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泉一路上都在琢磨剛剛盧俊義的招數。
盧俊義的武功當真是登峰造極,要是狄泉一個人和他打,不可能和他走過二十招。
雖說梁山上現在有不少武功高強的好漢,但狄泉現在的武學還是有點不夠看啊!
打一般實力的人,狄泉沒有壓力,正常的天罡星也能打得過。
但是五虎級別的,自己就不能戰勝了。
更別提天花板盧俊義了。
唉,這次要是沒有答裏孛跟著,非得和盧俊義套套近乎不可,沒準還能把周侗的下落打聽出來呢!
可惜沒辦法,為了掙錢壯大梁山泊,答裏孛這尊神別管是惹了多大的事他都得帶著。
狄泉一行人已經到了河北邊界,就要到山東境內了。
狄泉先叫孫安迴山去通知宋萬、杜遷,選一些好品相的辣椒采摘下來,先磨它十斤辣椒麵,一定要磨得粉粉碎碎!
答裏孛自從和燕青鬧了誤會,被盧俊義險些打死那迴後,就挺老實的,哪怕是見到了狄泉都低頭沒話說。
而且,應了狄泉的要求,她身上凡是什麽帶狼的東西一水都給扔了,這要是再讓誰給看出來了,再像盧俊義那樣來一迴,那可應付不來了!
現在離梁山已經不遠,狄泉自然是不能把答裏孛帶到梁山去,因為那樣就等於自己暴露了自己的老窩。
現在自己在宋朝的夾縫下生存就已經夠不容易的了,要是再讓遼國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估計遼國還得對他有所動作。
卻說孫安還未迴到梁山之上,那濟州太守張叔夜便思念兩個兒子,因為他也不知兩個兒子在山上是死是活,還投鼠忌器的不敢打梁山。
這個知府他當的實在是憋屈啊!
他想見一下兒子,又實在沒有膽量上梁山去,於是就派遣了他手下的新貴“及時雨”宋江,牽牛擔酒,直接到了李家道口“旱地忽律”朱貴處。
張叔夜差遣宋江,就是要他以送禮為名上梁山,看看他那兩個兒子張用與張立是否還活著。
宋江在江湖裏人稱“及時雨”,“唿保義”,江湖名望不小,也曉得這些江湖裏麵的事情。
他早就聽說李家道口處有個梁山泊頭領“旱地忽律”朱貴所開設的酒肆,專門給梁山打探南北情報,若有人要上山,先會這朱貴,再上梁山。
宋江便帶了十餘個膽大的挑夫,挑著牛羊美酒,花紅禮品,一路直奔李家道口朱貴酒肆。
到了朱貴酒肆,宋江當先進去,幾個夥計見到宋江一身小吏的衣服,是官府裏的人,當時就是一驚,全都緊盯住宋江。
宋江倒是個人物,遇上此等情況,倒也不慌不忙,拱手行個禮,問道:“敢問諸位,哪個是梁山泊朱貴頭領,小可鄆城縣宋江在此求見!”
朱貴原躲在後麵偷看,卻聽得宋江口中說“鄆城縣宋江”,心說莫不是那山東及時雨,鄆城唿保義宋江宋押司?
雖說狄泉對宋江是什麽為人,心知肚明,可是其他人並不知道宋江究竟是什麽人。
比如朱貴吧,在他看來,宋江仍然是江湖上響當當的人物。
而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宋江的名聲在江湖上幾乎和皇帝差不多,不說別的,就說《水滸傳》原著裏麵宋江從鄆城縣刺配江州,這一路上遇見的哪個好漢,哪個不對宋江俯首帖耳,便是一方霸主,也需要給宋江三分薄麵。
在江湖上能有這等本事的人,除了宋江,也就隻有柴進了。
《水滸傳》原著裏麵寫過,那“石將軍”石勇在送信的路途上,於一個小酒店中遇到了正要奔赴梁山的宋江,但彼此卻不互相識,宋江弟兄們要求和石勇換個桌子吃飯,石勇不換,並大聲說:“老子就不換,這個座位天下我除了宋江和柴進換外,剩餘者就是趙家的皇帝來了也不換”。
其實,從這裏就能看出宋江在江湖上的聲望了。
“敢問可是鄆城縣宋押司?”
