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第五進院落,李豁發現不光吳伯大郎在這裏,連小石頭芽兒小師叔也在這裏。吳伯在磨著什麽東西,大郎與師父小石頭三人站在旁邊觀看,唯有芽兒小師叔躺在椅子中,身子整個窩進去睡著了,身上還搭著師父的衣服。


    李豁會心一笑,他知道芽兒小師叔很黏師父,一會看不見師父就要找,看來是不願獨自去睡覺。


    師父三人聚精會神的圍著吳伯,房中安靜無比,也沒發現他們到來。


    李豁隨著馬千軍停下了腳步,以防打擾他們。


    “唉,又廢了。”突然,吳伯發出一聲歎息聲。師父等人直起了腰,不再秉住唿吸,除了師父外,其餘眾人都頗多失望。


    “李豁來了?”楊漢發現了兩人,露出笑容。


    李豁好奇道:“吳伯祖在做什麽?”


    吳伯懊惱道:“磨鏡子,漢哥兒要的,可惜都磨費了。”他有些心疼道:“一塊好幾十貫呢。哎,我這雙手,真不中用!”


    李豁看到地上放著一堆水晶,雖然不明白為何用水晶來磨鏡子,但也沒有多問。


    楊漢寬慰了吳伯。


    這些人中隻有吳伯的手藝最好,他想著木工也是精細活,吳伯想來也能磨水晶,誰知隔行如隔山,一次都沒有成功。


    從那些水晶片凸凹不一的形狀,就能看出楊漢是想製作望遠鏡的鏡片。


    一般而言,望遠鏡有兩種。一種是由凸透鏡作物鏡凹透鏡作目鏡製作而成;另一種是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製作而成。


    前一種結構簡單,直接成正像,後一種性能優良,後世的軍用望遠鏡與小型天文望遠鏡等專業級的望遠鏡都是采用這種結構,但這種成像是倒立的,中間還要加一個正像係統。


    楊漢自然選最簡單的凸凹鏡,可是即使這樣,也不順利。


    他上午時讓大郎去尋泉州城內的大食人,也就是阿拉伯商人。波斯與大食的玻璃產業一向繁盛,往大宋輸入了不少。可卻沒想到一塊雜質頗多的玻璃對方就敢獅子大開口要百貫,還倨傲不已,說大郎有眼無珠不識貨。


    大郎氣的不輕,悶悶的迴來了。


    這些奸商,是欺負大宋的玻璃技術不如他們啊,對方看來是忘了這是大宋境內,一個番商竟敢如此狂妄。但誰讓大宋拿他們當蠻夷視之,一貫的輕視呢。還允許大食商人將圓頂寺廟建在了境內,泉州就有一座,名為清淨寺。大宋根本就沒意識到這些異族人的危害,南宋末年,大食商人蒲壽庚占據泉州,背叛大宋投降蒙古,瘋狂屠戮泉州城內趙宋皇族宗室五千多人,還有眾多漢人百姓也慘遭毒手,財產遭到搶劫。


    更別說,蒙元時,以大食人為主的色目人瘋狂欺壓中國境內的原主人。也幸虧中國的儒教夠強,才沒有遍地染綠。但也直接催生出一個民族,很多漢人其實已經被綠化了。


    別說宋朝了,唐朝建立沒多久,大食人的綠教也才剛創立,就跑來大唐傳教了。結果還真被大唐允許在廣州建立圓頂寺,成為番人的據點。唐宋時廣州有番人街,最多時聚集了番人二十多萬。其中最多的就是波斯人與大食人。


    別以為後世中國人以遍布世界的“唐人街”為傲,人家的番人街玩的更早。就是現在,東京還有一群猶太人定居,一直延續到一千年後的後世,還有人跑去以色列去尋親,可惜人家是母係維係的民族,男的人家不要。就是泉州,後世也有三萬教徒後裔。


    華人在外國安分守法,番人在中國卻潛藏著擴散性,危害性。


    說來也是怪,後世的廣州又被外國人中的黑人占領了。唐朝時的圓頂寺建立在映秀鎮,後世在同一個地方,不過變成了映秀區。


    這也是中國的一貫傳統了,包容四海,可是迎進門來的,多是一些不知感恩的豺狼。


    老祖宗說的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


    廉價的玻璃得不到,楊漢隻能購買水晶,還必須是純淨無氣泡的,這成本可就高了。光是吳伯磨廢掉的這一小堆,就不下幾百貫銅錢。


    難怪吳伯心疼不已,不敢再動手了,那磨掉的不是粉末,是銅錢啊。


    楊漢也有些頭疼。


    “大郎,扶吳伯迴去休息吧。”楊漢還必須勸慰吳伯,不然他要是有了陰影不敢再動手,楊漢可就沒人可用了。雖然他知道此時磨製銅鏡的工匠多半技術嫻熟,成功的概率大一些,但楊漢不能冒然找他們啊,不然很容易泄露出去。


