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魏略》中的夏侯獻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郎中魚豢在張華的引薦下前來相國府謁見夏侯獻。
看了卷名後,夏侯獻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人正是《魏略》的編撰者。
《魏略》從魏武開始撰寫,敘事頗注重品節作風,敢於揭露當朝權貴的醜事,如曹操、曹丕、曹休、夏侯惇、何晏、蔣濟、司馬懿、趙儼等,且對各階層人物描寫得極為細致。
哎呀,秘事....夏侯獻把什麽曹氏夏侯氏之關係立刻拋之腦後,吃瓜之心瞬間爆棚。
他不斷地翻閱,一樁樁一件件仿佛在眼前浮現。
崔琰之死、毛玠之廢、曹真改姓、何晏奢靡、蔣濟賣官、趙儼受賄、夏侯惇恃寵而驕、曹丕心胸狹窄等等。
除了魏人,此卷還記錄了吳蜀兩國的人和事。
例如張飛強娶十三歲的夏侯氏,這讓夏侯淵深以為恨。
說起來,劉禪的兩任皇後皆是出自張飛之女,出自夏侯氏。
夏侯獻不由感歎,都是一家人,別硬撐了,投了得了。
他繼續撿著“爽點”跳章翻看,看到劉禪被人販子拐賣、與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三顧茅廬”、孫權草船避箭等有意思的橋段,會心一笑。
忽然間,他想到一個問題,方才翻看“諸夏侯曹傳”時好像沒有看到關於自己的內容。
正常來說,他應該在曹爽、曹肇、夏侯玄那一傳裏。
另外,這個順序有點意思。
“夏侯”在前,“曹”卻在後。
“魚君,不知此卷為何沒有孤的事跡?”此刻夏侯獻已隱隱猜到的緣由,開口發問實則是有討要之意。
常言道:君舉必書。
而帝王不觀自己史書是不成文規定。
但夏侯獻又不是帝王,不在這規定之內。
而且他就看看,不改。
果不其然,魚豢聞言拱手答道:“大王有單獨一傳,若大王願意一觀,臣下這就呈上。”
“不過臣有言在先,這《魏略》雖不是官修,是臣私下編撰,但收錄種種皆有跡可循,鮮有偏頗,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大王一笑了之。”
夏侯獻撫須笑道:“孤行事坦蕩,不懼史官筆。”
“大王好心胸!”魚豢說完,在一摞冊子中翻找著,不多時一卷《魏略?夏侯獻傳》便呈到了眼前。
夏侯獻心中五味雜陳,《魏略》到後世隻有殘本,多在裴鬆之引注中出現。
而保存相對完整的《三國誌》中,除了各國君主之外,被單獨立傳的隻有諸葛亮和陸遜二人。
故而被單獨立傳的意義是不同的。
打開傳記,他初入仕時的場景就如畫卷一般在眼前展開。
《魏略》曰:明帝東堂設宴,是時蜀相諸葛亮漢中開府,厲兵秣馬。
獻建言曰:“亮今歲恐寇雍涼,建以真都督關中,以備不時。”
三月,蜀軍寇邊,明帝深歎獻之遠慮,遂遷參軍、驍騎校尉,隨駕鎮長安。
看到這裏,夏侯獻感慨時光荏苒,這份記載雖然有些小出入,但大體上是不差的。
接著看:
魏略曰:振威將軍吳質驕縱,明帝深惡,欲罷其兵權。
是時,獻為散騎侍郎,出使河北。
質拔劍怒曰:“豎子,安敢口出狂言!”
獻拔劍對曰:“將軍若反,請斬我頭!如若不然,將軍莫要自誤!”
質幡醒,愧曰:“先帝於我厚恩,豈可辜負!”後,欲將女吳氏嫁之,獻不從。
魏略曰:獻出淮南,任郡守。獻攻舒城,使壯士詐朱桓。壯士曰:“某心意已決,不悔矣!”獻舉酒對曰:“事成,吾於舒城為君祭。”
魏略曰:吳賊寇邊,獻出屯廬江。獻麾下將文欽殺良冒功,獻欲斬之,後念大戰在即不宜斬將,遂赦免。淮南諸將皆怨:“府君軍紀不明,難成大事。”
魏略曰:獻辟俗吏鄧艾為掾,深歎其才,嚐抵足而眠。
艾口吃,欽嚐笑曰:“艾艾有何能乎?”獻怒曰:“自領軍杖二十!”後,欽每犯,皆領二十,軍中雲:二十杖將軍。
魏略曰:孫權攻合肥,獻於逍遙津拒之。
獻遣張遼子虎,夜襲吳營,令曰:“殺至敵營,眾將俱喊‘遼來遼來’,敵自潰。”虎從之,果然。
魏略曰:獻出關中,安西長史,蜀人寇邊,邀北胡軻比能入寇關中,大軍出塞,胡騎圍困,軍士嘩變。獻怒而斬魁首,方止。
魏略曰: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上邽,亮糧盡退走。
張合欲合兵追之,獻曰:“吾藏兵新陽,將軍隨吾一道,亦可建功。”合從之,卻無功而返。
合慮曰:“安西長史貽誤軍機,大都督將罪之。”獻對曰:“甘當軍法!”
