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狄泉給烏利可安用刑時,那“行者”武鬆還從旁觀看解恨來著,也看出來了這烏利可安雖然是挖了武大郎的墳墓,但也算是條硬漢,武鬆向來是那恩怨分明的漢子,不願意折辱於他,給了他一個痛快的,一刀把他砍了頭顱。
看在答裏孛的麵子上,狄泉把烏利可安的屍體在後山一處僻靜所在埋了,並未有立墓碑,答裏孛知道後,墳前上清香一柱,祭酒一壺。
答裏孛知道,烏利可安和武鬆有著不解的怨仇,要不是武鬆看在狄泉和自己的關係上,恐怕烏利可安不被挫骨揚灰也好不了多少,便對狄泉說,
“狄大哥,不必在意我,在我遇見周老前輩,迴到梁山時,我就早已經不是大遼的天壽公主了,我的故人離世,我心中自然會悲傷,但是我不會幹擾你。”
答裏孛在梁山上的時間也已經不短了,前些日子她給倆孩子講《莊子》的時候,由於她對這一段不太了解,就叫來了忙裏偷閑在後山養氣的許貫忠代為傳授。
許貫忠就以講故事的方法開始講述,他說,與莊子同時代的列子活到九十多歲,終於死了,莊子帶齊不二上門吊唁,甫進玄關,便見地上放滿了吊客脫下的絲履。靈堂內,一片雪白的孝幡、孝衣、孝帽,喪主、吊客們不時發出哭泣、哀嚎之聲。
莊子恭恭敬敬在靈堂前跪下,開口唱起喪歌來:“道初混沌兮,化而有氣。
氣化成形兮,始而有君。
春夏秋冬兮,生老病死。
死歸渺茫兮,還於天地。
嗷嗷痛哭兮,不知天命。”
歌罷,莊子對靈堂幹哭了三聲,站起,轉身便走。
齊不二趕緊跟上,奇怪地問道:“師父,您這是整的哪出戲?”
莊子道:“我敬列子也算一位高人,我這是按他的哲學思想來吊唁。列子以為天地萬物隻是些現象,世界的本質是永恆運動、構成一切的混沌之氣。人活著,其實是這一團氣聚而成形;人死了,血肉化土化灰,不過是聚合之氣又散歸天地萬物。儒墨以為人有靈魂,死後靈魂或受子孫敬仰祭拜,或上天見上帝享福;列子常常和我一起笑話他們。因此我依他理解呢,活人就象你胳膊上長的膿瘡,死人就象膿瘡終究要潰爛,變成爛血爛肉。爛了就爛了,沒有什麽好可惜的。生,外有酷熱與嚴冬,內有憂鬱與煩燥,充滿了艱難與困苦。一年三百六十日,真正能開口大笑的能有幾日?”
“死,迴歸天地萬物,上木有領導老板來使喚你,下木有開放二胎要你撫養;三伏天不怕熱,三九天不畏寒,既不用追悔過去,也不用擔憂末來;從此無憂無慮,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光所以按列子想法,生應該末必定是一件好事,死也應該末必定是一件壞事。”
“我看列子家人、門徒與來吊唁列子的那幫子高人,全哭哭啼啼的,根本違背了列子的思想。故而我以列子的方式吊唁列子,也懶得與他們打招唿了。”
許貫忠說完了這些,王暇和阮良倆孩子是麵麵相覷,根本都聽不明白,畢竟莊子的思想本來就有些“飄逸”,難以理解,許貫忠雖然說是講故事,依舊是晦澀難懂。
而答裏孛卻能夠聽得懂,於是詢問許貫忠道,“許先生,莊子把死去說得那麽好,那何不早早兒自殺了呢,人世間諸多煩惱,進退兩難,既然死未必是壞事,生未必是好事,那世人又何必求生?”
