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林,位於莘縣觀城鎮朱廟村,野豬林位於觀城東10裏。當地人口口相傳,古時的觀城一帶雖然沒有懸崖峭壁的石山,卻遍布土崗起伏的丘陵,各類樹木生長得特別旺盛,林中常見野豬出沒,人們便將此林稱為“野豬林”。
“這位兄台,既然到了此地,想做何事,便做得了?莫要再遮遮掩掩!”
“大刀”關勝眼見著那聶瞑越走越深,直往野豬林深處去,也不想與他再泡蘑菇,便喊住了此人。
那聶瞑背對著關勝和郝思文,站住了腳步,他這些天早就發現了關勝和郝思文一路跟隨自己,卻一直不敢輕舉妄動,也是因為他不確定自己和這兩人正麵發生衝突,有幾成勝算。
聶瞑的家傳劍術之中的那一招“白虹貫日”一旦用出來,自然能夠殺死他們兩個之中的任何一人。
但是,另一個人,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他殺死,這就是一個以命換命,兩敗俱傷的打法。
而且,經過這幾天的細心觀察,聶瞑對於這兩個人的實力也有了一定的判斷。
首先,就是對“大刀”關勝的判斷。
首先,關勝這副長相就很唬人,他和他的祖宗關雲長關二爺長得就像是一個模子裏麵刻出來的一樣,聶瞑這樣的職業刺客看見了都發怵。
畢竟,忠義乾坤的關雲長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而關勝偏偏還長成了這個樣子,這不是讓和他交手的人都隱隱約約的以為自己在和關雲長交戰嗎?
這長相上,就有了很大的威懾力。
其次,就是實力上,關勝的武器乃是青龍偃月刀,和祖宗又是一樣的。
青龍偃月刀與丈八蛇矛相媲美;它們先後成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揚名天下。
使用它的,有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愛將---“美髯公”岑彭。
而最著名的當屬武聖人——關羽,一個義字當頭的英雄。
在小說中,對青龍偃月刀的描繪更是登峰造極。譬如《三國演義》的第一迴,說到劉關張得到镔鐵一千斤,關羽打造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有一奇名“冷豔鋸”。
《三國演義》中對於青龍偃月刀的打造過程和刀的樣式,雖然僅一筆帶過,隻是寫了:“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但是卻留給了後世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
而關勝的這把青龍偃月刀,和祖宗一樣,是八十二斤的大刀。
因為這樣的大刀帶著走在路上實在是太過於惹眼了,所以被關勝用布帛包裹住了刀頭。
但是,這也是治標不治本,刀頭的輪廓形狀還是完全可以看出來的,而且像是青龍偃月刀這樣幾乎家喻戶曉,不分男女老幼,誰都知道長什麽樣子的兵器,那真是讓人一打眼就看出來了。
聶瞑早就認出關勝用的是青龍偃月刀,而且刀重七八十斤,世所罕見!
也是因此,真打起來,聶瞑也有點含糊……
而至於“井木犴”郝思文,聶瞑就沒太放在心上,郝思文的實力在地煞星裏麵算是頂級的,但是聶瞑可以完虐他。
“刷!”
聶瞑一邊抽出了紫電寶劍,一邊迴過身來。
就在他拔劍迴身的那一刹那,劍光直接閃了關勝和郝思文的眼睛,那把紫電劍可是一口寶劍,其劍光、劍芒霎時間就刺得人眼睛生疼。
就在這一時刻,那聶瞑突然身形一動,借著拔劍的這一下,就飛身直刺關勝,當真是疾如狂風。
而他這招本應該是刀法裏麵的“橫江飛渡”,先刺接砍,而此時則是用紫電劍施展出來的!
“好快的劍!”
關勝隻見寒光一閃,立刻聶瞑就劍指自己咽喉。
關勝也不是吃素的,當即手中青龍偃月刀一橫,用刀背一擋,來了個“金蛟剪”!
這一招,就是用青龍偃月刀上刀背與起脊去鎖拿敵人兵器的招數。
聶瞑這一招,主要是試探關勝的虛實,隻用了五六分本事,卻被關勝一招輕鬆接住。
“可惜此劍!”