魏略曰:並州刺史畢軌於樓煩大敗於鮮卑,明帝震怒,詔獻與驍騎將軍秦朗入並討之。鮮卑平,詔軌迴洛,獻為並州刺史,軌曰:“本以奉明輔我爾!”
魏略曰:孫權攻合肥,獻從舒城入巢湖,盡燒其船。後追至湖畔,萬箭齊發,傷留讚目,權遁走,獻恨曰:“孫仲謀必死吾手也!”
魏略曰:獻宴司馬昭曰:“日後吾進,召汝為從事。”獻後為領軍,悔之。昭曰:“公何故出爾反爾?”獻笑曰:“非從事,而長史也!”昭大喜。
魏略曰:放、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內不平。
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複幾?”
是時資子密賣官鬻爵,獻聯護軍濟計之,明帝深惡,遂罷放、資。
魏略曰:獻出幽州,征北將軍。是時軻比能勢大,獻欲遣死士除之,用幽州人韓龍,臨行前獻賜龍名刀百辟,拜曰:“大丈夫成就功名,正在今日。”龍對曰:“吾往矣!”
魏略曰:鮮卑皆降,獻知莫護跋獨愛步搖,令匠人作數十贈之,莫護跋涕零,深服之,以為藩屬。
魏略曰:獻與資交惡,資因罪流放樂浪,資之妻劉氏姿容貌美,充作官婢,獻擄之。
看到這裏,夏侯獻眉頭一皺。
原本看得津津有味,有些與事實不相符的他真的就一笑而過,但唯獨這一條....
我怎麽就擄人妻妾了?
這是誹謗!
看了卷名後,夏侯獻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人正是《魏略》的編撰者。
《魏略》從魏武開始撰寫,敘事頗注重品節作風,敢於揭露當朝權貴的醜事,如曹操、曹丕、曹休、夏侯惇、何晏、蔣濟、司馬懿、趙儼等,且對各階層人物描寫得極為細致。
哎呀,秘事....夏侯獻把什麽曹氏夏侯氏之關係立刻拋之腦後,吃瓜之心瞬間爆棚。
他不斷地翻閱,一樁樁一件件仿佛在眼前浮現。
崔琰之死、毛玠之廢、曹真改姓、何晏奢靡、蔣濟賣官、趙儼受賄、夏侯惇恃寵而驕、曹丕心胸狹窄等等。
除了魏人,此卷還記錄了吳蜀兩國的人和事。
例如張飛強娶十三歲的夏侯氏,這讓夏侯淵深以為恨。
說起來,劉禪的兩任皇後皆是出自張飛之女,出自夏侯氏。
夏侯獻不由感歎,都是一家人,別硬撐了,投了得了。
他繼續撿著“爽點”跳章翻看,看到劉禪被人販子拐賣、與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三顧茅廬”、孫權草船避箭等有意思的橋段,會心一笑。
忽然間,他想到一個問題,方才翻看“諸夏侯曹傳”時好像沒有看到關於自己的內容。
正常來說,他應該在曹爽、曹肇、夏侯玄那一傳裏。
另外,這個順序有點意思。
“夏侯”在前,“曹”卻在後。
“魚君,不知此卷為何沒有孤的事跡?”此刻夏侯獻已隱隱猜到的緣由,開口發問實則是有討要之意。
常言道:君舉必書。
而帝王不觀自己史書是不成文規定。
但夏侯獻又不是帝王,不在這規定之內。
而且他就看看,不改。
果不其然,魚豢聞言拱手答道:“大王有單獨一傳,若大王願意一觀,臣下這就呈上。”
“不過臣有言在先,這《魏略》雖不是官修,是臣私下編撰,但收錄種種皆有跡可循,鮮有偏頗,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大王一笑了之。”
夏侯獻撫須笑道:“孤行事坦蕩,不懼史官筆。”
“大王好心胸!”魚豢說完,在一摞冊子中翻找著,不多時一卷《魏略?夏侯獻傳》便呈到了眼前。
夏侯獻心中五味雜陳,《魏略》到後世隻有殘本,多在裴鬆之引注中出現。
而保存相對完整的《三國誌》中,除了各國君主之外,被單獨立傳的隻有諸葛亮和陸遜二人。
故而被單獨立傳的意義是不同的。
打開傳記,他初入仕時的場景就如畫卷一般在眼前展開。
《魏略》曰:明帝東堂設宴,是時蜀相諸葛亮漢中開府,厲兵秣馬。
獻建言曰:“亮今歲恐寇雍涼,建以真都督關中,以備不時。”
三月,蜀軍寇邊,明帝深歎獻之遠慮,遂遷參軍、驍騎校尉,隨駕鎮長安。
看到這裏,夏侯獻感慨時光荏苒,這份記載雖然有些小出入,但大體上是不差的。
接著看:
魏略曰:振威將軍吳質驕縱,明帝深惡,欲罷其兵權。
是時,獻為散騎侍郎,出使河北。
質拔劍怒曰:“豎子,安敢口出狂言!”
