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東齊國大封群臣、定立製度的時候,襄郢這邊也收到楚使柳川傳迴的關於東齊國想要加入楚盟的申請。


    得知東齊國想要加入楚盟之時,楚王熊章也覺得意外,於是就召來七位理政殿大臣商討此事。


    “對於東齊國加入楚盟的事情,你們說說自己的看法吧”,楚王熊章對著殿下幾人問道。


    “王上,臣讚同東齊國加入楚盟,這樣不僅壯大了楚盟的聲勢,也能給西齊國添堵”,理政殿大臣景琰說道。


    因為齊楚戰爭已經結束,東西兩線大軍正在有序撤迴,所以景琰也從晉楚邊境迴來了,軍務都交給了副將。


    “臣也讚同東齊國加入楚盟!”理政殿內,大臣申行緩緩站起身來,拱手向王座之上的楚王熊章行禮後,朗聲道:


    “王上明鑒,那東齊國實在是太過弱小了。據微臣所知,他們全國上下人口總數竟然還不足五十萬!至於其軍隊嘛,則更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若不是有我們楚國的李木將軍率領精兵強將前往相助,幫著鎮守邊境,恐怕這東齊國早就被他國所吞並!”


    “再者說來,這東齊國三麵環海,國內可用於耕種的土地極為稀少,根本無法滿足養活士兵與百姓的需求。”


    “如果能讓東齊國順利地加入到咱們強大的楚盟之中,那麽對於雙方而言都可謂是大有裨益呢!咱們楚國完全可以向東齊國大量出售精良的兵器、充足的盔甲以及充裕的糧草等戰略物資。”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獲取豐厚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東齊國對咱們楚國越發地依賴起來!”


    聽完景琰和申行二人所言之後,端坐在王位之上的楚王熊章微微頷首,但卻並未開口發表任何意見。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緩緩掃過在場的其他大臣們,似乎是在等待著更多人的看法與建議。


    “王上,依微臣之見,應當果斷迴絕東齊國欲加入楚盟之事!”隻見理政殿內,大臣範蠡霍然起身,拱手向著楚王熊章高聲說道。


    楚王熊章微微眯起雙眸,凝視著下方的範蠡,緩聲道:“範卿你的理由呢?”


    範蠡深吸一口氣,麵色凝重地答道:“迴王上,當初我們應允其立國稱東齊,本意便是讓它去製衡西邊的那個齊國,通過兩國之間的紛爭,不斷消耗和削弱西齊國力。”


    “倘若此時準許東齊國躋身楚盟之列,那麽西齊國必然會有所忌憚,豈敢輕易對東齊國動兵戈之念?”


    “以目前局勢來看,在我大楚國力尚未衰減之際,西齊國斷無此等膽量貿然行事。故而一旦讓東齊國成為楚盟一員,那東西二齊之間恐怕當真會偃旗息鼓、罷戰休兵了,如此一來,豈不與我們最初預設的方略背道而馳?”


    話剛落音,一旁的理政殿大臣景琰按捺不住,出列反駁道:“範大人此言差矣!若執意不肯接納東齊國入盟,試問它又何來發展壯大之機?東齊國若不能強盛起來,又怎能有效地牽製住西齊國呢?”


    範蠡聞聽此言,嘴角微揚,輕笑一聲迴應道:“王上明鑒,即便我們拒絕東齊國入盟,但隻需從旁略施援手,比如提供兵甲、糧草援助,或者在關鍵時刻采取些暗中偏袒的策略,便足以維係東西兩齊之間的力量均衡態勢了。”


    “王上,臣也以為不應該讓東齊國加入楚盟,也正如範蠡大人說的那樣,東齊國這顆棋子就失去了作用,這不符合我們當初製定的分齊弱齊的初衷”,總理大臣彌生起身說道。


    之後,端木賜也表示不應該接納東齊國。


    宗正子閭和樊須兩人並沒有表態。


    “既然如此,那就迴絕東齊國吧”,楚王熊章想了想又補充說道:“不過東齊國確實太弱了,給上將軍孫念傳令,讓其將其手下的七萬多的齊軍俘虜送給東齊國吧”。


    “王上英明,東齊國得到了這七萬俘虜,我們再給他們提供些錢糧和兵甲,東齊國至少也能多出幾萬軍隊,如此,在麵對西齊國的時候也不至於沒有反抗的力量”,總理大臣彌生笑著說道。


    “在解決東齊國之前,田氏應該沒有了精力在其他地方搞事情”,楚王熊章臉上帶著笑意說道。


    很快楚王熊章的詔命就到達了夷維城。


    “果然是拒絕了”,楚使柳川看到從郢都傳來的密報,臉上閃過笑意,似乎對於這個結果並沒有意外。


    “看樣子,王上是拒絕了,對嗎?”,在楚使柳川對麵坐著一個三十七八歲的男子,此人提著茶杯,眼睛朝著柳川這邊看了一眼,輕聲問道。


    “子夏,看來你也料到了這個結果”,楚使柳川再次坐下,並將其手裏翻譯過來的密報遞了過去。


    “我此刻還是齊臣,柳大人不應該給我看的”,卜子夏並沒有去接密報,反而帶著一絲深意的看著柳川說道。


    “此件本來是要交給東齊國的,你既然還是齊國左相,那自然看得”,楚使柳川笑著說道。


    卜子夏見此,這才接過密報,仔細的看了起來。


    “東齊國雖然無法加入楚盟,但好歹能得到七萬俘虜,之後還會有楚國的糧草兵甲援助,也算是有了幾分自保的力量了。”


    卜子夏雖然能想到楚國拒絕東齊國加入楚盟,但卻卻沒有想到楚國會送來七萬齊國俘虜,這些俘虜可是份重禮了。


    “怎麽樣,如此重禮,你們東齊國對楚國應該沒有什麽怨言了吧?”,楚使柳川笑問道。


    “嗬嗬,縱然沒有這份重禮,東齊國對楚國也不敢有怨言”,卜子夏搖了搖頭說道。


    “聽說齊侯薑荼已經準備前往即墨了,你到時候應該就可以跟羋複將軍一起返迴襄郢了吧”,楚使柳川問道。


    “是的,我已經收到了王上的詔命,再過幾天就要迴襄郢交付王命了”,卜子夏說道。


    卜子夏在這個地方差不多已經呆了快一年了,也該迴去了。


    “那本官就提前恭喜子夏了,到時候子夏跟本官就是同級為臣了”,外交部尚書柳川帶著笑意拱手恭喜道。


    “到時候也還需要柳大人多多指教了”,卜子夏也是客氣的迴應道。


    不久前,卜子夏就收到了召其會楚的詔命,在詔命之中就已經宣布了對其的新任命,擔任大理寺正卿。


    對於這個任命,卜子夏是十分激動的,也感受到了壓力。


    楚國這些年變化很大,雖然在各郡縣都已經設立了大理寺分院和法院,但還是有很多地方都分院都沒有履行該有的職能,這也是楚王要讓卜子夏擔任大理寺正卿的原因。


    卜子夏雖然是孔子的弟子,也受到總理大臣的喜愛,但卜子夏自從參加楚國首屆春闈考試入仕以來,他真正的後台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楚王熊章。


    不然,他這些年的升遷速度就不會這麽快了。


    卜子夏也是心知肚明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師小麵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師小麵包並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