“你可知老子、列子一派講道法自然麽?道就是氣之自然運行,人應依從道,順應氣和天地的自行運動、變化,而不可加以人工幹涉。因而天地讓我生而操勞,我則生而操勞;天地讓我老而閑佚,我則老而閑佚;天地讓我死而歇息,我就死而歇息,一切順其自然。”
“倘若硬要自殺和長生,都是和大道作對,和天地叫板,列子一以大道是命,麵對生死恬淡平靜,比之儒家為生而狂喜,為死而痛哭;比之墨家以生當吃苦,死後入極樂,他的生死觀境界比儒墨二者高多了 ! ”
“列老以氣為本體,以道為氣之流行生化,尚末得大道。實質世界如夢,無物;我本虛幻,無己。破除對實有物我、夢醒、生死的執著,方可入於大道之門。生了就生了,逍遙過每一天。死了就死了,看生死完全不驚怪,隻當作看晝夜變化;又好比看夢中莊周化成蝴蝶,生莊周是個夢,死莊周變個蝴蝶兒,也還是個夢。”
許貫忠這看似平常的解釋,實際上內裏喊著思悟,頓悟和感悟在其中。
“莊子說過,得道之人看儒家厚葬、墨家薄葬很可笑。我死了,你們就把我往山裏一扔便行。也不必埋,反正埋在土裏讓螻蟻吃,露在地上讓烏鴉吃,全一樣,那時我躺在以天為蓋、以地為底的棺材裏;以日月當壁玉、以星辰當珠璣,作為我的陪葬品。你們呢,先唱下我剛才作的喪歌,然後就可以高高興興迴家去了,可歎人生在世,名利情感總牽掛人心,實際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正如佛家所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佛法,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答裏孛知道,這是釋迦牟尼佛祖說的話,她也是十分的震驚,詢問道,“許先生不是許真君的後人嗎?也學佛?”
許貫忠不由得笑道,“天下萬法歸一,道法自然,何言乎門派,天地間的智慧又不是我道家隻獨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無論何方之人,合處之宗派,隻要導人向善,開人智慧,又如何不是對人之益處,漢人遼人,隻要一心向善,又有什麽區別?”
許貫忠說罷,意味深長的看了答裏孛一眼。
“可是……遼人怎麽能和宋人一樣呢……”
“達摩祖師,不也是外族胡人嗎?與其在糾結已經無法改變之事,不如讓眼前之人能夠接納於 你。”
許貫忠說完,便離開了後山,留下兩個懵懂孩童和一個同樣懵懂的答裏孛。
答裏孛就這樣思考了三天,最終,明白了。
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對於許貫忠來說,他雖然知道,就算有朝一日狄泉真的能夠登基大寶,成就萬世基業,他身邊的後宮之冠,也不可能是外族人。
但是,在現階段,如果狄泉能夠和遼國通過答裏孛而改善關係,大有裨益。
而且,許貫忠也曾經算過狄泉的命數,卻發現,怎麽算也算不透。
這種情況一般有幾種情況,一是大善之人,大善之人指的是那些行善積德的人,他們的善行會不斷改變自己的運勢。
因為他們的善念會積累無盡的福報,這些福報會在命運的軌跡上產生積極的變化。即便給他們算命,最後的結果也有可能不準確,因為他們的命運受到了自己的善行影響。
二是孩童,孩童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這與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密切相關。如果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麽即便是原本頑皮的孩子也有可能取得巨大的發展。
相反,如果教育不善,即便是乖巧的孩子也可能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孩童的命運是不確定的,無法被準確算出 但是法力高深之人還是能夠算出孩童的命數的。
第三,則是修行者,這裏的自我修行者並不僅僅指修道者或宗教信仰者,而是廣泛涵蓋了不斷修行自己心靈的人,比如哲學家、思想家等等。他們通過不斷的自我反思和成長,改變自己的心境。因此,他們的命運會隨著心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無法被準確預測。
第四,是黑道命格,“黑道”在這裏指的是一些不正之事,如賭博、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被認定為“黑道命格”的人,通常會有一些非常突出的特征,如好色、貪婪、冷酷等,這些特征常常表現在他們的人生經曆和行為中。
第五是,獨釣寒潭命格,有點像天煞孤星,古人常把釣魚比喻為人生,獨釣寒潭則是一種非常孤獨的尋求成功之路。
因此,被認為具有“獨釣寒潭命格”的人通常具有非常獨立、具有進取心的個性。他們常常需要獨自麵對挑戰和困境,對於別人的幫助持懷疑態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所以人生不確定性很大,大徹大悟則飛黃騰達,不知利害則是利運不通。
而其中最特殊的一種,莫過於是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
在傳統的算命術中,人們通常會用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來預測一個人的運勢和可能遇到的人事。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命盤中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的數量過多或過少,或者這些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的位置與命盤中的其他要素不相容,那麽這種命格也被認為是無法算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人並不是“人”,而是“上麵”,派下來的,除了明顯命數上帶神格的之外,也是看不透的……
但是,許貫忠唯一能夠看透的,是狄泉身上有著兩次“正緣桃花”。
八字命理學上,正緣星臨桃花煞或紅豔桃花叫正緣桃花。命帶正緣桃花,多係“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或因與正緣的風流情事傳為佳話。
風水上講,決定一個人最後的歸宿就是正緣桃花,這與其他的桃花不一樣的是,它是一朵五行關係的桃花,而不是一般的神煞桃花,它的影響力非常驚人,不管人的感情是否順利,到最後其命中注定的另一半都會出現,與其長相廝守。
而狄泉的正緣,其中占主位的那一個,現在還沒有出現,但是副位的已經出現了,就應在了答裏孛身上。
所以,許貫忠自然會撮合撮合。
狄泉該要開口和答裏孛說話,突然就感覺天空之中,有什麽東西把太陽蓋住了,一下子就黑了不少。
“下雨嗎?”
