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英雖然年紀小,但畢竟是諸葛孔明的後人,家學淵源,少年英雄,自然是不能接受。


    且不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一遭,光是諸葛雄之死,就讓人接受不了。


    諸葛雄是一腔熱忱的去給他項元鎮建言獻策,為的是讓他項元鎮保住徐州,在這梁山軍即將進攻的緊要關頭能挽狂瀾於既道,扶大廈之將傾。


    結果項元鎮失手害了諸葛雄的性命,臨了了隻想用黃金來打發,這和拿錢買命有什麽區別?


    項元鎮派來的是府內的老管家,老家人項老賽,這老人今年六十多歲,看著項元鎮和項飛兄弟兩個長大,跟著項家一輩子了,看見諸葛英情緒過激,也是帶人收拾了金銀一言不發的退出了諸葛雄家。


    畢竟,他活了這麽大歲數,什麽沒見過,人家畢竟死了爹,而且還是因為自家節度使打死的,有情緒也很正常。


    要是他年輕五十歲,依著他那個年紀的脾氣,保不齊比諸葛英做的還要過火,拿刀砍人去報仇也說不定。


    項老賽率領幾個仆人離開諸葛雄家,迴報到項元鎮那裏去,項元鎮聽說了諸葛英拒不接收他的賠償金銀之後,也是無可奈何。


    “他還能叫我怎樣?叫我賠命不成?我也是無心之失啊!”


    項元鎮攤開手掌,展現出自己一副很無辜的樣子。


    項老賽則是在一旁勸說道,“大爺,人家死了親爹,泥人還有三分土性,不過是個孩子,發發脾氣也屬正常啊,若是他連親生父親之死都沒點脾氣,那豈不是慫包軟蛋了,畢竟是諸葛武侯之後啊!”


    項老賽這說的就屬於是刻板印象了,大家一千多年以來,都認為諸葛氏的後人,那是沒有一個廢物的。


    畢竟,諸葛丞相想當年憑借一己之力,可是把整個諸葛姓氏抬升到了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度,以至於後世大家遇到一個姓諸葛的,都得高看一眼,因為“諸葛”這個姓氏已經在傳統文化之中代表著智慧了。


    相反,如果誰姓的是“司馬”,那麽大夥看他的眼光十有八九是帶有異樣的,未必大家會想起來赫赫有名的太史公和砸缸那哥們,由於三國故事的普及程度,大夥大概率第一時間會想起那個指洛水放屁的老賊……


    “也是,畢竟是諸葛亮後人,有幾分鋼骨。”


    項元鎮也是半自嘲的說著。


    “我看他雖然年紀小,但並非是不通情理之人,今日讓他撒了氣,明日老奴再收拾金帛禮物並黑牛、白馬,並一口上好棺材,一應用具上門,誠意到了,他也沒什麽可說的,不過大爺,你真得想想對策了,諸葛雄之言,並非危言聳聽啊!”


    項老賽語重心長,項元鎮這迴倒是聽進去了,長歎一聲道,“好,既然如此,就要再辛苦你一趟了!”


    “老奴生是項家的人,死是項家的鬼,談何辛苦,應盡之責!”


    而諸葛英這小子,在家中心中憤憤不平,自己父親盡忠職守,無辜慘死!他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雖說他們諸葛氏一族素來滿門忠烈,可是如今項元鎮與宋朝朝廷殘暴無道,所謂“紂無道,起而伐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就別怪他今日當一迴亂臣賊子了!


    諸葛英心中立刻定好了謀劃,他從這次項元鎮派人登門致歉,也能看出一二,這項元鎮心中還是有些愧疚的,而他就要利用這份愧疚,讓他項元鎮自取滅亡!


    之前他老爹諸葛雄的計策,當時諸葛雄在家中謀劃的時候,諸葛英也聽全了,他老爹這個計策可行性和威力都是很高的,如果真的依計而行,其效果無異於是和當年白起在伊闕之戰中擊敗韓魏聯軍一樣。


    所以說,正常情況下隻要他項元鎮沒病,他就該用這個計策。


    而現在,經曆了自己老爹之死後,項元鎮肯定是心懷愧疚,所以他就直接把這個計策寫成條陳,細化一下,呈遞給項元鎮。


    這迴,項元鎮他這老小子總得認真看看了吧。


    畢竟,現在項元鎮也沒有什麽好的退敵之策,上好的退敵之策現在就擺在這裏,他最後一定會用這個計謀。


    這個計謀,厲害歸厲害,但是,但是,如果梁山軍提前知道了項元鎮的部署了呢?


