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官逼民反,沒想到現在這老種經略相公也快被逼反了。
“可歎劉法將軍,一代名將,死於異族之手!”
對於劉法之死,狄泉也是頗為感慨,這家夥雖然歲數大了,但是論在軍界的名聲,比老種經略相公還要高上不少,要是不死,狄泉還真想要收為己用。
“戰敗之後,那童貫還倒打一耙啊!”
狄泉的說法也得到了王進的義憤,他告訴狄泉,在宋軍慘敗後,而童貫卻隱瞞了這次戰敗的真相,居然向皇帝報捷。
這也開啟了宋朝隱敗不報的惡例。
原本是他童貫求勝心切,排除異己,逼迫劉法出兵造成敗局,戰後又指責劉法違反其“節製”,讓已死去的劉法承擔了敗軍喪師之罪,成了中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的千古冤案。
“那現在西線是誰人統兵?”
狄泉心說這現在不會是姚古在帶兵吧?要是他,估計其他幾家西軍要完蛋,畢竟多年知根知底。
“是保安軍節度使劉延慶。”
“劉延慶!”
狄泉大驚失色,這劉延慶就是劉光世他爹啊,曆史上作戰賣隊友的事跡比比皆是,父子倆都是逃跑將軍,也是沒誰了,讓他守衛西北門戶,童貫真是瘋了!
曆史上,劉延慶北伐遼國,消極避戰,踟躕不前,在良鄉遭遇蕭幹率領的一萬遼軍突襲,北宋軍首戰失利,劉延慶竟然躲入大營,下令十萬宋軍不得主動出擊!
郭藥師看到蕭幹率領的人馬,就知道北遼軍隊已經傾巢而出,燕京城內並無守軍,於是他主動請纓,願率五千精銳奇襲燕京,但條件是公子劉光世必須領大軍在後接應。
劉延慶同意這個行動計劃,郭藥師率領一千常勝軍精銳擔任先鋒,大將高世宣、楊可世率領五千宋軍緊隨其後,眾軍夜渡盧溝河,天亮時出現在燕京城下。
此時,燕京城內防務空虛,七個城門分別有兩名將領和兩百遼軍把守,郭藥師派出五十名士兵,混入百姓當中,趁機奪取迎春門,宋軍緊隨其後。
如果宋將此時能發動群眾,出榜安民,擒拿蕭太後等北遼貴族,燕京就是北宋的囊中之物。可惜,這群宋將是劉延慶的部下,軍紀極壞,入城後不分好歹,縱兵搶劫財物,對契丹和奚人百姓大開殺戒,引起燕京各族百姓反抗。蕭太後看到宋軍進城,她並沒有投降,而是派人去良鄉,讓蕭幹率部迴援,蕭幹派出三千騎兵迴援燕京。
當初,郭藥師跟主帥劉延慶約定,要求公子劉光世率後軍支援,但劉光世援軍遲遲沒有趕到。而燕京城內的六千宋軍,鏖戰幾晝夜,遭遇遼軍反撲,傷亡慘重,大將高世宣死於亂軍之中,郭藥師、楊可世和剩下的幾百名宋軍僥幸逃出。
蕭幹之前俘獲了護糧將王淵和兩名宋軍,他故意將所謂“三十萬遼軍將馳援燕京,到時候舉火為號,合圍宋軍”的假消息,泄露給宋軍俘虜。然後故意放走一位被俘的宋軍士兵,這名士兵返迴宋軍大營,將“緊急軍情”上報給主帥劉延慶。
實際上遼軍主力當時已經被金國消滅,哪來的三十萬援軍,但畏敵如虎的劉延慶,信以為真。第二天,劉延慶看到遼軍大營火起,也不派探馬探聽虛實,就以為遼國“三十萬”大軍趕到,下令燒營逃走,宋軍落荒而逃,自相踐踏屍積百裏,路邊丟棄的甲胄兵器軍械滿地都是。
劉光世跟其父劉延慶一樣,統兵無方,遇到金兵一觸即潰,被戲稱“長腿將軍”。南宋大儒朱熹評價劉光世為“貪財好色,無與為比,軍政極是弛壞,罷之未為不是,但分得他兵馬無著落。”連編修《宋史》的中書右丞相脫脫,都認為“二人(劉光世、張俊),方之韓、嶽益遠矣。”
這倆廢物父子,真是古今罕見的“逃跑父子”。
“同為炎黃子孫,若是西軍在奸臣手中全軍覆沒,我西北江山自然要淪陷,若能與西軍聯手抗敵,我軍也是非常希望的,但是畢竟我們並非朋友,甚至是對手啊,我想派出一支齊奇兵,在太行山附近襲擊田虎後方,側麵為老種經略相公分擔壓力,畢竟我軍距離西北太遠,若是勞師以遠,孤軍深入,無給養糧草,又容易被包圍。”
