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主,喚我二人前來有何事吩咐?”


    來人乃是“摸著天”杜遷與“雲裏金剛”宋萬,此二人在梁山上雖是本領平平,卻是開基創業的元老。


    “二位,這梁山山寨裏各個嘍囉的底細,你們都清楚,而這次要讓你們在咱們梁山兄弟裏找出二百名精於農事的兄弟,你們可能辦到?”


    聽了狄泉的話,宋萬開口道:“寨主,此事不難,梁山上的不少兄弟都是莊戶出身,自幼在田間地頭,隴畝阡陌中討生活,被逼無奈才上山落草,若是說農事,隻怕比他們的功夫更精湛。”


    “這便好,那你們二人速速前去挑選二百人過來,我有要事交給他們!”


    這杜遷、宋萬不知道這是要有什麽大事,但也不搭話,轉身便去辦事。


    自跟了狄泉後,此二人也看出來了,狄泉所作所為雖然為常人所不理解,但往往有奇效,即便是事情危急,也可化腐朽為神奇。


    在他們二人心中,狄泉已然是那種“高人”形象,他說什麽就是什麽,至於對錯與否,便不是他們可以揣度與平叛的了!


    二百個曾經作為好莊稼把事的漢子在狄泉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些來自於後世的農作物。


    雖然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什麽,幹什麽用的,但是從寨主的神色裏麵,他們看得出來,這東西極其重要,若是自己不小心弄死了,容易性命不保!


    狄泉知道,對於他們來說,這些陌生的植物他們見都沒見過,想要教會他們怎麽種植,非得要言傳身教不可。


    索幸當年前世在鄉下老家時,狄泉幹過農活,對於這些蔬菜作物如何栽種,狄泉都記在心裏,因此上手演練,才不至於出錯,也能叫他們看得明白。


    狄泉現在倒是有些感謝自己當年的農村經曆了,如果沒有那一段躬耕田畝的經曆,這些作物放在他手上,也隻能當做食物,掀不起多大的浪花來!


    在後世,別說是會種地了,年輕人連稻子和穀子都分辨不出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也怪不得後世有人說當代的年輕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狄泉對這二百多人進行了幾乎一對一的知識傳授,保證他們在種植這些目前整個亞歐大陸僅有的珍貴作物之時,不會出現什麽大問題。


    這些曾經麵朝黃土背朝天多年的農民們,在老家的鄉間種地打糧活不下去,竟然到了梁山上又幹起了老本行!


    狄泉先是叫這些人在水泊外圍整地二百畝,先開始嚐試這些植物的種植。


    相信這些專業的農民一定會把這些農作物保護得很好,同時也可以讓這些作物在之後的日子裏來上一場大豐收。


    自古占山為王的土匪就沒有自己種過地,狄泉算是開了一個先河,這樣,等到梁山的糧食產量能夠足夠使用,就算是冠軍包圍也不會怕。


    所謂“功高莫過於救主,計毒莫過於絕糧”,其實梁山泊真正所懼怕的並不是朝廷前來圍剿的大軍,而是害怕梁山泊被包圍。


    圍而不打,餓都餓死你!


    這便是昔日曾國藩之湘軍對付太平軍的妙招。


    要是說這一招,梁山也確實是害怕,在《水滸傳》原著之中,尚未有人能成功把這一計劃實施。


    隻有在高俅高太尉在吸取了童貫征伐梁山失敗後的原因,然後總結出了梁山的一個致命弱點——不能夠自給自足。


    宋朝各地官員在其屬地是都有糧食和金錢可以調配的,但是梁山一旦被朝廷圍住,那樣就會導致梁山出現饑荒。


    在原著裏麵,水泊梁山在經曆了一百單八將聚義之後,正處於巔峰時期,童貫的陸戰和高俅的水戰根本沒有對梁山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


    但如果當初高俅直接玩了一手封鎖梁山,梁山就危險了。


    畢竟,在梁山不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兵馬錢糧主要是靠去搶各種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的家裏去搶,或者直接去哪個和自己有過節的地方去,隻需打開官倉,裏麵所存儲的糧食每一迴都夠梁山上吃上個兩三年。


    像是祝家莊、曾頭市、高唐州、青州、大名府、淩州、東平府、東昌府,基本上梁山所到之處,在原著裏麵都會把當地的府庫搬的一點不剩。


    而梁山本身在原著裏麵是不生產任何食物的,反而天天在大擺筵席,各種殺牛宰羊的消耗食物。


    可一旦官軍封鎖了水泊梁山,叫他們根本出不去,那食物又從何而來呢?