關勝手中青龍偃月刀一絞,就要用力把那紫電劍折斷,他知道那紫電劍是口寶劍,故而有些舍不得。
隻不過,若是他知道那是孫權的劍,沒準就會毫不猶豫的毀掉這柄劍了,畢竟當年關二爺就是被孫十萬偷襲的。
這紫電劍再是寶劍,也不可能扛得住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的力量,當時就要被攪碎。
聶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扭住劍柄,“刷”的抽出劍來,避免了紫電劍的毀壞!
而一旁的“井木犴”郝思文手持鐵槍,就想趁此機會刺聶瞑幾下。
結果,卻被聶瞑發覺了,聶瞑手中的紫電劍,彎彎曲曲,如同是一條長蛇一般刺向郝思文。
按說,這長槍怎麽不也比劍要長,可是郝思文沒能刺中他聶瞑,聶瞑的劍卻是先到了。
這一下,反而是郝思文慌了神,人家後發先至了!他也得想辦法抵擋,於是輪圓了手裏的鐵槍,緊閉門戶,倒是沒叫聶瞑的紫電劍刺入進來。
與此同時,聶瞑隻感覺一股勁風向自己麵門襲來,原來是關勝青龍偃月刀施展關王刀法裏麵的“翻身再舉龍探水”,向自己劈來。
關王刀法,共有六十四刀之數,其間重複之處極多,如盤頭背花等,每有十數複之多,比起聶瞑的劍術,其精妙程度自然是不遑多讓。
這一刀勁力十足,再加上這八十二斤的大刀,這一刀要是砍中了,別說是一個聶瞑,就是兩個聶瞑也全砍死了!
而聶瞑則是立刻往後一蹲,這一刀就砍到了野豬林中一顆大樹之上。
聶瞑之前之所以往野豬林深處走,不是之因為越往深處,經過的人可能就會少一些,而是有考慮的。
這兩個人,一個大刀,一個長槍,都是長兵器,他勢大力沉,他隻有一柄劍,是很難抵擋的。
而野豬林深處的地方,越往深處去,那樹木就越茂盛,空間就越狹小。
這樣的空間和情況,對於關勝和郝思文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要掄起了劈砍,而郝思文的長槍也需要周轉空間。
而樹木茂密,他們揮舞兵器就會很受限,實力也就會大打折扣。
而這樣的環境,卻是非常有利於聶瞑的!
聶瞑就是要讓他們掄不開兵器,讓他們刀槍舉起了就撞樹,而這種環境之下,他的紫電劍卻可以施展的開,所以他占盡了便宜。
雖說他沒有把關勝和郝思文引到樹林深處,就已經開大了,但是,現在所處的地方,樹木也是不少,雖然沒有那麽茂密,卻也可以利用。
聶瞑這一下,就是故意往樹的旁邊去躲,隻要他躲開,關勝的大刀那可就要劈在樹上了!
聶瞑心想青龍偃月刀劈進樹裏麵拔不出來的時候,那就是關勝的死期。
高手過招,勝負隻在毫厘之間,那怕關勝隻是因為青龍偃月刀砍進了樹裏麵而被阻擋了片刻,也是好的。
哪怕是短暫的遲緩,那也夠聶瞑用的了!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一顆樹的寬度,沒有阻擋住關勝青龍偃月刀的鋒利度!
這棵大樹竟然被關勝這一刀給攔腰砍斷了!
這棵樹本身的粗細就並不是很粗,大概有兩根路燈柱子的粗細,也就像極了一個正常人的腰粗。
這種粗細程度的樹,對於關勝這種實力程度的人來說,實在不難砍斷!
“好刀法!失算了!”
聶瞑心中暗想,自己的想法沒能得手,也隻能另作打算了!
而他的主意,立馬就打到了“井木犴”郝思文身上。
論實力來說,“井木犴”郝思文比關羽整整低了兩三倍,認真起來,聶瞑想要殺死郝思文不成問題。
而他則是立刻搶攻郝思文,郝思文發現這個家夥又衝著自己來了,立刻舉槍招架,結果被聶瞑刁鑽古怪的劍招兩招就刺得掛彩了!
“好險啊!”
聶瞑這一劍,擦著郝思文的肋骨就過去了,一般兩肋的這個地方,都是盔甲的縫隙所在,屬於盔甲防禦的漏洞之處,要不是郝思文及時擰身躲避,這一劍直接就能刺進郝思文體內。
肋骨之下,那全是重要器官,隻要刺中了,郝思文也就不活了!
