自然希望自己也擁有,但是他們不會製作。
如果能夠弄到了些火器樣品,評價大宋的各位能工巧匠,也不是不能將梁山的火器複刻出來,到時候火藥他們也有,組建一支火器部隊,豈不是和梁山泊勢均力敵?
徐徽言兩天後率軍強渡運河,便向馬陵道口附近進發,而守衛這一區域的是張立,見敵軍前來,便叫兵馬迎敵。
“呔!反國草賊,拿命來!”
來將乃是“金槍手”徐寧,手持鉤鐮槍當先出戰,張立本來就是一個急脾氣,於是手持鐵鏜就上去和徐寧打了起來,打了不到十個迴合,徐徽言下令衝鋒,兩邊兵馬就混戰在了一起。
雖說是混戰,但是梁山軍以逸待勞早就在河岸布置了防禦工事和各種火力點,數門大炮占據了製高點對著下方的敵軍一頓肆無忌憚的開火,導致朝廷兵馬剛剛投入戰鬥就損失慘重。
徐徽言是咬著牙堅持,沒辦法就得死多點人,不如這一出戲做戲做不像,太假了敵人不會上單,他們也沒辦法調虎離山。
在張立這個愣頭青愣是把朝廷兵馬打出近千人的戰損之後,徐徽言終於開始向渡口撤退,做出了要佯攻西北渡口的狀態。
而那邊是張用把守,兵馬並不太多。
張立心說自己兄弟萬一打不過他們渡口丟了可就完了,於是帶領兵馬立刻去追。
徐徽言的計謀就這樣奏效了,當然也和張立這個愣頭青的性格有關係。
而那邊張庸帶著五百個禁軍裏麵的的好手早就隱藏在樹林裏麵,迅速的向馬陵道口趕去。
他們身上帶著鋼鉤鐵索,他們發現在馬陵道口兩側的懸崖頂部,梁山軍修築了兩個堡壘,居高臨下,配合火器,真是能夠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從馬陵道口正麵進攻是不行的,隻能是從兩側絕壁堡壘的視覺死角之處往上爬才行。
但是這難度就大多了,這兩把的絕壁光滑的和磚砌的一樣,基本上沒有地方可以借力,就是山羊也上不去。
張庸看著這絕壁都頭疼,太難上去了,隻能靠著自己手腳的力道,手指和腳趾支撐身體,就算爬上去了,但是沒有力氣支撐,遲早也會墜落下去的。
“上!”
張庸身先士卒,直接把自己腳上的靴子給退下來,光腳板把銀槍背著就往上爬,要是穿鞋,這腳趾扣不進石縫裏麵,根本就支撐不住,隻能打赤腳!
這些跟著張庸的士兵一看王駕千歲都這樣了,自己也不能含糊,一個個也脫了鞋子往上爬。
赤腳爬懸崖絕壁,爬不了多久,他們的腳底板就全都鮮血淋漓了,甚至各種石子和荊棘都紮進腳板裏麵 每動一下都是鑽心的疼痛啊!
手指也沒好到哪去,每個人五個指頭上的指甲都已經裂了,因為用力過度去抓那些堅硬的岩石。
盡管如此,他們依然要忍痛,因為在這懸崖絕壁之上,鬆懈一點,掉下去直接就死了,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登頂。
“弟兄們,加把勁,登頂就是勝利!”
張庸剛剛喊出來這句話,結果就隻見一個禁軍慘叫一聲,然後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身不由己,直接掉了下去。
張庸還以為是他力氣支撐不住,掉了下去,結果緊接著旁邊的一個士兵也掉了下去。
但是,這迴張庸聽到了伴隨著同袍慘叫的一聲悶響。
像是火器!
“不好!有敵人!”
張庸立刻就明白了,這是有人拿著火器向他們射擊呢!
他們現在的處境很壞,在絕壁之上,豈不是活靶子嗎?根本就沒地方躲藏!
