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朗朗上口,軍中男兒速來少習詩教,若盡是些宮商角徵羽,之乎者也,隻怕他們難以明白,這一曲卻是情真意切,通俗易懂,我看更易於傳唱,若狄寨主不從戎馬,隻怕也是一位文人才子了。”


    李清照聽完,不由得讚歎了起來。


    她本就是才女,自然喜歡有才學的人,當然了,這種喜歡,其實更多層麵上的應該是“欣賞”的那種喜歡罷了。


    “易安居士謬讚了!”


    狄泉可是愧不敢當,這是後世他看來的歌詞,自己改了改,可是不敢貪天之功。


    “怎麽算過譽?雖然不合韻律,卻也朗朗上口,其意境與蘇學士那《江城子.密州出獵》之中‘西北望,射天狼’,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毫不吝惜自己的誇獎。


    狄泉一想,倒也是,這歌詞本是來讚美自己祖宗大英雄狄青的,狄泉當年抗擊西夏,可不正是符合那“西北望,射天狼”的場景嗎?


    “如今東昌府已經攻下,趙兄老家遭了賊人,恐怕難以迴去了,我有心讓黃曆仍然管理東昌府,趙兄夫婦既然與他相識,不如在東昌府中暫住,他也可以多多照顧賢伉儷。”


    狄泉雖然準備讓李清照來開啟他對於女性力量的利用,但這可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短時間之內可是完不成的,非得慢慢來不可。


    眼下狄泉準備先迴濟州府,招兵買馬,積草屯糧,大發求賢令,發不到北方各路與江南兩廣,廣博人才,要做的還很多。


    同時,那幾個俘虜,狄泉也得把能勸降的勸降一下,不能勸降的直接殺掉。


    “既然如此,我迴去便去與夫君商議。”


    李清照應下之後,狄泉也到了東昌府府庫,目下“神機軍師”朱武正在此處帶領人盤點東昌府的府庫錢糧。


    “寨主,你來查看東昌府府庫?”


    “神機軍師”朱武見到了狄泉前來,便迎了上去。


    “不,專門來找你的。”


    “寨主有事,但憑吩咐。”


    “東昌府剛剛拿下,我想讓黃曆繼續管理東昌府,但怕他再生異心,我準備叫你留在東昌府管理兵馬,如此軍政分離,萬無一失。”


    “神機軍師”朱武點了點頭,“如此確實好,隻是寨主需給我留下兩員將來。”


    狄泉直接讓他朱武自己選,朱武思索了一會兒,最終決定要“美髯公”朱仝和“赤發鬼”劉唐兩人留在東昌府。


    “你在東昌府,也要參知政事,不要光監視那黃曆,另外那黃曆是當地士林領袖,你要想方設法讓他發揮出他這士林領袖的作用,為我梁山招攬一些人才。”


    狄泉吩咐完畢,“神機軍師”朱武迴答道,“不勞寨主費心,小生自然會辦的妥當。”


    狄泉點了點頭,“好,許先生還得迴濟州主持大局啊,非得你在這裏我才放心,咱們梁山兄弟裏麵,能征慣戰之輩不少,但是聰明的腦袋不多,你要是能在東昌府給我多挖出來幾顆聰明的腦袋,你就算是立了大功了!”


    “寨主拭目以待!”


