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怕不妥!”
“青麵獸”楊誌對於帶上這卞祥一起上路還是覺得不妥,除了容易路上引人注目這一遭之外,其實楊誌還是有點私心的。
畢竟,去的地方那是楊誌的老家,萬一一個看不住,讓這卞祥給跑了,而他和魯智深又是捉住了這卞祥的人,卞祥豈不是會前來複仇?
魯智深摸了摸光頭,思考片刻,想出來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兄弟,反正你我出都出來了,不在乎早迴去還是晚迴去,幹脆把他送到野雲渡口李大官人之處先看押起來,讓李大官人派人送迴梁山去如何?”
聽了魯智深一句話,楊誌就是眼前一亮。
“撲天雕”李應現在就在野雲渡口,雖然他們兩個掉頭去野雲渡還得花幾天時間,但是不用擔心帶上這個卞祥會出事,也算是不錯了。
“此言不差,就是這小子想跑,李大官人武藝也不是等閑之輩,製得住他!”
“青麵獸”楊誌當即表示讚同。
於是,魯智深與楊誌帶上了小楊再興,押著那卞祥,又前往了野雲渡“撲天雕”李應之處。
卻說梁山,狄泉另派遣“賽存孝”蕭聖衣在東平府招募士兵,並將其軍功爵製張榜告示出去。
由於狄泉此前在東平府發糧,又整治了那混蛋太守程萬裏的緣故,東平府百姓參軍的還真的不少。
而“賽存孝”蕭聖衣招兵之時,狄泉曾經給他授意,人才要不拘一格的招募,分等級分類別分門別類招募。
於是,如果想要獲得重用的人,狄泉開出了一條自檢通道。
狄泉在旁邊安排三名士兵做一個擂台,如果覺得自己武藝可以的,上來直接放倒他們三個,直接幹伍長。
如果覺得伍長委屈,那就去舞鐵刀,舉石鎖,重量越大越重用。
若有一技之長的武藝,也可以展示給“賽存孝”蕭聖衣來看,總之不拘一格招攬人才。
而許貫忠則是在濟州和張叔夜準備搞“文試”,類似於科舉,不過狄泉的意思是更注重於實用,好在宋朝的科舉現在還沒達到明清時期八股文的那個地步,大部分的讀書人還有真才實學。
至於狄泉本人,則是把那之前救迴來的以“金錢豹子”湯隆為首的工匠全部交到了鐵匠鋪裏麵,帶頭領著他們打造物件。
狄泉想要讓他們嚐試著複刻一下這些痦子甲,然後提高一層次,把冷鍛甲搞出來。
冷鍛甲的大致工藝,狄泉在後世聽說過,以前看他爺爺那個年代是《民兵訓練手冊》裏麵看到了煉鋼方法,好像和這個時代的不太一樣,所以和“金錢豹子”湯隆等一眾鐵匠在一塊兒研究了兩天。
而“賽存孝”蕭聖衣則是百無聊賴,來投軍的,有真本事的不多,沒有自知之明的一大堆。
敢去一打三想當伍長的,基本上最後都被打趴下了,敢去舉石鎖耍百斤鐵刀的,舉了半天紋絲不動的那種就不說了,更有甚者舉起來了一半,受不了了,結果斷胳膊瘸腿,反而賠了點銀子去送醫了。
至於那些毛遂自薦說自己“身懷絕技”的人,大多也都是欺世盜名之人,什麽鐵頭功,胸口碎大石各種賣大力丸用的江湖騙術都拿上來忽悠蕭聖衣來了,真把他當成傻子了!