朱貴走了出來,客客氣氣的問。
“正是小可,不過小可如今已得升遷,乃是掌書記。”
宋江原本是個押司,張叔夜覺得他跟在自己身邊,官階太低,就給他提了個掌書記,也是個芝麻綠豆大點的小官,這也夠宋江高興的了。
押司是衙門裏的書吏,也就是書寫文書的人員,多由當地有產業人戶中差選。
而宋江家裏家財不少,是個地主,混個小吏還是很容易的。
他們官位在從九品,雖然被士大夫階層看不起,但畢竟屬於官吏階層,而且衙門中的書吏要比官多,他們代表官府同百姓打交道,因此與百姓接觸的多,影響不容小視。
現在的掌書記高了點,實際上也沒高出多少,宋江便時時刻刻掛在嘴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當了多大一個官!
朱貴請宋江坐下,遣人上茶,問宋江來此何幹。
“小可蒙恩相濟州太守張叔夜看中,調用到了濟州府聽用,因恩相的兩位公子都在山上,思念的緊,因此派小可帶了花紅酒禮,前來拜見狄大王,煩請叫我見上兩位公子一麵,也好迴去有個交代。”
朱貴一聽,這倒是不算過份,宋江也帶來了不少禮品,就是不知道林衝怎麽說。
於是,他遣人在水亭施了號箭,不多時便有船隻來接應,他派人上山報告林衝,自己則留在此地監視宋江。
這邊嘍囉上山告知了林衝,林衝心說狄泉不在山上,見與不見,他一人拿不定主意,便叫人請來“青麵獸”楊誌一同商量。
“‘及時雨’宋江?此人灑家倒是久聞大名,沒想到也在張叔夜手下聽差留用,林衝兄弟,依我看,不能叫他們上山。”
林衝聽了楊誌的話,立馬詢問為何。
“林教頭,如今寨主不在山上,行蹤不定,他們若是上山,必然知道寨主不在山上,試問,若是那張叔夜派遣宋江前來打探虛實,見寨主離了山寨,大舉來攻,如何是好?”
楊誌的擔心也是不無道理的,因為現在這種情況,狄泉不在山上,萬一張叔夜乘虛而入,對梁山大為不利。
林衝聞言,也不敢讓宋江上山,便吩咐下去,叫朱貴不可收下宋江禮品,叫他在水亭好好款待宋江一番,派人給些筆墨紙硯與那張用、張立,叫他們寫封書信,叫人帶下山去,給了宋江。
那張叔夜自然能認得兒子筆記,看了這書信,也可放心得下。
於是,朱貴拒收了宋江帶來的禮品,隻是在水亭擺了桌宴席,並將那書信交給宋江,叫宋江打道迴府去交差了。
宋江手裏捏著那封信,心中隻是說命苦,未曾想連山都未曾上去!更別提見張用、張立一麵了!
宋江本以為以自己的名聲,狄泉多少會給他一點麵子,讓他上山,誰想狄泉是真的不給麵子。
宋江心中暗自怨恨狄泉,心說狄泉三番四次壞自己好事,日後有機會,定要讓狄泉不得好下場!
迴來之後,宋江將信件給了張叔夜,張叔夜認得是兩個兒子筆記,不是旁人代寫,倒也放下心來。
那宋江與吳用、晁蓋都在張叔夜的幕府下閑置,宋江八麵玲瓏,最會揣摩張叔夜心思,最討張叔夜喜愛,跟隨張叔夜左右。
至於吳用,那吳用腦子裏麵毒辣計策層出不窮,做個狗頭軍師綽綽有餘,在張叔夜身邊做個師爺。
要說三人之中,要屬那“托塔天王”晁蓋最為無用,為人粗莽暴躁,不懂禮數,但張叔夜手下武官死傷殆盡,晁蓋又有些武藝在身,便被張叔夜矬子裏麵拔大個,選去當了個教頭。
至於那“入雲龍”公孫勝,則已經辭行迴到那薊州二仙山去尋師父羅真人給自己治療強行使用法術的禁咒去了。
這“入雲龍”公孫勝可算是倒黴,本來一個閑雲野鶴的修行之人到了江湖之上,結果到了江湖上還沒等怎麽樣,直接就因為擅用法術,終止了這次自己的出山之路。
而宋江、吳用、晁蓋三人也結為生死弟兄,發誓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三個人堪稱是一丘之貉,壞到一塊去了,眼見著在張叔夜這裏不能成事,現在又生出來了些別的心思。
現在張叔夜兩個兒子落在了梁山泊的手裏,張叔夜投鼠忌器不敢動梁山泊,就算是敢動梁山泊,隻怕也是難以對付的了。
之前朱仝、雷橫全都被梁山捉去了,投降了梁山,黃安與何濤至今生死未卜,濟州府再無戰將了。
就連大名府的猛將,“急先鋒”索超來,也沒能拿下梁山,反而損失了五百多匹戰馬。
這三個人看出來了,張叔夜不是明主啊,想跳槽去投奔他人。
可是,事到如今了,誰又能收留他們呢?
