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真當老子是呂奉先?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府君,今晨叛軍並未攻城,卻是派了一名信使前來,求見府君。”
軍營中,身上血跡斑斑,滿是汙泥的張特扶著刀坐在小胡床上。
聽得此言,當即駁斥了迴去:“八成是叛軍的說客,不見,讓他滾!”
張特甚是懷念當年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日子,沒事消遣消遣文仲若,多快樂啊。
那時候自己隻是個打醬油的,無任一身輕。
可如今卻孤立無援,千斤重擔都壓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身邊都自己的下屬,想吐槽幾句緩解壓力,卻又開不了口。
這時真定長史走進了大帳,進來時還迴頭看了那傳來兵一眼,到了張特近前,他開口進言道:
“府君,下官剛才問過了,據說那來使是府君故交,自稱涿郡劉昕。”
“哦?”張特想了此人,“莫非是劉草鞋?”
張特不僅話癆,更是喜歡給同僚們起外號。
什麽文迷路、石胡語、司馬謀主之類的。
長史卻不知其意,一時語塞:“這....”
張特隨即解釋道:“噢,此人建安十八年生人,家道中落,唉~與其說家道中落,不如說他家壓根就沒支棱起來過。”
說起這些陳年舊事,張特便滔滔不絕起來。
“我記得那時候幽州多有胡人襲擾,他父母死得早,自己沒辦法,學著劉備賣草鞋為生。”
“他說,劉備靠賣草鞋起家,後來成了皇帝,自己也姓劉,如何不能成大事?”
雖然這話挺可笑,但長史卻並未出言譏諷,權當是那些為生活所迫的少年郎們的英雄夢吧。
“他後來也是想明白了,從了軍,聽說混得還不錯,那時我還是征北將軍手下的一員小校時,他就是任千石都尉了。”
“府君。”話到此處,長史恰到好處地打斷了張特,因為再說下去恐怕會沒完沒了。
“既知對方是說客,不見也好。當務之急,我軍應該在城中廣集物資,否則叛軍再連攻幾日,我軍恐怕連石頭都沒得扔。”
張特皺眉沉思,不多時摩挲著下巴言道:
“既是故交,不妨一見,哪怕多拖延幾個時辰,我軍也好多得一絲喘息之機。”
“物資的事你去辦,人我親自來見。”
“下官遵命。”
很快,劉昕被請到了軍營之中。
望著一身血汙的老友,劉昕不禁露出心疼的神色:“子產兄,何苦如此啊。”
張特卻是一擺手:“仲元,各位其主,不必言他,如若仲元此來是為了敘舊,兄權當是你來為我送行,九泉之下,我必會記得你的恩情。”
見張特如此決絕,劉昕竟是訝然無語。
不過他知道,哪有人上來就服軟,總要有個過程。
劉昕環顧四周,身旁甲士一個個灰頭土臉,神色緊繃,後拿起茶碗輕輕抿了一口。
“子產兄這些年過得不易吧。”
張特反問:“此話從何說來?”
劉昕道:“記得當年你來幽州,同僚中有一個黑臉將軍,長得五大三粗,兇神惡煞。”
“且慢。”張特蹙眉問道,“你說的可是文仲若?”
劉昕連忙點頭:“對對對,就是此人,文將軍嘛...我聽說啊,他現在淮北當了都督,太原郭氏都要給他幾分麵子,好不氣派!”
“是麽。”張特不鹹不淡地迴了一句。
劉昕卻又是說道:“但愚弟以為,子產兄用兵沉穩,有大將之風。那文仲若不過是一粗鄙的武夫,子產兄哪裏比他差?”
張特吃著茶,眼神偷偷打量著對方。
原來這鄉黨是來離間的!
可笑啊。
話說那文仲若確實傻頭傻腦,但也隻有我敢當麵嘲諷他,你算老幾,敢詆毀我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
然而張特並未動怒,反倒是順著對方的話題,感慨道:
“唉~就算是親生的孩子,還各有偏愛呢,何況是這些。”
“往事不提也罷,況且我知道自己是什麽本事,有多大能耐,就幹多大事。”
劉昕聞言,立馬抓住機會:“子產兄此言差矣!”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那夏侯獻專橫跋扈,懷篡逆之心,滿朝文武誰人不知?”
張特大怒:“哼!果然是為此事而來,那我問你,齊王殘暴無道,使天下離心,滿朝文武又誰心中不知?”