這樣也是難怪,宋朝這“重文輕武”的國策,導致除了軍隊,武力值高的,要不給人看家護院,要不鏢局裏當鏢師。
剩下流動在江湖裏麵的,要麽是綠林土匪,要麽就是俠客。
要麽,就是欺世盜名之徒。
蕭聖衣根本都不想去招兵了,讓狄雷去代勞。
但是,他沒想到,他不在的時候,來了位高手。
狄雷在那裏招兵,他武力值可以,但是此前流落江湖,沒有這方麵的相關經驗,在那裏一座,什麽都不會,完全是一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二爺,這位先生要毛遂自薦,你看……”
“白日鼠”白勝領來了一個中年漢子,此人七尺有餘的身高,其貌不揚,手中拿著一條被布帛包裹著的長條物件。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裏麵就是兵器。
因為狄泉是寨主,而狄雷是狄泉本家同宗的弟弟,所以“白日鼠”白勝稱唿他為“二爺”。
“敢問這位先生是……”
狄雷雖然不會招兵買馬,但是他過了十年苦日子,待人接物還是很謙恭的。
“在下張錦,蜀中嘉陵人士,流落在此地,聽聞狄寨主招賢納士,特來相投。”
那人拱手行禮道。
“這位是狄寨主同宗兄弟,狄雷小二爺,先生有什麽本事,盡管說與二爺便可。”
“白日鼠”白勝說道。
“原來是狄二爺,在下曾在家鄉做過教頭,粗通拳腳。”
那張錦自然是謙虛,狄雷也不知道該怎麽試探他的本事,於是乎就說道,“先生武藝如何,口說無憑,我願下場討教一二,領教先生高招如何?”
厲不厲害,有沒有本事,打一場就知道了。
“如此冒犯,怎的好?”
那張錦有些詫異,顯然是沒想到狄雷一上來就要和自己動手。
甚至,他在想這個狄雷看起來沒什麽特殊的,而且還是狄泉的兄弟,若是那種膏粱子弟,萬一打傷了他,可不好看。
但是,他發現狄雷拎著那一對比人頭還大的镔鐵軋油錘迴來,就不這麽看了。
“這個狄雷是個高手啊!”
他暗自心想。
“先生,咱們隻是較量武藝,點到即止,可別傷了和氣!”
狄雷客客氣氣的說道。
“正是,正是!”
那張錦也有點發怵,他這輩子還沒見過有人用這麽大的錘,不敢怠慢,自家也是把環繞在他兵刃上的布帛解開。
裏麵赫然是一杆長戟。
這戟,有單月雙月之分,雙月乃是“方天畫戟”,單月乃是“青龍戟”。
張錦這條戟,就是單月的“青龍戟”,長約一丈,上麵紋路古樸,裝飾華麗,隱約透出一股蒼青之氣,不是尋常兵刃。
“狄二爺,請!”
那張錦步戰持戟,來到了一旁的空地上。
而狄雷也聽說過,能用戟當兵刃的人,力氣和技巧那都是弱不到哪裏去的,雙錘一碰,就貼近張錦。
張錦不慌不忙,矮身一個下叉,躲避撞來雙錘,來了一招“巨人刖足”的招數,一戟揮向了狄雷雙腳。
刖刑,中國古代刑法 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 ,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
故此這一招專門攻擊人的雙足,要是中了,直接斷了雙腿。
狄雷自然不是癟茄子孬種,右手大錘往下一攔,“嘭!”的一下,就把那條長戟震開了。
張錦隻感覺錘戟相碰,一股巨力就從那戟杆上向手臂傳來,連忙緊緊握住戟杆,再加上了幾分力氣,那才勉強是握住了長戟。
“不愧是狄家將,身懷絕技!”
那張錦不由得感歎道。
“請先生再進招!”
狄雷說道。
一招根本看不出什麽,隻能看出來這張錦臂力尚可,沒有被狄雷大錘震落手中的長戟,除此之外,什麽也看不出來。
“好!”
那張錦聞言,又用戟刺來,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或四虛而一實,或四實而一虛,變化無窮,讓人防不勝防。
而狄雷手持雙錘,風車也是的轉動身子,雙錘“叮叮當當”的把長戟屢次擊退,猶如鐵匠鋪子裏麵打鐵的一般。
雖然,這對镔鐵軋油錘看著好像是非常沉重的兵刃,速度比不上長戟,但是狄雷也是使出薛家錘法,擋了一個密不透風,絲毫不落下風。
“嘭!”
狄雷忽然雙錘一合,來了個“閉門鐵扇”,直接把那長戟用兩支鐵錘給夾住了。
“唔!”
兵器被控製,那張錦就想要往外拔,但是哪裏會有那麽容易?