宋江則有主意。
宋江說,他與清風寨的知寨“小李廣”花榮是交情莫逆,他們去投奔花榮,花榮所在的清風寨乃是青州地麵,是山東盜匪做多的地方,隻要他們助花榮剿匪,花榮到時候必然能給他們謀取個一官半職,豈不比在張叔夜這裏當個不入流的小官強?
別看宋江表麵上對那張叔夜是俯首帖耳的,實際上他心中哪裏管張叔夜什麽“恩相”不“恩相”的,隻知道那張叔夜沒什麽本事,給不了他想要的前程。
說到底,那宋江的心裏麵,也隻有他自己。
吳用對宋江的謀劃深以為然,那青州原為山東匪患最為嚴重之處,原有二龍山,桃花山,清風山三處強人,後來二龍山的鄧龍死在了狄泉手裏,桃花山的李忠和周通跟隨狄泉上了梁山,就剩下了一個清風山。
但是,今日不知為何,在青州地麵上又冒出來一處白虎山與傘蓋山匪徒。
吳用說,那花榮號稱“小李廣”,武藝高強,再加上他一顆頭腦,隻要能平定了這三山賊寇,自然能受朝廷重用。
“白虎山,傘蓋山?這兩處山頭未曾聽過。”
宋江與晁蓋對這兩處新出現的山頭都不清楚,吳用見狀,便介紹了起來。
“那白虎山上是兄弟二人占山為王,一個喚作‘毛頭星’孔明,一個喚作‘獨火星’孔亮。”
宋江聞聽,哈哈大笑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是他們兩個!”
宋江為何發笑?隻因其與那孔明,孔亮兄弟交情莫逆!
那孔明、孔亮原是孔家莊少爺,是宋江的弟子,後在白虎山落草,並聯合二龍山、桃花山攻打青州,而後又一同加入梁山。
此二人也是沒大本事的人,你想想,宋江的徒弟,能厲害到哪裏去,宋江的功夫都是三腳貓功夫!
這兩個人也是憑借和宋江的關係,在梁山上混的不錯,至於武力值,倒是要比他們的師父要強上不少。
“晁蓋哥哥,吳學究,那孔明、孔亮兄弟原為我的徒弟,我與他們相識,若是去了青州,我便可隻身勸說他們來降,化腐朽為神奇啊!”
宋江心說老天爺還是眷顧自己的,自己隻要到了青州,勸說孔家兄弟歸降了朝廷,那便是大功一件啊!
吳用,晁蓋也大喜過望。
“教授,那傘蓋山上又是何強人?”
晁蓋繼續問道。
“聽聞那山上是一夥新賊寇占山為王,武藝不錯,為首的一個叫什麽‘錦袍將’嶽真的,第二個叫‘雙斧將’孟邦傑,第三個叫‘鐵塔’焦德亮,第四個叫‘賽存孝’蕭聖衣,年紀雖小,武藝高強,青州附近捕盜官無人敢惹,便是青州慕容知府麾下兵馬都監‘鎮三山’黃信,也被他們大敗而歸。”
吳用嘰裏呱啦的說出這麽長一大串的名號,隻可惜,宋江與晁蓋是一個也沒聽說過。
這倒也不奇怪,這幾人都是初出茅廬的人,不似久在江湖上行走的人,名頭響亮,因而宋江與晁蓋都未曾聽說過這幾人。
“他們武藝如此高強,若是能夠招降來為朝廷做事,那豈不是美事一樁?”