而在絕壁上攻擊他們的,正是在對麵上山的梁山“暗哨”。
說到底這還是狄泉新發掘的一個人的建議 就是在各地設置一個隱蔽哨兵,其位置極其隱瞞,主要就是用來做警戒工作。
這個警戒哨兵就是在對麵山間的山洞裏麵,隱藏的很好,發現了這些人之後,就用火器射擊了,算是狙擊手了。
而這個提出警暗中戒哨兵的人才,則是狄泉新提拔上來的一個偏將,匡子健。
這小子原本是在飲馬川三傑的隊伍裏,是個小頭目,後來跟著“鐵笛仙”馬麟被張從龍打散了之後與大部隊失散,沒有規建。
本來以為這小子不是戰死就投降了,結果半個月後他帶著一批當時一起失散的士兵迴來了。
一問才知道,是他在青州敵後收攏了被打散的部隊,然後把他們給一起帶迴來了,一路上還殺了朝廷地方的兩個都頭和一個縣令。
他這份功勞傳到了狄泉耳朵裏麵,狄泉頓時對他產生了興趣,見了他一麵,一問他的出身,才知道他的出身了不得。
此人乃是戰國時期齊國名將匡章的直係後人。
論起戰國名將,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起的是廉頗、李牧、白起、王翦這四大名將,至於齊國呢,戰國時齊國不出名將領,匡章也是幾乎沒有名氣。
但是曆史上此人的戰績非常恐怖,桑丘之戰挫敗秦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導致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
還有50天滅燕,攻破燕王都,戰國中期,直接攻破大國王都的,幾乎沒有。
此人還在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導致沒有主將的楚軍叛變一度攻破楚都。
最厲害的,還是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戰國時期秦國收迴函穀關後唯一一次被人正麵攻破,而且狼狽到割地的地步。
這個戰績就相當於齊國的白起”,每一戰都是含金量十足,且有改變國際格局的影響力。
可能是給秦國人的陰影太大,秦國勝利後對他進行了掩蓋,所以討論戰國名將很少能談到他。
從軍事方麵說,此人堪稱是戰國傑出將領,匡章作為齊國名將,曆仕齊威王、宣王、湣王三朝,是戰國時代唯一一位在強秦崛起後能夠攻破秦國函穀關的東方名將,能逼得變法後的強秦割地請和,其軍事成就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戰國格局,他參與的桑丘之戰、滅燕之戰、垂沙之戰、函穀關之戰等,都是改變戰國格局的重要戰役。
桑丘之戰打敗秦軍,使秦國短期內不敢對齊國用兵;滅燕之戰差點滅亡燕國;垂沙之戰重創楚軍,引發楚國內亂;函穀關之戰更是讓秦國遭受重創,割地求和,使得齊國在戰國時期的威名遠揚。
在政治方麵,此人乃是齊國霸業奠基者:匡章作為齊國大將,為齊國的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他的軍事行動支持下,齊國得以在戰國列強中占據重要地位,與秦國等強國相抗衡,提升了齊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使齊國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
匡章善於運用各種戰術,如在桑丘之戰中運用間諜戰術,變更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入秦軍,然後內外夾攻,一舉打敗秦軍;垂沙之戰中利用地形戰略,大破楚軍精銳。他能夠根據不同的戰場形勢和敵軍特點,靈活調整作戰策略,展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把握戰機精準,無論是乘燕國內亂之機攻燕,還是聯合韓、魏攻打楚國,以及率領三國聯軍攻打秦國,都能準確地抓住有利時機,發動進攻並取得勝利,體現了他敏銳的軍事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
在桑丘之戰開戰前夕,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多次向齊威王迴報說匡章讓齊軍加入秦軍或向秦軍投降,但齊威王堅信匡章不會背叛,因為匡章曾表示作為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做人臣也不會欺辱活著的君王。最終匡章果然取得勝利,證明了他的忠誠不二。
此人桑丘一戰,讓秦國嚐盡了苦頭,從此認識到:東風仍然壓過西風。此後20多年秦國再不敢輕易觸碰齊國。
而狄泉也在匡子健的身上看到了當年匡章的影子,這小子確實文物全才,當年在家鄉因為花石綱家破人亡才流落江湖落草為寇的,按照他的自述,他們家老祖宗其實傳下來了一部兵法,他自幼熟讀,隻不過之前在飲馬川沒有機會施展。
現在好了,狄泉直接給了他施展的空間,狄泉覺得這小子是個可造之材,多教教沒準日後能成為中流砥柱。
而匡子健也提議布置了這山間的暗哨,同時還被狄泉推薦進入了軍校學習。
“往上爬!”