狄泉早就準備讓蕭聖衣的騎兵去太行山區打遊擊,這個基本上已經要實施了,就把這支部隊推出去說事,正合適。
狄泉要避免幫助西軍正麵和敵人作戰,因為現在要是把遼國和田虎的火力全都吸引過來,那對於狄泉發展是沒好處的。
而且,狄泉不需要西軍強大,反而一個半死不活的西軍對狄泉更有利。
畢竟,現在的西軍隻是被逼無奈向狄泉求援,名義上還是忠於朝廷的,狄泉今天耗費了不少兵馬錢糧幫他們解了圍,之後朝廷一紙詔書,西軍又來打他們了,豈不是虧本買賣?
狄泉要想日後控製西北,是必要用到西軍在西北的影響力,但是他們如果實力和狄泉能夠分庭抗禮,也就不會倒向狄泉了。
而且,現在狄泉的兵馬也確實打不到山西腹地去,大名府那邊徐徽言還在率軍和許貫忠鬥智鬥勇呢,隻有吃下了大名府之後,狄泉才有能力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西進三晉地區。
王進聽了狄泉的話,不由得感歎起來,“這天下間的事情,自然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狄寨主這番也算是雪中送炭,我代替種經略謝過!”
王進也算是見識過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了,怎麽不明白狄泉的意思,但是仔細一想,雙方可是敵對的狀態,狄泉能出兵策應,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王教頭一路鞍馬勞頓,就留在我濟州吧,不著急迴去,我另外派遣一位精幹之人前往陝西延安府去見種經略,商談合作出兵之事,你與史進兄弟師徒分別已久,不如也多敘舊幾日!”
狄泉自然是有心留下這位高手的,不過語言上沒有表現那麽明顯,隻要不讓他走,早晚能夠動員過來。
而王進老娘已經死在了西北,他也算是無牽無掛,這一次是因為感謝當年老種經略相公的收留之恩,所以不顧生死,拿著杆棒愣是從敵軍包圍裏衝了出來,千裏迢迢前來報信,也算是報了恩,仁至義盡了。
現在狄泉又這麽說,王進也明白,自己就算是想走,隻怕也不好走了,更何況旁邊還有個淚流滿麵的“九紋龍”史進,此時正抱住了王進,一把鼻涕一把淚。
“師父你莫走!徒弟要好好孝敬於你!給你養老送終啊!”
史進這樣兒,王進也隻好說不走了,狄泉在一旁看著,心說這史進兩個師父,和“打虎將”李忠感情就沒有那麽好,而和王進就當作親爹一般。
仔細一想,李忠那是跑江湖受雇來的啟蒙老師,教的也不算好,王進這才算是真正的師父,還和史進有很深的感情,似乎也不奇怪。
“王教頭就安心在濟州看看我梁山的近況,史進兄弟,叫人排擺酒宴,給王教頭接風洗塵!”
狄泉這邊吩咐完了,就立刻前往蕭聖衣的部隊駐地去了,現在看來,為了策應老種經略相公的軍隊,那麽蕭聖衣的部隊就要早日出征前往太行山附近了,否則就晚了。
目前蕭聖衣的部隊也訓練了一個多月了,雖然按照當初三個月的訓練計劃來看,還差著一半多的訓練時間,但是軍情驅策,全無辦法,隻能讓他們盡量在戰鬥之中練兵了。
此外,狄泉還準備讓“拚命三郎”石秀前往延安府會見老種經略相公,簽訂雙方的秘密條約,這樣的事情,還是交給石秀保險一些,剩下適合幹這件事情的人,還真都沒迴來。
到了蕭聖衣部隊駐地,此時他的兵馬正在“金頭雕”獨孤粲的指揮下進行這馬術劈刺訓練,在馬背上訓練馬刀戰術。
而現在士兵們則是在集體抱怨訓練內容。
因為,之前他們訓練了右手持刀的刀法,而現在獨孤粲則是又開始訓練他們用左手刀法。
大多數人的左手根本就不靈活,笨得要死,別說練左手刀法了,連左右手換刀都換不明白,所以意見很大,在他們看來,拿右手刀能砍人就行了,左手練它幹什麽?
