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頭,且慢,留個活口!”
“美髯公”朱仝雖然知曉這“行者”武鬆和烏利可安有仇,但是現在的情況是燕京驍將寇鎮遠被“鐵棒”欒廷玉一飛錘給打死了,瓊妖納延被“九紋龍”史進一刀砍傷了腰腹,現在血流不止,已經逃跑了,就剩下一個還活著的烏利可安。
狄泉要從活口的嘴裏套出這次遼國為什麽前往此地,同時還需要問明白遼國近期的動向,以及各個方麵的情報,武鬆一刀砍下去,找誰問?找遼兵問?遼兵也就隻能知道一個大概,很多機密的事件他們不可能知道。
比如這個“虎博狼群八卦陣”,這陣法太厲害了,簡單實用而且不需要太過於精銳的士兵就完可以掌握,簡直是遼國版本的“鴛鴦陣”。
這陣型不提前了解清楚了,對陣遼國的時候那就是等著吃虧了!
“寨主臨行之前,特意叫我等來捉拿一員活將迴去,且饒他性命一兩日!”
朱仝言辭懇切,就差直接保住武鬆持刀的手臂了,武鬆聽了朱仝這般說,也是暫時壓製住了自己的殺心,手腕一翻,手中雪花镔鐵戒刀刀背直接往那烏利可安的額角上一拍,把他當時就拍的昏厥過去,不省人事了,叫士兵五花大綁成了陽澄湖大閘蟹。
三員將領,一個戰死,一個被生擒,一個負傷,丟了士兵已經跑了,剩餘的遼兵還孤立無援,能怎麽辦,硬拚到底?不可能,現在的遼國軍隊已經不是當年承天皇太後那會兒的精銳部隊了,沒有那麽強大的戰鬥意識,直接棄械投降了。
朱仝派人繳獲了他們的武器、戰馬和盔甲,全部帶迴濟州去。
這場戰鬥,來的快是滅的也快,來迴三天都不到,就直接解決戰鬥了,連狄泉都沒想到他們兩天就能夠結束戰鬥。
而那烏利可安現在的結局已經是定了,隻要狄泉在他的嘴裏麵把該問的都給問出來之後,就把他交給武鬆處置,要殺要剮,都任憑武鬆來。
但是,烏利可安是很有骨氣的,狄泉好說好商量的問,他就是不說,隻能上大刑伺候一下了。
結果,狄泉發現,這小子當真是個硬漢,愣是抗住了辣椒水,老虎凳,疼得昏過去了兩次,但是依舊咬緊牙關死活不說。
也不是什麽都不說,而是就問狄泉一句話,“公主安泰否?”
狄泉也能看出來,這小子對答裏孛堪稱是癡心一片啊,隻可惜單相思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她自然是十分好,你這樣的硬漢,我深為感佩,若非國仇家恨,許可成為朋友,然則道不同不相為謀,你終究不能活著迴去,既然難逃一死,又何必非要受罪。”
狄泉明白,如果拋開民族問題,這個烏利可安端的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這樣的男子漢他是佩服的,也不想再折磨他。
“你的名聲,大遼國也如雷貫耳,公主選了你,遠比其他人強,可如今宋國懦弱,你為何不能與公主同歸大遼,叫她也能迴家……你既然反宋,自己反和降了我大遼,早晚都是反,何必呢……”
烏利可安此時身上已經沒幾塊好地方了,但牙齒舌頭還是齊全的,狄泉沒有在這地方上刑,即便如此,他說話也是有氣無力的了。
“真是癡情人啊!可惜,我們漢人大丈夫做人的道理,你永遠也不會懂,我表字永華,那是永遠的永遠,中華的華,豈會向異族低頭,俯首稱臣?”
“這就是你們漢人的王道吧!”
說到這裏,烏利可安不禁自己笑了,嘴角也因為笑而不斷湧出鮮血。
“此乃天道!”
“你要是答應我一件事,你問我什麽,我就說什麽……”
烏利可安已經要沒力氣了,氣息微弱的說出了這句話。
“什麽?”