宋江聽後,躊躇滿誌,就想要日後勸說這傘蓋山四傑歸降朝廷。
盧俊義的武功當真是登峰造極,要是狄泉一個人和他打,不可能和他走過二十招。
雖說梁山上現在有不少武功高強的好漢,但狄泉現在的武學還是有點不夠看啊!
打一般實力的人,狄泉沒有壓力,正常的天罡星也能打得過。
但是五虎級別的,自己就不能戰勝了。
更別提天花板盧俊義了。
唉,這次要是沒有答裏孛跟著,非得和盧俊義套套近乎不可,沒準還能把周侗的下落打聽出來呢!
可惜沒辦法,為了掙錢壯大梁山泊,答裏孛這尊神別管是惹了多大的事他都得帶著。
狄泉一行人已經到了河北邊界,就要到山東境內了。
狄泉先叫孫安迴山去通知宋萬、杜遷,選一些好品相的辣椒采摘下來,先磨它十斤辣椒麵,一定要磨得粉粉碎碎!
答裏孛自從和燕青鬧了誤會,被盧俊義險些打死那迴後,就挺老實的,哪怕是見到了狄泉都低頭沒話說。
而且,應了狄泉的要求,她身上凡是什麽帶狼的東西一水都給扔了,這要是再讓誰給看出來了,再像盧俊義那樣來一迴,那可應付不來了!
現在離梁山已經不遠,狄泉自然是不能把答裏孛帶到梁山去,因為那樣就等於自己暴露了自己的老窩。
現在自己在宋朝的夾縫下生存就已經夠不容易的了,要是再讓遼國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估計遼國還得對他有所動作。
卻說孫安還未迴到梁山之上,那濟州太守張叔夜便思念兩個兒子,因為他也不知兩個兒子在山上是死是活,還投鼠忌器的不敢打梁山。
這個知府他當的實在是憋屈啊!
他想見一下兒子,又實在沒有膽量上梁山去,於是就派遣了他手下的新貴“及時雨”宋江,牽牛擔酒,直接到了李家道口“旱地忽律”朱貴處。
張叔夜差遣宋江,就是要他以送禮為名上梁山,看看他那兩個兒子張用與張立是否還活著。
宋江在江湖裏人稱“及時雨”,“唿保義”,江湖名望不小,也曉得這些江湖裏麵的事情。
他早就聽說李家道口處有個梁山泊頭領“旱地忽律”朱貴所開設的酒肆,專門給梁山打探南北情報,若有人要上山,先會這朱貴,再上梁山。
宋江便帶了十餘個膽大的挑夫,挑著牛羊美酒,花紅禮品,一路直奔李家道口朱貴酒肆。
到了朱貴酒肆,宋江當先進去,幾個夥計見到宋江一身小吏的衣服,是官府裏的人,當時就是一驚,全都緊盯住宋江。
宋江倒是個人物,遇上此等情況,倒也不慌不忙,拱手行個禮,問道:“敢問諸位,哪個是梁山泊朱貴頭領,小可鄆城縣宋江在此求見!”
朱貴原躲在後麵偷看,卻聽得宋江口中說“鄆城縣宋江”,心說莫不是那山東及時雨,鄆城唿保義宋江宋押司?
雖說狄泉對宋江是什麽為人,心知肚明,可是其他人並不知道宋江究竟是什麽人。
比如朱貴吧,在他看來,宋江仍然是江湖上響當當的人物。
而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宋江的名聲在江湖上幾乎和皇帝差不多,不說別的,就說《水滸傳》原著裏麵宋江從鄆城縣刺配江州,這一路上遇見的哪個好漢,哪個不對宋江俯首帖耳,便是一方霸主,也需要給宋江三分薄麵。
在江湖上能有這等本事的人,除了宋江,也就隻有柴進了。
《水滸傳》原著裏麵寫過,那“石將軍”石勇在送信的路途上,於一個小酒店中遇到了正要奔赴梁山的宋江,但彼此卻不互相識,宋江弟兄們要求和石勇換個桌子吃飯,石勇不換,並大聲說:“老子就不換,這個座位天下我除了宋江和柴進換外,剩餘者就是趙家的皇帝來了也不換”。
其實,從這裏就能看出宋江在江湖上的聲望了。
“敢問可是鄆城縣宋押司?”