    “神機軍師”朱武非常有信心的說道。


    狄泉安頓了一下,就率領兵馬離開了東昌府,也沒再見黃曆。


    因為有些東西,你要給他些空間,給他一點空隙,才能夠看得明白,看得出來。


    先給他黃曆一點時間,看看他到底會怎麽做。


    狄泉率兵準備迴轉濟州府,但是淩州和青州方向,不得不防。


    因為他已經占了三處州府,已經算是正式的造反了,不可能再瞞得住了。


    會不會有官軍出馬來奪迴這三處州府呢?答案是肯定的!隻是來的是早或者是晚的問題罷了。


    狄泉又叫來了“千鈞槍”唿延啟鵬,告訴他,讓他帶領兩千兵馬,在梁山附近的那個小山頭牛頭山駐紮。


    這個地方原本在《水滸傳》原著裏麵是冒充宋江和柴進的王江和董海所盤踞之處,狄泉初上梁山之時,也曾在此屯兵,現在正好可以當做一處屯兵的據點。


    狄泉叫“千鈞槍”唿延啟鵬駐紮兵馬在此處,與梁山為掎角之援。


    而狄泉先是率軍迴到了東昌府,他準備在東昌府招募一些兵馬,然後帶著這些兵馬去濟州練兵。


    宋朝的軍隊招募形式,是募兵製。


    募兵製與秦漢時期的征兵製,隋唐時期的府兵製大相徑庭,是指軍隊士兵從民間招募而來,由朝廷統一發放軍餉和福利待遇,屬於雇傭兵的性質。


    其實宋朝的募兵製還是很有轉移社會矛盾的色彩,由於官僚和豪強兼並大量土地,變相增加苛捐雜稅,拚命壓榨農民,導致農民被迫離開土地,成為流民。


    而宋朝的統治者以“寄招補軍”的方式不斷被將流民、饑民和所謂的“賊人”從軍,把他們安置、控製起來,一是可以緩解土地兼並產生的社會矛盾的手段,二是使民間的不穩定力量大大被削弱。


    宋朝的統治者其本意是使本來足以危害皇朝統治的力量,轉化為維護宋軍統治的軍事力量,這對鞏固統治有大有好處。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因為土地兼並的問題導致流民和暴民越來越多,他們的軍隊數量也越來越大,“冗兵”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軍隊數量激增,能打仗的軍隊數量卻不增長,成為了拖垮宋朝的一大毒瘤。


    狄泉並不準備沿襲宋朝的軍製,主要是針對軍隊的成員,要嚴格把控,不像是宋朝募兵製一樣,什麽樣的貨色都要,抓來就當兵。


    像是郭京那樣的禍國殃民大廢物,讓他當兵的人那簡直是千古罪人。


    這一點上,狄泉向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學習,因為戚繼光當時抗倭在浙江義烏組建新軍的時候,就對招兵要求有嚴格的把控。


    他主要是要排除掉很多不合格的應征者,他招兵的標準:凡是那些臉皮白淨、行動伶俐、看見官府的人也毫不顧忌的人,都不要。


    因為這些人都是油滑之徒,關鍵時刻靠不住,會開溜,而且還會拉著其他人一起溜,當了兵不是做了逃兵就是當了老兵油子,別人衝鋒他後退,別人攻城他拉稀,白吃大米子幹飯。


    萬一被上司抓住,他們又有足夠的口才嫁禍於他人。所謂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湯。


    這種人在軍隊中,不但不能作戰,反而會起到瓦解軍心的作用。


    在市井裏的混混不能用,喜歡花拳繡腿的人不能用,年紀過四十的人不能用,在衙門幹過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還有像是喜歡吹牛、高談闊論的人不能用,膽子小的人不能用,性格偏激的也不能用,害怕連累軍隊。


    戚繼光要的就是那些黑大粗壯、皮肉堅實的鄉野老實之人,這樣的人才好指揮,能打仗,就像是高原上的沙棘,堅韌不拔,百折不撓。


    後來戚繼光招募了三千義烏礦工、農民,這就是後世威名赫赫的“戚家軍”。


    在戚繼光的精心操練下,這隻軍隊紀律嚴明,作戰英勇,戰鬥力極強,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嚐敗績,甚至從未傷亡超過百人,戰損比一比五十,堪稱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奇跡。


    後世曾國藩在組建湘軍的時候,甚至都參考了戚繼光的這一征兵標準,加以改良,所以湘軍也是被打造成了一支勁旅。


    狄泉,就是要打造一支這樣的部隊,征兵方式分兩種,一種放開,隻要沒有大毛病的人,都收進來,這種人隻能夠當做普通軍隊。


    而以戚繼光戚家軍招募標準招募出來的部隊,則是狄泉寄予厚望的精銳部隊,對於這支部隊,狄泉的標準,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寧缺毋濫。


    精銳部隊,貴精不貴多,這支部隊要拿出去隨時都可以打出八百破十萬的戰績,才算是符合狄泉心中的目標。


    狄泉到了東平府,“青麵獸”楊誌出城相迎,東平府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基本上恢複了生產和正常運轉,前知府大人程萬裏雖然免於死罪,但是被他安排在城裏麵打更做了一個更夫,也算是翻不了身了。


