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今弱小的劉辯來說,他的一切誌向能否實現都還不一定。現在能做的就是盡自己的可能,加快整治大漢的速度,促進發展。隻要大漢的實力足夠強大,那麽諸侯內亂,外族入侵都不會發生。他所期待的生活才會早日到來。


    有人會問劉辯的目標聽起來如此宏大,他是不是很忙?


    答案是並不忙,因為事情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而且強大的力量需要可靠的人來掌控。因此,除了按部就班的鍛煉,有機會就出來接觸名士,偶爾還會去看看自己布署好的領域。


    目前還能剩下不少時間。空閑的時候的劉辯也會做一些大家都愛做的事情,比如幻想一下自己親手養大的才女老婆到底是什麽樣子。


    飯桌上的劉辯就是這麽邊幻想邊扒拉米飯度過的。


    那天之後,劉洪又通過蔡邕的邀請與劉辯交談了幾次終於被劉辯說服,決定開始數學教材的編製。


    任何書籍都要遵循一個特點,就是內容安排符合邏輯。教材最主要的功能是有效的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劉辯當仁不讓承接下這個工作。由他負責擬定目錄、大綱,按照模塊確定需要哪些內容。


    而劉洪則負責填充其中的內容,包括使用條件、具體計算方法、以及一些經典的案例。


    這一套編寫下來,可能就要花費數年的功夫,而且具體如何使用也還沒有完全敲定。畢竟世家子弟肯定不願意鑽研這些“雜學”。想要大範圍應用勢必要有大量學生。向平民普及教育這個提議能否實現至今都是未知數。


    然而,劉辯和劉洪都毅然決然的決定從現在就開始編寫。他們堅信,他們所做的一切,在將來都會為大漢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


    每次都在蔡邕的府邸見麵,作為東道主,蔡邕聽說如此壯舉之後也是,興衝衝的加入了其中。


    在這段時間裏劉辯還見過鄭玄,這位老先生本來受到黨錮牽連在老家杜門著書。結果因為劉辯的勸說,被漢靈帝軟硬兼施連人帶書一起“請”來了洛陽。


    本來以為也是一位慈祥和藹,涵養極好的老爺爺。沒想到見麵是一個身材壯碩,麵目剛毅的大叔形象。


    這種形象往往會給人一種粗獷的感覺。劉辯卻沒有因此小瞧鄭玄半點,因為他聽過鄭玄的講課。講課內容條理清晰,觀點簡明扼要,而且不知為何從他口中說出的話,總會讓人下意識的認同。


    後來劉辯又見到了大名鼎鼎的孔融。


    自從背過三字經,學過孔融讓梨之後劉辯就一直好奇,孔融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是不是一個被儒學困住的老古板?是不是張口閉口都要講究那些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的規矩?


    孔融的舉動也是如劉辯所料,不遠萬裏,從北海趕赴洛陽。來了之後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隱晦的表示自己的態度,想要重新編著《禮》並作為第三本書印刷。


    當見到孔融本人之後,劉辯再一次印證了自己的猜想。自從劉辯提出想向孔融請教學問,把孔融請來之後,這位孔子後人一直都是不苟言笑,顯然對於教學的舉止非常在意。


    然而表情嚴肅,態度莊重的孔融,在給劉辯講課時,徹底的顛覆了劉辯的認識。講完“三人行,必有我師”之後,孔融曾經問過劉辯:“既然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我們要向他人虛心學習。那麽,如果我們身邊有人對我態度囂張跋扈,言語舉止都有冒犯,我們當如何做?”


    劉辯本來想著,順著孔融的人設迴答,討好一下他,就說到:“我可以忍耐他的性格,學習他的優點。”


    沒想到,孔融卻說道:“非也,麵對這種人,態度當然不能客氣。聖人孔師,確實教過我們虛心求教,但又沒有教過我們任人搓扁揉圓。虛心學習是一碼事,對待他人的態度是另一碼事。”


    見到劉辯被說的有些迷茫,孔融還以為劉辯是沒有理解自己所講,又說到:“你想想,孔子還說過‘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種話,所以真正的禮並沒有讓我們都要謙卑的對待彼此,守禮並不是壓抑所有的情緒,否則眾生與傀儡何異?”


    經過深入的學習,劉辯才徹底理解孔融真正的思想。他所倡導的禮儀並不僅僅是約束一部分人,也沒有想要用條條框框把人定死。而是通過禮數來明確法度,讓人人心中都存在著禮。讓禮承載著人們相處最基礎的原則、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換句話說,就是讓所有人們以自己的道德修養約束自身的行為。


    他曾身處網絡爆炸的時代,負麵信息傳播的往往是最快的,人們好像也更喜歡以陰暗的思想去看待他人,導致劉辯見到許多案例中“禮”都作為了道德綁架的幫兇。劉辯始終堅守一個原則:隻遵守自己認可的“禮”,最終還是把“禮”當成了一種規則,最終被圈起來。


    來到這個時代。接觸到了孔融,劉辯才重新意識到“禮”的目標是教化,而非約束。


    祭拜天地是因為天地之力非人力所能抗衡,要有敬畏之心。因為敬畏所以守禮。“禮”所教的並非應當祭拜天地,而是敬畏天地。


    向老師行禮問好是因為老師無私的傳授知識,要有尊敬、感恩之心。因為敬愛所以守禮。“禮”所教的並非是應該向老師行禮問好,而是應該對老師有敬愛之情。


    真正的“禮”要的是發乎情而舉於行。


    如果有人囂張跋扈,仗勢欺人,那麽說明這個人自身的力也沒有修到位。對於旁人沒有敬畏之心。“禮”的存在有時候必然會約束人的天性。對於素不相識的旁人“禮”很難約束自己產生敬畏之心。也就是說無法隻通過“禮”讓大家互相之間保持謙卑。


    這時也許需要一些小小的幫助,比如你顯得足夠強大,旁人自然會敬畏你。孔子當初周遊列國還是仗劍出遊呢,道理講不通就先物理說服,再精神說服。再比如外力約束旁人敬畏你,就像你帶著幾個幫手去講道理會更好用。等等......


    這種所謂的外力約束很多時候多實以法律的形式提現。至此,約束人的行為以眾多“禮”作為根據,然後又以法的強製力進行保障,維持著社會的和諧發展。


    這位孔融先生,認識到“禮”隻是提高修養,無法約束所有人遵守,但是依然願意全心全意去教化萬民。尤其是身處漢末,很多存在視法律為無物,在地方做著當地的“土皇帝”。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在心存敬畏,視“禮”為無物,孔融也堅守著這一思想。


    簡而言之就是身處禮崩樂壞的年代,亂世當用重典,需要嚴苛的法律。孔融依然堅持宣揚“禮”。雖然有些鑽牛角尖,但卻是真心真意的把禮儀、教化融入了他的整個人生。


    對於這種人,你可以反對他的想法,可以嘲笑他不切實際。但是,絕對不會影響你佩服他這種堅韌的性格,與他一起暢想偉大的宏願。


    在這裏,向如同華佗般不畏寂寞的先驅者致敬!向如同孔融般不屈時勢的逆行者致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整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鳴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鳴東方並收藏重整漢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