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懸空,繁星點點,映照在北鄉城的街道上。
崔枕又悄無聲息離開了,這次他沒有乘坐馬車,
幹瘦的崔枕,就那麽步履蹣跚地行走在這寬闊的青石板路上。
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瘦弱,仿佛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
他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皺紋如同枯枝一般縱橫交錯,皮膚幹燥而粗糙。
他眼窩深陷,閃爍著暗淡的光芒,一頭白發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獨顯幾分孤寂。
影子在月色的照耀下被拉的很長,就如他此刻的心緒。
此時此刻,崔枕腦海裏閃過一道道麵孔,那是許多年前他的同窗同僚,
那時他們還年輕,還意氣風發,充滿朝氣。
他們曾一起飲酒作樂,一起發出豪言壯語,立誓要做那名垂青史,造福一方的好官...
可官場如戰場,好人難做官,蠅營狗苟,趨炎附勢者高升,
在如今的大乾更是如此。
看著以往的一位位好友同流合汙,和光同塵,
崔枕雖然嘴上不說,但痛在心裏。
不知何時起,清正廉潔似乎變成了大乾官場異類,
曾幾何時,一向正直爽快的同窗也會與他說,
“崔兄,早日認清現實,若不趨炎附勢,我等普通人如何為官?你不當狗,多的是人當狗,再不快些就沒機會了。”
但崔枕不願違背心中所想,一直不曾同流合汙,
以至於他的朋友越來越少,直至當年同窗徹底恩斷義絕。
如今這一幕幕,似乎在今晚再次重演,
他不知道在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想知道,
為何英姿勃發的靖安侯變成了如此模樣,不光要與拓跋部合作,還要將一些軍資送與拓跋部,
難不成是為了曲州安康?
崔枕是不信的,以靖安軍如今的實力,
加之靖安侯那神秘莫測的兵法韜略,就算不能北擊草原,也能守曲州無恙。
更何況,曲州還有二十萬邊軍呢,就算是死守城池,讓他們都去死,也能守住曲州。
這一點,就連曲州內反對靖安侯的一些人都深信不疑。
但如今...
“為何如此啊...”
沙啞幹澀的聲音在街道上迴響,崔枕臉上寫滿了不甘。
他見證了靖安軍的崛起揚名,似乎又將見證靖安軍的沒落失意,
這一切讓他猝不及防,似乎太快了些。
夜晚的北鄉城格外安靜,街道上靜謐無聲,
隻有不時從遠處傳來的幾聲犬吠,給這死寂的城池增添幾分生機。
崔枕原本挺直的腰杆漸漸彎了下來,像是被打斷了脊梁骨。
人在什麽時候最絕望?在見到希望消失之後。
他能清楚地記得,從京城傳來靖安侯“打出去”的豪言壯語之後,他是有多開心。
激動得他連夜抄沒了兩個官員的家財,以來采買軍資,
以往溫和的手段也變得酷烈。
可如今...一切都變了。
隨著他的走動,深色長袍在風中搖曳,發出細微的響聲,像是在訴說他內心的寂寞和哀愁,
幹枯的雙手緊緊地攥著衣角,將其捏得毫無血色,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甘。
直至重新迴到北鄉城府衙,崔枕駐足在門前,看著明晃晃的匾額,發出一聲長長歎息...
....