而那張錦見力量拚不過,當場一個翻身,空中一腳踢向戟柄。
那戟被從尾部施加了一股巨力,當場就掙脫了狄雷的掌控,向狄雷刺去。
狄雷見狀,連忙雙錘遮護,擋住長戟,把那長戟震得倒飛而迴。
這一招狄雷可是始料未及,雖不至於殺他,但是這一招防不住,傷他是肯定的了。
“狄二爺用的是薛家錘法!”
那張錦交手一陣,認出來了狄雷的錘法。
“先生怎知我武功?”
狄雷有點詫異。
“這位先生的戟法……先生姓郭?”
而早被白勝過去告知的“賽存孝”蕭聖衣剛剛過來,看了一個他們兩個手的小尾巴,過來詢問道。
“姓張……閣下是……”
那張錦聽聞“姓郭”二字,臉色就是一變。
“在下蕭聖衣,乃是蕭天鳳之後。”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傘蓋山四傑之一,‘賽存孝’!”
“如今已無傘蓋山,我二人都是狄家將,敢問先生高姓大名,這路戟法,是哪裏學來的?”
蕭聖衣的問題稀奇古怪,在別人看來有點咄咄逼人的氣勢,但是張錦卻明白是怎麽迴事。
“‘賽存孝’果然眼光毒辣,在下確實本姓郭,名叫郭錦,後改姓張。”
那張錦被蕭聖衣看破,因而承認了。
“果然是汾陽王後人!”
“賽存孝”蕭聖衣點了點頭,對自己的眼光非常讚賞。
此人在《水滸傳》原著裏麵,隻被提及一次。
他有個徒弟,也是四川嘉陵人氏,善使方天戟,外號“賽仁貴”郭盛,意思是武功賽過薛仁貴。
這郭盛本從事水銀買賣,但是船在黃河翻了,迴鄉不得,後來聽說對影山有個善使戟的強盜,便前往挑戰,後來二人一同上了梁山,梁山大聚義時成為一百零八將之一,排名五十五,上應地佑星。梁山全夥受招安後,郭盛隨征遼國直至江南方臘。
在進攻江南方臘占據的烏龍嶺時,郭盛被從嶺上飛下來的一塊大石頭連人帶馬打死在嶺邊。
徒弟的本事並不厲害,但是這個師父的武力值著實不錯。
而這張錦,其實是唐汾陽王郭子儀之後。
郭子儀,何等人物?
他是唐朝名將,坐下九花虯,手中天命戰戟,他得無塵點撥七十二路戟法,所向披靡。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複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複長安;說服迴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
可以說郭子儀功不可沒,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救社稷於危難,是唐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而這張錦就是郭子儀之後,手中那條長戟,正是郭子儀所傳下來的天命戰戟。
他改姓,是因為躲避仇家,郭子儀後人自唐朝之後,就沒落了,他也是惹不起昔日的仇家,隻能該換名姓生活。
後來,他收了個徒弟“賽仁貴”郭盛,奈何這小子學藝不精,七十二路戟法隻學會了虛招而沒有學會實招,武力值根本不算高。
後來郭盛販賣水銀就一去不迴,杳無音信,張錦在當地因為抱打不平,得罪了權貴,丟了提轄教頭的差事,最後流落在江湖上。
後來他想著,昔日先祖汾陽王郭子儀的赫赫威名,到他這一代都已經丟光了,改名換姓,浪費了自己的一身文武藝。
於是,他想要去北方邊塞去建功立業。
結果,半路上他出漢中入陝西,趕上了關中饑民暴亂,道路不同,直接被阻斷了去西軍的道路。
又聽說這老種經略相公已經率軍前往北邊抗遼去了,相投不著,隻好南下荊楚之地,卻沒有明主收留,又一路往河北而去,到了山東。
此時狄泉名聲大噪,連克朝廷大軍,這張錦一路上都見識到了宋朝官吏重文輕武,屍位素餐,對於宋朝已經沒有了什麽希望,於是就準備前往狄泉這裏投奔。
此人文韜武略,都是上品,論武藝,狄雷勝不了他,可與林衝等一眾高手並駕齊驅。
更兼其飽讀詩書,更是學習了汾陽王家傳之兵法,可為大將之才,非常厲害,隻是魚不得水,沒有機會施展抱負。
“青麵獸”楊誌對於帶上這卞祥一起上路還是覺得不妥,除了容易路上引人注目這一遭之外,其實楊誌還是有點私心的。
畢竟,去的地方那是楊誌的老家,萬一一個看不住,讓這卞祥給跑了,而他和魯智深又是捉住了這卞祥的人,卞祥豈不是會前來複仇?
