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 沂州(2)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巔峰 作者:歲月神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地方上武官的信,李景隆一點都不奇怪。
他們大張旗鼓的出來,自有人要來拜碼頭。
可居然不是給他,而是給鄧鐸的。
“誰呀?”鄧鐸問道。
“名叫周泰!”李小歪說著,把信放在桌上,無聲退下。
鄧鐸也不避諱誰,當著李景隆和趙石就拆開,皺眉掃了幾眼,“嗬,鼻子倒是靈,知道我和您奉旨辦差,就貼上來了!”說著,隨意把信放在李景隆麵前,“早些年家裏落魄的時候,可不見他靠前兒!”
李景隆看都沒看那封信,問道,“誰呀?”
“早先我們家老爺子攻南陽時的手下的馬弁!”鄧鐸又哼了一聲,“因功抬舉他做了副將,後來我大哥當家的時候,就是還沒犯事的時候,走我家的門路鎮守襄陽。”
李景隆想想,“如今是鎮守青州?他是犯事了?”
“應是歲數大了,就謀了個這邊養老的地方!”鄧鐸搖頭,“反正好些年沒聯絡了,我家如今廟小,嗬嗬!”
他倆一問一答,包括之前的動作趙石都看在眼裏。
鄧鐸不避諱李景隆,而李景隆也不去看那封信到底寫了什麽。這是雙方對彼此的尊重,但言語之中又把來龍去脈說的清清楚楚。
忽然,趙石腦中想起剛才李景隆的一句話,他和鄧鐸的人脈!
人脈!
鄧家已是落魄了,但還是能和地方上總兵這樣的人物搭上關係!
“還真是如爹說的那樣,趙家跟淮西勳貴們比,屁都不是!人家再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
趙石心中正想著,李景隆的目光看過來。
“國舅爺可知如今咱們往北走這條道,有啥說法沒有?”李景隆笑問。
趙石一時懵懂,但隨即反應過來,“可是當時太上皇北伐的路?”
“正是!”李景隆大笑道,“當初正是故中山王開平王統兵二十五萬,沿淮安攻青州濟南!”說著,看了眼鄧鐸笑道,“這隻是一路,另外一路則是我故去的嶽父,寧河王率領精銳之師,出襄陽攻南陽!”
趙石忽然發現,鄧鐸的臉上瞬間充滿榮光,神色激動。
李景隆喝口茶,又笑道,“國舅爺,您可知為何選這條線嗎?”
“晚輩願聞其詳!”趙石正色問道。
“當時呀!元廷尚有控弦之士百萬,但論實力還在咱們大明之上,且還有王保保這樣的名將!”李景隆說著,搖搖手指,“可千萬別覺得王保保是敗軍之將,就看貶了人家啊!人家可是太上皇盛讚的天下第一好男子!”
這斷曆史趙石是知道的,當初眾人都說常遇春是天下第一好男兒。而太上皇卻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得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但他幼年讀書的時候,老師對這段內容的講解是,其實太上皇如此誇讚王保保是為了離間蒙元君臣。
這時,李景隆又話鋒一轉。
“二十五萬精兵,直攻山東,大都近在咫尺。許多人都建議,直接兵發元大都。但太上皇確實,大都蒙元經營百年,燕雲之地胡風太盛,又距離塞外遼東太近,若孤軍深入作戰不利恐有全軍覆沒之憂!”
“所以是咱們北伐軍大軍在山東拐彎了,直奔河南!”李景隆笑道,“開平王掃蕩山東全境,對北平行威逼之態。後和中山王兵出樂安常茹植入,先下汴梁後下洛陽,再和我嶽父合並一處!”
說到此處,李景隆看著趙石,“國舅爺您聽明白什麽沒有?”
趙石正聽得入迷,搖搖頭,“這裏麵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此乃太上皇定下的北伐之策。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山東河南,一個是元大都的屏障一個是他的羽翼,咱們占了這兩個地方,就等於先斷了他的手腳!”
“而之後呢!”李景隆講得繪聲繪色,“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北伐是正奇並用,相輔相成。”說著,他歎口氣,“世人都誇耀中山王開平王之功,殊不知拔潼關而守這事當中,我嶽父寧河王他老人家才是首功!”
說著,笑道,“當然,太上皇他老人家是知道的,不然也不能王爵酬其功也!”
鄧鐸在一旁,雙眼越發明亮,太陽穴一鼓一鼓,仿佛幻想著當日他父親領兵廝殺的場景。
而趙石則是沉吟一番,“那....晚輩請問,偏師出襄陽和拔潼關....?”
“這孩子不是武將的材料!”
李景隆心中暗道一句,嘴上笑道,“寧河王出襄陽攻南陽,等於直接斷了元軍從側翼攻擊我山東大軍的可能,而中山王等之所以掃平河南不費吹灰之力,也是因為我嶽父寧河王在正麵強攻之因啊!”