狄泉仰頭一看,天空上確實是飄過來了一片烏雲,但是這朵烏雲不偏不倚,正好就在狄泉和答裏孛的頭頂停留著。
難不成這烏雲還長眼睛!
此時,在山下濟州城內的許貫忠突然感覺到了不對,直接跳起身來。
“許先生你這是……”
張叔夜見到許貫忠如此突然的舉動,嚇了一跳。
“急急如律令!”
許貫忠當場咬破中指,把腰間的青銅法劍拔出來,捏劍指空中畫符,但見一點紅光進入那柄法劍,那法劍居然淩空騰飛起來。
這就是傳說中的“禦劍術”,這招其實在《水滸傳》原著裏麵也並沒有什麽太稀奇的,方臘手下的“靈應天師”包道乙手裏有一口玄天混元劍,能夠飛劍取人首級,曾經在原著裏飛劍偷襲“行者”武鬆,砍斷了武鬆一條胳膊,這就是比較低級的禦劍術。
同樣,“金劍先生”李助的劍術也是禦劍術的一種,不過是以氣禦劍,能夠做到劍術快如閃電,但是劍卻不能飛太遠,屬於近戰方法。
而此時許貫忠施展的正統法術,當年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之法,這一招可是不亞於五雷天心正法的高級法術,也是能讓許貫忠透支的極其厲害的招數。
“嵇仲,叫我那兩個徒兒手持我給他們的法器護在城中,要是有邪氣侵入,可用法器驅趕!”
許貫忠說完,身形就是一閃,迅速衝出府衙,不知何時手上又多了一柄浮塵,往地上一掃,頓時卷起一陣狂風,而許貫忠便像是風中的羽毛一般,輕飄飄的騰身而起,在那一股風中,直接飛了。
“薩師兄,按照你的腳力,早就應該到湘陰那處了,怎的如今倒是讓這妖邪找上門來了……”
許貫忠麵露難色,心知大戰在所難免,隻怕自己未必能對付得了……
看在答裏孛的麵子上,狄泉把烏利可安的屍體在後山一處僻靜所在埋了,並未有立墓碑,答裏孛知道後,墳前上清香一柱,祭酒一壺。
答裏孛知道,烏利可安和武鬆有著不解的怨仇,要不是武鬆看在狄泉和自己的關係上,恐怕烏利可安不被挫骨揚灰也好不了多少,便對狄泉說,
“狄大哥,不必在意我,在我遇見周老前輩,迴到梁山時,我就早已經不是大遼的天壽公主了,我的故人離世,我心中自然會悲傷,但是我不會幹擾你。”
答裏孛在梁山上的時間也已經不短了,前些日子她給倆孩子講《莊子》的時候,由於她對這一段不太了解,就叫來了忙裏偷閑在後山養氣的許貫忠代為傳授。
許貫忠就以講故事的方法開始講述,他說,與莊子同時代的列子活到九十多歲,終於死了,莊子帶齊不二上門吊唁,甫進玄關,便見地上放滿了吊客脫下的絲履。靈堂內,一片雪白的孝幡、孝衣、孝帽,喪主、吊客們不時發出哭泣、哀嚎之聲。
莊子恭恭敬敬在靈堂前跪下,開口唱起喪歌來:“道初混沌兮,化而有氣。
氣化成形兮,始而有君。
春夏秋冬兮,生老病死。
死歸渺茫兮,還於天地。
嗷嗷痛哭兮,不知天命。”
歌罷,莊子對靈堂幹哭了三聲,站起,轉身便走。
齊不二趕緊跟上,奇怪地問道:“師父,您這是整的哪出戲?”
莊子道:“我敬列子也算一位高人,我這是按他的哲學思想來吊唁。列子以為天地萬物隻是些現象,世界的本質是永恆運動、構成一切的混沌之氣。人活著,其實是這一團氣聚而成形;人死了,血肉化土化灰,不過是聚合之氣又散歸天地萬物。儒墨以為人有靈魂,死後靈魂或受子孫敬仰祭拜,或上天見上帝享福;列子常常和我一起笑話他們。因此我依他理解呢,活人就象你胳膊上長的膿瘡,死人就象膿瘡終究要潰爛,變成爛血爛肉。爛了就爛了,沒有什麽好可惜的。生,外有酷熱與嚴冬,內有憂鬱與煩燥,充滿了艱難與困苦。一年三百六十日,真正能開口大笑的能有幾日?”