    諸葛英明白,現在最簡單的報仇方式,就是借刀殺人,做個局讓項元鎮他們被套進去,然後他再派人去通知梁山軍,玩一個將計就計。


    簡介有效,可行性高,不是什麽樣的局麵都是需要他絞盡腦汁用先祖兵法裏的複雜案例往裏麵套路了,很多時候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還是這一套。


    於是,諸葛英奮筆疾書,把計策給寫了個明明白白之後,直接叫來了自己的好友公孫郎。


    這位公孫郎也是諸葛英的知己好友,住在此處,此人乃是當年宋仁宗時期開封府包青天包龍圖麾下的“紅筆師爺”公孫策的後人,後代一直是幹著仵作的出身,如今這公孫郎也在縣衙裏麵當個三班衙役糊口。


    想當年的公孫策,公孫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才華橫溢的書生,曾勵誌通過科舉考試成為一名官員。然而,他在官場上備受排擠和迫害,因為他在刑獄訴訟和斷案方麵表現出色,卻因性格剛正難以融入官場,後來被包拯賞識啟用,此人有三大特點:博學多才、足智多謀、醫學高明,江湖人送外號:再世諸葛。


    後來皇帝要包拯給他辦案,給了他特權:“禦劄三道”。


    公孫策靈機一動,把“禦劄三道”變成了龍、虎、狗“禦鍘三刀”,日後也是名揚天下。


    “公孫兄,我父盡忠職守,無辜慘死,我今定下計謀,要叫項元鎮自食其果,你幫我把這計策詳情送往梁山泊軍營,叫他們依計行事,大仇可報!”


    公孫郎被諸葛英緊緊的抓住雙手,但公孫郎卻麵露難色,因為他雖然刀筆精通,會醫術驗屍,也會扶乩算卦,但是卻手無縛雞之力,讓他去梁山泊大營送信,這危險程度太高了。


    “這倒是不難辦,如今大戰在即,山賊草寇人等避之不及,怎會前來劫掠你,我這裏有祖傳諸葛連弩一把,贈予你防身。”


    諸葛英說罷,便是取出祖傳的諸葛連弩,遞給了公孫郎。


    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製作的一種連弩,最先稱作元戎弩,被後世稱為“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後來漢末魏大發明家馬鈞欲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但是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所以沒大量生產,後失傳。


    但是,這種連弩的製作方法當年傳給了南方少數民族,宋代《玉海》卷一五十《唐靜塞弩》條說:張雲《鹹通解圍錄》——南蠻有執旗者傅城發靜塞弩,貫之。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連弩,十矢謂之群鴉,一矢謂之飛槍,通唿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此資料說的是唐時西南民族中還在使用一種弩,當地百姓叫他摧山弩,據說就是當年的諸葛連弩。


    而諸葛英祖爺爺輩的時候曾經去過雲南即邊之地,在當地少數民族那裏學迴來了諸葛連弩的製造方法,並且加以改良,現在的諸葛連弩,材料比原先的精良,體積更小,射程更遠,而且威力也相對增高了不少。


    “有此物防身,倒也得心應手,不過英哥兒,這……我去一趟不難辦,可是如何能讓人家梁山泊首領相信我?”


    公孫郎說的這個問題很現實,你就是把兵力部署圖拿過去交給了狄泉,狄泉對於他們這些素昧平生的人,也未必會有太多的信任,又憑什麽相信呢?


    “我取一物交給你,算作信物,你交給梁山泊寨主狄泉,並告訴他,如若他不相信,便可直接派人進城尋我,我親自打消他的疑慮!”


