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巴丘士氣大振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巴丘城。
“將軍,大致清點了一下,軍中逃走司馬一名,軍侯三名,下級軍官和士兵還有大小官吏大約五百餘。”
朱績沉著臉,鼻息很重。
好在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采取強製措施限製所有人出城。
否則軍中怯戰情緒再如此蔓延下去,可不是僅僅損失幾百人這麽簡單了。
他麾下真正屬於他的私兵,其實隻有三千多人,其餘的七千多人,雖歸他所領,但並不歸自己直接管轄。
而現在,他必須妥善處理這件事,否則軍心大潰是遲早的事情。
“都押上來!”
身旁部將厲聲大喊,一群沒能走脫的逃兵各自被綁著帶到了軍營的空地,跪成得整整齊齊。
“將軍。”部將沉聲道,“依軍法,逃兵立斬,父母、妻子、兄弟皆株連處死。”
聞言,麵前哭喊聲一片,大喊饒命,盡管他們知道這可能於事無補,但人在死亡麵前的渺小的、膽怯的。
然而下一刻,朱績的一句話卻讓眾人全部愣住。
“本督可以饒恕爾等,並且如若有人想要離去,可自便。”
“將軍,這.....”身旁部將不可思議道,“若不按軍法處置,如何穩定軍心。”
朱績伸手止住部將,心中已有了打算。
如今這個局麵,殺人立威或許可以止息浮躁,但卻對士氣沒有半點提升。
士兵們畏魏如虎,早已膽寒,官員們守財之奴,見不得半點損失。
這樣的士氣,即便帶去抵擋魏軍又如何有勝算呢?
“本督並非虛言,若想離去就此散去。”朱績喝令,“給他們鬆綁。”
“喏。”
士兵們照做。
劫後餘生的士兵官吏們左顧右盼,都呆愣在原地,但沒人真的敢就此離去。
朱績目光掃過眾人,即便如今的吳國早已不是當初的樣子,但朱績一個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對這裏有這深厚的情感。
深吸一口氣,他對眾人喊道:“諸位聽聞我一言!”
他的聲音洪亮,周圍的士兵們也都圍了過來。
“國家存亡,在此一戰,大丈夫當報效國家,豈能苟活於天地之間!”
“本督還是那句話,誰願意做逃兵,可以馬上就走,本督絕不阻攔。”
“而願意留下拒敵者,本督願將家財全部充軍,分與所有人。”
“本督定要與巴丘共存亡!”
這一劑強心劑真真切切地觸動了人心。
譬如夏泗樂這樣的人,在恐懼的同時又為生計所困。
本來作為逃兵,他在被抓住的那一刻已做好了全家被殺的命運,而朱績的赦免猶如天降甘露。
在朱績一番血性的言論下,感激、效忠、熱血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心中恐懼暫時消散。
即便日後可能會後悔,但在這一刻,夏泗樂渾身充滿鬥誌。
...........
大江,監利流域。
黎明的曙光穿過厚重的陰霾,灑在江麵。
大量船隻殘骸七零八落,有的還在兀自燃著微弱的火光,升起淡淡黑煙。
破碎的木板、斷裂的桅杆漂浮四散,在渾濁的江水上起起伏伏。
焦糊味彌漫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一艘樓船緩緩靠岸,那是魏鎮南大將軍王基的坐艦。
很快,一士兵“噔噔噔”得走上甲板,走到王基麵前,拱手道:“大將軍,我乃陸將軍麾下,特來向大將軍匯報。”
“講。”
“我軍斬殺敵軍四百餘眾,俘虜千餘,糧草輜重無數,敵鍾離姓將領,棄營不知所蹤。”
“知道了。”王基猶自望著狼藉的江麵。
士兵抱拳,轉身離去。
不多時,王基叫來鎮南長史問道:“此役戰船截獲幾何?”
“吳司馬還在清點。”
“嗯。”王基點頭,“清點完後,由你主持酌情分配給王、陸兩軍。”
鎮南長史拱手應喏,隨後又開口問道:“那...吳軍俘虜怎麽處置?”