“死,迴歸天地萬物,上木有領導老板來使喚你,下木有開放二胎要你撫養;三伏天不怕熱,三九天不畏寒,既不用追悔過去,也不用擔憂末來;從此無憂無慮,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光所以按列子想法,生應該末必定是一件好事,死也應該末必定是一件壞事。”
“我看列子家人、門徒與來吊唁列子的那幫子高人,全哭哭啼啼的,根本違背了列子的思想。故而我以列子的方式吊唁列子,也懶得與他們打招唿了。”
許貫忠說完了這些,王暇和阮良倆孩子是麵麵相覷,根本都聽不明白,畢竟莊子的思想本來就有些“飄逸”,難以理解,許貫忠雖然說是講故事,依舊是晦澀難懂。
而答裏孛卻能夠聽得懂,於是詢問許貫忠道,“許先生,莊子把死去說得那麽好,那何不早早兒自殺了呢,人世間諸多煩惱,進退兩難,既然死未必是壞事,生未必是好事,那世人又何必求生?”
“你可知老子、列子一派講道法自然麽?道就是氣之自然運行,人應依從道,順應氣和天地的自行運動、變化,而不可加以人工幹涉。因而天地讓我生而操勞,我則生而操勞;天地讓我老而閑佚,我則老而閑佚;天地讓我死而歇息,我就死而歇息,一切順其自然。”
“倘若硬要自殺和長生,都是和大道作對,和天地叫板,列子一以大道是命,麵對生死恬淡平靜,比之儒家為生而狂喜,為死而痛哭;比之墨家以生當吃苦,死後入極樂,他的生死觀境界比儒墨二者高多了 ! ”
“列老以氣為本體,以道為氣之流行生化,尚末得大道。實質世界如夢,無物;我本虛幻,無己。破除對實有物我、夢醒、生死的執著,方可入於大道之門。生了就生了,逍遙過每一天。死了就死了,看生死完全不驚怪,隻當作看晝夜變化;又好比看夢中莊周化成蝴蝶,生莊周是個夢,死莊周變個蝴蝶兒,也還是個夢。”
許貫忠這看似平常的解釋,實際上內裏喊著思悟,頓悟和感悟在其中。
“莊子說過,得道之人看儒家厚葬、墨家薄葬很可笑。我死了,你們就把我往山裏一扔便行。也不必埋,反正埋在土裏讓螻蟻吃,露在地上讓烏鴉吃,全一樣,那時我躺在以天為蓋、以地為底的棺材裏;以日月當壁玉、以星辰當珠璣,作為我的陪葬品。你們呢,先唱下我剛才作的喪歌,然後就可以高高興興迴家去了,可歎人生在世,名利情感總牽掛人心,實際上,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正如佛家所言,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佛法,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答裏孛知道,這是釋迦牟尼佛祖說的話,她也是十分的震驚,詢問道,“許先生不是許真君的後人嗎?也學佛?”
許貫忠不由得笑道,“天下萬法歸一,道法自然,何言乎門派,天地間的智慧又不是我道家隻獨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無論何方之人,合處之宗派,隻要導人向善,開人智慧,又如何不是對人之益處,漢人遼人,隻要一心向善,又有什麽區別?”
