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論功行賞大會 下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水軍主將公孫州此次獲封六鎮將軍之一的將軍職位,上將軍孫念不但絲毫未覺此封賞過高,反倒對公孫州心生一絲惋惜之情。
上將軍孫念向來對這位水軍主將頗為賞識。
當年,在楚王熊章尚未繼承大統之時,楚國國勢尚弱,兵力匱乏。
然而,就在這般艱難處境之下,公孫州毅然率領著楚國僅存的區區兩千人馬,紮根於雲夢澤一帶,埋頭苦練,日複一日,從未有過半分懈怠之意。
待到楚王熊章登上王位之後,為了防備吳國,楚王熊章開始大力扶持水軍建設,並逐步擴充其規模。
而在此期間,水軍主將更是身先士卒,傾盡所能地操練將士、整備軍備。
最終,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吳楚之戰中,水軍主將親率楚國水軍奮勇迎敵,成功扞衛了本國境內水域的製水權。
毫不誇張地說,若無水軍主將公孫州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與卓越領導,楚國水軍斷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崛起並發展壯大。
公孫州在楚國水軍的創立以及成長曆程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實乃毋庸置疑!
隻是後來楚國崛起得太快了,現在的敵人都是北方諸國,楚國水軍的作用被削弱,水軍都成為了運輸大隊,所以才讓眾人覺得水軍的功績不過爾爾。
寺人伍沒有理會殿內眾人的心情,繼續念道:“水軍副將蔡河,率領楚國水軍於黃海殲滅齊國水軍,肅清海域,積功晉為左尹爵位,封為鎮海將軍,其麾下四萬水軍改為海軍,獨立於水軍序列之外”。
當寺人伍那尖細的嗓音在大殿之內迴蕩開來,口中緩緩念出那份來自王上的詔令時,整個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緊接著眾人的臉上便浮現出各種不同的神情。
上將軍孫念麵色沉靜如水,毫無波瀾。
其實,關於將海軍設立為一個獨立於水軍之外的軍種這件事,楚王熊章事先已向他征求過意見。
孫念深知蔡河所率領的海軍無論是在對齊國的進攻作戰中,還是日後針對燕國以及越國的征伐行動裏,都將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再者說,如今海戰與傳統意義上的水戰相比,其戰術戰略已然產生巨大差異,因此海軍從水軍序列當中獨立而出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殿內,那些平素與蔡河交情深厚的白毅將軍、荊雲將軍等人,則紛紛麵露喜色,由衷地為蔡河感到欣喜。
畢竟從今往後,蔡河再也無需受到水軍主將公孫州的掣肘,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部分出身於水軍係統的裨將們卻是橫眉立目,惡狠狠地瞪著蔡河,仿佛他犯下了什麽不可饒恕的罪行一般。
在這些人心目中,蔡河此舉無異於叛離水軍,是對昔日同袍情誼的背棄。
就連一向沉穩持重的鎮水將軍公孫州,此刻眼神之中亦不禁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黯淡之色。
因為隨著海軍的分離出去,楚國水軍原本舉足輕重的地位無疑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逐漸被邊緣化。
公孫州作為楚國水軍的締造者,心裏十分難受。
“臣蔡河,拜謝王上!承蒙王上厚愛與信任,微臣定當戒驕戒躁、全力以赴,為王上再建赫赫功勳!”
隻見蔡河滿臉激動之色,恭恭敬敬地向著高坐於王位之上的楚王熊章深深一拜,表示謝恩。
想那蔡河,於海戰之中英勇無比,兩次將強大的齊國水軍一舉殲滅,如此輝煌戰績,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正因這兩場大捷,蔡河的爵位一路飆升,眼看著就要追趕上那征北將軍荊雲了。
此次,蔡河更是獲封鎮海將軍一職,成為了楚國六鎮將軍中的一員。
要知道,這六鎮將軍之位皆是非同小可,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和權力。
而如今,隨著蔡河受封鎮海將軍,海軍從此也將作為一支完全獨立自主的軍事力量存在,不再依附於其他軍種。麵對這般殊榮,蔡河心中怎能不喜?