蕭嘉穗並不在訓練場上,他這些天全都去練習火器去了,畢竟這是對於他來說,完全陌生的領域。
獨孤粲對這些懶家夥也是無可奈何,這左手馬上刀法是他的獨門絕技,要不是狄泉要他不要藏私,他才不教給旁人呢!
這馬背上左手刀就是主打一個突然性,在靠近敵人之前突然在馬背上左右手換刀,讓敵人眼花繚亂,讓他們根本找不到你要從哪邊攻擊敵人,劍走偏鋒。
甚至運用熟練的,在馬背上直接可以雙手用刀,戰鬥力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左手持刀也是為了避免過大的衝擊力傷害手腕,畢竟右手的肌肉長時間鍛煉,在遇見衝擊力的時候偏向剛性,而左手就先對更加容易偏轉。
這樣雖然說會令馬刀丟失但不會令手腕受傷而損傷戰鬥力,畢竟馬刀多準備幾把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在馬上的時候並不一定要像大家想的那樣用右手,因為馬刀的殺傷力主要來著高速帶來的衝擊力。
所以說左右手持刀差別都不大,還不如用右手來控製韁繩。
“誰在鬧事!”
狄泉與李逵騎馬進入大校場的時候,那些之前正在表達對左手刀不滿的人全都一瞬間癟茄子了。
畢竟,狄泉之前殺了那些犯事的家夥,人頭西瓜一般的亂滾,他們還沒忘記……
“寨主,他們對我的左手刀法,頗有微詞啊……”
獨孤粲很生氣的說道。
“哦?為什麽?”
“不想練左手,嫌麻煩,說是就會用右手就行了。”
“哦!那這麽說他們右手刀法都練得不錯啊!你去,讓他們和你過過招,你就用左手,看看是你的左手厲害,還是他們右手厲害!”
狄泉說完,獨孤粲就是一句,“得令!”
對於這些懶鬼,不好好教訓一下是不行了。
狄泉並沒有多留意這邊的情況,而是找到了在那邊正在研究如何開炮才能打的準的蕭嘉穗。
“寨主!你大駕光臨,正好給我指導一下,這炮怎麽才能打準點,我射箭還行,這個就不行了!”
蕭嘉穗指著一旁的火炮說道。
“軍校開設了火器科,你可以去旁聽……閑話少說,現在你們的訓練要停止了,需要你們快速趕赴太行山了。”
“怎麽這麽急?”
蕭嘉穗有些吃驚,他明白,狄泉應該不會想一出是一出,既然他這麽說了,就是戰局有變 必須要這樣做才行。
“老種經略相公因童貫陷害,陷入絕境,所以向我等求援,希望我等牽製一下田虎,而你們若是在太行山遊擊,就可以頻繁的襲擊田虎的後方,使其疲於奔命,兩線作戰。”
狄泉料定田虎這家夥甚至連軍閥都不如,一定會想著保全自己的地盤而把主力部隊收迴三晉來嚴防死守蕭嘉穗的兵馬,這樣對於前方的老種經略相公來說,就能減少一點壓力。
“這戰略是沒錯,隻可惜軍隊訓練尚未成功啊!”
蕭嘉穗心說要是三個月的訓練完成,他的部下也都能成為能征慣戰之師,可是現在的情況是他們隻訓練了一個月,論戰鬥力的提升,自然是有的,但是還不夠啊,尤其是敵後遊擊戰,險象環生,他真擔心現在的隊伍能不能經受得起這考驗。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我可以給你再調撥一批火器,有大批火器的情況下,你們渡過前期的艱難階段應該是不成問題,後期就要靠你們自己了,在前期你得想辦法在戰鬥之中練兵,否則越往後,戰鬥形式變化,你們的日子是越發不好過的。”
“可歎劉法將軍,一代名將,死於異族之手!”
