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主,寨主,我恩師求見!”


    正在觀看周侗教學的狄泉被“九紋龍”史進打斷了了興致。


    而詐一下聽了這句話的狄泉沒反應過來是什麽意思,隨口迴了句,“李忠?他有什麽事?”


    “九紋龍”史進明白,狄泉是會錯了意了,立刻改口道,“不是我那啟蒙老師,是我那位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師父啊!”


    “王進來了?”


    狄泉才明白過來。


    說句實話,能夠見到王進,這確實是狄泉沒有想到的情況,因為這人在水滸原著裏麵是個下落不明的下場,狄泉實在不知道能到哪裏去找這人。


    這同為北宋年間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和王進相比,王進就更有一派高手的風範,王進畢竟是名武師王升的兒子,家傳使棒絕技。


    後來高俅未發跡時,曾學使棒,為王進先父打傷,從此結仇,到了那高俅當了太尉高官,曾借故要置王進死地,乃攜老母逃離東京,路過史家莊,傳授史進武藝,然後投奔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安身,首次出場在第二迴“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他也是“九紋龍”史進的師傅。


    要說他自身實力如何,也不太好判斷,他唯一的戰績就是投宿史家莊,看見了史進在練習武藝,評論史進練得隻是花棒上陣無用,史進大怒要挑戰王進,被王進輕鬆擊敗,於是史進心服口服拜王進為師,半年學會了十八般武藝。


    那會兒的史進撐死了也就是個“打虎將”李忠的水平,不宜過高估計,所以這場戰鬥顯示不出來王進的本領。


    但是,這哥們教學能力很強,愣是半年就把史進調教成了一個足有八驃騎水平的高手,教學能力甚至比周侗還要變態……


    眾所周知,雖然周侗的弟子裏麵出過盧俊義、史文恭、嶽飛、林衝這些高手,但是沒有哪一個的最終武力值是半年就練出來的……


    這隻能證明一件事——恐怕王進本人的武功造詣也是高得很啊!否則自己肚子裏墨水不夠,他也不可能把這史進教成人才。


    所以,這位王進教頭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原著裏麵說他去延安府投奔了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但是史進拐彎抹角找了一溜十三招都沒找到他,至於他是到底在不在延安府,十分存疑。


    “你師父是從哪裏來的?”


    狄泉也是十分好奇啊,作為水滸裏麵少有的沒有下落的高手,王進的行蹤他也非常想知道。


    “我師父一直都是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庇護下安身,前些日子老母故去,如今則是奉了老種經略相公之命來求見寨主的。”


    “還真在延安府啊……等會兒,他奉誰的命來的……”


    狄泉在意識到了王進是老種經略相公派來的,頓時就感覺事情不簡單。


    首先,自己是賊,種師道是官軍,和自己也沒有什麽瓜葛,他好模大樣的派人來見自己做什麽?難不成來招安啊?


    其次,這老種經略相公可是領著折家將一起在那裏和大遼、田虎作戰呢,此刻他不打仗卻派人來和自己聯係,卻為何故?


    “請你師父先安坐,我這就前去。”


    狄泉急忙去見王進,到了驛館,狄泉發現這位王教頭居然是打扮成了一個挑夫前來濟州的,穿著極其樸素。


    “這位就是王教頭,狄永華有禮了,不知老種經略相公叫閣下前來,是為何故?”


    狄泉詢問起來,而王進沒有說話,則是掏出了一封種師道的親筆書信來。


    狄泉展信一看,大吃一驚,不由得說道,“西北戰局,居然已經如此!童貫居然出賣種家軍!”


    原來,這封信乃是老種經略相公親手書寫的求救血書!