張庸知道,現在吊在懸崖絕壁上,那就是個活靶子,隻有快速爬上去,大家夥才有活路。
現在被火器打得士兵一個個往下掉,而且還很有可能一砸砸一串,上麵的砸下麵的人,情況可謂是極其的慘烈。
而山頂兩個堡壘裏麵的守軍聽到了火器響動,也都是知道出事了,直接出來了二十號人,推著一台小型的猛火油櫃來到了山崖邊。
“原來有敵人偷襲!燒死他們!”
猛火油櫃噴吐火蛇,整個懸崖上都被噴上了黏糊糊的火油,再加上火箭引燃,整個懸崖峭壁都著了!
“哇呀!”
好多宋軍都是瞬間被火油引燃,然後墜落下去,火勢蔓延的是最快的,他們又沒有地方去躲,隻能是被動被燒。
“啊!”
張庸發出了歇斯底裏的大吼,可是現在這情況,他也隻能是無能狂怒,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他就是想拚命都找不到人!
王煥聽明白了徐徽言的計策,當場就表示反對,這麽打太危險了!
“我是想要先派兵向馬陵道口方向挺進,梁山兵馬勢必會因此而阻擊我們,我們與其激戰一場,把戲做足,再裝作打不過他們,向西北方向的渡口撤退,據我們所知,在河水最為湍急之處,他們梁山的防禦也較為薄弱,他們害怕我們搶戰渡口,一定就會調集附近兵馬前來支援,我們派遣一支軍隊作為疑兵在渡口阻擊敵人,調虎離山,另外派出一路人馬殺個迴馬槍,直取他們那已經沒了兵馬的馬陵道口,隻是馬陵道口地勢太險要,必須要讓一個善於翻山越嶺的人率領一支精銳在絕壁之上奇襲,占領上方懸崖頂,才能打通這條路啊!”
徐徽言想了半個月,現在破局的方式隻能兵行險招了。
“雖然險,但是一旦成功……全局便活了!”
“金槍手”徐寧說道。
“好,既然如此,我去搶功那馬陵道口如何?”
還沒等徐徽言分配人來啃這塊最難啃的骨頭,東正王張庸就自告奮勇,請纓帶隊前去。
“王駕千歲不可,攻打馬陵道口,那可是懸崖絕壁,九死一生,你若有個三長兩短,我無法交代啊!”
徐徽言雖然對張庸的勇氣非常感佩,但是張庸的身份讓他確實不適合冒這個險。
張庸聽了,哈哈大笑道,“徐將軍,想當初攻打河湟,我和我師弟王岩保曾經為救大軍,赤手空拳從懸崖絕壁之上爬過五道山梁報信,終未有失,你們誰人能有這樣的身手?我若是貪生怕死,眷戀功勞,憑我當年的功勞,自然榮華富貴,可我平生正直,隻願意為國為民,何懼生死呢?”
張庸的這番話讓在場的朝廷將官都是肅然起敬,他本來就是個世襲王爵,說白了,根本沒必要上陣殺敵,當個富家翁榮華富貴一輩子不好嗎?
而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隻是為了國家百姓,難道還不讓人敬佩?
“王駕千歲高義,受我一拜!”
徐徽言被張庸的堅定和決絕所感動,當時就俯身下拜。
“豈敢豈敢!將軍是三軍統帥,豈可如此?”
“好!就如此行事,那不過有一件事大夥要留意一下,就是那些梁山賊寇的火器,如果能夠繳獲一二,最好不過!”
徐徽言不是傻子,這些日子和梁山泊軍馬作戰,火器讓他們吃了大虧,這樣的利器他們自然希望自己也擁有,但是他們不會製作。
如果能夠弄到了些火器樣品,評價大宋的各位能工巧匠,也不是不能將梁山的火器複刻出來,到時候火藥他們也有,組建一支火器部隊,豈不是和梁山泊勢均力敵?
徐徽言兩天後率軍強渡運河,便向馬陵道口附近進發,而守衛這一區域的是張立,見敵軍前來,便叫兵馬迎敵。
“呔!反國草賊,拿命來!”