然而,正當蔡河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他忽然留意到了昔日一同征戰海上的水軍同僚鎮水將軍公孫州。
瞬間,他臉上原本燦爛的笑容便如潮水般迅速退去。
對於海軍從水軍中獨立,蔡河唯一覺得對不起的就是公孫州了。
這公孫州,蔡河對其可是充滿了敬意。
當年宋楚交戰之際,正是公孫州慷慨大度地將立下戰功的大好機會拱手相讓予蔡河;後來在籌建海軍之時,公孫州亦是毫不猶豫地力挺蔡河。
在蔡河眼中,公孫州不僅具備卓越的才能,而且從不獨攬大權,對待下屬更是關愛有加,因而深得部下們的衷心擁戴。
隻可惜,或許正因為公孫州生性低調謙遜、不願與人爭搶功勞,才導致他雖備受眾人尊崇,卻始終難以進入那些高位掌權者的法眼。
“將軍李木率領五萬楚軍入齊,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了五萬齊軍!而後襲取即墨城,奠定了楚軍在東線的勝局,此次戰役不僅展現了李木將軍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是及時拯救了身陷險境的齊侯薑荼。為表彰其赫赫戰功,將軍李木積功榮升為中尹爵位,並封為鎮東將軍之職,統率五萬楚軍鎮守琅琊。”
寺人伍那洪亮而激昂的聲音在莊嚴肅穆的宮殿內持續迴蕩著。
“微臣李木在此恭恭敬敬地叩首拜謝王上的浩蕩恩澤!”李木滿臉感激之色,畢恭畢敬地彎下腰來,深深地行了一個大禮。
至此,李木因受封鎮東將軍一職,成為了楚國六鎮兵馬中的一員重將。如今的他,已然躋身為楚國軍界的一方大佬了,手握重兵,聲名遠揚。
緊接著,眾多在此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們紛紛得到了應有的封賞。
其中,先前一直擔任鎮東將軍李木副將的孫明,因其作戰勇猛、指揮有方,被冊封為泰山將軍。他麾下統領著一萬裝備精良的陌刀軍,肩負起守衛泰山郡和魯郡這兩處至關重要地域的重任。
與此同時,羋複也憑借自身出色的表現獲得晉升,榮任兗州將軍,親率兩萬精銳士卒鎮守兗州,確保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穩定。
鎮守揚州之地揚州將軍孫恪這次雖然沒有參與齊楚之戰,但楚王熊章念其鎮守揚州多年,這次也被加封為鎮南將軍,成了六鎮將軍之一,比起之前的正四品的揚州將軍高了一級,但還是兼任著揚州將軍之職。
宋寧在齊楚之戰之後,楚王熊章就讓其擔任了新設立的兗州刺史職位,算是脫離了軍界。
上將軍孫念向來對這位水軍主將頗為賞識。
當年,在楚王熊章尚未繼承大統之時,楚國國勢尚弱,兵力匱乏。
然而,就在這般艱難處境之下,公孫州毅然率領著楚國僅存的區區兩千人馬,紮根於雲夢澤一帶,埋頭苦練,日複一日,從未有過半分懈怠之意。
待到楚王熊章登上王位之後,為了防備吳國,楚王熊章開始大力扶持水軍建設,並逐步擴充其規模。
而在此期間,水軍主將更是身先士卒,傾盡所能地操練將士、整備軍備。
最終,在那場驚心動魄的吳楚之戰中,水軍主將親率楚國水軍奮勇迎敵,成功扞衛了本國境內水域的製水權。
毫不誇張地說,若無水軍主將公孫州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與卓越領導,楚國水軍斷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崛起並發展壯大。
公孫州在楚國水軍的創立以及成長曆程之中,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實乃毋庸置疑!
隻是後來楚國崛起得太快了,現在的敵人都是北方諸國,楚國水軍的作用被削弱,水軍都成為了運輸大隊,所以才讓眾人覺得水軍的功績不過爾爾。
寺人伍沒有理會殿內眾人的心情,繼續念道:“水軍副將蔡河,率領楚國水軍於黃海殲滅齊國水軍,肅清海域,積功晉為左尹爵位,封為鎮海將軍,其麾下四萬水軍改為海軍,獨立於水軍序列之外”。
當寺人伍那尖細的嗓音在大殿之內迴蕩開來,口中緩緩念出那份來自王上的詔令時,整個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沉寂,緊接著眾人的臉上便浮現出各種不同的神情。
上將軍孫念麵色沉靜如水,毫無波瀾。
其實,關於將海軍設立為一個獨立於水軍之外的軍種這件事,楚王熊章事先已向他征求過意見。
孫念深知蔡河所率領的海軍無論是在對齊國的進攻作戰中,還是日後針對燕國以及越國的征伐行動裏,都將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再者說,如今海戰與傳統意義上的水戰相比,其戰術戰略已然產生巨大差異,因此海軍從水軍序列當中獨立而出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殿內,那些平素與蔡河交情深厚的白毅將軍、荊雲將軍等人,則紛紛麵露喜色,由衷地為蔡河感到欣喜。
畢竟從今往後,蔡河再也無需受到水軍主將公孫州的掣肘,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部分出身於水軍係統的裨將們卻是橫眉立目,惡狠狠地瞪著蔡河,仿佛他犯下了什麽不可饒恕的罪行一般。
在這些人心目中,蔡河此舉無異於叛離水軍,是對昔日同袍情誼的背棄。
就連一向沉穩持重的鎮水將軍公孫州,此刻眼神之中亦不禁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黯淡之色。
因為隨著海軍的分離出去,楚國水軍原本舉足輕重的地位無疑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逐漸被邊緣化。
公孫州作為楚國水軍的締造者,心裏十分難受。
“臣蔡河,拜謝王上!承蒙王上厚愛與信任,微臣定當戒驕戒躁、全力以赴,為王上再建赫赫功勳!”