翌日清晨,京城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點點顯露身形,
古色古香的建築一個個冒了出來,就如那雨後春筍,接連不斷。
京城最中央,坐落著輝煌宏偉的古建築群,朱紅色的牆壁與金黃色的穹頂彰顯著它的高貴。
此乃大乾之精華所在,皇城。
在皇宮入口處,此刻已經聚集了大大小小的文武百官七百餘名。
今日是大朝會的日子,他們身穿整潔的朝服靜靜立在那裏,
雖然不能進入皇帝所在大殿,但依舊沉穩莊重,
煌煌大乾,人多如牛毛,
能在今日站在此地的隻有這七百餘人,這便是京官的驕傲。
但更讓他們向往的,是能進入金鑾殿的那百餘名官員,
想要進入其中,除科道言官禦史外,最低都要四品,
這對朝堂諸公來說算不得什麽,但不管對於在場的諸位官員,還是對這整個京城,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不過即便他們進不去,依舊有不少太監分立兩側,傳遞著金鑾殿內皇帝與大臣們的對話。
時間一點點流逝,冷風吹動著官員們的衣袖,
雖然寒冷已經讓他們的鼻子微微發紅,但他們依舊在維持著官員的體麵。
不過還是有不少官員默默低著頭,顯得無所事事。
直到一旁的太監高唿:“兵部都給事中出列,言。”
“陛下,邊軍勳貴之腐敗,甚於毒瘤,侵蝕國家之肌體,威脅社稷之安寧。
臣深感憂慮,故冒死上奏,懇請陛下予以徹查。
臣彈劾兵部左侍郎,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曲州都指揮使,靖安侯林青,
私通外敵,裏通外國,致國朝危亡於不顧,致君忠恩於不聞,
邊防空虛,邊疆不穩,懇請陛下籍其家,抄其族,滅其名,重振朝綱。”
“來了。”
金鑾殿外,不少低頭假寐的官員猛地睜開眼睛,心中發出一聲驚唿,其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默默抬起腦袋。
作為京官,對於朝堂風向之掌控冠絕大乾,
從流言蜚語擴大,直至如今上下皆知,他們都能看得出來,靖安侯危險了。
這是打壓,也是文武百官士林學子對今上的不滿。
靖安軍之動向無人知曉,不論是五軍都督府還是兵部,都對其行蹤一無所知,
以至於烏孫部之事結束,朝廷才得以知曉,
雖大勝,百姓高唿雀躍,
但士林震動,朝堂上下居然無一人事先知道此事,
一支無法約束的軍伍,對於一些人來說,是禁忌。
今日可以出現在域外草原,明日就可以出現在這大乾京城。
果不其然,隨著兵部都給事中彈劾靖安侯,
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五位都給事中皆出言彈劾,
另,六科左右給事中同樣出言彈劾,
一時間,金鑾殿內頓時陷入死寂,文武百官皺緊眉頭,對於六科又多了幾分忌憚,
若是此等彈劾落到他們身上,那他們定然無法安然走出這金鑾殿,說不得要罷官流放。
還有不少官員將視線投向最前方的朝堂九卿,尤其是左都禦史陸務升,
他為新晉九卿,正是急需立威之時,為何還不出聲。
都察掌規諫、稽察、檢察百官之權,
靖安侯雖為勳貴,但也是朝堂百官,如今六科給事中作為科道言官出言彈劾,
都察院的監察禦史沒有道理不予以配合。
但...陸務升依舊老神在在,像是沒有聽到周圍言語,沒有察覺身旁注視一般。
其餘袞袞諸公皆是如此。
崔枕又悄無聲息離開了,這次他沒有乘坐馬車,
幹瘦的崔枕,就那麽步履蹣跚地行走在這寬闊的青石板路上。
身影在夜色中顯得格外瘦弱,仿佛一陣風就能將他吹倒。
他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皺紋如同枯枝一般縱橫交錯,皮膚幹燥而粗糙。
他眼窩深陷,閃爍著暗淡的光芒,一頭白發在微風中輕輕飄動,獨顯幾分孤寂。
影子在月色的照耀下被拉的很長,就如他此刻的心緒。
此時此刻,崔枕腦海裏閃過一道道麵孔,那是許多年前他的同窗同僚,
那時他們還年輕,還意氣風發,充滿朝氣。
他們曾一起飲酒作樂,一起發出豪言壯語,立誓要做那名垂青史,造福一方的好官...
可官場如戰場,好人難做官,蠅營狗苟,趨炎附勢者高升,
在如今的大乾更是如此。
看著以往的一位位好友同流合汙,和光同塵,
崔枕雖然嘴上不說,但痛在心裏。
不知何時起,清正廉潔似乎變成了大乾官場異類,
曾幾何時,一向正直爽快的同窗也會與他說,
“崔兄,早日認清現實,若不趨炎附勢,我等普通人如何為官?你不當狗,多的是人當狗,再不快些就沒機會了。”
但崔枕不願違背心中所想,一直不曾同流合汙,
以至於他的朋友越來越少,直至當年同窗徹底恩斷義絕。
如今這一幕幕,似乎在今晚再次重演,
他不知道在京城到底發生了什麽,但想知道,
為何英姿勃發的靖安侯變成了如此模樣,不光要與拓跋部合作,還要將一些軍資送與拓跋部,
難不成是為了曲州安康?
崔枕是不信的,以靖安軍如今的實力,
加之靖安侯那神秘莫測的兵法韜略,就算不能北擊草原,也能守曲州無恙。
更何況,曲州還有二十萬邊軍呢,就算是死守城池,讓他們都去死,也能守住曲州。
這一點,就連曲州內反對靖安侯的一些人都深信不疑。
但如今...
“為何如此啊...”