“而當今天子精明強幹,聰明好學,強齊王百倍,滿朝文武又有哪個心中不曉?”
“隻不過天子尚幼,不足以威懾群臣,夏侯公行伊尹、周公之事,這有何不妥?”
劉昕一時訝然,卻在思索片刻後打斷了對方的詭辯:
“這不妥!夏侯獻廢長而立幼,且今日坐在龍榻上的皇帝,根本不是明皇帝的子嗣!”
“此舉與昔日的董卓何異?”
“我乃劉氏子弟,兒時也算親眼見證了漢室的崩塌,可今日難道還有再一次看到王朝更替,百姓陷入流離之苦嗎!?”
“我征北將軍,雖未有明皇帝托孤之名,卻一直心向魏室,有托孤之實!”
“昔日在北疆,你也見過我家將軍,了解他的為人,他寧願死,也不願背負不忠不孝之名!”
“而我心中的張子產,也該當如此!”
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後,張特為之“動容”。
“唉~~~”長歎一口氣,他站起身,雙手負在身後,走了幾步。
迴過頭來,卻是語重心長地說道:“我明白,我都明白。但不是我心中沒有大義,隻是還割舍不下一些東西。”
“家中老母、妻兒俱在京師,多有不舍。”
劉昕欲言,他想說征北將軍家小亦在洛陽,為了大義什麽都可舍棄,但話還沒出口,張特卻是再次開口:
“丞相素來寬仁,想來不會為難我的家小,但我不可能直接就開城投降。”
“這樣吧,再給我十日。麵對你軍圍攻近一月,我為了真定全城百姓著想,開城歸降,這也不算是辜負了夏侯公,如此可好?”
“啊這.....”劉昕道,“不知我家將軍是否會同意啊。”
張特聞言,揮手喚來兩個衛兵:“叫主薄把城中兵冊、田畝、民戶等冊通通拿來。”
接著迴頭看向劉昕:“如此你應當容易交差了。”
“多謝子產兄。”
....
兩刻鍾後,張特叫來衛兵,直接開口詢問:“劉昕出城了嗎?”
“剛剛出城。”
張特豁然起身,扶著刀便向帳外走,一邊走還一邊嘟囔:“媽的,還真把老子當呂奉先了!”
“來人,速速修補城防,物料不夠就拆民房!”
軍營中,身上血跡斑斑,滿是汙泥的張特扶著刀坐在小胡床上。
聽得此言,當即駁斥了迴去:“八成是叛軍的說客,不見,讓他滾!”
張特甚是懷念當年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日子,沒事消遣消遣文仲若,多快樂啊。
那時候自己隻是個打醬油的,無任一身輕。
可如今卻孤立無援,千斤重擔都壓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身邊都自己的下屬,想吐槽幾句緩解壓力,卻又開不了口。
這時真定長史走進了大帳,進來時還迴頭看了那傳來兵一眼,到了張特近前,他開口進言道:
“府君,下官剛才問過了,據說那來使是府君故交,自稱涿郡劉昕。”
“哦?”張特想了此人,“莫非是劉草鞋?”
張特不僅話癆,更是喜歡給同僚們起外號。
什麽文迷路、石胡語、司馬謀主之類的。
長史卻不知其意,一時語塞:“這....”
張特隨即解釋道:“噢,此人建安十八年生人,家道中落,唉~與其說家道中落,不如說他家壓根就沒支棱起來過。”
說起這些陳年舊事,張特便滔滔不絕起來。
“我記得那時候幽州多有胡人襲擾,他父母死得早,自己沒辦法,學著劉備賣草鞋為生。”
“他說,劉備靠賣草鞋起家,後來成了皇帝,自己也姓劉,如何不能成大事?”
雖然這話挺可笑,但長史卻並未出言譏諷,權當是那些為生活所迫的少年郎們的英雄夢吧。
“他後來也是想明白了,從了軍,聽說混得還不錯,那時我還是征北將軍手下的一員小校時,他就是任千石都尉了。”
“府君。”話到此處,長史恰到好處地打斷了張特,因為再說下去恐怕會沒完沒了。
“既知對方是說客,不見也好。當務之急,我軍應該在城中廣集物資,否則叛軍再連攻幾日,我軍恐怕連石頭都沒得扔。”
張特皺眉沉思,不多時摩挲著下巴言道:
“既是故交,不妨一見,哪怕多拖延幾個時辰,我軍也好多得一絲喘息之機。”
“物資的事你去辦,人我親自來見。”
“下官遵命。”
很快,劉昕被請到了軍營之中。
望著一身血汙的老友,劉昕不禁露出心疼的神色:“子產兄,何苦如此啊。”
張特卻是一擺手:“仲元,各位其主,不必言他,如若仲元此來是為了敘舊,兄權當是你來為我送行,九泉之下,我必會記得你的恩情。”
見張特如此決絕,劉昕竟是訝然無語。
不過他知道,哪有人上來就服軟,總要有個過程。
劉昕環顧四周,身旁甲士一個個灰頭土臉,神色緊繃,後拿起茶碗輕輕抿了一口。
“子產兄這些年過得不易吧。”
張特反問:“此話從何說來?”