“兄弟快退後,這小子陰險的很啊!”
關勝催馬上前青龍偃月刀一揮逼開了聶瞑,關勝看出了聶瞑的意圖。
聶瞑就是想要通過攻擊郝思文來引關勝救援,這樣關勝就會出現破綻,他再借機襲擊關勝,甚至可以重創關勝。
可惜,在關勝眼裏,他的伎倆並不隱秘,一眼就被看破了。
關勝在當上梁山梁山五虎將之前,關勝曾經用圍魏救趙的計策打敗過宋江,還捉住了船火兒張橫,阮小七和三百梁山水兵,當真有勇有謀。
而武藝上,關勝能夠力敵林衝、秦明聯手。 關勝處於明顯劣勢,且交手時間不明,但並非迅速下風。
交戰雙方和解說員宋江均認為關勝處於絕對劣勢,但畢竟是二虎鬥一虎,結果絕對劣勢不能說明關勝比其中任一強,亦或是比其中任一弱,關勝梁山五虎將裏麵的老大地位也算是穩坐。
而且,關勝的打法向來上謹慎的,當初對戰石寶,石寶詐敗準備扔流星錘暗算關勝,就被關勝一眼看出了不對勁。
而“急先鋒”索超就沒那個腦子,直接被石寶一流星錘給打死了。
“這人好生厲害!”
聶瞑心裏麵也不禁讚歎起來,這個赤麵長須的大漢不但是武藝高強,刀法嫻熟,這臨陣對敵的經驗,還有縝密的心思,一樣不少,堪稱是大將之才!
“你有如此劍術,何必行刺客之事?你先祖聶政為友人而殺仇寇,雖說是刺客,卻是乃是俠義之人!你如此行徑,愧對你祖先!”
關勝芒寒色正,痛斥起聶瞑道。
戰國遊俠的故事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戰國時代的古人,其性情和價值觀與今人有著很多不同,最根本的,是在人生價值的判斷標準上與今人不同,他們看重人的精神價值、看重名譽氣節、大道教義。
士為知己者死,為朋友道義甘願獻身,“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為自己美好的名譽甘願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得。
其實人之為人,人之異與其它生物,就在於他有精神。精神價值完全超過物質上的滿足。
也因此,他們這種俠義精神叫人念念不忘,要離、專諸、聶政、豫讓、荊軻這些刺客才會被丹書青史記載,傳唱不休。
就說聶政,後世傳有《聶政刺韓王曲》,就是《廣陵散》,被琴家廣為彈奏,據說彈得最好的是魏晉竹林七賢中的嵇康,用以表示對聶政的敬仰。
“祖宗?祖宗隻傳下來了這劍法,不殺人,如何存活?”
聶瞑明顯就是那種隻會殺人,也隻知道殺人,卻不知道該殺什麽人的那種人。
“糊塗!我祖上義勇武安王傳下此刀,是叫我等後人秉持忠義之心,為國為民,你先祖的俠義劍術,卻被你用來謀害忠良!那柴大官人乃是江湖聞名的再世孟嚐君,是個好人,而你卻要謀害於他,真是天理不容,你這等人還配做聶政之後,呸!”
“大刀”關勝不愧是那關雲長的子孫,此時義正辭嚴,怒斥那聶瞑,頗有其先祖之風範。
“我的事,豈要你管?”
那聶瞑被關勝這麽一說,當時也有些怒火攻心,手握緊紫電劍劍柄,當即就有些施展“白虹貫日”劍術的念頭。
白虹貫日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白虹貫日指白色的長虹穿過太陽,形容異常的現象;古人以為這種變異的天象,是人間君主遇害或英雄精誠感天的征兆。
相傳荊軻刺秦之前,正要渡過易水,這時天上有一道白虹,但沒有貫穿太陽。
而古時認為虹象征臣,日象征君,白虹若能貫日,則預示臣行刺君能夠成功,沒有貫穿,則預示不能成功。
反觀聶政刺韓傀之時,直接殺入,殺死了韓傀,還殺死了幾十個護衛,最後自殺身死,相比荊軻,他的刺殺,才堪稱是“白虹貫日”!