“你覺得如何?”王基轉頭看來。
鎮南長史想了想:“我軍沒餘力去管那些俘虜,不如斬殺將耳朵送往巴丘,以震懾巴丘守軍?”
王基深思一陣,道:“據說這鍾離茂是朱績的親將,他軍中士兵的家眷、兄弟和親朋都在巴丘,如果駐守巴丘的是別人的部隊,這麽做或許有效,但現在不成。”
鎮南長史心裏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
吳軍魏軍不同,魏軍的家眷一般都不跟隨士兵在一處,基本都在腹地,甚至是京城。
而吳軍則不然,他們的家眷大多跟隨著士兵一起,治軍嚴酷的吳將還會把士兵家眷集中管理。
說不上到底是大魏的好,還是吳軍的好,總之都是管理士兵的手段之一罷了。
他點點頭:“大將軍所言不錯,若殺了這些俘虜,說不定會激起吳軍複仇的欲望,反而漲了敵軍士氣。”
說完,他又給出建議:“那不如優待這些俘虜,把他們放迴吳境,讓他們感恩我大魏的仁德,消磨守軍鬥誌。”
“此事再做計議,先去接收戰船把。”王基暫時拿不定主意,決定等打掃完戰場後再說。
黃昏時分,魏軍終於將戰場打掃完畢,江麵上破損的木屑順流而下,去了巴丘。
魏軍眾將都很得意,想象著巴丘守軍看見自家戰船的殘骸出現在江麵時,那種恐懼不安的神情。
初戰大捷,讓眾將變得有些飄飄然,他們雖然不被允許喝酒,但軍中還是毫不吝嗇地發放了肉,讓將士們開開葷。
大帳外一片歡騰,王基卻麵色沉穩地看著案上的地圖。
他在猶豫到底是趁勢出擊直取巴丘,還是穩住陣腳穩紮穩打。
很快,他叫來了陸抗等人商議對策。
“幼節,你對朱績這個人他了解多少?”
“將軍,大致清點了一下,軍中逃走司馬一名,軍侯三名,下級軍官和士兵還有大小官吏大約五百餘。”
朱績沉著臉,鼻息很重。
好在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采取強製措施限製所有人出城。
否則軍中怯戰情緒再如此蔓延下去,可不是僅僅損失幾百人這麽簡單了。
他麾下真正屬於他的私兵,其實隻有三千多人,其餘的七千多人,雖歸他所領,但並不歸自己直接管轄。
而現在,他必須妥善處理這件事,否則軍心大潰是遲早的事情。
“都押上來!”
身旁部將厲聲大喊,一群沒能走脫的逃兵各自被綁著帶到了軍營的空地,跪成得整整齊齊。
“將軍。”部將沉聲道,“依軍法,逃兵立斬,父母、妻子、兄弟皆株連處死。”
聞言,麵前哭喊聲一片,大喊饒命,盡管他們知道這可能於事無補,但人在死亡麵前的渺小的、膽怯的。
然而下一刻,朱績的一句話卻讓眾人全部愣住。
“本督可以饒恕爾等,並且如若有人想要離去,可自便。”
“將軍,這.....”身旁部將不可思議道,“若不按軍法處置,如何穩定軍心。”
朱績伸手止住部將,心中已有了打算。
如今這個局麵,殺人立威或許可以止息浮躁,但卻對士氣沒有半點提升。
士兵們畏魏如虎,早已膽寒,官員們守財之奴,見不得半點損失。
這樣的士氣,即便帶去抵擋魏軍又如何有勝算呢?
“本督並非虛言,若想離去就此散去。”朱績喝令,“給他們鬆綁。”
“喏。”
士兵們照做。
劫後餘生的士兵官吏們左顧右盼,都呆愣在原地,但沒人真的敢就此離去。
朱績目光掃過眾人,即便如今的吳國早已不是當初的樣子,但朱績一個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對這裏有這深厚的情感。
深吸一口氣,他對眾人喊道:“諸位聽聞我一言!”