    原因就是因為奸臣那邊再度啟用了 聯金滅遼的計劃,雖然上次狄泉誤打誤撞的拿下青州,使得粘罕和喇罕沒有成功到達開封府見到宋徽宗,但是他們這迴帶迴去了個造船工匠葉春,為他們打造了大船,金人再度派出使節,這次從浙江登陸,哈迷蚩就成功的在四大奸臣的引薦下見到了宋徽宗,並且傳達了其聯宋滅遼的主張。


    宋徽宗其實原本沒怎麽動心,但是一聽到金國提出的條件,他就動心了。


    金國願意助宋朝滅遼,然後將燕雲十六州還給宋朝。


    宋朝自丟失燕雲十六州之後,一直都有收取的心思,可是無論是趙大還是趙二,這事情都沒辦成。


    宋徽宗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非常明白,如果自己能夠在自己有生之年收複燕雲十六州,那麽他以後在宋朝的地位自然不亞於開國皇帝趙匡胤。


    就像是漢朝的開國皇帝雖然是劉邦,但是談起中興之主,則必然要談及這漢武帝劉徹,一個道理的。


    再加上現在宋朝兵馬麵對著遼國和西夏、田虎的夾攻,在山東地區還有狄泉,南方還有各路叛軍,有些支撐不住了,確實急需一個幫手。


    於是,雙方就達成了聯金滅遼的共識,並開始了探討,最後決定,雙方由女真兵自平州鬆林趨古北口,南朝兵自雄州趨白溝夾攻;北兵不得過鬆亭、古北榆關之南;宋取遼之南京,金取遼之中京,幽燕原為中國漢地,應歸南朝;西京侯挐了阿適,待與南朝;金人助宋收複失地,宋須納前與遼之歲幣於金。


    而關於戰區劃分,宋朝主要是攻擊田虎和遼之南京,其餘戰線由金人承擔,至於西夏,金人不將其納入盟約範圍之內,宋徽宗則派遣了童貫作為西北經略使前往西北督戰,總督軍事,節製兵馬,先把西夏這邊擋住,才能想辦法騰出手來往北麵對付遼國。


    之後,宋徽宗這邊談妥了,徽宗又派遣武議大夫馬政率同高藥師等乘平海指揮兵船,自錢塘渡海,以買馬為名,前往金國結好,受到金國響應,與完顏阿骨打就此條約內容交涉,於是雙方就展開了宋金之間的秘密外交,此後雙方互派使節,屢次商談,最後又加了幾條,由於遼國封鎖女真經濟和資源,所以現在女真那邊基本上什麽都缺,卻人,缺糧食還缺鹽鐵,完顏阿骨打讓宋朝向金國通過海運以運輸鐵器和梁山自高麗轉運至金國境內。


    關於這一點,宋徽宗也同意了,絲毫沒有想到這也有可能資敵。


    而這童貫現在統領西北兵馬,他可是已經和金人穿一條褲子了,哈迷蚩給他送了幾顆長白山千年老山參。


    而目的呢,就是挑撥離間,他之前就聽說過,北宋最為精銳的兵馬當屬西軍,而西軍裏麵最為厲害的幾家就是種家將、折家將、姚家將、劉家將這幾支。


    而這裏麵以種家軍為首,那他們就都是日後金國進軍中原的一大障礙。


    而哈迷蚩還知道的是,這個種家軍和折家將和童貫一直都不對付,所以他就挑撥離間,放大矛盾,想要借刀殺人,借著童貫的手把他們給幹掉,這樣以後金軍來了,宋朝就無人能擋了。


    而以前童貫就對自己根本無法染指西軍而非常生氣,更是和老種經略相公和劉法不對付。


    所以,他到了西北就開始各種掃操作,意圖搞掉老種經略相公和劉法、折可求。


    至於姚古的姚家將那邊,他們和其他三個西軍的將門有舊怨,童貫直接就利用了這一點,告訴了姚古,如果他倒戈,那麽自己幹掉其他三個將門之後,他們姚家在西軍之中,就能一家獨大。


    這樣的誘惑,他姚古怎麽能不想?於是他就帶著姚家倒向了奸臣那邊,細腰寨不發救兵就是他有意為之,為了把作為其他三家助力的康炯幹掉。


    而童貫第二個下手的就是劉法,童貫奉命領六路邊防軍事,總領全局,他就以宋徽宗的名義,派劉法領兵向湟州方向進攻,派折可求向會州方向進兵,自己則駐紮在蘭州,種師道繼續堅守防線。


    而現在西夏大軍前進,全在河湟,想讓劉法穿插到他們後麵,那基本上是比登天還難,結果,折可求的軍隊被阻擋在清水河,劉法陷入河西孤立無援之地。


    然而,劉法不愧為天生神將,在危急之時率軍渡河,一路挺進殺到了石骨龍,與西夏右廂兵數萬人交戰,斬殺對方三千多人,劉法又攻破了仁多泉城,殺死了對方三千多人,但是此時他的兩萬兵馬也是損失慘重。