“對公主……好……你不能殺她……”
“這個我可以答應你,不會食言。”
“好,你們漢人有句話,一諾千金,別人我不信,你,我信,你要問什麽……”
“你們遼國最近有什麽舉動,為什麽派遣你們南下中原,還有,你們用的那個陣法叫什麽。”
“你們宋朝要把黃河引到我們這裏來,陛下叫我們迅速南下阻止,同時打探消息,尋找公主……”
狄泉有些糊塗,這宋徽宗沒說要往北把黃河引導到遼國境內啊,他遼國遼王耶律輝怕個屁啊!
恐怕是他們以為是宋朝要拿黃河來對付他們!遼國人還是知道深淺的,知道黃河水要是一入遼國,這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在金兵滅宋之前,遼國最遠也隻打到澶州,還沒到黃河,更何況當時河北兵強馬壯,足以禦敵(北宋曾經在河北地區一次買進三百萬軍糧,置辦三百萬馬料)。
但是宋朝偏偏因為黃河改道北流這個很正常的自然現象而大為緊張,這不過是黃河由於泥沙沉積,河床抬高的原因,而且因此在曆史上多次改道,但是他們就以為黃河如果繼續向北,萬一流到了遼國境內,到時候沒有了黃河天險,宋朝就要完蛋啦。
於是宋朝為了人為的讓黃河改道,在金和北宋杠上之前,先是遼不停的找宋的麻煩,兩國常年爆發戰爭,但是卻一直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很大原因就是北宋有黃河天險存在,有效的阻擋了遼軍大兵南下。
北宋認為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情,如果黃河繼續向北改道就會流入到遼國境內,那是遼國水師就會順著河流南下直入中原腹地,開封就岌岌可危了。
於是從宋仁宗時期就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作死工程,第一次改道計劃把黃河改道六塔河東流,當時歐陽修看到這個計劃後立刻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如果照這個計劃實施,那麽黃河必然泛濫,而齊、博、德、棣、濱五州之地的人畜都將淪為魚鱉之食,於是就勸阻仁宗放棄,但是宋朝已經把這項工程當作了“百年大計”豈能輕易放棄。於是在1056年完成這項大作,實現了黃河入六塔河東流,接著作死報應就來了,六塔河是一條小河不能容納黃河之水,沒多久就決堤,半個河北被水衝成白地,包括軍事重鎮定州路也在其中,而且此次黃河決堤也大量縮減了兵額,導致兵力不足。
雖然結果很嚴重、教訓很慘痛,但是宋神宗即位後卻一點也不吸取教訓,他在王安石的慫恿下繼續開展迴河工程。因為黃河之前流過的河道河沙過多,這一次連工程都沒完成,就引發的黃河決堤,黃河直接奪淮入海,殃及到了淮河流域地區,導致這裏的良田毀壞三十萬頃(數量是北宋農田的1\/15),大量百姓喪生。
當時蘇軾恰好在徐州差點也喂了魚鱉,之後罵主張迴河的人說:“汝以有限之材,興必不可成之役;驅無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橫費之財,猶可力補,而既死之民,不可複生。”此後宋神宗一麵認慫再也不搞這些作死工程了,一麵譴責王安石出的餿主意。
但是神宗認慫不代表別人認慫,他的兒子哲宗繼位後,本著“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原則,又開始第三次迴河工程,而且他比兩位老前輩還要勇猛,想直接把黃河改迴故道,也就是之前河床已經非常高的那條河道。結果不用想,開始代表結束,還沒完工就已經徹底收工了,於1099年黃河再次決堤,這次水災更甚前兩次。
經過這三次的迴河工程,最後導致河北、蘇北、山東等地基本上都被衝成了白地,可謂千裏無雞鳴,蕭條無人煙。
經過這些年的鬧騰,原本富裕的中央財政出現餘額不足危機,多個產糧大省成為了荒地,也無法派軍隊駐守,也沒有軍隊可派。宋哲宗死後,宋徽宗即位,曾經有十萬兵額的河北重鎮定州,現在盡數不及六七千人。
不僅定州,曾經富饒的河北都是千裏蕭條無人煙,有人提出河北是宋朝邊防最重要的基地,現在河北廢了,拿什麽抵擋外敵呢?