劉昕道:“記得當年你來幽州,同僚中有一個黑臉將軍,長得五大三粗,兇神惡煞。”
“且慢。”張特蹙眉問道,“你說的可是文仲若?”
劉昕連忙點頭:“對對對,就是此人,文將軍嘛...我聽說啊,他現在淮北當了都督,太原郭氏都要給他幾分麵子,好不氣派!”
“是麽。”張特不鹹不淡地迴了一句。
劉昕卻又是說道:“但愚弟以為,子產兄用兵沉穩,有大將之風。那文仲若不過是一粗鄙的武夫,子產兄哪裏比他差?”
張特吃著茶,眼神偷偷打量著對方。
原來這鄉黨是來離間的!
可笑啊。
話說那文仲若確實傻頭傻腦,但也隻有我敢當麵嘲諷他,你算老幾,敢詆毀我曾經出生入死的兄弟?
然而張特並未動怒,反倒是順著對方的話題,感慨道:
“唉~就算是親生的孩子,還各有偏愛呢,何況是這些。”
“往事不提也罷,況且我知道自己是什麽本事,有多大能耐,就幹多大事。”
劉昕聞言,立馬抓住機會:“子產兄此言差矣!”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那夏侯獻專橫跋扈,懷篡逆之心,滿朝文武誰人不知?”
張特大怒:“哼!果然是為此事而來,那我問你,齊王殘暴無道,使天下離心,滿朝文武又誰心中不知?”
“而當今天子精明強幹,聰明好學,強齊王百倍,滿朝文武又有哪個心中不曉?”
“隻不過天子尚幼,不足以威懾群臣,夏侯公行伊尹、周公之事,這有何不妥?”
劉昕一時訝然,卻在思索片刻後打斷了對方的詭辯:
“這不妥!夏侯獻廢長而立幼,且今日坐在龍榻上的皇帝,根本不是明皇帝的子嗣!”
“此舉與昔日的董卓何異?”
“我乃劉氏子弟,兒時也算親眼見證了漢室的崩塌,可今日難道還有再一次看到王朝更替,百姓陷入流離之苦嗎!?”
“我征北將軍,雖未有明皇帝托孤之名,卻一直心向魏室,有托孤之實!”
“昔日在北疆,你也見過我家將軍,了解他的為人,他寧願死,也不願背負不忠不孝之名!”
“而我心中的張子產,也該當如此!”
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後,張特為之“動容”。
“唉~~~”長歎一口氣,他站起身,雙手負在身後,走了幾步。
迴過頭來,卻是語重心長地說道:“我明白,我都明白。但不是我心中沒有大義,隻是還割舍不下一些東西。”
“家中老母、妻兒俱在京師,多有不舍。”
劉昕欲言,他想說征北將軍家小亦在洛陽,為了大義什麽都可舍棄,但話還沒出口,張特卻是再次開口:
“丞相素來寬仁,想來不會為難我的家小,但我不可能直接就開城投降。”
“這樣吧,再給我十日。麵對你軍圍攻近一月,我為了真定全城百姓著想,開城歸降,這也不算是辜負了夏侯公,如此可好?”
“啊這.....”劉昕道,“不知我家將軍是否會同意啊。”
張特聞言,揮手喚來兩個衛兵:“叫主薄把城中兵冊、田畝、民戶等冊通通拿來。”
接著迴頭看向劉昕:“如此你應當容易交差了。”
“多謝子產兄。”
....
兩刻鍾後,張特叫來衛兵,直接開口詢問:“劉昕出城了嗎?”
“剛剛出城。”
張特豁然起身,扶著刀便向帳外走,一邊走還一邊嘟囔:“媽的,還真把老子當呂奉先了!”
“來人,速速修補城防,物料不夠就拆民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