而這招“白虹貫日”,也是聶瞑家傳劍術之中,一擊必中的招數,此招一出,不成功,便成仁。
他之前所用這一招,也一向是無往不利!
“這位兄台,既然到了此地,想做何事,便做得了?莫要再遮遮掩掩!”
“大刀”關勝眼見著那聶瞑越走越深,直往野豬林深處去,也不想與他再泡蘑菇,便喊住了此人。
那聶瞑背對著關勝和郝思文,站住了腳步,他這些天早就發現了關勝和郝思文一路跟隨自己,卻一直不敢輕舉妄動,也是因為他不確定自己和這兩人正麵發生衝突,有幾成勝算。
聶瞑的家傳劍術之中的那一招“白虹貫日”一旦用出來,自然能夠殺死他們兩個之中的任何一人。
但是,另一個人,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他殺死,這就是一個以命換命,兩敗俱傷的打法。
而且,經過這幾天的細心觀察,聶瞑對於這兩個人的實力也有了一定的判斷。
首先,就是對“大刀”關勝的判斷。
首先,關勝這副長相就很唬人,他和他的祖宗關雲長關二爺長得就像是一個模子裏麵刻出來的一樣,聶瞑這樣的職業刺客看見了都發怵。
畢竟,忠義乾坤的關雲長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而關勝偏偏還長成了這個樣子,這不是讓和他交手的人都隱隱約約的以為自己在和關雲長交戰嗎?
這長相上,就有了很大的威懾力。
其次,就是實力上,關勝的武器乃是青龍偃月刀,和祖宗又是一樣的。
青龍偃月刀與丈八蛇矛相媲美;它們先後成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揚名天下。
使用它的,有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愛將---“美髯公”岑彭。
而最著名的當屬武聖人——關羽,一個義字當頭的英雄。
在小說中,對青龍偃月刀的描繪更是登峰造極。譬如《三國演義》的第一迴,說到劉關張得到镔鐵一千斤,關羽打造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有一奇名“冷豔鋸”。
《三國演義》中對於青龍偃月刀的打造過程和刀的樣式,雖然僅一筆帶過,隻是寫了:“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但是卻留給了後世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
而關勝的這把青龍偃月刀,和祖宗一樣,是八十二斤的大刀。
因為這樣的大刀帶著走在路上實在是太過於惹眼了,所以被關勝用布帛包裹住了刀頭。
但是,這也是治標不治本,刀頭的輪廓形狀還是完全可以看出來的,而且像是青龍偃月刀這樣幾乎家喻戶曉,不分男女老幼,誰都知道長什麽樣子的兵器,那真是讓人一打眼就看出來了。
聶瞑早就認出關勝用的是青龍偃月刀,而且刀重七八十斤,世所罕見!
也是因此,真打起來,聶瞑也有點含糊……
而至於“井木犴”郝思文,聶瞑就沒太放在心上,郝思文的實力在地煞星裏麵算是頂級的,但是聶瞑可以完虐他。
“刷!”
聶瞑一邊抽出了紫電寶劍,一邊迴過身來。
就在他拔劍迴身的那一刹那,劍光直接閃了關勝和郝思文的眼睛,那把紫電劍可是一口寶劍,其劍光、劍芒霎時間就刺得人眼睛生疼。
就在這一時刻,那聶瞑突然身形一動,借著拔劍的這一下,就飛身直刺關勝,當真是疾如狂風。
而他這招本應該是刀法裏麵的“橫江飛渡”,先刺接砍,而此時則是用紫電劍施展出來的!
“好快的劍!”
關勝隻見寒光一閃,立刻聶瞑就劍指自己咽喉。
關勝也不是吃素的,當即手中青龍偃月刀一橫,用刀背一擋,來了個“金蛟剪”!
這一招,就是用青龍偃月刀上刀背與起脊去鎖拿敵人兵器的招數。
聶瞑這一招,主要是試探關勝的虛實,隻用了五六分本事,卻被關勝一招輕鬆接住。
“可惜此劍!”
關勝手中青龍偃月刀一絞,就要用力把那紫電劍折斷,他知道那紫電劍是口寶劍,故而有些舍不得。
隻不過,若是他知道那是孫權的劍,沒準就會毫不猶豫的毀掉這柄劍了,畢竟當年關二爺就是被孫十萬偷襲的。
這紫電劍再是寶劍,也不可能扛得住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的力量,當時就要被攪碎。
聶瞑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扭住劍柄,“刷”的抽出劍來,避免了紫電劍的毀壞!