幾十年後,金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如果宋朝沒有三易迴河這樣的瞎折騰,河北保持宋真宗時期的狀態,估計北宋沒那麽快玩完,於是幾十年後,金滅遼後順利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滅了北宋。
而其實就算是黃河改道到了遼國境內,那也是遼國應該著急,反而是有利於宋朝的事情,誰料想一百多了,宋朝從皇帝到大臣,居然都沒看明白。
第一,軍事角度:就算流到大遼境內,北方人一向不善水戰,還有就是當時遼國軍事實力已經開始衰弱了,比如:1044年、1045年、1049年西夏和遼國戰爭,遼國都是慘敗,遼國軍事威脅已經不是很大了。
第二,經濟角度:遼國安逸太久決策層也腐敗嚴重一片奢侈風,遼國地處北方,經濟相對劣勢,再加上當戰艦的建造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打造一個水軍價值不菲,而且還要逆流而上,可能性實在太小了,畢竟黃河九曲,想要逆流而上經過大半個黃河進攻東京汴梁,那就是癡人說夢,以當時黃河那樣的水量,橫渡都有極大威脅,更別說逆流而上整整半條黃河了,估計直接能全軍覆沒。
第三,自然角度:以黃河脾氣,到了遼國也不會安分的,隨便發幾次洪水,遼國也是非常頭疼的,拖垮遼國經濟都是有可能的,畢竟遼國雖然也發展農業,但畢竟是少數民族政權,除了燕雲十六州地區農業發展依靠那裏的漢人,發展的還不錯,其餘遼國的廣袤土地生產方式還是比較落後的遊牧和漁獵,水患災害能夠給遼國的農業帶來巨大危機,簡直是好事。
正因如此,遼國方麵才會認為宋朝要利用黃河來這樣對付他們,但是他們高估了宋徽宗的智商,其實他的舉措威脅不到遼國。
遼國卻因為擔心這個情況成為現實而出現了應激反應,叫遼國目前領兵在前線和敵軍大打出手的統軍統帥禦弟大王耶律得重率領遼兵往宋朝死命推進,就連兀顏光那邊對抗金國的部隊都抽調出來了,看來老種經略相公的種家軍可能要頂不住了。
瞧瞧人家遼國,這才是知道自身危亡的表現。
瞧瞧人家,再看看宋徽宗,沒眼看!
“那……那陣法……”
“那陣法叫虎博狼群八卦陣,是觀看虎狼相搏,結合你們中原的八卦陣法創出來的,你們懂這個的人多,多研究幾次,就知道該如何破解了……該說的我都說了,能不能讓我再見一眼公主……”
烏利可安的未了心願,也就隻剩下這一個了。
狄泉看著烏利可安,同情又惋惜,癡情人一個,可是感情這東西,又如何能夠強求呢?
換句後世的說法,舔狗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啊!
“叫你遠遠的看上一眼吧!”
烏利可安苦笑一聲道,“多謝,走近了,我這副模樣,還害怕驚嚇了公主……”
於是,狄泉叫人押送他到了後山叫武鬆處決,路上路過了答裏孛教導阮良與王暇的小屋,遠遠的看見答裏孛正在念書。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如聽仙樂耳暫明啊!”
烏利可安聽到了答裏孛的聲音,居然還扯出來了句唐朝大詩人白樂天白居易《琵琶行》裏麵的句子。
“沒想到你也懂些詩文啊!”
狄泉驚訝道。
“這是公主以前說過的,她最喜歡你們中原的花花世界,詩詞歌賦,我當年也曾許下願望,將來要帶著大遼的鐵騎,打下漢人的江山,給公主做後花園,這樣她就不用看著大遼的冰天雪地,想什麽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多說無益,安心上路吧!”
