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大裁軍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論功行賞結束後,理政殿內氣氛熱烈,群臣皆沉浸在喜悅之中。
然而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理政殿大臣樊須卻突然站起身來,他步履沉穩地走到殿前中央,然後恭敬地向著坐在王位之上的楚王熊章深深一揖,緊接著便啟奏道:
“王上,如今齊楚兩國已然停戰,且齊國已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曾經稱霸諸侯的強大齊國再也無法對我大楚構成威脅。”
“但此刻,仍有多達十五萬的大軍駐守在齊國邊境。微臣認為,此舉不過是空耗國家錢糧而已,對於我們的國家和百姓而言,毫無半分好處可言啊!因此,懇請王上恩準裁撤這批駐軍。”
樊須的話音剛落,原本充滿歡聲笑語、喜氣洋洋、一團和氣的理政殿瞬間陷入一片死寂般的安靜之中。
那些剛剛因戰功受到封賞的將軍們,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難以掩飾的陰沉之色。
他們一個個瞪大雙眼,憤怒地盯著樊須,仿佛要用目光將其生吞活剝一般。
其中,尤以鎮東將軍李木和泰山將軍孫明二人表現得最為明顯。
隻見李木滿臉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雙手緊緊握成拳頭,關節處由於用力過度而微微泛白;孫明則是牙關緊咬,腮幫子鼓得如同塞了兩顆核桃似的,一雙眼睛裏更是噴射出熊熊怒火。
體現一個將軍地位的最直接表現就是手下有多少軍隊,理政大臣樊須現在說是要裁軍,那不就是要削弱他們的實力?
樊須的這番言論不僅激怒了殿內的諸位將軍,就連座上的楚王熊章聽聞之後,那舒展的眉頭也不由自主地緊緊皺了起來。
在理政殿內,大臣樊須口中所提及的十五萬大軍,其構成分別是李木統領的五萬雄師、孫明率領的一萬陌刀精銳之軍、白毅指揮的五萬輕重鐵騎,此外還有徐州將軍與兗州將軍各自麾下的四萬兵馬。
如此一來,這些將領手中掌控的軍力總和恰好達到了十五萬之眾。
有一點樊須沒有說錯,這些軍隊距離東西兩個齊國都並不遙遠,確實形成了一種潛在的威懾態勢。
此時,楚王熊章開口解釋道:“諸位愛卿,征西將軍麾下的五萬騎兵,實則是為了防禦強大的晉國而部署在此,並非針對齊國。”
然而,樊須毫不退縮地將目光正直視向楚王熊章,並緊接著進言道:“王上,關於這一說法,恐怕齊國方麵並不會輕易相信。畢竟在西齊國的周圍,環繞著多達十幾萬的軍隊虎視眈眈,處於這樣的局勢之下,齊國又怎敢貿然對東齊國采取行動呢?”
“如此一來,此前我們所策劃的讓東西兩齊相互消耗的戰略構想,又應當如何得以順利實施?”
就在眾人陷入沉思之際,總理大臣彌生緩緩站起身來,他拱手施禮後說道:
“王上,依微臣之見,當前楚國真正的勁敵乃是晉國。因此,對於西齊國,我們理應給予一定程度的寬鬆環境,使其能夠稍作喘息。所以,微臣認為楚國應當適當地裁減位於齊國周邊的部分軍隊。”
“唯有如此,方可避免過度刺激齊國,從而為我們後續的戰略布局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聽到總理大臣彌生和樊須的話,熊章也是不得不認真思考起來。
“上將軍,你身為主管大將軍府之人,對此事有何看法呀?”熊章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孫念,開口詢問道。
隻見孫念微微躬身行禮後,緩緩抬起頭來,迎著熊章的視線迴答道:“迴稟王上,依微臣之見,當下齊楚之間的戰事剛剛落下帷幕,我們實在不宜過度緊逼齊國。不僅如此,就連對晉國,咱們或許都應當采取較為緩和的態度才好!”
聽聞此言,熊章不禁陷入沉思之中,過了片刻之後,方才再度開口追問道:“既然上將軍這般說,那不知你覺得應當怎樣去削減晉、齊兩國邊境的兵力部署呢?”