朱貴走了出來,客客氣氣的問。
“正是小可,不過小可如今已得升遷,乃是掌書記。”
宋江原本是個押司,張叔夜覺得他跟在自己身邊,官階太低,就給他提了個掌書記,也是個芝麻綠豆大點的小官,這也夠宋江高興的了。
押司是衙門裏的書吏,也就是書寫文書的人員,多由當地有產業人戶中差選。
而宋江家裏家財不少,是個地主,混個小吏還是很容易的。
他們官位在從九品,雖然被士大夫階層看不起,但畢竟屬於官吏階層,而且衙門中的書吏要比官多,他們代表官府同百姓打交道,因此與百姓接觸的多,影響不容小視。
現在的掌書記高了點,實際上也沒高出多少,宋江便時時刻刻掛在嘴上,不知道的還以為他當了多大一個官!
朱貴請宋江坐下,遣人上茶,問宋江來此何幹。
“小可蒙恩相濟州太守張叔夜看中,調用到了濟州府聽用,因恩相的兩位公子都在山上,思念的緊,因此派小可帶了花紅酒禮,前來拜見狄大王,煩請叫我見上兩位公子一麵,也好迴去有個交代。”
朱貴一聽,這倒是不算過份,宋江也帶來了不少禮品,就是不知道林衝怎麽說。
於是,他遣人在水亭施了號箭,不多時便有船隻來接應,他派人上山報告林衝,自己則留在此地監視宋江。
這邊嘍囉上山告知了林衝,林衝心說狄泉不在山上,見與不見,他一人拿不定主意,便叫人請來“青麵獸”楊誌一同商量。
“‘及時雨’宋江?此人灑家倒是久聞大名,沒想到也在張叔夜手下聽差留用,林衝兄弟,依我看,不能叫他們上山。”
林衝聽了楊誌的話,立馬詢問為何。
“林教頭,如今寨主不在山上,行蹤不定,他們若是上山,必然知道寨主不在山上,試問,若是那張叔夜派遣宋江前來打探虛實,見寨主離了山寨,大舉來攻,如何是好?”
楊誌的擔心也是不無道理的,因為現在這種情況,狄泉不在山上,萬一張叔夜乘虛而入,對梁山大為不利。
林衝聞言,也不敢讓宋江上山,便吩咐下去,叫朱貴不可收下宋江禮品,叫他在水亭好好款待宋江一番,派人給些筆墨紙硯與那張用、張立,叫他們寫封書信,叫人帶下山去,給了宋江。
那張叔夜自然能認得兒子筆記,看了這書信,也可放心得下。
於是,朱貴拒收了宋江帶來的禮品,隻是在水亭擺了桌宴席,並將那書信交給宋江,叫宋江打道迴府去交差了。
宋江手裏捏著那封信,心中隻是說命苦,未曾想連山都未曾上去!更別提見張用、張立一麵了!
宋江本以為以自己的名聲,狄泉多少會給他一點麵子,讓他上山,誰想狄泉是真的不給麵子。
宋江心中暗自怨恨狄泉,心說狄泉三番四次壞自己好事,日後有機會,定要讓狄泉不得好下場!
迴來之後,宋江將信件給了張叔夜,張叔夜認得是兩個兒子筆記,不是旁人代寫,倒也放下心來。
那宋江與吳用、晁蓋都在張叔夜的幕府下閑置,宋江八麵玲瓏,最會揣摩張叔夜心思,最討張叔夜喜愛,跟隨張叔夜左右。
至於吳用,那吳用腦子裏麵毒辣計策層出不窮,做個狗頭軍師綽綽有餘,在張叔夜身邊做個師爺。
要說三人之中,要屬那“托塔天王”晁蓋最為無用,為人粗莽暴躁,不懂禮數,但張叔夜手下武官死傷殆盡,晁蓋又有些武藝在身,便被張叔夜矬子裏麵拔大個,選去當了個教頭。
至於那“入雲龍”公孫勝,則已經辭行迴到那薊州二仙山去尋師父羅真人給自己治療強行使用法術的禁咒去了。
這“入雲龍”公孫勝可算是倒黴,本來一個閑雲野鶴的修行之人到了江湖之上,結果到了江湖上還沒等怎麽樣,直接就因為擅用法術,終止了這次自己的出山之路。
而宋江、吳用、晁蓋三人也結為生死弟兄,發誓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三個人堪稱是一丘之貉,壞到一塊去了,眼見著在張叔夜這裏不能成事,現在又生出來了些別的心思。
現在張叔夜兩個兒子落在了梁山泊的手裏,張叔夜投鼠忌器不敢動梁山泊,就算是敢動梁山泊,隻怕也是難以對付的了。
之前朱仝、雷橫全都被梁山捉去了,投降了梁山,黃安與何濤至今生死未卜,濟州府再無戰將了。
就連大名府的猛將,“急先鋒”索超來,也沒能拿下梁山,反而損失了五百多匹戰馬。
這三個人看出來了,張叔夜不是明主啊,想跳槽去投奔他人。
可是,事到如今了,誰又能收留他們呢?
