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勸說韓節度使容易,可是陛下若是真的挖掘改道黃河,隻怕天下都要為之震動,屆時趙宋江山,才是無法挽迴……”
聞煥章雖然地位低下,但是他的見識當真並不淺薄,他知道,要是黃河大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可就全都要遭殃了。
也許宋徽宗他自己的想法隻是改變黃河入海口,甚至讓黃河從山東入海,攔住遼國之後順便也能夠衝垮山東的起義軍。
這一點,倒是和杜充決堤黃河很像。
南宋飽經戰亂,1128年,即建炎二年,為了抵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人為決開黃河堤防,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至此,黃河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
他的目的就是讓黃河改道,在黃河的沿岸上炸出個大口子,想著讓黃河的水將金軍全部衝走,然而絲毫沒有想到此舉會禍害到百姓民不聊生,宋徽宗也是如此。
北宋時,黃河入海劇烈變動,但是大的方麵經曆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宋之前,由“京東故道”入海,是由東漢時王景治河之後的舊道,在萊陽五千乘東北入海。
第二階段:景佑元年,北宋年間第一次改道,經今河北大名、館陶和山東聊城、惠民,至山東濱縣入海。
第三階段:宋仁宗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而改道北流,此為黃河北流,在今天津東南入海。
第四階段:是宋神宗熙寧二年,黃河盡歸東流入海。
第五階段:是1099年,黃河在內黃決口,重新北流,由天津東南入海,一直到1128年黃河奪淮入海時,此後一直在此入海。
如果耗盡民力改道黃河,黃河水不可控,淹的可直接是大半個中原,就是大禹再生也隻能望洋興歎了。
“唉,我等豈會不知曉,可是陛下執意如此,連老太師自戕……都沒能改變其決心,我等又能何為?”
宿元景此次受打擊不小,沒了韓忠彥老太師,他們也就沒了首領,等老太師韓忠彥之死稍微平定下來,或者等到韓存保被處理了隻後,怕是奸臣集團就會向他們下手了。
說句悲觀一點的話,宿元景已經做好了被罷官奪職的準備了。
“事到如今,老太師身死,我已經方寸大亂,實在沒了主意……”
李綱此時悲痛欲絕,剛剛國子監和翰林院的三百多個清流聯名要在東華門外死諫,竟然被高俅強行叫兵馬司派出馬軍給趕走了,打傷了三十多人。
奸臣已經是肆無忌憚了,他們手裏還有兵權,清流們實在是沒辦法抗衡!
畢竟,都說宋朝的清流厲害,但兵權在奸臣手裏,清流們又沒有與之能夠對等的身居高位的人物,現在已經是凝聚不了力量了。
“夫君子者,勝不驕敗不餒,老太師之死固然可悲,然黃河上下關乎中原億兆黎民生死存亡,二位身為國之棟梁,豈能消沉,萬望振作!”
聞煥章看著這兩人的狀態,非常的痛心疾首,不由得言辭以說。
“先生之言,渾如金石,令我寬慰許多,敢問先生有何高見?”
聞煥章的話倒是讓那宿元景從悲痛與失敗之中緩迴了些。
“我心中所想,說出來,二位可不要見怪,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切不可外傳啊!”
聞煥章說到此時,他的神色突然變得極其緊張,語氣也變得銳利起來。
“我二人絕不外傳便是了,先生但說無妨。”
聞煥章似乎下定了決心,開口道,“此事若是想要聖上辦不成……得看各地反賊能否擊敗朝廷大軍,使朝廷無餘力去辦此事。”
聽了聞煥章這句話,宿元景和李綱都嚇得站立起來,一身的冷汗。
怪不得之前聞煥章那麽猶豫,還不讓他們說出去,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句話隻要傳出去,這就是謀大逆,謀反,誅九族的罪過。
“二位試想,改道黃河,何等艱難,曆朝曆代治理此河,哪一次不是傾盡半天下之力才能有所成效?何況此次聖上除了改道黃河,還要引黃泡堿,開挖海口,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便是當年禹王治水,也不過如此,豈不是要靡費天下民力,征發天下民夫嗎?”