沙啞幹澀的聲音在街道上迴響,崔枕臉上寫滿了不甘。
他見證了靖安軍的崛起揚名,似乎又將見證靖安軍的沒落失意,
這一切讓他猝不及防,似乎太快了些。
夜晚的北鄉城格外安靜,街道上靜謐無聲,
隻有不時從遠處傳來的幾聲犬吠,給這死寂的城池增添幾分生機。
崔枕原本挺直的腰杆漸漸彎了下來,像是被打斷了脊梁骨。
人在什麽時候最絕望?在見到希望消失之後。
他能清楚地記得,從京城傳來靖安侯“打出去”的豪言壯語之後,他是有多開心。
激動得他連夜抄沒了兩個官員的家財,以來采買軍資,
以往溫和的手段也變得酷烈。
可如今...一切都變了。
隨著他的走動,深色長袍在風中搖曳,發出細微的響聲,像是在訴說他內心的寂寞和哀愁,
幹枯的雙手緊緊地攥著衣角,將其捏得毫無血色,以此來發泄心中的不甘。
直至重新迴到北鄉城府衙,崔枕駐足在門前,看著明晃晃的匾額,發出一聲長長歎息...
....
翌日清晨,京城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點點顯露身形,
古色古香的建築一個個冒了出來,就如那雨後春筍,接連不斷。
京城最中央,坐落著輝煌宏偉的古建築群,朱紅色的牆壁與金黃色的穹頂彰顯著它的高貴。
此乃大乾之精華所在,皇城。
在皇宮入口處,此刻已經聚集了大大小小的文武百官七百餘名。
今日是大朝會的日子,他們身穿整潔的朝服靜靜立在那裏,
雖然不能進入皇帝所在大殿,但依舊沉穩莊重,
煌煌大乾,人多如牛毛,
能在今日站在此地的隻有這七百餘人,這便是京官的驕傲。
但更讓他們向往的,是能進入金鑾殿的那百餘名官員,
想要進入其中,除科道言官禦史外,最低都要四品,
這對朝堂諸公來說算不得什麽,但不管對於在場的諸位官員,還是對這整個京城,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不過即便他們進不去,依舊有不少太監分立兩側,傳遞著金鑾殿內皇帝與大臣們的對話。
時間一點點流逝,冷風吹動著官員們的衣袖,
雖然寒冷已經讓他們的鼻子微微發紅,但他們依舊在維持著官員的體麵。
不過還是有不少官員默默低著頭,顯得無所事事。
直到一旁的太監高唿:“兵部都給事中出列,言。”
“陛下,邊軍勳貴之腐敗,甚於毒瘤,侵蝕國家之肌體,威脅社稷之安寧。
臣深感憂慮,故冒死上奏,懇請陛下予以徹查。
臣彈劾兵部左侍郎,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曲州都指揮使,靖安侯林青,
私通外敵,裏通外國,致國朝危亡於不顧,致君忠恩於不聞,
邊防空虛,邊疆不穩,懇請陛下籍其家,抄其族,滅其名,重振朝綱。”
“來了。”
金鑾殿外,不少低頭假寐的官員猛地睜開眼睛,心中發出一聲驚唿,其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默默抬起腦袋。
作為京官,對於朝堂風向之掌控冠絕大乾,
從流言蜚語擴大,直至如今上下皆知,他們都能看得出來,靖安侯危險了。
這是打壓,也是文武百官士林學子對今上的不滿。
靖安軍之動向無人知曉,不論是五軍都督府還是兵部,都對其行蹤一無所知,
以至於烏孫部之事結束,朝廷才得以知曉,
雖大勝,百姓高唿雀躍,
但士林震動,朝堂上下居然無一人事先知道此事,
一支無法約束的軍伍,對於一些人來說,是禁忌。
今日可以出現在域外草原,明日就可以出現在這大乾京城。
果不其然,隨著兵部都給事中彈劾靖安侯,
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五位都給事中皆出言彈劾,
另,六科左右給事中同樣出言彈劾,
一時間,金鑾殿內頓時陷入死寂,文武百官皺緊眉頭,對於六科又多了幾分忌憚,
若是此等彈劾落到他們身上,那他們定然無法安然走出這金鑾殿,說不得要罷官流放。
還有不少官員將視線投向最前方的朝堂九卿,尤其是左都禦史陸務升,
他為新晉九卿,正是急需立威之時,為何還不出聲。
都察掌規諫、稽察、檢察百官之權,
靖安侯雖為勳貴,但也是朝堂百官,如今六科給事中作為科道言官出言彈劾,
都察院的監察禦史沒有道理不予以配合。
但...陸務升依舊老神在在,像是沒有聽到周圍言語,沒有察覺身旁注視一般。
其餘袞袞諸公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