對於劉法之死,狄泉也是頗為感慨,這家夥雖然歲數大了,但是論在軍界的名聲,比老種經略相公還要高上不少,要是不死,狄泉還真想要收為己用。
“戰敗之後,那童貫還倒打一耙啊!”
狄泉的說法也得到了王進的義憤,他告訴狄泉,在宋軍慘敗後,而童貫卻隱瞞了這次戰敗的真相,居然向皇帝報捷。
這也開啟了宋朝隱敗不報的惡例。
原本是他童貫求勝心切,排除異己,逼迫劉法出兵造成敗局,戰後又指責劉法違反其“節製”,讓已死去的劉法承擔了敗軍喪師之罪,成了中國古代軍事戰爭史上的千古冤案。
“那現在西線是誰人統兵?”
狄泉心說這現在不會是姚古在帶兵吧?要是他,估計其他幾家西軍要完蛋,畢竟多年知根知底。
“是保安軍節度使劉延慶。”
“劉延慶!”
狄泉大驚失色,這劉延慶就是劉光世他爹啊,曆史上作戰賣隊友的事跡比比皆是,父子倆都是逃跑將軍,也是沒誰了,讓他守衛西北門戶,童貫真是瘋了!
曆史上,劉延慶北伐遼國,消極避戰,踟躕不前,在良鄉遭遇蕭幹率領的一萬遼軍突襲,北宋軍首戰失利,劉延慶竟然躲入大營,下令十萬宋軍不得主動出擊!
郭藥師看到蕭幹率領的人馬,就知道北遼軍隊已經傾巢而出,燕京城內並無守軍,於是他主動請纓,願率五千精銳奇襲燕京,但條件是公子劉光世必須領大軍在後接應。
劉延慶同意這個行動計劃,郭藥師率領一千常勝軍精銳擔任先鋒,大將高世宣、楊可世率領五千宋軍緊隨其後,眾軍夜渡盧溝河,天亮時出現在燕京城下。
此時,燕京城內防務空虛,七個城門分別有兩名將領和兩百遼軍把守,郭藥師派出五十名士兵,混入百姓當中,趁機奪取迎春門,宋軍緊隨其後。
如果宋將此時能發動群眾,出榜安民,擒拿蕭太後等北遼貴族,燕京就是北宋的囊中之物。可惜,這群宋將是劉延慶的部下,軍紀極壞,入城後不分好歹,縱兵搶劫財物,對契丹和奚人百姓大開殺戒,引起燕京各族百姓反抗。蕭太後看到宋軍進城,她並沒有投降,而是派人去良鄉,讓蕭幹率部迴援,蕭幹派出三千騎兵迴援燕京。
當初,郭藥師跟主帥劉延慶約定,要求公子劉光世率後軍支援,但劉光世援軍遲遲沒有趕到。而燕京城內的六千宋軍,鏖戰幾晝夜,遭遇遼軍反撲,傷亡慘重,大將高世宣死於亂軍之中,郭藥師、楊可世和剩下的幾百名宋軍僥幸逃出。
蕭幹之前俘獲了護糧將王淵和兩名宋軍,他故意將所謂“三十萬遼軍將馳援燕京,到時候舉火為號,合圍宋軍”的假消息,泄露給宋軍俘虜。然後故意放走一位被俘的宋軍士兵,這名士兵返迴宋軍大營,將“緊急軍情”上報給主帥劉延慶。
實際上遼軍主力當時已經被金國消滅,哪來的三十萬援軍,但畏敵如虎的劉延慶,信以為真。第二天,劉延慶看到遼軍大營火起,也不派探馬探聽虛實,就以為遼國“三十萬”大軍趕到,下令燒營逃走,宋軍落荒而逃,自相踐踏屍積百裏,路邊丟棄的甲胄兵器軍械滿地都是。
劉光世跟其父劉延慶一樣,統兵無方,遇到金兵一觸即潰,被戲稱“長腿將軍”。南宋大儒朱熹評價劉光世為“貪財好色,無與為比,軍政極是弛壞,罷之未為不是,但分得他兵馬無著落。”連編修《宋史》的中書右丞相脫脫,都認為“二人(劉光世、張俊),方之韓、嶽益遠矣。”
這倆廢物父子,真是古今罕見的“逃跑父子”。
“同為炎黃子孫,若是西軍在奸臣手中全軍覆沒,我西北江山自然要淪陷,若能與西軍聯手抗敵,我軍也是非常希望的,但是畢竟我們並非朋友,甚至是對手啊,我想派出一支齊奇兵,在太行山附近襲擊田虎後方,側麵為老種經略相公分擔壓力,畢竟我軍距離西北太遠,若是勞師以遠,孤軍深入,無給養糧草,又容易被包圍。”
狄泉早就準備讓蕭聖衣的騎兵去太行山區打遊擊,這個基本上已經要實施了,就把這支部隊推出去說事,正合適。