    如果正巧山寨裏麵的糧食儲備不夠,就隻能下湖撈魚了!那梁山也就無法維持軍力,必然會被攻破。


    狄泉就是要從根本上去解決梁山無法供給自身糧草的問題。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很多時候糧草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自己能夠生產出來大量的糧草,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在交代完了這些事情之後,狄泉吩咐宋萬、杜遷就負責帶領,監督他們重地。


    也許,在別人的眼裏,狄泉讓他們去監管田地,這是輕視他們的表現。


    其實,隻有狄泉才知道,實際上,這已經是委他們兩個人以重任了!


    畢竟,這片土地裏麵種的東西,全部都是重中之重!


    之後,狄泉再派人去山下李家道口處把朱貴請迴山寨。


    要朱貴迴來,主要是讓他去招募一位人才。


    這位人才也不是別人,正是“旱地忽律”朱貴的嫡親兄弟,“笑麵虎”朱富。


    朱富是小說《水滸傳》中朱貴的弟弟,綽號笑麵虎,李逵的同鄉,最善使暗器,與李逵及朱貴要好,為了兄弟義氣上了梁山。


    朱富在梁山負責監造、供應酒醋。一百零八將之一,排梁山第九十三條好漢,上應地藏星,征討方臘時病死在路途中。


    朱富上梁山後先是跟穆春一起負責管收山寨錢糧,後來這一攤全部移交蔣敬,他又跟宋清一塊負責安排酒宴,最後負責監造供應酒醋,開酒店賣酒的他這倒屬於專業對口,後世的“梁山義酒”不知是否就是當年朱富的配方。


    “朱貴大哥,聽說你有位兄弟在沂水縣賣酒,喚作‘笑麵虎’朱富的?”


    狄泉詢問朱貴,朱貴點了點頭,“我兄弟現在就在那沂水縣老家賣酒,寨主為何問起了這個?”


    “我日前釀造了一種好酒,欲將其大量釀造,但山上缺少人手與此道高手,聽說你這兄弟也頗善於釀造美酒,就請你將他請到梁山上坐把交椅,監管釀造酒醋吧!”


    狄泉的蒸餾酒技術在這個時代絕對是獨樹一幟的搖錢樹,在這個沒有什麽飲品的年代,能喝上一口高度白酒已經是十分奢侈的享受了。


    古代糧食產量低、質量差、很多朝代是嚴禁釀酒、飲酒,對於釀酒技術發展也是有所限製的。


    在蒸餾酒尚未出現的曆史時期,“酒”就是釀造酒,在中國曆史上,明代以前的人們絕大部分飲用的酒都屬於黃酒的範疇。


    麵對這種新奇出現的蒸餾酒,古人也很容易喝死喝傻喝殘。


    古代兩斤不兌水的佳釀,酒精攝入量才相當於一斤32~38°白酒。


    而且,不蒸餾的酒,醛和雜醇多,喝不燙的冷酒,更傷身,燙得冒熱氣,可以揮發掉低沸點的醛類,這也就是在《水滸傳》裏麵頻繁出現溫酒、煮酒一類的詞語。


    狄泉準備在梁山上大規模批了釀造這種蒸餾酒,然後再派人將其運往各地販賣,可以獲得多大的利潤,不辯自明!


    更何況日後等到紅薯、玉米這些農作物成熟後,這些也都是一等一的釀酒材料,梁山的釀酒原材料也就有了。


    不過,這需要一些複雜的工序,因為土法釀造的那種李雲龍喝的地瓜燒,可真不是什麽好酒,酸且嗆不說,還有一種很濃重的爛瓜味兒。


    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波蘭人拿紅薯釀造伏特加的方法,用重複蒸餾,精煉過濾的方法,使其成為一種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異物的一種純淨的高酒精濃度的飲料。


    這樣,不但解決了梁山的糧食問題,連財政問題也是順帶著解決了!


    摟草打兔子的好事,幹嘛不幹?