這筆賬宿元景和李綱也算過,他們這樣反對,也是因為這一非常重要的原因,畢竟就算是宋徽宗這通折騰真的能夠做到,日後成就為利在千秋的偉業,也不能幹。
因為完成這件事,直接就會耗盡整個大宋的國力、財力、民力,到時候直接掏空了宋朝的元氣,更何況這件事情還不一定就能成功。
甚至是一定就不可能成功……
“而聖上自以為民殷國富,可以承擔消耗,但實際上呢,如今北方半壁江山,河北抗遼,節節敗退,西北要防禦西夏,山東、兩淮、三晉,都是反賊揭竿而起,除了京畿附近,哪裏還有安定的地方?”
“而要抽取民力,那就要動用江南半壁江山,且不說如今南方戰事尚未平息,多年花石綱暴政,江南百姓已經是怨聲載道,生不如死了,若是在為了這河工改道而大肆橫征暴斂,隨意攤牌徭役,搜刮民脂民膏,不等敵人打來,江南百姓隻怕也會揭竿而起,大宋最後安定的半壁江山豈不也就付之東流了?”
“到時候朝廷南北腹背受敵,難不成退入川蜀,去做後主劉禪嗎?”
聞煥章的話,說的宿元景和李綱連連歎息不止,作為忠臣,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景象,可是他們又無能為力,韓忠彥老太師以身阻擋,已經身死無功,他們雖然活著,但是看不到希望,還不如死了呢!
“而這關鍵則在於民力二字,做這等改河道的大事,沒有民力如何能夠成功?現在朝廷民力豈不是聖上一句話就調動,而若是沒有剩餘民力可以調動,此事豈不是無疾而終嗎?”
聞煥章說到這裏時,擺了擺手,做出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樣子。
“有幾分道理啊!”
宿元景聽明白了,聞煥章的意思,無疑是說,如果各地起義軍聲勢浩大,讓朝廷連連敗退,那麽朝廷的首要目標就是平定叛亂,把這些力量用在平定叛亂上,而沒有了剩餘民力,宋徽宗也就沒辦法在黃河上瞎折騰了。
“可是照你這說法,到了那時 我大宋也已經危在旦夕啊!”
李綱心說北方起義軍要是勢如破竹,那宋朝估計也就剩下半壁江山了。
“若是黃河泛濫,北方各省揭竿而起,不也是危在旦夕嗎?”
宿元景苦笑一聲對李綱說道。
“宿太尉,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就算民力不足,可聖上要是敲骨吸髓,如當年暴秦一般濫用民力,強行征發民眾,又如之奈何?”
李綱說的很對,宋徽宗要是學秦二世那樣不顧百姓死活的強征民夫,那也不用考慮什麽民力不民力的了。
“若是如此,還有一條路可走……”
聞煥章又說道。
“什麽路?”
“便是把韓老太師如何被逼死,聖上又要又如何對黃河動工,奸臣如何蠱惑聖上,以及這動了黃河之後的後果,明發各地,傳檄天下,號召各地兵馬……清君側!”
“聞煥章,你大膽!”
李綱聽得越來越心驚肉跳,聞煥章這話說得越來越過火。
“李大人,我無職無銜,我隻是想著中原的百姓,你要朝廷,那百姓怎麽辦?百姓何其無辜!”
聞煥章說完這句話後,宿元景抬頭看著聞煥章,看了半天,不由得說出一句話來,“先生心懷天下,隻可惜未曾身居高位,如今大宋朝廷,就缺少先生這般人物!”
“宿太尉謬讚了,言盡於此,晚生即刻啟程便去廣西見韓節度使,後會有期!”