魯智深摸了摸光頭,思考片刻,想出來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兄弟,反正你我出都出來了,不在乎早迴去還是晚迴去,幹脆把他送到野雲渡口李大官人之處先看押起來,讓李大官人派人送迴梁山去如何?”
聽了魯智深一句話,楊誌就是眼前一亮。
“撲天雕”李應現在就在野雲渡口,雖然他們兩個掉頭去野雲渡還得花幾天時間,但是不用擔心帶上這個卞祥會出事,也算是不錯了。
“此言不差,就是這小子想跑,李大官人武藝也不是等閑之輩,製得住他!”
“青麵獸”楊誌當即表示讚同。
於是,魯智深與楊誌帶上了小楊再興,押著那卞祥,又前往了野雲渡“撲天雕”李應之處。
卻說梁山,狄泉另派遣“賽存孝”蕭聖衣在東平府招募士兵,並將其軍功爵製張榜告示出去。
由於狄泉此前在東平府發糧,又整治了那混蛋太守程萬裏的緣故,東平府百姓參軍的還真的不少。
而“賽存孝”蕭聖衣招兵之時,狄泉曾經給他授意,人才要不拘一格的招募,分等級分類別分門別類招募。
於是,如果想要獲得重用的人,狄泉開出了一條自檢通道。
狄泉在旁邊安排三名士兵做一個擂台,如果覺得自己武藝可以的,上來直接放倒他們三個,直接幹伍長。
如果覺得伍長委屈,那就去舞鐵刀,舉石鎖,重量越大越重用。
若有一技之長的武藝,也可以展示給“賽存孝”蕭聖衣來看,總之不拘一格招攬人才。
而許貫忠則是在濟州和張叔夜準備搞“文試”,類似於科舉,不過狄泉的意思是更注重於實用,好在宋朝的科舉現在還沒達到明清時期八股文的那個地步,大部分的讀書人還有真才實學。
至於狄泉本人,則是把那之前救迴來的以“金錢豹子”湯隆為首的工匠全部交到了鐵匠鋪裏麵,帶頭領著他們打造物件。
狄泉想要讓他們嚐試著複刻一下這些痦子甲,然後提高一層次,把冷鍛甲搞出來。
冷鍛甲的大致工藝,狄泉在後世聽說過,以前看他爺爺那個年代是《民兵訓練手冊》裏麵看到了煉鋼方法,好像和這個時代的不太一樣,所以和“金錢豹子”湯隆等一眾鐵匠在一塊兒研究了兩天。
而“賽存孝”蕭聖衣則是百無聊賴,來投軍的,有真本事的不多,沒有自知之明的一大堆。
敢去一打三想當伍長的,基本上最後都被打趴下了,敢去舉石鎖耍百斤鐵刀的,舉了半天紋絲不動的那種就不說了,更有甚者舉起來了一半,受不了了,結果斷胳膊瘸腿,反而賠了點銀子去送醫了。
至於那些毛遂自薦說自己“身懷絕技”的人,大多也都是欺世盜名之人,什麽鐵頭功,胸口碎大石各種賣大力丸用的江湖騙術都拿上來忽悠蕭聖衣來了,真把他當成傻子了!
這樣也是難怪,宋朝這“重文輕武”的國策,導致除了軍隊,武力值高的,要不給人看家護院,要不鏢局裏當鏢師。
剩下流動在江湖裏麵的,要麽是綠林土匪,要麽就是俠客。
要麽,就是欺世盜名之徒。
蕭聖衣根本都不想去招兵了,讓狄雷去代勞。
但是,他沒想到,他不在的時候,來了位高手。
狄雷在那裏招兵,他武力值可以,但是此前流落江湖,沒有這方麵的相關經驗,在那裏一座,什麽都不會,完全是一個“聾子的耳朵——擺設”!