孫念麵色凝重,略作思索便沉穩應道:“啟奏王上,微臣認為可將駐紮於琅琊之地的軍隊數量減至一萬人左右。至於泰山郡與魯郡兩地,則無需再單獨派駐軍隊戍守。”
“另外,征西將軍所統率的部分騎兵不妨撤迴南陽一帶;而征北將軍麾下屯駐在澠池的兵馬,亦可適當裁減至兩萬人即可。”
說完這番話,孫念說完就偷偷的觀察著熊章的反應。
而此時的楚王熊章則深深地看了孫念一眼,心中暗自思忖:看來這一套撤軍方案,想必在上將軍孫念的腦海裏早已成型多時了。
楚王熊章目光掃了一眼殿內那些將軍們,有些人一臉淡然,有些人一臉不甘。
“取消鎮東將軍駐守琅琊的任務,琅琊重鎮由徐州將軍李威領兵接手”,楚王熊章對著殿下說道。
“臣領命”,征東將軍李木雖然心有不甘,但對於楚王熊章對詔命卻不敢有任何抵觸。
“征西將軍白毅留下兩萬輕騎兵,五千重騎兵交由兗州將軍羋複統領,其餘撤迴襄郢”,楚王熊章看著征西將軍白毅和兗州將軍羋複說道。
“臣領命”,白毅和羋複兩人起身應道。
白毅對於楚王熊章讓其撤迴襄郢的命令反應十分平淡。
而羋複神情就有些興奮了,白毅撤離,留下的兩萬騎兵和五千重騎兵就歸他統領,再加上其手裏的兩萬兗州軍,他手底下的軍隊人數就達到了四萬五千人,羋複自然高興。
“征北將軍麾下五萬大軍就地裁減三萬,裁下的軍隊在澠池和宜陽一帶安置”,楚王熊章看著征北將軍荊雲說道。
“臣領命”,征北將軍應道。
裁減的三萬大軍被安置在澠池周邊,日後若有戰事,荊雲有信心讓這些人立刻就能迅速歸隊,至於戰力嘛,定期將這些人聚集操練一番即可,所以在荊雲看來跟沒有削減一樣,他自然不會有意見。
楚王熊章繼續說道:“上將軍記下,豫州將軍麾下兩萬軍隊削減一萬,裁剪下來的一萬軍隊就地安置,荊州的軍隊也一樣削減至一萬,益州三萬駐軍削減一萬,揚州的五萬大軍削減至兩萬”。
“臣記下了,臣之後會以大將軍府的名義下發裁軍令”,上將軍孫念一臉正色的說道。
“王上聖明”,對於楚王熊章對魄力,總理大臣彌生和理政大臣樊須兩人先是稍稍震驚,而後又一臉喜色的對著楚王熊章齊聲讚頌道。
如此,在齊國邊境的軍隊從十五萬就被削減了一半,隻有七萬五千人了。
荊州、益州、揚州、豫州這四州的駐軍合計少了六萬,再加上征北將軍麾下裁減的三萬,楚國的總兵力一下少了九萬之多,楚國的府庫壓力一下輕鬆了不少。
說實話,以如今楚王熊章的威勢,就算是他們向楚王熊章提出建議也都要忐忑許久,索幸自家大王還是比較聽勸的。
然而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理政殿大臣樊須卻突然站起身來,他步履沉穩地走到殿前中央,然後恭敬地向著坐在王位之上的楚王熊章深深一揖,緊接著便啟奏道:
“王上,如今齊楚兩國已然停戰,且齊國已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曾經稱霸諸侯的強大齊國再也無法對我大楚構成威脅。”
“但此刻,仍有多達十五萬的大軍駐守在齊國邊境。微臣認為,此舉不過是空耗國家錢糧而已,對於我們的國家和百姓而言,毫無半分好處可言啊!因此,懇請王上恩準裁撤這批駐軍。”
樊須的話音剛落,原本充滿歡聲笑語、喜氣洋洋、一團和氣的理政殿瞬間陷入一片死寂般的安靜之中。
那些剛剛因戰功受到封賞的將軍們,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難以掩飾的陰沉之色。
他們一個個瞪大雙眼,憤怒地盯著樊須,仿佛要用目光將其生吞活剝一般。
其中,尤以鎮東將軍李木和泰山將軍孫明二人表現得最為明顯。
隻見李木滿臉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雙手緊緊握成拳頭,關節處由於用力過度而微微泛白;孫明則是牙關緊咬,腮幫子鼓得如同塞了兩顆核桃似的,一雙眼睛裏更是噴射出熊熊怒火。
體現一個將軍地位的最直接表現就是手下有多少軍隊,理政大臣樊須現在說是要裁軍,那不就是要削弱他們的實力?
樊須的這番言論不僅激怒了殿內的諸位將軍,就連座上的楚王熊章聽聞之後,那舒展的眉頭也不由自主地緊緊皺了起來。
在理政殿內,大臣樊須口中所提及的十五萬大軍,其構成分別是李木統領的五萬雄師、孫明率領的一萬陌刀精銳之軍、白毅指揮的五萬輕重鐵騎,此外還有徐州將軍與兗州將軍各自麾下的四萬兵馬。
如此一來,這些將領手中掌控的軍力總和恰好達到了十五萬之眾。
有一點樊須沒有說錯,這些軍隊距離東西兩個齊國都並不遙遠,確實形成了一種潛在的威懾態勢。
此時,楚王熊章開口解釋道:“諸位愛卿,征西將軍麾下的五萬騎兵,實則是為了防禦強大的晉國而部署在此,並非針對齊國。”
然而,樊須毫不退縮地將目光正直視向楚王熊章,並緊接著進言道:“王上,關於這一說法,恐怕齊國方麵並不會輕易相信。畢竟在西齊國的周圍,環繞著多達十幾萬的軍隊虎視眈眈,處於這樣的局勢之下,齊國又怎敢貿然對東齊國采取行動呢?”