隻見蔡河滿臉激動之色,恭恭敬敬地向著高坐於王位之上的楚王熊章深深一拜,表示謝恩。
想那蔡河,於海戰之中英勇無比,兩次將強大的齊國水軍一舉殲滅,如此輝煌戰績,著實令人驚歎不已。
正因這兩場大捷,蔡河的爵位一路飆升,眼看著就要追趕上那征北將軍荊雲了。
此次,蔡河更是獲封鎮海將軍一職,成為了楚國六鎮將軍中的一員。
要知道,這六鎮將軍之位皆是非同小可,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和權力。
而如今,隨著蔡河受封鎮海將軍,海軍從此也將作為一支完全獨立自主的軍事力量存在,不再依附於其他軍種。麵對這般殊榮,蔡河心中怎能不喜?
然而,正當蔡河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他忽然留意到了昔日一同征戰海上的水軍同僚鎮水將軍公孫州。
瞬間,他臉上原本燦爛的笑容便如潮水般迅速退去。
對於海軍從水軍中獨立,蔡河唯一覺得對不起的就是公孫州了。
這公孫州,蔡河對其可是充滿了敬意。
當年宋楚交戰之際,正是公孫州慷慨大度地將立下戰功的大好機會拱手相讓予蔡河;後來在籌建海軍之時,公孫州亦是毫不猶豫地力挺蔡河。
在蔡河眼中,公孫州不僅具備卓越的才能,而且從不獨攬大權,對待下屬更是關愛有加,因而深得部下們的衷心擁戴。
隻可惜,或許正因為公孫州生性低調謙遜、不願與人爭搶功勞,才導致他雖備受眾人尊崇,卻始終難以進入那些高位掌權者的法眼。
“將軍李木率領五萬楚軍入齊,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了五萬齊軍!而後襲取即墨城,奠定了楚軍在東線的勝局,此次戰役不僅展現了李木將軍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是及時拯救了身陷險境的齊侯薑荼。為表彰其赫赫戰功,將軍李木積功榮升為中尹爵位,並封為鎮東將軍之職,統率五萬楚軍鎮守琅琊。”
寺人伍那洪亮而激昂的聲音在莊嚴肅穆的宮殿內持續迴蕩著。
“微臣李木在此恭恭敬敬地叩首拜謝王上的浩蕩恩澤!”李木滿臉感激之色,畢恭畢敬地彎下腰來,深深地行了一個大禮。
至此,李木因受封鎮東將軍一職,成為了楚國六鎮兵馬中的一員重將。如今的他,已然躋身為楚國軍界的一方大佬了,手握重兵,聲名遠揚。
緊接著,眾多在此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們紛紛得到了應有的封賞。
其中,先前一直擔任鎮東將軍李木副將的孫明,因其作戰勇猛、指揮有方,被冊封為泰山將軍。他麾下統領著一萬裝備精良的陌刀軍,肩負起守衛泰山郡和魯郡這兩處至關重要地域的重任。
與此同時,羋複也憑借自身出色的表現獲得晉升,榮任兗州將軍,親率兩萬精銳士卒鎮守兗州,確保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穩定。
鎮守揚州之地揚州將軍孫恪這次雖然沒有參與齊楚之戰,但楚王熊章念其鎮守揚州多年,這次也被加封為鎮南將軍,成了六鎮將軍之一,比起之前的正四品的揚州將軍高了一級,但還是兼任著揚州將軍之職。
宋寧在齊楚之戰之後,楚王熊章就讓其擔任了新設立的兗州刺史職位,算是脫離了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