“河南平定,下一步就是陝州,當是時之他蒙元精兵強將隻能退守陝西,任憑我大明虎賁調頭,直奔元大都!”
“哎!”說到此處,李景隆歎息道,“國朝論功臣,我嶽父寧河王之功,穩坐前五!”
他說到這,趙石已是明白了。
趕緊起身抱拳道,“晚輩才疏學淺,以前竟不知貴府功高至此,一路上多有怠慢,還望海涵!”
李景隆這話,看似在講述北伐,其實是在跟趙石說,鄧家的根基有多厚。
那是僅在徐達常遇春之後的人物,但論戰功湯和他們都要靠邊站的。而且就算李景隆他爹李文忠剛出道的時候,也是人家鄧家手下的小兵。
當然,若是鄧家根子不硬,也不可能是他李景隆的嶽家。
鄧鐸臉上泛光,“可惜後人不孝,白白墮了父輩的英名!”
“哎,你就是時運不濟!萬不可妄自菲薄!”李景隆笑道。
鄧家眼看就要抬頭了,一個都督府的斷事官,再加上皇上的侍衛親軍統領,翻身就在這幾年的事兒。
李景隆這也是在提醒趙石,這是一股很厲害的潛力股。你看看人家,剛有翻身的跡象,就有地方的總兵貼上來,若再過幾年站穩腳跟還了得。
當日鄧愈手下也是有一班人馬的,軍中關係尚在,隻要好好經營,不愁沒有借助。
就這時,親兵李小歪又從外邊進來,低聲道,“老爺有信,大少爺的!”
李景隆臉色一頓,伸手拿過來,當著趙石和鄧鐸的麵就打開,剛看了幾眼就深深皺眉。
~~
孤燈一盞,李景隆奮筆疾書。
“信收到,吾兒沉穩吾心甚慰。駙馬府抵押借款之書留好,你親自保管且要下封口令,不許外人知曉。”
“吾兒之妻乃是郡主,與南康公主姑侄至親,當多多走動人情來往。”
寫著,李景隆的臉色鄭重起來。
“吾不在京師之中,萬般無不可,唯獨太上皇之龍體心中實在放不下。吾兒,日後來信,太上皇身體之事當急急告知,切記切記!”
~~
大家元宵節快樂。
明天我可能要耽擱,因為明天帶我老媽迴廣州啦。嘿嘿。
他們大張旗鼓的出來,自有人要來拜碼頭。
可居然不是給他,而是給鄧鐸的。
“誰呀?”鄧鐸問道。
“名叫周泰!”李小歪說著,把信放在桌上,無聲退下。
鄧鐸也不避諱誰,當著李景隆和趙石就拆開,皺眉掃了幾眼,“嗬,鼻子倒是靈,知道我和您奉旨辦差,就貼上來了!”說著,隨意把信放在李景隆麵前,“早些年家裏落魄的時候,可不見他靠前兒!”
李景隆看都沒看那封信,問道,“誰呀?”
“早先我們家老爺子攻南陽時的手下的馬弁!”鄧鐸又哼了一聲,“因功抬舉他做了副將,後來我大哥當家的時候,就是還沒犯事的時候,走我家的門路鎮守襄陽。”
李景隆想想,“如今是鎮守青州?他是犯事了?”
“應是歲數大了,就謀了個這邊養老的地方!”鄧鐸搖頭,“反正好些年沒聯絡了,我家如今廟小,嗬嗬!”
他倆一問一答,包括之前的動作趙石都看在眼裏。
鄧鐸不避諱李景隆,而李景隆也不去看那封信到底寫了什麽。這是雙方對彼此的尊重,但言語之中又把來龍去脈說的清清楚楚。
忽然,趙石腦中想起剛才李景隆的一句話,他和鄧鐸的人脈!
人脈!
鄧家已是落魄了,但還是能和地方上總兵這樣的人物搭上關係!
“還真是如爹說的那樣,趙家跟淮西勳貴們比,屁都不是!人家再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
趙石心中正想著,李景隆的目光看過來。
“國舅爺可知如今咱們往北走這條道,有啥說法沒有?”李景隆笑問。
趙石一時懵懂,但隨即反應過來,“可是當時太上皇北伐的路?”
“正是!”李景隆大笑道,“當初正是故中山王開平王統兵二十五萬,沿淮安攻青州濟南!”說著,看了眼鄧鐸笑道,“這隻是一路,另外一路則是我故去的嶽父,寧河王率領精銳之師,出襄陽攻南陽!”
趙石忽然發現,鄧鐸的臉上瞬間充滿榮光,神色激動。
李景隆喝口茶,又笑道,“國舅爺,您可知為何選這條線嗎?”