狄泉說罷,給一旁的武鬆遞了一個眼神,武鬆抽出兩口戒刀來,便走上前去……
“美髯公”朱仝雖然知曉這“行者”武鬆和烏利可安有仇,但是現在的情況是燕京驍將寇鎮遠被“鐵棒”欒廷玉一飛錘給打死了,瓊妖納延被“九紋龍”史進一刀砍傷了腰腹,現在血流不止,已經逃跑了,就剩下一個還活著的烏利可安。
狄泉要從活口的嘴裏套出這次遼國為什麽前往此地,同時還需要問明白遼國近期的動向,以及各個方麵的情報,武鬆一刀砍下去,找誰問?找遼兵問?遼兵也就隻能知道一個大概,很多機密的事件他們不可能知道。
比如這個“虎博狼群八卦陣”,這陣法太厲害了,簡單實用而且不需要太過於精銳的士兵就完可以掌握,簡直是遼國版本的“鴛鴦陣”。
這陣型不提前了解清楚了,對陣遼國的時候那就是等著吃虧了!
“寨主臨行之前,特意叫我等來捉拿一員活將迴去,且饒他性命一兩日!”
朱仝言辭懇切,就差直接保住武鬆持刀的手臂了,武鬆聽了朱仝這般說,也是暫時壓製住了自己的殺心,手腕一翻,手中雪花镔鐵戒刀刀背直接往那烏利可安的額角上一拍,把他當時就拍的昏厥過去,不省人事了,叫士兵五花大綁成了陽澄湖大閘蟹。
三員將領,一個戰死,一個被生擒,一個負傷,丟了士兵已經跑了,剩餘的遼兵還孤立無援,能怎麽辦,硬拚到底?不可能,現在的遼國軍隊已經不是當年承天皇太後那會兒的精銳部隊了,沒有那麽強大的戰鬥意識,直接棄械投降了。
朱仝派人繳獲了他們的武器、戰馬和盔甲,全部帶迴濟州去。
這場戰鬥,來的快是滅的也快,來迴三天都不到,就直接解決戰鬥了,連狄泉都沒想到他們兩天就能夠結束戰鬥。
而那烏利可安現在的結局已經是定了,隻要狄泉在他的嘴裏麵把該問的都給問出來之後,就把他交給武鬆處置,要殺要剮,都任憑武鬆來。
但是,烏利可安是很有骨氣的,狄泉好說好商量的問,他就是不說,隻能上大刑伺候一下了。
結果,狄泉發現,這小子當真是個硬漢,愣是抗住了辣椒水,老虎凳,疼得昏過去了兩次,但是依舊咬緊牙關死活不說。
也不是什麽都不說,而是就問狄泉一句話,“公主安泰否?”
狄泉也能看出來,這小子對答裏孛堪稱是癡心一片啊,隻可惜單相思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她自然是十分好,你這樣的硬漢,我深為感佩,若非國仇家恨,許可成為朋友,然則道不同不相為謀,你終究不能活著迴去,既然難逃一死,又何必非要受罪。”
狄泉明白,如果拋開民族問題,這個烏利可安端的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這樣的男子漢他是佩服的,也不想再折磨他。
“你的名聲,大遼國也如雷貫耳,公主選了你,遠比其他人強,可如今宋國懦弱,你為何不能與公主同歸大遼,叫她也能迴家……你既然反宋,自己反和降了我大遼,早晚都是反,何必呢……”
烏利可安此時身上已經沒幾塊好地方了,但牙齒舌頭還是齊全的,狄泉沒有在這地方上刑,即便如此,他說話也是有氣無力的了。
“真是癡情人啊!可惜,我們漢人大丈夫做人的道理,你永遠也不會懂,我表字永華,那是永遠的永遠,中華的華,豈會向異族低頭,俯首稱臣?”
“這就是你們漢人的王道吧!”
說到這裏,烏利可安不禁自己笑了,嘴角也因為笑而不斷湧出鮮血。
“此乃天道!”
“你要是答應我一件事,你問我什麽,我就說什麽……”
烏利可安已經要沒力氣了,氣息微弱的說出了這句話。
“什麽?”