宋江則有主意。
宋江說,他與清風寨的知寨“小李廣”花榮是交情莫逆,他們去投奔花榮,花榮所在的清風寨乃是青州地麵,是山東盜匪做多的地方,隻要他們助花榮剿匪,花榮到時候必然能給他們謀取個一官半職,豈不比在張叔夜這裏當個不入流的小官強?
別看宋江表麵上對那張叔夜是俯首帖耳的,實際上他心中哪裏管張叔夜什麽“恩相”不“恩相”的,隻知道那張叔夜沒什麽本事,給不了他想要的前程。
說到底,那宋江的心裏麵,也隻有他自己。
吳用對宋江的謀劃深以為然,那青州原為山東匪患最為嚴重之處,原有二龍山,桃花山,清風山三處強人,後來二龍山的鄧龍死在了狄泉手裏,桃花山的李忠和周通跟隨狄泉上了梁山,就剩下了一個清風山。
但是,今日不知為何,在青州地麵上又冒出來一處白虎山與傘蓋山匪徒。
吳用說,那花榮號稱“小李廣”,武藝高強,再加上他一顆頭腦,隻要能平定了這三山賊寇,自然能受朝廷重用。
“白虎山,傘蓋山?這兩處山頭未曾聽過。”
宋江與晁蓋對這兩處新出現的山頭都不清楚,吳用見狀,便介紹了起來。
“那白虎山上是兄弟二人占山為王,一個喚作‘毛頭星’孔明,一個喚作‘獨火星’孔亮。”
宋江聞聽,哈哈大笑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原來是他們兩個!”
宋江為何發笑?隻因其與那孔明,孔亮兄弟交情莫逆!
那孔明、孔亮原是孔家莊少爺,是宋江的弟子,後在白虎山落草,並聯合二龍山、桃花山攻打青州,而後又一同加入梁山。
此二人也是沒大本事的人,你想想,宋江的徒弟,能厲害到哪裏去,宋江的功夫都是三腳貓功夫!
這兩個人也是憑借和宋江的關係,在梁山上混的不錯,至於武力值,倒是要比他們的師父要強上不少。
“晁蓋哥哥,吳學究,那孔明、孔亮兄弟原為我的徒弟,我與他們相識,若是去了青州,我便可隻身勸說他們來降,化腐朽為神奇啊!”
宋江心說老天爺還是眷顧自己的,自己隻要到了青州,勸說孔家兄弟歸降了朝廷,那便是大功一件啊!
吳用,晁蓋也大喜過望。
“教授,那傘蓋山上又是何強人?”
晁蓋繼續問道。
“聽聞那山上是一夥新賊寇占山為王,武藝不錯,為首的一個叫什麽‘錦袍將’嶽真的,第二個叫‘雙斧將’孟邦傑,第三個叫‘鐵塔’焦德亮,第四個叫‘賽存孝’蕭聖衣,年紀雖小,武藝高強,青州附近捕盜官無人敢惹,便是青州慕容知府麾下兵馬都監‘鎮三山’黃信,也被他們大敗而歸。”
吳用嘰裏呱啦的說出這麽長一大串的名號,隻可惜,宋江與晁蓋是一個也沒聽說過。
這倒也不奇怪,這幾人都是初出茅廬的人,不似久在江湖上行走的人,名頭響亮,因而宋江與晁蓋都未曾聽說過這幾人。
“他們武藝如此高強,若是能夠招降來為朝廷做事,那豈不是美事一樁?”
宋江聽後,躊躇滿誌,就想要日後勸說這傘蓋山四傑歸降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