聞煥章走了,留下宿元景和李綱兩人相顧無言,隻有淚千行。
而京城裏麵死了老太師韓忠彥,這麽大的事情,就算是奸臣一黨想要隱瞞,那也不是能夠隱瞞得了的,不到半天,各種各樣關於老太師韓忠彥的死因就出現在了東京城的街頭巷議之中,那複雜程度基本上可以寫一本後世網絡小說了。
但是,在京城情報站的“操刀鬼”曹正自然不會輕而易舉的相信這些傳的亂七八糟的情況,他則是設法買通了宮裏麵的一個太監,弄清楚了當時的情況,也弄明白了朝廷要給黃河改道的事情。
雖然,曹正這個“操刀鬼”曾經是一個操刀買肉的屠夫,但是他的腦子不笨,他得到了這個情報之後,立刻就明白了,這恐怕是自己接手東京情報站之後,所得到的作為重要的一個情報了。
他得到消息之後,也是一刻不敢耽誤,立刻派遣張三、李四兩人迅速出城,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把這件事情送到狄泉的手裏。
朝廷內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狄泉那邊的戰場,依舊是壓著張開打的情況,智多星吳用的計謀落空不說,還搭上了劉贇和賀從龍兩人當上了俘虜。
“雙鞭”唿延灼被生擒活捉之後,“千鈞槍”唿延啟鵬幾乎對他展開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勸說,目前還沒有成功。
而狄泉現在生氣的是這該死的王慶居然對自己不宣而戰,還派兵來打他。
現在按照“撲天雕”李應和“小尉遲”孫新的說法,敵將裏麵其中一個已經被孫新刺了一槍,死活不知道,如今已經退到了徐州地界上,不敢輕進了。
盡管說狄泉現在很想要親自帶兵去把這支王慶的孤軍給滅了,但是現在不滅了張開,他是腹背受敵,主要注意力還是需要放在這裏。
不過,其他戰場的情況現在已經非常順利了,登州城被拿下來之後,梁山水軍在登州海岸上重創了“海閻王”皮子煬之後,有準備出海徹底剿滅這小子的老巢。
淩州方麵,淩州知府已經沒有了精兵強將,“聖水將”單廷圭和“神火將”魏定國已經都投降梁山了,根本無法抵抗梁山,被許貫忠一封勸降書就嚇得投降了。
至於大名府配合朝廷大軍兩麵夾擊圍剿梁山泊的出兵,則是那“李天王”李成率軍前來,到了淩州地麵上就被許貫忠和攔了下來。
現在張開已經是四麵楚歌的境地了,吳用來幫他,反而沒有起到什麽正麵作用。
張開手下現在又沒有什麽可依仗的人,隻能被動防守。
而“智多星”吳用知道自己這次來已經是沒有用了,所以也在勸說那“獨行虎”張開率領兵馬突圍,到青州與慕容彥達和宋江合兵一處,再與那徐州項元鎮兄弟兩個聯合,對付狄泉。
張開自然是不願意這麽幹了,畢竟他是朝廷派來的征討大軍,擅自撤退,在朝廷那裏,他無疑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但是,就是他的這一次猶豫,給了狄泉全殲他的機會。
狄泉則是集合了兵馬,夜襲張開大營,自從四方百姓前來相助之後,狄泉和張開的兵力區別就變成了八比一,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張開,現在一擁而上,是硬碰硬的打法,他們也是不怕。
張開心情鬱悶,正在中軍帳裏麵自斟自飲,酒至半酣之時,突然聽得一陣炮響,隨即便是地動山搖,千軍萬馬呐喊從四麵八方向中間靠攏而來。
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立刻意識到了這是敵襲,於是立刻抓起銀絲三尖槍,衝出中軍帳。
但見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兵馬殺來,東邊是“撲天雕”李應,帶“小尉遲”孫新,“喪門神”鮑旭,西邊是“大刀”關勝,帶,“醜郡馬”宣讚,“井木犴”郝思文,南邊是“賽存孝”蕭聖衣,帶“行者”武鬆,“一丈青”扈三娘,北邊是“千鈞槍”唿延啟鵬,帶狄雷、“飛天虎”扈成,直接圍攏了過來。
至於狄泉則親自引一支兵馬去尋唿延灼營盤,去滅掉他的殘兵敗將,沒了主將,唿延灼兵馬一觸即潰,狄泉生擒了那被打斷腿的“天目將”彭玘。