    而朱貴這次前來,也給狄泉帶來了一個消息。


    這兩天有一個人到了山下朱貴的酒店,想要到梁山入夥。


    不過,這個家夥的名字朱貴沒聽說過,估計名頭不響,而且朱貴也不知道這個人的底細,所以也沒有忙著就把他推薦給狄泉,而是把他留在了酒店裏麵觀察了幾天。


    觀察了幾天,朱貴感覺這個人也沒什麽問題,於是就趁著這次上山的機會,把這個人跟狄泉說一說,看看狄泉想不想收留他。


    “此人什麽名號,姓甚名誰?”


    “此人自稱‘沒麵目’焦挺。”


    得,狄泉心說,這又是個原裝的梁山好漢!


    焦挺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焦挺是中山府人氏,祖傳三代以相撲為生,因到處投人不著,平生最無麵目,人稱沒麵目,中山府人氏,出身相撲世家,後流落江湖。


    所謂“沒麵目”,就是說這個人不講情麵,他不講情麵,自然人緣就很差,也因此沒有人願意帶他一塊兒。


    原著裏,他因結識李逵,而到梁山入夥。梁山大聚義時,一百零八將之一,排第九十八位,上應地惡星,擔任步軍將校。


    梁山受招安後,焦挺隨宋江南征北戰,頗有戰功,征討遼國時,焦挺隨魯智深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太陽陣。


    征討田虎時,焦挺與楊雄等人攻入威勝城晉王宮,使得偽太子田定聞變自刎。


    征討王慶時,焦挺參與南豐之戰,斬殺淮西軍先鋒劉以敬、上官義。


    征方臘時,焦挺戰死於潤州,追封義節郎。


    可以說這個人還算是中規中矩,有個一技之長——相撲,但是他這相撲的光環也隻展現過一次,摔完李逵之後就徹底沒再出現過。


    反而是同書裏麵的“浪子”燕青,他的相撲為梁山泊屢立奇功。


    這個家夥留在山上也比較有用,他擅長相撲,正好可以交給士兵們格鬥拳腳一類的功夫。


    所說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戰場上還是兵器的使用比重最大,而拳腳的殺傷力就比較小,但是也不是全然用不上。


    兩個人打到白熱化的時候,往往就會不顧一切,輪圈拽腿的打起來。


    雖說拳腳對於身披著盔甲的士兵很難造成有效殺傷,但是對付敵人,完全就可以用摔跤的一些方式來摔倒敵人,這些還是很實用的技巧。


    就完全可以叫焦挺來教士兵們學學這個。


    畢竟拳法這個東西不太好學,也不容易上手,而摔跤這個東西上手快,而且也實用,在清朝時期就出現了“善撲營”這種善於摔跤的部隊。


    “此人的名號我聽說過,祖傳相撲,十分厲害,我看可以留他在山上傳授嘍囉拳術,朱貴大哥,你就把他請到山上,讓我見上一見。”


    狄泉已經發話了,朱貴就馬上去照辦,立刻下山,叫上焦挺一起來見狄泉。


    “小人焦挺,見過大王!”


    焦挺被朱貴帶來見了狄泉之後,納頭就拜。


    “兄弟請起!”


    趁著焦挺起身的功夫,狄泉上下大量了一下此人,此人七尺五六身材,也算是不矮了,膀大腰圓,十分健壯,手臂上都是那種活肉,小腿粗壯,確實有些後世摔跤手的那種風範!


    不過,人家的身板也隻是健壯而不是像後世的那些小日子的相撲選手一樣,一個個肥的簡直賽過肉山!


    “聽說兄弟有祖傳相撲的功夫在身,可否給我展示一二?”


    狄泉很好奇焦挺的相撲技術究竟有幾斤幾兩,非常想要見識一下。


    “寨主大王,這相撲需要成雙成對,兩人共同動手,方能見招拆招,顯示出威力來,否則我也無可奈何!”


    焦挺說得狄泉竟一時技癢,想要親自去領教一下焦挺那世代相傳的相撲技術,看看到底是威力如何!


    “那我就來領教一下!”


    狄泉話音剛落,就是一個“進步衝拳”,直擊焦挺胸口。


    焦挺也不躲閃,隻是橫過肩膀,在狄泉打來的胳膊上,自下而上一撞,便化解攻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狄家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玄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玄嶽並收藏水滸之狄家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