他的聲音洪亮,周圍的士兵們也都圍了過來。
“國家存亡,在此一戰,大丈夫當報效國家,豈能苟活於天地之間!”
“本督還是那句話,誰願意做逃兵,可以馬上就走,本督絕不阻攔。”
“而願意留下拒敵者,本督願將家財全部充軍,分與所有人。”
“本督定要與巴丘共存亡!”
這一劑強心劑真真切切地觸動了人心。
譬如夏泗樂這樣的人,在恐懼的同時又為生計所困。
本來作為逃兵,他在被抓住的那一刻已做好了全家被殺的命運,而朱績的赦免猶如天降甘露。
在朱績一番血性的言論下,感激、效忠、熱血等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心中恐懼暫時消散。
即便日後可能會後悔,但在這一刻,夏泗樂渾身充滿鬥誌。
...........
大江,監利流域。
黎明的曙光穿過厚重的陰霾,灑在江麵。
大量船隻殘骸七零八落,有的還在兀自燃著微弱的火光,升起淡淡黑煙。
破碎的木板、斷裂的桅杆漂浮四散,在渾濁的江水上起起伏伏。
焦糊味彌漫在空氣中,久久不散。
一艘樓船緩緩靠岸,那是魏鎮南大將軍王基的坐艦。
很快,一士兵“噔噔噔”得走上甲板,走到王基麵前,拱手道:“大將軍,我乃陸將軍麾下,特來向大將軍匯報。”
“講。”
“我軍斬殺敵軍四百餘眾,俘虜千餘,糧草輜重無數,敵鍾離姓將領,棄營不知所蹤。”
“知道了。”王基猶自望著狼藉的江麵。
士兵抱拳,轉身離去。
不多時,王基叫來鎮南長史問道:“此役戰船截獲幾何?”
“吳司馬還在清點。”
“嗯。”王基點頭,“清點完後,由你主持酌情分配給王、陸兩軍。”
鎮南長史拱手應喏,隨後又開口問道:“那...吳軍俘虜怎麽處置?”
“你覺得如何?”王基轉頭看來。
鎮南長史想了想:“我軍沒餘力去管那些俘虜,不如斬殺將耳朵送往巴丘,以震懾巴丘守軍?”
王基深思一陣,道:“據說這鍾離茂是朱績的親將,他軍中士兵的家眷、兄弟和親朋都在巴丘,如果駐守巴丘的是別人的部隊,這麽做或許有效,但現在不成。”
鎮南長史心裏一琢磨,確實是這個道理。
吳軍魏軍不同,魏軍的家眷一般都不跟隨士兵在一處,基本都在腹地,甚至是京城。
而吳軍則不然,他們的家眷大多跟隨著士兵一起,治軍嚴酷的吳將還會把士兵家眷集中管理。
說不上到底是大魏的好,還是吳軍的好,總之都是管理士兵的手段之一罷了。
他點點頭:“大將軍所言不錯,若殺了這些俘虜,說不定會激起吳軍複仇的欲望,反而漲了敵軍士氣。”
說完,他又給出建議:“那不如優待這些俘虜,把他們放迴吳境,讓他們感恩我大魏的仁德,消磨守軍鬥誌。”
“此事再做計議,先去接收戰船把。”王基暫時拿不定主意,決定等打掃完戰場後再說。
黃昏時分,魏軍終於將戰場打掃完畢,江麵上破損的木屑順流而下,去了巴丘。
魏軍眾將都很得意,想象著巴丘守軍看見自家戰船的殘骸出現在江麵時,那種恐懼不安的神情。
初戰大捷,讓眾將變得有些飄飄然,他們雖然不被允許喝酒,但軍中還是毫不吝嗇地發放了肉,讓將士們開開葷。
大帳外一片歡騰,王基卻麵色沉穩地看著案上的地圖。
他在猶豫到底是趁勢出擊直取巴丘,還是穩住陣腳穩紮穩打。
很快,他叫來了陸抗等人商議對策。
“幼節,你對朱績這個人他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