來將乃是“金槍手”徐寧,手持鉤鐮槍當先出戰,張立本來就是一個急脾氣,於是手持鐵鏜就上去和徐寧打了起來,打了不到十個迴合,徐徽言下令衝鋒,兩邊兵馬就混戰在了一起。
雖說是混戰,但是梁山軍以逸待勞早就在河岸布置了防禦工事和各種火力點,數門大炮占據了製高點對著下方的敵軍一頓肆無忌憚的開火,導致朝廷兵馬剛剛投入戰鬥就損失慘重。
徐徽言是咬著牙堅持,沒辦法就得死多點人,不如這一出戲做戲做不像,太假了敵人不會上單,他們也沒辦法調虎離山。
在張立這個愣頭青愣是把朝廷兵馬打出近千人的戰損之後,徐徽言終於開始向渡口撤退,做出了要佯攻西北渡口的狀態。
而那邊是張用把守,兵馬並不太多。
張立心說自己兄弟萬一打不過他們渡口丟了可就完了,於是帶領兵馬立刻去追。
徐徽言的計謀就這樣奏效了,當然也和張立這個愣頭青的性格有關係。
而那邊張庸帶著五百個禁軍裏麵的的好手早就隱藏在樹林裏麵,迅速的向馬陵道口趕去。
他們身上帶著鋼鉤鐵索,他們發現在馬陵道口兩側的懸崖頂部,梁山軍修築了兩個堡壘,居高臨下,配合火器,真是能夠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從馬陵道口正麵進攻是不行的,隻能是從兩側絕壁堡壘的視覺死角之處往上爬才行。
但是這難度就大多了,這兩把的絕壁光滑的和磚砌的一樣,基本上沒有地方可以借力,就是山羊也上不去。
張庸看著這絕壁都頭疼,太難上去了,隻能靠著自己手腳的力道,手指和腳趾支撐身體,就算爬上去了,但是沒有力氣支撐,遲早也會墜落下去的。
“上!”
張庸身先士卒,直接把自己腳上的靴子給退下來,光腳板把銀槍背著就往上爬,要是穿鞋,這腳趾扣不進石縫裏麵,根本就支撐不住,隻能打赤腳!
這些跟著張庸的士兵一看王駕千歲都這樣了,自己也不能含糊,一個個也脫了鞋子往上爬。
赤腳爬懸崖絕壁,爬不了多久,他們的腳底板就全都鮮血淋漓了,甚至各種石子和荊棘都紮進腳板裏麵 每動一下都是鑽心的疼痛啊!
手指也沒好到哪去,每個人五個指頭上的指甲都已經裂了,因為用力過度去抓那些堅硬的岩石。
盡管如此,他們依然要忍痛,因為在這懸崖絕壁之上,鬆懈一點,掉下去直接就死了,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隻能登頂。
“弟兄們,加把勁,登頂就是勝利!”
張庸剛剛喊出來這句話,結果就隻見一個禁軍慘叫一聲,然後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身不由己,直接掉了下去。
張庸還以為是他力氣支撐不住,掉了下去,結果緊接著旁邊的一個士兵也掉了下去。
但是,這迴張庸聽到了伴隨著同袍慘叫的一聲悶響。
像是火器!
“不好!有敵人!”
張庸立刻就明白了,這是有人拿著火器向他們射擊呢!
他們現在的處境很壞,在絕壁之上,豈不是活靶子嗎?根本就沒地方躲藏!
而在絕壁上攻擊他們的,正是在對麵上山的梁山“暗哨”。
說到底這還是狄泉新發掘的一個人的建議 就是在各地設置一個隱蔽哨兵,其位置極其隱瞞,主要就是用來做警戒工作。
這個警戒哨兵就是在對麵山間的山洞裏麵,隱藏的很好,發現了這些人之後,就用火器射擊了,算是狙擊手了。
而這個提出警暗中戒哨兵的人才,則是狄泉新提拔上來的一個偏將,匡子健。
這小子原本是在飲馬川三傑的隊伍裏,是個小頭目,後來跟著“鐵笛仙”馬麟被張從龍打散了之後與大部隊失散,沒有規建。
本來以為這小子不是戰死就投降了,結果半個月後他帶著一批當時一起失散的士兵迴來了。
一問才知道,是他在青州敵後收攏了被打散的部隊,然後把他們給一起帶迴來了,一路上還殺了朝廷地方的兩個都頭和一個縣令。
他這份功勞傳到了狄泉耳朵裏麵,狄泉頓時對他產生了興趣,見了他一麵,一問他的出身,才知道他的出身了不得。
此人乃是戰國時期齊國名將匡章的直係後人。
論起戰國名將,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起的是廉頗、李牧、白起、王翦這四大名將,至於齊國呢,戰國時齊國不出名將領,匡章也是幾乎沒有名氣。
但是曆史上此人的戰績非常恐怖,桑丘之戰挫敗秦國咄咄逼人的攻勢,導致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
還有50天滅燕,攻破燕王都,戰國中期,直接攻破大國王都的,幾乎沒有。
此人還在在垂沙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導致沒有主將的楚軍叛變一度攻破楚都。