聞煥章雖然地位低下,但是他的見識當真並不淺薄,他知道,要是黃河大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可就全都要遭殃了。
也許宋徽宗他自己的想法隻是改變黃河入海口,甚至讓黃河從山東入海,攔住遼國之後順便也能夠衝垮山東的起義軍。
這一點,倒是和杜充決堤黃河很像。
南宋飽經戰亂,1128年,即建炎二年,為了抵禦金兵南下,東京守將杜充在滑州人為決開黃河堤防,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至此,黃河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
他的目的就是讓黃河改道,在黃河的沿岸上炸出個大口子,想著讓黃河的水將金軍全部衝走,然而絲毫沒有想到此舉會禍害到百姓民不聊生,宋徽宗也是如此。
北宋時,黃河入海劇烈變動,但是大的方麵經曆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宋之前,由“京東故道”入海,是由東漢時王景治河之後的舊道,在萊陽五千乘東北入海。
第二階段:景佑元年,北宋年間第一次改道,經今河北大名、館陶和山東聊城、惠民,至山東濱縣入海。
第三階段:宋仁宗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而改道北流,此為黃河北流,在今天津東南入海。
第四階段:是宋神宗熙寧二年,黃河盡歸東流入海。
第五階段:是1099年,黃河在內黃決口,重新北流,由天津東南入海,一直到1128年黃河奪淮入海時,此後一直在此入海。
如果耗盡民力改道黃河,黃河水不可控,淹的可直接是大半個中原,就是大禹再生也隻能望洋興歎了。
“唉,我等豈會不知曉,可是陛下執意如此,連老太師自戕……都沒能改變其決心,我等又能何為?”
宿元景此次受打擊不小,沒了韓忠彥老太師,他們也就沒了首領,等老太師韓忠彥之死稍微平定下來,或者等到韓存保被處理了隻後,怕是奸臣集團就會向他們下手了。
說句悲觀一點的話,宿元景已經做好了被罷官奪職的準備了。
“事到如今,老太師身死,我已經方寸大亂,實在沒了主意……”
李綱此時悲痛欲絕,剛剛國子監和翰林院的三百多個清流聯名要在東華門外死諫,竟然被高俅強行叫兵馬司派出馬軍給趕走了,打傷了三十多人。
奸臣已經是肆無忌憚了,他們手裏還有兵權,清流們實在是沒辦法抗衡!
畢竟,都說宋朝的清流厲害,但兵權在奸臣手裏,清流們又沒有與之能夠對等的身居高位的人物,現在已經是凝聚不了力量了。
“夫君子者,勝不驕敗不餒,老太師之死固然可悲,然黃河上下關乎中原億兆黎民生死存亡,二位身為國之棟梁,豈能消沉,萬望振作!”
聞煥章看著這兩人的狀態,非常的痛心疾首,不由得言辭以說。
“先生之言,渾如金石,令我寬慰許多,敢問先生有何高見?”
聞煥章的話倒是讓那宿元景從悲痛與失敗之中緩迴了些。
“我心中所想,說出來,二位可不要見怪,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切不可外傳啊!”
聞煥章說到此時,他的神色突然變得極其緊張,語氣也變得銳利起來。
“我二人絕不外傳便是了,先生但說無妨。”
聞煥章似乎下定了決心,開口道,“此事若是想要聖上辦不成……得看各地反賊能否擊敗朝廷大軍,使朝廷無餘力去辦此事。”
聽了聞煥章這句話,宿元景和李綱都嚇得站立起來,一身的冷汗。
怪不得之前聞煥章那麽猶豫,還不讓他們說出去,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句話隻要傳出去,這就是謀大逆,謀反,誅九族的罪過。
“二位試想,改道黃河,何等艱難,曆朝曆代治理此河,哪一次不是傾盡半天下之力才能有所成效?何況此次聖上除了改道黃河,還要引黃泡堿,開挖海口,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便是當年禹王治水,也不過如此,豈不是要靡費天下民力,征發天下民夫嗎?”