“對公主……好……你不能殺她……”
“這個我可以答應你,不會食言。”
“好,你們漢人有句話,一諾千金,別人我不信,你,我信,你要問什麽……”
“你們遼國最近有什麽舉動,為什麽派遣你們南下中原,還有,你們用的那個陣法叫什麽。”
“你們宋朝要把黃河引到我們這裏來,陛下叫我們迅速南下阻止,同時打探消息,尋找公主……”
狄泉有些糊塗,這宋徽宗沒說要往北把黃河引導到遼國境內啊,他遼國遼王耶律輝怕個屁啊!
恐怕是他們以為是宋朝要拿黃河來對付他們!遼國人還是知道深淺的,知道黃河水要是一入遼國,這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在金兵滅宋之前,遼國最遠也隻打到澶州,還沒到黃河,更何況當時河北兵強馬壯,足以禦敵(北宋曾經在河北地區一次買進三百萬軍糧,置辦三百萬馬料)。
但是宋朝偏偏因為黃河改道北流這個很正常的自然現象而大為緊張,這不過是黃河由於泥沙沉積,河床抬高的原因,而且因此在曆史上多次改道,但是他們就以為黃河如果繼續向北,萬一流到了遼國境內,到時候沒有了黃河天險,宋朝就要完蛋啦。
於是宋朝為了人為的讓黃河改道,在金和北宋杠上之前,先是遼不停的找宋的麻煩,兩國常年爆發戰爭,但是卻一直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很大原因就是北宋有黃河天險存在,有效的阻擋了遼軍大兵南下。
北宋認為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情,如果黃河繼續向北改道就會流入到遼國境內,那是遼國水師就會順著河流南下直入中原腹地,開封就岌岌可危了。
於是從宋仁宗時期就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作死工程,第一次改道計劃把黃河改道六塔河東流,當時歐陽修看到這個計劃後立刻意識到後果的嚴重性,如果照這個計劃實施,那麽黃河必然泛濫,而齊、博、德、棣、濱五州之地的人畜都將淪為魚鱉之食,於是就勸阻仁宗放棄,但是宋朝已經把這項工程當作了“百年大計”豈能輕易放棄。於是在1056年完成這項大作,實現了黃河入六塔河東流,接著作死報應就來了,六塔河是一條小河不能容納黃河之水,沒多久就決堤,半個河北被水衝成白地,包括軍事重鎮定州路也在其中,而且此次黃河決堤也大量縮減了兵額,導致兵力不足。
雖然結果很嚴重、教訓很慘痛,但是宋神宗即位後卻一點也不吸取教訓,他在王安石的慫恿下繼續開展迴河工程。因為黃河之前流過的河道河沙過多,這一次連工程都沒完成,就引發的黃河決堤,黃河直接奪淮入海,殃及到了淮河流域地區,導致這裏的良田毀壞三十萬頃(數量是北宋農田的1\/15),大量百姓喪生。
當時蘇軾恰好在徐州差點也喂了魚鱉,之後罵主張迴河的人說:“汝以有限之材,興必不可成之役;驅無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橫費之財,猶可力補,而既死之民,不可複生。”此後宋神宗一麵認慫再也不搞這些作死工程了,一麵譴責王安石出的餿主意。
但是神宗認慫不代表別人認慫,他的兒子哲宗繼位後,本著“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原則,又開始第三次迴河工程,而且他比兩位老前輩還要勇猛,想直接把黃河改迴故道,也就是之前河床已經非常高的那條河道。結果不用想,開始代表結束,還沒完工就已經徹底收工了,於1099年黃河再次決堤,這次水災更甚前兩次。
經過這三次的迴河工程,最後導致河北、蘇北、山東等地基本上都被衝成了白地,可謂千裏無雞鳴,蕭條無人煙。
經過這些年的鬧騰,原本富裕的中央財政出現餘額不足危機,多個產糧大省成為了荒地,也無法派軍隊駐守,也沒有軍隊可派。宋哲宗死後,宋徽宗即位,曾經有十萬兵額的河北重鎮定州,現在盡數不及六七千人。
不僅定州,曾經富饒的河北都是千裏蕭條無人煙,有人提出河北是宋朝邊防最重要的基地,現在河北廢了,拿什麽抵擋外敵呢?