“晚輩願聞其詳!”趙石正色問道。
“當時呀!元廷尚有控弦之士百萬,但論實力還在咱們大明之上,且還有王保保這樣的名將!”李景隆說著,搖搖手指,“可千萬別覺得王保保是敗軍之將,就看貶了人家啊!人家可是太上皇盛讚的天下第一好男子!”
這斷曆史趙石是知道的,當初眾人都說常遇春是天下第一好男兒。而太上皇卻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得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但他幼年讀書的時候,老師對這段內容的講解是,其實太上皇如此誇讚王保保是為了離間蒙元君臣。
這時,李景隆又話鋒一轉。
“二十五萬精兵,直攻山東,大都近在咫尺。許多人都建議,直接兵發元大都。但太上皇確實,大都蒙元經營百年,燕雲之地胡風太盛,又距離塞外遼東太近,若孤軍深入作戰不利恐有全軍覆沒之憂!”
“所以是咱們北伐軍大軍在山東拐彎了,直奔河南!”李景隆笑道,“開平王掃蕩山東全境,對北平行威逼之態。後和中山王兵出樂安常茹植入,先下汴梁後下洛陽,再和我嶽父合並一處!”
說到此處,李景隆看著趙石,“國舅爺您聽明白什麽沒有?”
趙石正聽得入迷,搖搖頭,“這裏麵還有其他原因?”
“首先,此乃太上皇定下的北伐之策。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山東河南,一個是元大都的屏障一個是他的羽翼,咱們占了這兩個地方,就等於先斷了他的手腳!”
“而之後呢!”李景隆講得繪聲繪色,“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北伐是正奇並用,相輔相成。”說著,他歎口氣,“世人都誇耀中山王開平王之功,殊不知拔潼關而守這事當中,我嶽父寧河王他老人家才是首功!”
說著,笑道,“當然,太上皇他老人家是知道的,不然也不能王爵酬其功也!”
鄧鐸在一旁,雙眼越發明亮,太陽穴一鼓一鼓,仿佛幻想著當日他父親領兵廝殺的場景。
而趙石則是沉吟一番,“那....晚輩請問,偏師出襄陽和拔潼關....?”
“這孩子不是武將的材料!”
李景隆心中暗道一句,嘴上笑道,“寧河王出襄陽攻南陽,等於直接斷了元軍從側翼攻擊我山東大軍的可能,而中山王等之所以掃平河南不費吹灰之力,也是因為我嶽父寧河王在正麵強攻之因啊!”
“河南平定,下一步就是陝州,當是時之他蒙元精兵強將隻能退守陝西,任憑我大明虎賁調頭,直奔元大都!”
“哎!”說到此處,李景隆歎息道,“國朝論功臣,我嶽父寧河王之功,穩坐前五!”
他說到這,趙石已是明白了。
趕緊起身抱拳道,“晚輩才疏學淺,以前竟不知貴府功高至此,一路上多有怠慢,還望海涵!”
李景隆這話,看似在講述北伐,其實是在跟趙石說,鄧家的根基有多厚。
那是僅在徐達常遇春之後的人物,但論戰功湯和他們都要靠邊站的。而且就算李景隆他爹李文忠剛出道的時候,也是人家鄧家手下的小兵。
當然,若是鄧家根子不硬,也不可能是他李景隆的嶽家。
鄧鐸臉上泛光,“可惜後人不孝,白白墮了父輩的英名!”
“哎,你就是時運不濟!萬不可妄自菲薄!”李景隆笑道。
鄧家眼看就要抬頭了,一個都督府的斷事官,再加上皇上的侍衛親軍統領,翻身就在這幾年的事兒。
李景隆這也是在提醒趙石,這是一股很厲害的潛力股。你看看人家,剛有翻身的跡象,就有地方的總兵貼上來,若再過幾年站穩腳跟還了得。
當日鄧愈手下也是有一班人馬的,軍中關係尚在,隻要好好經營,不愁沒有借助。
就這時,親兵李小歪又從外邊進來,低聲道,“老爺有信,大少爺的!”
李景隆臉色一頓,伸手拿過來,當著趙石和鄧鐸的麵就打開,剛看了幾眼就深深皺眉。
~~
孤燈一盞,李景隆奮筆疾書。
“信收到,吾兒沉穩吾心甚慰。駙馬府抵押借款之書留好,你親自保管且要下封口令,不許外人知曉。”
“吾兒之妻乃是郡主,與南康公主姑侄至親,當多多走動人情來往。”
寫著,李景隆的臉色鄭重起來。
“吾不在京師之中,萬般無不可,唯獨太上皇之龍體心中實在放不下。吾兒,日後來信,太上皇身體之事當急急告知,切記切記!”
~~
大家元宵節快樂。
明天我可能要耽擱,因為明天帶我老媽迴廣州啦。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