狄泉要避免幫助西軍正麵和敵人作戰,因為現在要是把遼國和田虎的火力全都吸引過來,那對於狄泉發展是沒好處的。
而且,狄泉不需要西軍強大,反而一個半死不活的西軍對狄泉更有利。
畢竟,現在的西軍隻是被逼無奈向狄泉求援,名義上還是忠於朝廷的,狄泉今天耗費了不少兵馬錢糧幫他們解了圍,之後朝廷一紙詔書,西軍又來打他們了,豈不是虧本買賣?
狄泉要想日後控製西北,是必要用到西軍在西北的影響力,但是他們如果實力和狄泉能夠分庭抗禮,也就不會倒向狄泉了。
而且,現在狄泉的兵馬也確實打不到山西腹地去,大名府那邊徐徽言還在率軍和許貫忠鬥智鬥勇呢,隻有吃下了大名府之後,狄泉才有能力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西進三晉地區。
王進聽了狄泉的話,不由得感歎起來,“這天下間的事情,自然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狄寨主這番也算是雪中送炭,我代替種經略謝過!”
王進也算是見識過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了,怎麽不明白狄泉的意思,但是仔細一想,雙方可是敵對的狀態,狄泉能出兵策應,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王教頭一路鞍馬勞頓,就留在我濟州吧,不著急迴去,我另外派遣一位精幹之人前往陝西延安府去見種經略,商談合作出兵之事,你與史進兄弟師徒分別已久,不如也多敘舊幾日!”
狄泉自然是有心留下這位高手的,不過語言上沒有表現那麽明顯,隻要不讓他走,早晚能夠動員過來。
而王進老娘已經死在了西北,他也算是無牽無掛,這一次是因為感謝當年老種經略相公的收留之恩,所以不顧生死,拿著杆棒愣是從敵軍包圍裏衝了出來,千裏迢迢前來報信,也算是報了恩,仁至義盡了。
現在狄泉又這麽說,王進也明白,自己就算是想走,隻怕也不好走了,更何況旁邊還有個淚流滿麵的“九紋龍”史進,此時正抱住了王進,一把鼻涕一把淚。
“師父你莫走!徒弟要好好孝敬於你!給你養老送終啊!”
史進這樣兒,王進也隻好說不走了,狄泉在一旁看著,心說這史進兩個師父,和“打虎將”李忠感情就沒有那麽好,而和王進就當作親爹一般。
仔細一想,李忠那是跑江湖受雇來的啟蒙老師,教的也不算好,王進這才算是真正的師父,還和史進有很深的感情,似乎也不奇怪。
“王教頭就安心在濟州看看我梁山的近況,史進兄弟,叫人排擺酒宴,給王教頭接風洗塵!”
狄泉這邊吩咐完了,就立刻前往蕭聖衣的部隊駐地去了,現在看來,為了策應老種經略相公的軍隊,那麽蕭聖衣的部隊就要早日出征前往太行山附近了,否則就晚了。
目前蕭聖衣的部隊也訓練了一個多月了,雖然按照當初三個月的訓練計劃來看,還差著一半多的訓練時間,但是軍情驅策,全無辦法,隻能讓他們盡量在戰鬥之中練兵了。
此外,狄泉還準備讓“拚命三郎”石秀前往延安府會見老種經略相公,簽訂雙方的秘密條約,這樣的事情,還是交給石秀保險一些,剩下適合幹這件事情的人,還真都沒迴來。
到了蕭聖衣部隊駐地,此時他的兵馬正在“金頭雕”獨孤粲的指揮下進行這馬術劈刺訓練,在馬背上訓練馬刀戰術。
而現在士兵們則是在集體抱怨訓練內容。
因為,之前他們訓練了右手持刀的刀法,而現在獨孤粲則是又開始訓練他們用左手刀法。
大多數人的左手根本就不靈活,笨得要死,別說練左手刀法了,連左右手換刀都換不明白,所以意見很大,在他們看來,拿右手刀能砍人就行了,左手練它幹什麽?