這筆賬宿元景和李綱也算過,他們這樣反對,也是因為這一非常重要的原因,畢竟就算是宋徽宗這通折騰真的能夠做到,日後成就為利在千秋的偉業,也不能幹。
因為完成這件事,直接就會耗盡整個大宋的國力、財力、民力,到時候直接掏空了宋朝的元氣,更何況這件事情還不一定就能成功。
甚至是一定就不可能成功……
“而聖上自以為民殷國富,可以承擔消耗,但實際上呢,如今北方半壁江山,河北抗遼,節節敗退,西北要防禦西夏,山東、兩淮、三晉,都是反賊揭竿而起,除了京畿附近,哪裏還有安定的地方?”
“而要抽取民力,那就要動用江南半壁江山,且不說如今南方戰事尚未平息,多年花石綱暴政,江南百姓已經是怨聲載道,生不如死了,若是在為了這河工改道而大肆橫征暴斂,隨意攤牌徭役,搜刮民脂民膏,不等敵人打來,江南百姓隻怕也會揭竿而起,大宋最後安定的半壁江山豈不也就付之東流了?”
“到時候朝廷南北腹背受敵,難不成退入川蜀,去做後主劉禪嗎?”
聞煥章的話,說的宿元景和李綱連連歎息不止,作為忠臣,他們自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景象,可是他們又無能為力,韓忠彥老太師以身阻擋,已經身死無功,他們雖然活著,但是看不到希望,還不如死了呢!
“而這關鍵則在於民力二字,做這等改河道的大事,沒有民力如何能夠成功?現在朝廷民力豈不是聖上一句話就調動,而若是沒有剩餘民力可以調動,此事豈不是無疾而終嗎?”
聞煥章說到這裏時,擺了擺手,做出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樣子。
“有幾分道理啊!”
宿元景聽明白了,聞煥章的意思,無疑是說,如果各地起義軍聲勢浩大,讓朝廷連連敗退,那麽朝廷的首要目標就是平定叛亂,把這些力量用在平定叛亂上,而沒有了剩餘民力,宋徽宗也就沒辦法在黃河上瞎折騰了。
“可是照你這說法,到了那時 我大宋也已經危在旦夕啊!”
李綱心說北方起義軍要是勢如破竹,那宋朝估計也就剩下半壁江山了。
“若是黃河泛濫,北方各省揭竿而起,不也是危在旦夕嗎?”
宿元景苦笑一聲對李綱說道。
“宿太尉,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就算民力不足,可聖上要是敲骨吸髓,如當年暴秦一般濫用民力,強行征發民眾,又如之奈何?”
李綱說的很對,宋徽宗要是學秦二世那樣不顧百姓死活的強征民夫,那也不用考慮什麽民力不民力的了。
“若是如此,還有一條路可走……”
聞煥章又說道。
“什麽路?”
“便是把韓老太師如何被逼死,聖上又要又如何對黃河動工,奸臣如何蠱惑聖上,以及這動了黃河之後的後果,明發各地,傳檄天下,號召各地兵馬……清君側!”
“聞煥章,你大膽!”
李綱聽得越來越心驚肉跳,聞煥章這話說得越來越過火。
“李大人,我無職無銜,我隻是想著中原的百姓,你要朝廷,那百姓怎麽辦?百姓何其無辜!”
聞煥章說完這句話後,宿元景抬頭看著聞煥章,看了半天,不由得說出一句話來,“先生心懷天下,隻可惜未曾身居高位,如今大宋朝廷,就缺少先生這般人物!”
“宿太尉謬讚了,言盡於此,晚生即刻啟程便去廣西見韓節度使,後會有期!”