而一旁的“井木犴”郝思文手持鐵槍,就想趁此機會刺聶瞑幾下。
結果,卻被聶瞑發覺了,聶瞑手中的紫電劍,彎彎曲曲,如同是一條長蛇一般刺向郝思文。
按說,這長槍怎麽不也比劍要長,可是郝思文沒能刺中他聶瞑,聶瞑的劍卻是先到了。
這一下,反而是郝思文慌了神,人家後發先至了!他也得想辦法抵擋,於是輪圓了手裏的鐵槍,緊閉門戶,倒是沒叫聶瞑的紫電劍刺入進來。
與此同時,聶瞑隻感覺一股勁風向自己麵門襲來,原來是關勝青龍偃月刀施展關王刀法裏麵的“翻身再舉龍探水”,向自己劈來。
關王刀法,共有六十四刀之數,其間重複之處極多,如盤頭背花等,每有十數複之多,比起聶瞑的劍術,其精妙程度自然是不遑多讓。
這一刀勁力十足,再加上這八十二斤的大刀,這一刀要是砍中了,別說是一個聶瞑,就是兩個聶瞑也全砍死了!
而聶瞑則是立刻往後一蹲,這一刀就砍到了野豬林中一顆大樹之上。
聶瞑之前之所以往野豬林深處走,不是之因為越往深處,經過的人可能就會少一些,而是有考慮的。
這兩個人,一個大刀,一個長槍,都是長兵器,他勢大力沉,他隻有一柄劍,是很難抵擋的。
而野豬林深處的地方,越往深處去,那樹木就越茂盛,空間就越狹小。
這樣的空間和情況,對於關勝和郝思文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關羽的青龍偃月刀要掄起了劈砍,而郝思文的長槍也需要周轉空間。
而樹木茂密,他們揮舞兵器就會很受限,實力也就會大打折扣。
而這樣的環境,卻是非常有利於聶瞑的!
聶瞑就是要讓他們掄不開兵器,讓他們刀槍舉起了就撞樹,而這種環境之下,他的紫電劍卻可以施展的開,所以他占盡了便宜。
雖說他沒有把關勝和郝思文引到樹林深處,就已經開大了,但是,現在所處的地方,樹木也是不少,雖然沒有那麽茂密,卻也可以利用。
聶瞑這一下,就是故意往樹的旁邊去躲,隻要他躲開,關勝的大刀那可就要劈在樹上了!
聶瞑心想青龍偃月刀劈進樹裏麵拔不出來的時候,那就是關勝的死期。
高手過招,勝負隻在毫厘之間,那怕關勝隻是因為青龍偃月刀砍進了樹裏麵而被阻擋了片刻,也是好的。
哪怕是短暫的遲緩,那也夠聶瞑用的了!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一顆樹的寬度,沒有阻擋住關勝青龍偃月刀的鋒利度!
這棵大樹竟然被關勝這一刀給攔腰砍斷了!
這棵樹本身的粗細就並不是很粗,大概有兩根路燈柱子的粗細,也就像極了一個正常人的腰粗。
這種粗細程度的樹,對於關勝這種實力程度的人來說,實在不難砍斷!
“好刀法!失算了!”
聶瞑心中暗想,自己的想法沒能得手,也隻能另作打算了!
而他的主意,立馬就打到了“井木犴”郝思文身上。
論實力來說,“井木犴”郝思文比關羽整整低了兩三倍,認真起來,聶瞑想要殺死郝思文不成問題。
而他則是立刻搶攻郝思文,郝思文發現這個家夥又衝著自己來了,立刻舉槍招架,結果被聶瞑刁鑽古怪的劍招兩招就刺得掛彩了!
“好險啊!”
聶瞑這一劍,擦著郝思文的肋骨就過去了,一般兩肋的這個地方,都是盔甲的縫隙所在,屬於盔甲防禦的漏洞之處,要不是郝思文及時擰身躲避,這一劍直接就能刺進郝思文體內。
肋骨之下,那全是重要器官,隻要刺中了,郝思文也就不活了!