蕭嘉穗並不在訓練場上,他這些天全都去練習火器去了,畢竟這是對於他來說,完全陌生的領域。
獨孤粲對這些懶家夥也是無可奈何,這左手馬上刀法是他的獨門絕技,要不是狄泉要他不要藏私,他才不教給旁人呢!
這馬背上左手刀就是主打一個突然性,在靠近敵人之前突然在馬背上左右手換刀,讓敵人眼花繚亂,讓他們根本找不到你要從哪邊攻擊敵人,劍走偏鋒。
甚至運用熟練的,在馬背上直接可以雙手用刀,戰鬥力提高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左手持刀也是為了避免過大的衝擊力傷害手腕,畢竟右手的肌肉長時間鍛煉,在遇見衝擊力的時候偏向剛性,而左手就先對更加容易偏轉。
這樣雖然說會令馬刀丟失但不會令手腕受傷而損傷戰鬥力,畢竟馬刀多準備幾把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在馬上的時候並不一定要像大家想的那樣用右手,因為馬刀的殺傷力主要來著高速帶來的衝擊力。
所以說左右手持刀差別都不大,還不如用右手來控製韁繩。
“誰在鬧事!”
狄泉與李逵騎馬進入大校場的時候,那些之前正在表達對左手刀不滿的人全都一瞬間癟茄子了。
畢竟,狄泉之前殺了那些犯事的家夥,人頭西瓜一般的亂滾,他們還沒忘記……
“寨主,他們對我的左手刀法,頗有微詞啊……”
獨孤粲很生氣的說道。
“哦?為什麽?”
“不想練左手,嫌麻煩,說是就會用右手就行了。”
“哦!那這麽說他們右手刀法都練得不錯啊!你去,讓他們和你過過招,你就用左手,看看是你的左手厲害,還是他們右手厲害!”
狄泉說完,獨孤粲就是一句,“得令!”
對於這些懶鬼,不好好教訓一下是不行了。
狄泉並沒有多留意這邊的情況,而是找到了在那邊正在研究如何開炮才能打的準的蕭嘉穗。
“寨主!你大駕光臨,正好給我指導一下,這炮怎麽才能打準點,我射箭還行,這個就不行了!”
蕭嘉穗指著一旁的火炮說道。
“軍校開設了火器科,你可以去旁聽……閑話少說,現在你們的訓練要停止了,需要你們快速趕赴太行山了。”
“怎麽這麽急?”
蕭嘉穗有些吃驚,他明白,狄泉應該不會想一出是一出,既然他這麽說了,就是戰局有變 必須要這樣做才行。
“老種經略相公因童貫陷害,陷入絕境,所以向我等求援,希望我等牽製一下田虎,而你們若是在太行山遊擊,就可以頻繁的襲擊田虎的後方,使其疲於奔命,兩線作戰。”
狄泉料定田虎這家夥甚至連軍閥都不如,一定會想著保全自己的地盤而把主力部隊收迴三晉來嚴防死守蕭嘉穗的兵馬,這樣對於前方的老種經略相公來說,就能減少一點壓力。
“這戰略是沒錯,隻可惜軍隊訓練尚未成功啊!”
蕭嘉穗心說要是三個月的訓練完成,他的部下也都能成為能征慣戰之師,可是現在的情況是他們隻訓練了一個月,論戰鬥力的提升,自然是有的,但是還不夠啊,尤其是敵後遊擊戰,險象環生,他真擔心現在的隊伍能不能經受得起這考驗。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我可以給你再調撥一批火器,有大批火器的情況下,你們渡過前期的艱難階段應該是不成問題,後期就要靠你們自己了,在前期你得想辦法在戰鬥之中練兵,否則越往後,戰鬥形式變化,你們的日子是越發不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