聞煥章走了,留下宿元景和李綱兩人相顧無言,隻有淚千行。
而京城裏麵死了老太師韓忠彥,這麽大的事情,就算是奸臣一黨想要隱瞞,那也不是能夠隱瞞得了的,不到半天,各種各樣關於老太師韓忠彥的死因就出現在了東京城的街頭巷議之中,那複雜程度基本上可以寫一本後世網絡小說了。
但是,在京城情報站的“操刀鬼”曹正自然不會輕而易舉的相信這些傳的亂七八糟的情況,他則是設法買通了宮裏麵的一個太監,弄清楚了當時的情況,也弄明白了朝廷要給黃河改道的事情。
雖然,曹正這個“操刀鬼”曾經是一個操刀買肉的屠夫,但是他的腦子不笨,他得到了這個情報之後,立刻就明白了,這恐怕是自己接手東京情報站之後,所得到的作為重要的一個情報了。
他得到消息之後,也是一刻不敢耽誤,立刻派遣張三、李四兩人迅速出城,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把這件事情送到狄泉的手裏。
朝廷內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狄泉那邊的戰場,依舊是壓著張開打的情況,智多星吳用的計謀落空不說,還搭上了劉贇和賀從龍兩人當上了俘虜。
“雙鞭”唿延灼被生擒活捉之後,“千鈞槍”唿延啟鵬幾乎對他展開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勸說,目前還沒有成功。
而狄泉現在生氣的是這該死的王慶居然對自己不宣而戰,還派兵來打他。
現在按照“撲天雕”李應和“小尉遲”孫新的說法,敵將裏麵其中一個已經被孫新刺了一槍,死活不知道,如今已經退到了徐州地界上,不敢輕進了。
盡管說狄泉現在很想要親自帶兵去把這支王慶的孤軍給滅了,但是現在不滅了張開,他是腹背受敵,主要注意力還是需要放在這裏。
不過,其他戰場的情況現在已經非常順利了,登州城被拿下來之後,梁山水軍在登州海岸上重創了“海閻王”皮子煬之後,有準備出海徹底剿滅這小子的老巢。
淩州方麵,淩州知府已經沒有了精兵強將,“聖水將”單廷圭和“神火將”魏定國已經都投降梁山了,根本無法抵抗梁山,被許貫忠一封勸降書就嚇得投降了。
至於大名府配合朝廷大軍兩麵夾擊圍剿梁山泊的出兵,則是那“李天王”李成率軍前來,到了淩州地麵上就被許貫忠和攔了下來。
現在張開已經是四麵楚歌的境地了,吳用來幫他,反而沒有起到什麽正麵作用。
張開手下現在又沒有什麽可依仗的人,隻能被動防守。
而“智多星”吳用知道自己這次來已經是沒有用了,所以也在勸說那“獨行虎”張開率領兵馬突圍,到青州與慕容彥達和宋江合兵一處,再與那徐州項元鎮兄弟兩個聯合,對付狄泉。
張開自然是不願意這麽幹了,畢竟他是朝廷派來的征討大軍,擅自撤退,在朝廷那裏,他無疑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但是,就是他的這一次猶豫,給了狄泉全殲他的機會。
狄泉則是集合了兵馬,夜襲張開大營,自從四方百姓前來相助之後,狄泉和張開的兵力區別就變成了八比一,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張開,現在一擁而上,是硬碰硬的打法,他們也是不怕。
張開心情鬱悶,正在中軍帳裏麵自斟自飲,酒至半酣之時,突然聽得一陣炮響,隨即便是地動山搖,千軍萬馬呐喊從四麵八方向中間靠攏而來。
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立刻意識到了這是敵襲,於是立刻抓起銀絲三尖槍,衝出中軍帳。
但見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兵馬殺來,東邊是“撲天雕”李應,帶“小尉遲”孫新,“喪門神”鮑旭,西邊是“大刀”關勝,帶,“醜郡馬”宣讚,“井木犴”郝思文,南邊是“賽存孝”蕭聖衣,帶“行者”武鬆,“一丈青”扈三娘,北邊是“千鈞槍”唿延啟鵬,帶狄雷、“飛天虎”扈成,直接圍攏了過來。
至於狄泉則親自引一支兵馬去尋唿延灼營盤,去滅掉他的殘兵敗將,沒了主將,唿延灼兵馬一觸即潰,狄泉生擒了那被打斷腿的“天目將”彭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