“如此一來,此前我們所策劃的讓東西兩齊相互消耗的戰略構想,又應當如何得以順利實施?”
就在眾人陷入沉思之際,總理大臣彌生緩緩站起身來,他拱手施禮後說道:
“王上,依微臣之見,當前楚國真正的勁敵乃是晉國。因此,對於西齊國,我們理應給予一定程度的寬鬆環境,使其能夠稍作喘息。所以,微臣認為楚國應當適當地裁減位於齊國周邊的部分軍隊。”
“唯有如此,方可避免過度刺激齊國,從而為我們後續的戰略布局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聽到總理大臣彌生和樊須的話,熊章也是不得不認真思考起來。
“上將軍,你身為主管大將軍府之人,對此事有何看法呀?”熊章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孫念,開口詢問道。
隻見孫念微微躬身行禮後,緩緩抬起頭來,迎著熊章的視線迴答道:“迴稟王上,依微臣之見,當下齊楚之間的戰事剛剛落下帷幕,我們實在不宜過度緊逼齊國。不僅如此,就連對晉國,咱們或許都應當采取較為緩和的態度才好!”
聽聞此言,熊章不禁陷入沉思之中,過了片刻之後,方才再度開口追問道:“既然上將軍這般說,那不知你覺得應當怎樣去削減晉、齊兩國邊境的兵力部署呢?”
孫念麵色凝重,略作思索便沉穩應道:“啟奏王上,微臣認為可將駐紮於琅琊之地的軍隊數量減至一萬人左右。至於泰山郡與魯郡兩地,則無需再單獨派駐軍隊戍守。”
“另外,征西將軍所統率的部分騎兵不妨撤迴南陽一帶;而征北將軍麾下屯駐在澠池的兵馬,亦可適當裁減至兩萬人即可。”
說完這番話,孫念說完就偷偷的觀察著熊章的反應。
而此時的楚王熊章則深深地看了孫念一眼,心中暗自思忖:看來這一套撤軍方案,想必在上將軍孫念的腦海裏早已成型多時了。
楚王熊章目光掃了一眼殿內那些將軍們,有些人一臉淡然,有些人一臉不甘。
“取消鎮東將軍駐守琅琊的任務,琅琊重鎮由徐州將軍李威領兵接手”,楚王熊章對著殿下說道。
“臣領命”,征東將軍李木雖然心有不甘,但對於楚王熊章對詔命卻不敢有任何抵觸。
“征西將軍白毅留下兩萬輕騎兵,五千重騎兵交由兗州將軍羋複統領,其餘撤迴襄郢”,楚王熊章看著征西將軍白毅和兗州將軍羋複說道。
“臣領命”,白毅和羋複兩人起身應道。
白毅對於楚王熊章讓其撤迴襄郢的命令反應十分平淡。
而羋複神情就有些興奮了,白毅撤離,留下的兩萬騎兵和五千重騎兵就歸他統領,再加上其手裏的兩萬兗州軍,他手底下的軍隊人數就達到了四萬五千人,羋複自然高興。
“征北將軍麾下五萬大軍就地裁減三萬,裁下的軍隊在澠池和宜陽一帶安置”,楚王熊章看著征北將軍荊雲說道。
“臣領命”,征北將軍應道。
裁減的三萬大軍被安置在澠池周邊,日後若有戰事,荊雲有信心讓這些人立刻就能迅速歸隊,至於戰力嘛,定期將這些人聚集操練一番即可,所以在荊雲看來跟沒有削減一樣,他自然不會有意見。
楚王熊章繼續說道:“上將軍記下,豫州將軍麾下兩萬軍隊削減一萬,裁剪下來的一萬軍隊就地安置,荊州的軍隊也一樣削減至一萬,益州三萬駐軍削減一萬,揚州的五萬大軍削減至兩萬”。
“臣記下了,臣之後會以大將軍府的名義下發裁軍令”,上將軍孫念一臉正色的說道。
“王上聖明”,對於楚王熊章對魄力,總理大臣彌生和理政大臣樊須兩人先是稍稍震驚,而後又一臉喜色的對著楚王熊章齊聲讚頌道。
如此,在齊國邊境的軍隊從十五萬就被削減了一半,隻有七萬五千人了。
荊州、益州、揚州、豫州這四州的駐軍合計少了六萬,再加上征北將軍麾下裁減的三萬,楚國的總兵力一下少了九萬之多,楚國的府庫壓力一下輕鬆了不少。
說實話,以如今楚王熊章的威勢,就算是他們向楚王熊章提出建議也都要忐忑許久,索幸自家大王還是比較聽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