獻拔劍對曰:“將軍若反,請斬我頭!如若不然,將軍莫要自誤!”
質幡醒,愧曰:“先帝於我厚恩,豈可辜負!”後,欲將女吳氏嫁之,獻不從。
魏略曰:獻出淮南,任郡守。獻攻舒城,使壯士詐朱桓。壯士曰:“某心意已決,不悔矣!”獻舉酒對曰:“事成,吾於舒城為君祭。”
魏略曰:吳賊寇邊,獻出屯廬江。獻麾下將文欽殺良冒功,獻欲斬之,後念大戰在即不宜斬將,遂赦免。淮南諸將皆怨:“府君軍紀不明,難成大事。”
魏略曰:獻辟俗吏鄧艾為掾,深歎其才,嚐抵足而眠。
艾口吃,欽嚐笑曰:“艾艾有何能乎?”獻怒曰:“自領軍杖二十!”後,欽每犯,皆領二十,軍中雲:二十杖將軍。
魏略曰:孫權攻合肥,獻於逍遙津拒之。
獻遣張遼子虎,夜襲吳營,令曰:“殺至敵營,眾將俱喊‘遼來遼來’,敵自潰。”虎從之,果然。
魏略曰:獻出關中,安西長史,蜀人寇邊,邀北胡軻比能入寇關中,大軍出塞,胡騎圍困,軍士嘩變。獻怒而斬魁首,方止。
魏略曰: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上邽,亮糧盡退走。
張合欲合兵追之,獻曰:“吾藏兵新陽,將軍隨吾一道,亦可建功。”合從之,卻無功而返。
合慮曰:“安西長史貽誤軍機,大都督將罪之。”獻對曰:“甘當軍法!”
魏略曰:並州刺史畢軌於樓煩大敗於鮮卑,明帝震怒,詔獻與驍騎將軍秦朗入並討之。鮮卑平,詔軌迴洛,獻為並州刺史,軌曰:“本以奉明輔我爾!”
魏略曰:孫權攻合肥,獻從舒城入巢湖,盡燒其船。後追至湖畔,萬箭齊發,傷留讚目,權遁走,獻恨曰:“孫仲謀必死吾手也!”
魏略曰:獻宴司馬昭曰:“日後吾進,召汝為從事。”獻後為領軍,悔之。昭曰:“公何故出爾反爾?”獻笑曰:“非從事,而長史也!”昭大喜。
魏略曰:放、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內不平。
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複幾?”
是時資子密賣官鬻爵,獻聯護軍濟計之,明帝深惡,遂罷放、資。
魏略曰:獻出幽州,征北將軍。是時軻比能勢大,獻欲遣死士除之,用幽州人韓龍,臨行前獻賜龍名刀百辟,拜曰:“大丈夫成就功名,正在今日。”龍對曰:“吾往矣!”
魏略曰:鮮卑皆降,獻知莫護跋獨愛步搖,令匠人作數十贈之,莫護跋涕零,深服之,以為藩屬。
魏略曰:獻與資交惡,資因罪流放樂浪,資之妻劉氏姿容貌美,充作官婢,獻擄之。
看到這裏,夏侯獻眉頭一皺。
原本看得津津有味,有些與事實不相符的他真的就一笑而過,但唯獨這一條....
我怎麽就擄人妻妾了?
這是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