    諸葛英返迴屋內,拿出一把古樸漢劍來,交到了公孫郎的手中。


    “此乃我先祖受昭烈皇帝所贈之章武劍。”


    據《古今刀劍錄》記載,章武元年,劉備在金牛山采得鐵礦,鑄造八柄寶劍,一把劉備自己佩戴,其餘七把分別賜予劉禪、劉永、劉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每把劍都取了好聽的名字,並讓諸葛亮在劍上銘字。


    蜀漢滅亡後,蜀主八劍一直下落不明。後來諸葛亮佩劍章武劍被李師古所得,李師古將此劍據為己有,並改名師古劍。


    但是在李師古死後,這把劍兜兜轉轉,最後又迴到了諸葛氏後人的手裏,當真因果報應,循環不爽。


    公孫郎見諸葛英胸有成竹,便趁著第二日清晨出城,快馬加鞭,往梁山大軍趕來。


    果然,他在到了梁山大軍附近不足五十裏的地方,就被狄泉派出來尋哨探路的“摩雲金翅”歐鵬給發現了。


    “什麽人!”


    歐鵬舉起大杆刀就追趕起公孫郎來,公孫郎也不知道這歐鵬是不是梁山之人,暗中握緊了諸葛連弩在手,高聲詢問,“可是梁山好漢嗎?”


    “你是何人?藏頭露尾,莫非是朝廷的細作嗎?”


    在“摩雲金翅”歐鵬看來,這公孫郎形跡可疑,是探子細作的可能性太大了。


    “我不是細作,我有重要事情,要去見你們狄寨主!”


    公孫郎說這句話的時候,結果一不小心,把腰間的章武劍給掉下馬去。


    一見到他聲帶利刃,又結合了他公孫郎所說的要見狄泉,歐鵬立刻大喊道,“刺客!站下!”


    畢竟,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的故事他還是聽說過的,這可都是一個樣的套路。


    “不是!”


    公孫郎也來不及解釋了,因為他眼看著歐鵬已經向他衝過來了,他哪裏打得過“摩雲金翅”歐鵬啊,連章武劍都來不及撿起來,就直接催馬跑了。


    “站住!”


    歐鵬在後麵緊追不舍,被逼無奈之下,公孫郎生怕他追上來直接就把自己給砍死了,於是在馬背上使用諸葛連弩射向了歐鵬。


    “雕蟲小技!”


    “摩雲金翅”歐鵬眼見著這弩箭飛來,不慌不忙,畢竟他有著空手接箭的絕活,當時輕舒猿臂,手臂抖長,就在半空中一抓,把那箭直接就給捏在了手裏!


    “啊!”


    公孫郎是嚇壞了 他沒想到對方居然厲害到了連箭矢都能徒手接住的地步,於是立刻把諸葛連弩裏麵全部的箭矢一股腦射向了“摩雲金翅”歐鵬。


    “什麽?”


    “摩雲金翅”歐鵬眼看著有這麽多的箭矢向自己飛來,嚇了一跳。


    這一支諸葛連弩裏麵一共有十五支利箭,現在公孫郎一股腦就發射了十支箭出去,這可怎麽躲閃。


    要知道,在《水滸傳》原著裏麵,“摩雲金翅”歐鵬就是因為沒有料到“小養由基”龐萬春會放連珠箭,而直接被一箭射死了。


    雖說“小養由基”龐萬春有取巧之嫌疑,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摩雲金翅”歐鵬就算是三頭六臂也接不住這麽多支箭矢啊,這不得把他給射成篩子嗎?


    “摩雲金翅”歐鵬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隻能是滾鞍跳下了馬背,然後迅速趴在地上。


    雖然姿勢非常不雅觀,但是能夠保住性命就算不錯了。


    歐鵬雖然說是逃過一劫,但是他的戰馬就慘了,馬頭上直接就中了四箭,當場哀嚎一聲斃命了!


    但是,在“摩雲金翅”歐鵬他滾鞍下馬的時候,他雖然把手裏的大杆刀給扔了,但是他抄起了走獸壺飛魚袋裏麵的弓箭。


    “你以為就你會用弓弩嗎?”


    歐鵬本身就是軍班子弟出身,能使用強弩硬弓,雖然是在夜裏,但也看得真切,站起身來,彎弓搭箭,照著那公孫郎的馬屁股上“嗖”的就是一箭!


    那公孫郎的戰馬一聲哀嚎,當時就把公孫郎直接給掀翻在地,摔暈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