    狄泉和楊誌細說了招兵買馬一事,楊誌表示讚同,但是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要狄泉在招募士兵的時候廢除宋朝的刺字環節。


    宋朝征兵,主要分為測量身高體重,查看行為舉止,辨別視力強弱三個步驟。


    全部合格者,在臉上刺字,標識軍號,然後發放軍餉、軍裝,編入軍籍。


    因為要在臉上刺字,因此招募也被稱為招刺。


    曆代大一統王朝的兵役製度中都沒有刺字環節,是宋朝所特有的,始於後梁太祖朱溫。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又有五代十國,亂象叢生,士兵逃亡現象非常嚴重,為此,後梁朱溫下令,讓人在士兵臉上刺上軍號,做為識別標記,好抓捕逃跑的士兵,一直被沿用下來,直到元朝才被取消。


    南宋時期,在臉上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的八字軍,也是受此影響下的產物。


    而士兵刺麵紋身的,主要是廂兵。


    大宋的軍製裏麵,禁兵作為中央軍,有很好的待遇,要加入禁兵行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般不必擔心禁兵會逃亡,就用不著刺身文麵了,畢竟禁軍拱衛京城,也需要儀表。


    鄉兵在身份上是農民,雖然要有時要參加戰事,也主要是保衛家鄉的職責,不必東征西討,也就算是民兵,雖然是在軍隊序列之中,但是大抵不屬於正規軍,所以沒有逃亡的必要,也就不需要刺字。


    而廂軍所處情況就不同了。


    絕大多數的宋朝邊軍,都是遠離家鄉的,而且宋代還有“更戍”的規定,各地軍隊要定期輪流換防,廂兵必須要不停地移駐。


    一般來說,廂兵戍所既危險又艱苦,所以,逃亡事件總要多一些,一般都要刺字。


    像是西軍就是在手臂上刺字,據說還是狄泉祖宗狄青定下來的規矩。


    雖然“招刺”這種行為有其意義之所在,但是狄泉還是不希望這種行為進行下去,畢竟這個行為多少是帶有一定的侮辱性意味,在宋朝重文輕武的大局勢之下,這個行為就頗有意味的。


    “凡我軍招兵,皆免除刺字,此外,我軍行軍功爵製度。”


    狄泉很清楚,宋朝冗兵,士兵不滿軍餉,大多困苦,且有功不賞。


    所以,軍隊打仗都沒有動力。


    而真正想要軍隊有動力和戰鬥力,就要用軍功爵製度。


    軍功爵製度在商鞅變法後於秦國發揚光大,秦朝的時候,統治者為了解決世卿世祿製度帶來的弊端,消除老牌貴族對政治的影響,所以嚴格貫徹執行軍功爵製,即使是皇帝的孩子,骨肉至親,在沒有功勞的情況下也不能享受榮華富貴。


    到了漢朝,君主在分封的時候優先考慮和自己關係密切的人。


    到了後來,劉邦為了照顧家族,鞏固自身的劉氏統治,直接立了白馬之盟,表示隻有身為劉氏後代才有資格被封侯。


    這時候,軍功爵製度不但不能給其提供幫助,反倒有可能幹預統治者的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軍功爵製自然逐漸消亡。


    而後來的朝代裏麵,有沒有軍功爵製度的複興,而文官地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軍功爵製度。


    到了宋朝,重文輕武到達了極點,武人的權益隨著狄青的倒下,已經轟然倒塌,武人更不可能翻身了。


    和平年代,軍功爵製度可能會造成爵位泛濫等一係列的負麵情況。


    但是,在亂世,在開基創業的時代,軍功爵製就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而且,狄泉隻需要限製軍功爵製度最後可以得到的特權,那麽可以把軍功爵製度控製在可控範圍內,那麽它將是激勵萬千將士的強心劑。


    試想一下,能夠通過殺敵改變命運的狄泉大軍和那些有功不得賞,飽受冗兵之苦,被層層盤剝,地位低下,無法靠軍功改變命運的宋軍作戰,那無異於是虎入羊群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