    當時,西夏國主派大將任得敬領兵馳援,務必要把劉法生擒活捉,堵在西岸,但是任得敬畏懼劉法的威名,居然不敢進軍,轉而包圍了震武軍,意圖放走劉法,不願意和劉法交戰,猛攻之下守將孟明出戰負傷,城中陷入驚恐之中。


    而劉法也乘機渡河,然而童貫卻出言譏諷,“君在京師時,親受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還說劉法臨陣脫逃,有辱神將之名,逼著劉法再次渡河作戰。


    眼看一頂大大的“欺君”帽子將要扣在頭上,迫於權傾天下的太尉童貫威壓,劉法無奈之下隻好率兵兩萬再次渡河至統安城,然而這次任得敬已經準備停當,而且李察哥也返迴了渭水以西,親自督戰,就是打完了這一仗後,李察哥才率軍再次去挺進細腰寨的。


    李察哥以逸待勞,早有準備,將他的軍隊列為三陣,以阻擋劉法的前軍,同時,另派一支精銳騎兵,就是天下聞名的鐵鷂子登山繞到劉法軍後麵進行夾擊。


    雙方激戰三個時辰有餘小時,劉法前軍屈午、後軍焦安節、左軍朱定國等皆戰敗,士兵饑寒交迫,戰馬多渴死,劉法仍組織中軍、右軍決死反擊,終因兵力懸殊遭到慘敗,無奈利用夜色帶兵突圍。


    結果大約走了七十裏地,劉法率領殘部想通過珠固峽撤退時,被夏兵發現,將宋軍殘軍團團圍住,劉法在亂軍之中一不留神,連人帶馬掉下山崖,雙腿折斷。


    而此時仍在作戰的宋軍發現他們的主將不見了,熙河猛將翟進和翟興帶領部下數次衝進西夏軍陣,到處尋找劉法,但由於宋軍陷入混亂沒人知道劉法在那裏,隻好悲痛的領兵突圍而去。


    此時正好有西夏的一個別瞻軍士兵通過山崖下,乘機將受傷的劉法殺死,曾經百戰百勝威震西陲的一代名將劉法最終血染河湟,捐軀沙場。


    究其原因,劉法之死,都是童貫作威作福,殘害忠良,這樣的名將血染沙場,甚至是西夏主將察哥見到劉法首級,惺惺相惜,對其部歎息道:“劉將軍前敗我於古骨龍、仁多泉,吾常避其鋒,謂天生神將,豈料今為一小卒梟首哉!其失在恃勝輕出,不可不戒。”


    可歎作為親王的察哥哪能理解宋朝武將在以文禦武製度下的憋屈與痛苦,文臣謀劃戰略,武將負責執行,執行難免脫離實際,不執行很可能人頭不保。


    之後李察哥帶領西夏軍一路攻掠燒殺,宋朝軍民、役夫死難者近四萬人之多,一路打到了細腰寨,被挫敗在那裏。


    而此前戰鬥中種家軍的老底子都快拚沒了,種師中重傷,種師道苦苦支撐,而現在西夏軍抄了他的後路,老種經略相公岌岌可危,而折家將都已經被童貫打散到了各地,唯一手上有部隊的折可求在鳳翔府鞭長莫及,姚家將那邊作壁上觀和童貫沆瀣一氣,眼看著整個西軍就要全完了!


    而此時,老種經略相公請求狄泉看在同為炎黃子孫的份上,可以叫部隊開進山西進攻三晉田虎,策應西軍一二,讓他們得以退迴陝西固收抵抗西夏。


    其中,老種經略相公在心中還提到,他爺爺種世衡也是和狄青一起並肩作戰的西軍將領,他深知狄泉身為炎黃子孫,必然不忍異族入中原,而且保證有生之年,西軍除姚家將之外的幾個將門不會和狄泉交戰。


    這個保證,對於狄泉來說是很重要的,這表明了在遭到了奸臣和朝廷的拋棄之後,西軍的這幾個將門基本上想要擁兵自重,搞“聽調不聽宣”的那一套了。


    這對狄泉日後爭取西軍的支持,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