幾十年後,金兵南下,如入無人之境。如果宋朝沒有三易迴河這樣的瞎折騰,河北保持宋真宗時期的狀態,估計北宋沒那麽快玩完,於是幾十年後,金滅遼後順利南下,如入無人之境,滅了北宋。
而其實就算是黃河改道到了遼國境內,那也是遼國應該著急,反而是有利於宋朝的事情,誰料想一百多了,宋朝從皇帝到大臣,居然都沒看明白。
第一,軍事角度:就算流到大遼境內,北方人一向不善水戰,還有就是當時遼國軍事實力已經開始衰弱了,比如:1044年、1045年、1049年西夏和遼國戰爭,遼國都是慘敗,遼國軍事威脅已經不是很大了。
第二,經濟角度:遼國安逸太久決策層也腐敗嚴重一片奢侈風,遼國地處北方,經濟相對劣勢,再加上當戰艦的建造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打造一個水軍價值不菲,而且還要逆流而上,可能性實在太小了,畢竟黃河九曲,想要逆流而上經過大半個黃河進攻東京汴梁,那就是癡人說夢,以當時黃河那樣的水量,橫渡都有極大威脅,更別說逆流而上整整半條黃河了,估計直接能全軍覆沒。
第三,自然角度:以黃河脾氣,到了遼國也不會安分的,隨便發幾次洪水,遼國也是非常頭疼的,拖垮遼國經濟都是有可能的,畢竟遼國雖然也發展農業,但畢竟是少數民族政權,除了燕雲十六州地區農業發展依靠那裏的漢人,發展的還不錯,其餘遼國的廣袤土地生產方式還是比較落後的遊牧和漁獵,水患災害能夠給遼國的農業帶來巨大危機,簡直是好事。
正因如此,遼國方麵才會認為宋朝要利用黃河來這樣對付他們,但是他們高估了宋徽宗的智商,其實他的舉措威脅不到遼國。
遼國卻因為擔心這個情況成為現實而出現了應激反應,叫遼國目前領兵在前線和敵軍大打出手的統軍統帥禦弟大王耶律得重率領遼兵往宋朝死命推進,就連兀顏光那邊對抗金國的部隊都抽調出來了,看來老種經略相公的種家軍可能要頂不住了。
瞧瞧人家遼國,這才是知道自身危亡的表現。
瞧瞧人家,再看看宋徽宗,沒眼看!
“那……那陣法……”
“那陣法叫虎博狼群八卦陣,是觀看虎狼相搏,結合你們中原的八卦陣法創出來的,你們懂這個的人多,多研究幾次,就知道該如何破解了……該說的我都說了,能不能讓我再見一眼公主……”
烏利可安的未了心願,也就隻剩下這一個了。
狄泉看著烏利可安,同情又惋惜,癡情人一個,可是感情這東西,又如何能夠強求呢?
換句後世的說法,舔狗舔狗,舔到最後,一無所有啊!
“叫你遠遠的看上一眼吧!”
烏利可安苦笑一聲道,“多謝,走近了,我這副模樣,還害怕驚嚇了公主……”
於是,狄泉叫人押送他到了後山叫武鬆處決,路上路過了答裏孛教導阮良與王暇的小屋,遠遠的看見答裏孛正在念書。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如聽仙樂耳暫明啊!”
烏利可安聽到了答裏孛的聲音,居然還扯出來了句唐朝大詩人白樂天白居易《琵琶行》裏麵的句子。
“沒想到你也懂些詩文啊!”
狄泉驚訝道。
“這是公主以前說過的,她最喜歡你們中原的花花世界,詩詞歌賦,我當年也曾許下願望,將來要帶著大遼的鐵騎,打下漢人的江山,給公主做後花園,這樣她就不用看著大遼的冰天雪地,想什麽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
“多說無益,安心上路吧!”
狄泉說罷,給一旁的武鬆遞了一個眼神,武鬆抽出兩口戒刀來,便走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