許貫忠說罷,意味深長的看了答裏孛一眼。
“可是……遼人怎麽能和宋人一樣呢……”
“達摩祖師,不也是外族胡人嗎?與其在糾結已經無法改變之事,不如讓眼前之人能夠接納於 你。”
許貫忠說完,便離開了後山,留下兩個懵懂孩童和一個同樣懵懂的答裏孛。
答裏孛就這樣思考了三天,最終,明白了。
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對於許貫忠來說,他雖然知道,就算有朝一日狄泉真的能夠登基大寶,成就萬世基業,他身邊的後宮之冠,也不可能是外族人。
但是,在現階段,如果狄泉能夠和遼國通過答裏孛而改善關係,大有裨益。
而且,許貫忠也曾經算過狄泉的命數,卻發現,怎麽算也算不透。
這種情況一般有幾種情況,一是大善之人,大善之人指的是那些行善積德的人,他們的善行會不斷改變自己的運勢。
因為他們的善念會積累無盡的福報,這些福報會在命運的軌跡上產生積極的變化。即便給他們算命,最後的結果也有可能不準確,因為他們的命運受到了自己的善行影響。
二是孩童,孩童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這與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密切相關。如果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麽即便是原本頑皮的孩子也有可能取得巨大的發展。
相反,如果教育不善,即便是乖巧的孩子也可能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孩童的命運是不確定的,無法被準確算出 但是法力高深之人還是能夠算出孩童的命數的。
第三,則是修行者,這裏的自我修行者並不僅僅指修道者或宗教信仰者,而是廣泛涵蓋了不斷修行自己心靈的人,比如哲學家、思想家等等。他們通過不斷的自我反思和成長,改變自己的心境。因此,他們的命運會隨著心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化,無法被準確預測。
第四,是黑道命格,“黑道”在這裏指的是一些不正之事,如賭博、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被認定為“黑道命格”的人,通常會有一些非常突出的特征,如好色、貪婪、冷酷等,這些特征常常表現在他們的人生經曆和行為中。
第五是,獨釣寒潭命格,有點像天煞孤星,古人常把釣魚比喻為人生,獨釣寒潭則是一種非常孤獨的尋求成功之路。
因此,被認為具有“獨釣寒潭命格”的人通常具有非常獨立、具有進取心的個性。他們常常需要獨自麵對挑戰和困境,對於別人的幫助持懷疑態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所以人生不確定性很大,大徹大悟則飛黃騰達,不知利害則是利運不通。
而其中最特殊的一種,莫過於是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
在傳統的算命術中,人們通常會用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來預測一個人的運勢和可能遇到的人事。
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命盤中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的數量過多或過少,或者這些天罡貴人和地支九星的位置與命盤中的其他要素不相容,那麽這種命格也被認為是無法算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人並不是“人”,而是“上麵”,派下來的,除了明顯命數上帶神格的之外,也是看不透的……
但是,許貫忠唯一能夠看透的,是狄泉身上有著兩次“正緣桃花”。
八字命理學上,正緣星臨桃花煞或紅豔桃花叫正緣桃花。命帶正緣桃花,多係“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或因與正緣的風流情事傳為佳話。
風水上講,決定一個人最後的歸宿就是正緣桃花,這與其他的桃花不一樣的是,它是一朵五行關係的桃花,而不是一般的神煞桃花,它的影響力非常驚人,不管人的感情是否順利,到最後其命中注定的另一半都會出現,與其長相廝守。
而狄泉的正緣,其中占主位的那一個,現在還沒有出現,但是副位的已經出現了,就應在了答裏孛身上。
所以,許貫忠自然會撮合撮合。
狄泉該要開口和答裏孛說話,突然就感覺天空之中,有什麽東西把太陽蓋住了,一下子就黑了不少。
“下雨嗎?”
狄泉仰頭一看,天空上確實是飄過來了一片烏雲,但是這朵烏雲不偏不倚,正好就在狄泉和答裏孛的頭頂停留著。
難不成這烏雲還長眼睛!
此時,在山下濟州城內的許貫忠突然感覺到了不對,直接跳起身來。
“許先生你這是……”
張叔夜見到許貫忠如此突然的舉動,嚇了一跳。
“急急如律令!”
許貫忠當場咬破中指,把腰間的青銅法劍拔出來,捏劍指空中畫符,但見一點紅光進入那柄法劍,那法劍居然淩空騰飛起來。
這就是傳說中的“禦劍術”,這招其實在《水滸傳》原著裏麵也並沒有什麽太稀奇的,方臘手下的“靈應天師”包道乙手裏有一口玄天混元劍,能夠飛劍取人首級,曾經在原著裏飛劍偷襲“行者”武鬆,砍斷了武鬆一條胳膊,這就是比較低級的禦劍術。
同樣,“金劍先生”李助的劍術也是禦劍術的一種,不過是以氣禦劍,能夠做到劍術快如閃電,但是劍卻不能飛太遠,屬於近戰方法。
而此時許貫忠施展的正統法術,當年呂洞賓飛劍斬黃龍之法,這一招可是不亞於五雷天心正法的高級法術,也是能讓許貫忠透支的極其厲害的招數。
“嵇仲,叫我那兩個徒兒手持我給他們的法器護在城中,要是有邪氣侵入,可用法器驅趕!”
許貫忠說完,身形就是一閃,迅速衝出府衙,不知何時手上又多了一柄浮塵,往地上一掃,頓時卷起一陣狂風,而許貫忠便像是風中的羽毛一般,輕飄飄的騰身而起,在那一股風中,直接飛了。
“薩師兄,按照你的腳力,早就應該到湘陰那處了,怎的如今倒是讓這妖邪找上門來了……”
許貫忠麵露難色,心知大戰在所難免,隻怕自己未必能對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