最厲害的,還是率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破秦國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戰國時期秦國收迴函穀關後唯一一次被人正麵攻破,而且狼狽到割地的地步。
這個戰績就相當於齊國的白起”,每一戰都是含金量十足,且有改變國際格局的影響力。
可能是給秦國人的陰影太大,秦國勝利後對他進行了掩蓋,所以討論戰國名將很少能談到他。
從軍事方麵說,此人堪稱是戰國傑出將領,匡章作為齊國名將,曆仕齊威王、宣王、湣王三朝,是戰國時代唯一一位在強秦崛起後能夠攻破秦國函穀關的東方名將,能逼得變法後的強秦割地請和,其軍事成就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改變戰國格局,他參與的桑丘之戰、滅燕之戰、垂沙之戰、函穀關之戰等,都是改變戰國格局的重要戰役。
桑丘之戰打敗秦軍,使秦國短期內不敢對齊國用兵;滅燕之戰差點滅亡燕國;垂沙之戰重創楚軍,引發楚國內亂;函穀關之戰更是讓秦國遭受重創,割地求和,使得齊國在戰國時期的威名遠揚。
在政治方麵,此人乃是齊國霸業奠基者:匡章作為齊國大將,為齊國的霸業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他的軍事行動支持下,齊國得以在戰國列強中占據重要地位,與秦國等強國相抗衡,提升了齊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使齊國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
匡章善於運用各種戰術,如在桑丘之戰中運用間諜戰術,變更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入秦軍,然後內外夾攻,一舉打敗秦軍;垂沙之戰中利用地形戰略,大破楚軍精銳。他能夠根據不同的戰場形勢和敵軍特點,靈活調整作戰策略,展現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把握戰機精準,無論是乘燕國內亂之機攻燕,還是聯合韓、魏攻打楚國,以及率領三國聯軍攻打秦國,都能準確地抓住有利時機,發動進攻並取得勝利,體現了他敏銳的軍事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
在桑丘之戰開戰前夕,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多次向齊威王迴報說匡章讓齊軍加入秦軍或向秦軍投降,但齊威王堅信匡章不會背叛,因為匡章曾表示作為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做人臣也不會欺辱活著的君王。最終匡章果然取得勝利,證明了他的忠誠不二。
此人桑丘一戰,讓秦國嚐盡了苦頭,從此認識到:東風仍然壓過西風。此後20多年秦國再不敢輕易觸碰齊國。
而狄泉也在匡子健的身上看到了當年匡章的影子,這小子確實文物全才,當年在家鄉因為花石綱家破人亡才流落江湖落草為寇的,按照他的自述,他們家老祖宗其實傳下來了一部兵法,他自幼熟讀,隻不過之前在飲馬川沒有機會施展。
現在好了,狄泉直接給了他施展的空間,狄泉覺得這小子是個可造之材,多教教沒準日後能成為中流砥柱。
而匡子健也提議布置了這山間的暗哨,同時還被狄泉推薦進入了軍校學習。
“往上爬!”
張庸知道,現在吊在懸崖絕壁上,那就是個活靶子,隻有快速爬上去,大家夥才有活路。
現在被火器打得士兵一個個往下掉,而且還很有可能一砸砸一串,上麵的砸下麵的人,情況可謂是極其的慘烈。
而山頂兩個堡壘裏麵的守軍聽到了火器響動,也都是知道出事了,直接出來了二十號人,推著一台小型的猛火油櫃來到了山崖邊。
“原來有敵人偷襲!燒死他們!”
猛火油櫃噴吐火蛇,整個懸崖上都被噴上了黏糊糊的火油,再加上火箭引燃,整個懸崖峭壁都著了!
“哇呀!”
好多宋軍都是瞬間被火油引燃,然後墜落下去,火勢蔓延的是最快的,他們又沒有地方去躲,隻能是被動被燒。
“啊!”
張庸發出了歇斯底裏的大吼,可是現在這情況,他也隻能是無能狂怒,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他就是想拚命都找不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