“兄弟快退後,這小子陰險的很啊!”
關勝催馬上前青龍偃月刀一揮逼開了聶瞑,關勝看出了聶瞑的意圖。
聶瞑就是想要通過攻擊郝思文來引關勝救援,這樣關勝就會出現破綻,他再借機襲擊關勝,甚至可以重創關勝。
可惜,在關勝眼裏,他的伎倆並不隱秘,一眼就被看破了。
關勝在當上梁山梁山五虎將之前,關勝曾經用圍魏救趙的計策打敗過宋江,還捉住了船火兒張橫,阮小七和三百梁山水兵,當真有勇有謀。
而武藝上,關勝能夠力敵林衝、秦明聯手。 關勝處於明顯劣勢,且交手時間不明,但並非迅速下風。
交戰雙方和解說員宋江均認為關勝處於絕對劣勢,但畢竟是二虎鬥一虎,結果絕對劣勢不能說明關勝比其中任一強,亦或是比其中任一弱,關勝梁山五虎將裏麵的老大地位也算是穩坐。
而且,關勝的打法向來上謹慎的,當初對戰石寶,石寶詐敗準備扔流星錘暗算關勝,就被關勝一眼看出了不對勁。
而“急先鋒”索超就沒那個腦子,直接被石寶一流星錘給打死了。
“這人好生厲害!”
聶瞑心裏麵也不禁讚歎起來,這個赤麵長須的大漢不但是武藝高強,刀法嫻熟,這臨陣對敵的經驗,還有縝密的心思,一樣不少,堪稱是大將之才!
“你有如此劍術,何必行刺客之事?你先祖聶政為友人而殺仇寇,雖說是刺客,卻是乃是俠義之人!你如此行徑,愧對你祖先!”
關勝芒寒色正,痛斥起聶瞑道。
戰國遊俠的故事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戰國時代的古人,其性情和價值觀與今人有著很多不同,最根本的,是在人生價值的判斷標準上與今人不同,他們看重人的精神價值、看重名譽氣節、大道教義。
士為知己者死,為朋友道義甘願獻身,“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為自己美好的名譽甘願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得。
其實人之為人,人之異與其它生物,就在於他有精神。精神價值完全超過物質上的滿足。
也因此,他們這種俠義精神叫人念念不忘,要離、專諸、聶政、豫讓、荊軻這些刺客才會被丹書青史記載,傳唱不休。
就說聶政,後世傳有《聶政刺韓王曲》,就是《廣陵散》,被琴家廣為彈奏,據說彈得最好的是魏晉竹林七賢中的嵇康,用以表示對聶政的敬仰。
“祖宗?祖宗隻傳下來了這劍法,不殺人,如何存活?”
聶瞑明顯就是那種隻會殺人,也隻知道殺人,卻不知道該殺什麽人的那種人。
“糊塗!我祖上義勇武安王傳下此刀,是叫我等後人秉持忠義之心,為國為民,你先祖的俠義劍術,卻被你用來謀害忠良!那柴大官人乃是江湖聞名的再世孟嚐君,是個好人,而你卻要謀害於他,真是天理不容,你這等人還配做聶政之後,呸!”
“大刀”關勝不愧是那關雲長的子孫,此時義正辭嚴,怒斥那聶瞑,頗有其先祖之風範。
“我的事,豈要你管?”
那聶瞑被關勝這麽一說,當時也有些怒火攻心,手握緊紫電劍劍柄,當即就有些施展“白虹貫日”劍術的念頭。
白虹貫日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白虹貫日指白色的長虹穿過太陽,形容異常的現象;古人以為這種變異的天象,是人間君主遇害或英雄精誠感天的征兆。
相傳荊軻刺秦之前,正要渡過易水,這時天上有一道白虹,但沒有貫穿太陽。
而古時認為虹象征臣,日象征君,白虹若能貫日,則預示臣行刺君能夠成功,沒有貫穿,則預示不能成功。
反觀聶政刺韓傀之時,直接殺入,殺死了韓傀,還殺死了幾十個護衛,最後自殺身死,相比荊軻,他的刺殺,才堪稱是“白虹貫日”!
而這招“白虹貫日”,也是聶瞑家傳劍術之中,一擊必中的招數,此招一出,不成功,便成仁。
他之前所用這一招,也一向是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