“二爺,這位先生要毛遂自薦,你看……”
“白日鼠”白勝領來了一個中年漢子,此人七尺有餘的身高,其貌不揚,手中拿著一條被布帛包裹著的長條物件。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裏麵就是兵器。
因為狄泉是寨主,而狄雷是狄泉本家同宗的弟弟,所以“白日鼠”白勝稱唿他為“二爺”。
“敢問這位先生是……”
狄雷雖然不會招兵買馬,但是他過了十年苦日子,待人接物還是很謙恭的。
“在下張錦,蜀中嘉陵人士,流落在此地,聽聞狄寨主招賢納士,特來相投。”
那人拱手行禮道。
“這位是狄寨主同宗兄弟,狄雷小二爺,先生有什麽本事,盡管說與二爺便可。”
“白日鼠”白勝說道。
“原來是狄二爺,在下曾在家鄉做過教頭,粗通拳腳。”
那張錦自然是謙虛,狄雷也不知道該怎麽試探他的本事,於是乎就說道,“先生武藝如何,口說無憑,我願下場討教一二,領教先生高招如何?”
厲不厲害,有沒有本事,打一場就知道了。
“如此冒犯,怎的好?”
那張錦有些詫異,顯然是沒想到狄雷一上來就要和自己動手。
甚至,他在想這個狄雷看起來沒什麽特殊的,而且還是狄泉的兄弟,若是那種膏粱子弟,萬一打傷了他,可不好看。
但是,他發現狄雷拎著那一對比人頭還大的镔鐵軋油錘迴來,就不這麽看了。
“這個狄雷是個高手啊!”
他暗自心想。
“先生,咱們隻是較量武藝,點到即止,可別傷了和氣!”
狄雷客客氣氣的說道。
“正是,正是!”
那張錦也有點發怵,他這輩子還沒見過有人用這麽大的錘,不敢怠慢,自家也是把環繞在他兵刃上的布帛解開。
裏麵赫然是一杆長戟。
這戟,有單月雙月之分,雙月乃是“方天畫戟”,單月乃是“青龍戟”。
張錦這條戟,就是單月的“青龍戟”,長約一丈,上麵紋路古樸,裝飾華麗,隱約透出一股蒼青之氣,不是尋常兵刃。
“狄二爺,請!”
那張錦步戰持戟,來到了一旁的空地上。
而狄雷也聽說過,能用戟當兵刃的人,力氣和技巧那都是弱不到哪裏去的,雙錘一碰,就貼近張錦。
張錦不慌不忙,矮身一個下叉,躲避撞來雙錘,來了一招“巨人刖足”的招數,一戟揮向了狄雷雙腳。
刖刑,中國古代刑法 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 ,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
故此這一招專門攻擊人的雙足,要是中了,直接斷了雙腿。
狄雷自然不是癟茄子孬種,右手大錘往下一攔,“嘭!”的一下,就把那條長戟震開了。
張錦隻感覺錘戟相碰,一股巨力就從那戟杆上向手臂傳來,連忙緊緊握住戟杆,再加上了幾分力氣,那才勉強是握住了長戟。
“不愧是狄家將,身懷絕技!”
那張錦不由得感歎道。
“請先生再進招!”
狄雷說道。
一招根本看不出什麽,隻能看出來這張錦臂力尚可,沒有被狄雷大錘震落手中的長戟,除此之外,什麽也看不出來。
“好!”
那張錦聞言,又用戟刺來,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或四虛而一實,或四實而一虛,變化無窮,讓人防不勝防。
而狄雷手持雙錘,風車也是的轉動身子,雙錘“叮叮當當”的把長戟屢次擊退,猶如鐵匠鋪子裏麵打鐵的一般。
雖然,這對镔鐵軋油錘看著好像是非常沉重的兵刃,速度比不上長戟,但是狄雷也是使出薛家錘法,擋了一個密不透風,絲毫不落下風。
“嘭!”
狄雷忽然雙錘一合,來了個“閉門鐵扇”,直接把那長戟用兩支鐵錘給夾住了。
“唔!”
兵器被控製,那張錦就想要往外拔,但是哪裏會有那麽容易?
而那張錦見力量拚不過,當場一個翻身,空中一腳踢向戟柄。
那戟被從尾部施加了一股巨力,當場就掙脫了狄雷的掌控,向狄雷刺去。
狄雷見狀,連忙雙錘遮護,擋住長戟,把那長戟震得倒飛而迴。
這一招狄雷可是始料未及,雖不至於殺他,但是這一招防不住,傷他是肯定的了。
“狄二爺用的是薛家錘法!”
那張錦交手一陣,認出來了狄雷的錘法。
“先生怎知我武功?”
狄雷有點詫異。
“這位先生的戟法……先生姓郭?”
而早被白勝過去告知的“賽存孝”蕭聖衣剛剛過來,看了一個他們兩個手的小尾巴,過來詢問道。
“姓張……閣下是……”
那張錦聽聞“姓郭”二字,臉色就是一變。
“在下蕭聖衣,乃是蕭天鳳之後。”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傘蓋山四傑之一,‘賽存孝’!”
“如今已無傘蓋山,我二人都是狄家將,敢問先生高姓大名,這路戟法,是哪裏學來的?”
蕭聖衣的問題稀奇古怪,在別人看來有點咄咄逼人的氣勢,但是張錦卻明白是怎麽迴事。
“‘賽存孝’果然眼光毒辣,在下確實本姓郭,名叫郭錦,後改姓張。”
那張錦被蕭聖衣看破,因而承認了。
“果然是汾陽王後人!”
“賽存孝”蕭聖衣點了點頭,對自己的眼光非常讚賞。
此人在《水滸傳》原著裏麵,隻被提及一次。
他有個徒弟,也是四川嘉陵人氏,善使方天戟,外號“賽仁貴”郭盛,意思是武功賽過薛仁貴。
這郭盛本從事水銀買賣,但是船在黃河翻了,迴鄉不得,後來聽說對影山有個善使戟的強盜,便前往挑戰,後來二人一同上了梁山,梁山大聚義時成為一百零八將之一,排名五十五,上應地佑星。梁山全夥受招安後,郭盛隨征遼國直至江南方臘。
在進攻江南方臘占據的烏龍嶺時,郭盛被從嶺上飛下來的一塊大石頭連人帶馬打死在嶺邊。
徒弟的本事並不厲害,但是這個師父的武力值著實不錯。
而這張錦,其實是唐汾陽王郭子儀之後。
郭子儀,何等人物?
他是唐朝名將,坐下九花虯,手中天命戰戟,他得無塵點撥七十二路戟法,所向披靡。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複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複長安;說服迴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
可以說郭子儀功不可沒,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救社稷於危難,是唐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而這張錦就是郭子儀之後,手中那條長戟,正是郭子儀所傳下來的天命戰戟。
他改姓,是因為躲避仇家,郭子儀後人自唐朝之後,就沒落了,他也是惹不起昔日的仇家,隻能該換名姓生活。
後來,他收了個徒弟“賽仁貴”郭盛,奈何這小子學藝不精,七十二路戟法隻學會了虛招而沒有學會實招,武力值根本不算高。
後來郭盛販賣水銀就一去不迴,杳無音信,張錦在當地因為抱打不平,得罪了權貴,丟了提轄教頭的差事,最後流落在江湖上。
後來他想著,昔日先祖汾陽王郭子儀的赫赫威名,到他這一代都已經丟光了,改名換姓,浪費了自己的一身文武藝。
於是,他想要去北方邊塞去建功立業。
結果,半路上他出漢中入陝西,趕上了關中饑民暴亂,道路不同,直接被阻斷了去西軍的道路。
又聽說這老種經略相公已經率軍前往北邊抗遼去了,相投不著,隻好南下荊楚之地,卻沒有明主收留,又一路往河北而去,到了山東。
此時狄泉名聲大噪,連克朝廷大軍,這張錦一路上都見識到了宋朝官吏重文輕武,屍位素餐,對於宋朝已經沒有了什麽希望,於是就準備前往狄泉這裏投奔。
此人文韜武略,都是上品,論武藝,狄雷勝不了他,可與林衝等一眾高手並駕齊驅。
更兼其飽讀詩書,更是學習了汾陽王家傳之兵法,可為大將之才,非常厲害,隻是魚不得水,沒有機會施展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