    眾人離去,房中隻剩楊漢,李豁,與睡熟的芽兒了。


    “師父,弟子算了一下,來之前進賬就已有這個數。”李豁頗為激動的伸出一根手指。


    楊漢絲毫不覺得意外,東京一些大酒樓憑借掌握了炒菜技術,就能賺的盆滿缽滿,九州酒樓當然也可以。況且集後世八大菜係之大成的九州菜係,一旦麵世,橫掃無敵很正常。


    八大菜係提前幾百年在大宋出現,可以說,這是飲食界的一場革命。時間越久,造成的影響就會越大。


    毫不客氣的說,今後大宋飲食界,九州菜係將稱霸天下,九州酒樓當執牛耳。當然,前提是能成長壯大,別夭折了。


    讓李豁去休息後,楊漢望著一堆廢水晶片有些頭疼,看來明日要會會大食人了。


    楊漢將芽兒放迴房內,給她蓋好毯子,關上了紗窗,點燃了一根驅蚊的艾香,就關上門迴了自己房間。他攤開書冊,接著敘寫後世記憶與規劃。


    時不我待啊。


    第二日,楊漢與馬千軍大郎一起去了泉州城,他要解決望遠鏡的鏡片來源。不然光是用水晶他賺錢再多也支撐不起啊,最好的物品還是物美價廉的玻璃。


    當然,所謂的價廉是在他看來,世人可不會這麽認為。後世不是有傳聞,什麽所羅門王的寶藏是一堆玻璃嗎?還有傳言拿破侖有一個鋁碗,寶貝無比,當時比黃金都貴。


    所以任何事物都有時代局限性。


    說來也讓人唏噓,中國雖有眾多讓全世界癡迷的物產,如絲綢,茶葉,瓷器。看似對外貿易中賺了很多,但冤大頭當得也不少。


    如火浣布,也就是石棉,《山海經》中都有記載,說這種布是一種生長於神山昆侖中的一種比牛還大的老鼠的皮製成的。“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意思就是不用用水洗,髒了就用火燒一下,新的是火紅色,髒了就變成布的顏色,從火中拿出來後抖一抖,就比白雪還白。


    《山海經》《列子》《後漢書》《三國誌》《搜神記》《典論》《異物誌》《傅子》《神異經》,記載者是多如牛毛。


    別說現在,就是幾十年後到了宋哲宗時期,蔡絛《鐵圍山叢談》有記載“及哲宗朝,始得火浣布七尺......大抵若今之木棉布。色微青黳,投之火中則潔白,非鼠毛也。”


    宋朝倒是不把它看做神物了,認為也就不過是一種織物,但依然珍貴無比,皇帝得了七尺,就引之為奇,大書特書。


    要是在後世,有人可能不知道火浣布這個名字,但誰不知道石棉?都知道它有毒。很容易引起矽肺病,不說避之不及,但也不怎麽待見。


    而在古代,古人怎麽對待它?像珍寶一樣藏之府庫,秘不示人。更有甚至,睡覺就蓋它,在後世人看來,這不是找死嗎?


    火浣布就是從中亞經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最早記載是周穆王征服西戎,與西王母會晤,中亞一小國向他進貢。後來也大多是作為貢品,價格高昂無比。可就是這種後世看來有毒性的東西,從中國騙走了大量的真金白銀。類似的還有白疊布,也就是棉花織成的布,因為中亞是棉花的原產地,這種織物在中國稀奇無比,價格就高到天上去了,堪與絲綢相比。你說中國人虧不虧?


    還有葡萄酒,唐朝之人十分追捧葡萄酒,有名的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人眼中飲葡萄酒用月光杯最相配。


    可是葡萄酒是如何釀製的?那是自然發酵啊!通俗來說就是將葡萄汁液往橡木桶裏一塞,就不管了,隻要溫度適宜,過幾個月自然就成葡萄酒了。


    可就是這種葡萄酒,一桶就能兌換好幾匹絲綢,要知道絲綢在以前可是比等重的黃金還要珍貴。


    唐朝時中國人是知道葡萄酒的釀造秘密的,隻不過品質比不上西域來的罷了。可是到了五代末,技術就失傳了,中國再沒人知道葡萄酒是如何釀造的了。還是兩百多年後,蒙古人侵略中原,一山中農民出逃躲避兵災,等迴來後發現桶中有些液體,一嚐才發現竟是美味的葡萄酒,才恍然想起來是幾個月前匆忙離家時,將葡萄放在了桶上麵,葡萄汁液滴進去才形成的。


    至此,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在中國失傳兩百多年後才重新麵世。


    這兩百多年,大宋無數人嚐試了無數遍,可卻始終釀製不成功。這是什麽原因呢?因為大宋人釀酒必先製曲,材料中往往加入酒曲,可是葡萄酒不需要加入酒曲。根本就不需要加工,自然發酵就成。


    沒人相信竟這麽簡單,簡直讓人驚掉大牙。


    大宋人釀造出了黑酒,黃酒,白酒,綠酒,紅酒,養生酒等一百多種酒類,可是唯獨葡萄酒釀製不成功,不能不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時候笨人有笨方法,偏偏是宋人眼中的直腸子愚笨之蠻夷歪打正著的釀製出了葡萄酒。


    同樣的道理,後世西方有名的白酒,像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都是自然發酵的酒,過程簡單無比。根本就不像中國的白酒那樣要加入酒曲,工藝複雜的如同一門高深的藝術。


    西方人所謂的酒量好,喝幾瓶威士忌伏特加都無事的人,到了中國一小瓶二鍋頭就撂倒了,就是這個原因。


    還有最初隨大航海時代的水手而揚名世界的朗姆酒,來源更是從垃圾堆裏撿來一般,是用榨過糖的甘蔗渣釀造出的。


    當然,中國人太聰明了也不是好事,人家西方的酒簡單是簡單,但人家不“勾兌”啊。


    總而言之,對外貿易中,中國也不是一直是受益之國,被騙的也不少。


    同樣的還有玻璃。


    說起中國的琉璃,可能很多人知道,但誰知道中國早在西周就能燒製玻璃了,到了隋唐更是發展成熟,自成體係。但後來外國,主要就是波斯與阿拉伯以低於中國本土的價格大量輸入玻璃製品,壓製了中國本土玻璃產業的發展空間。


    手段與傾銷一般無二。


    等中國本土玻璃產業發展滯後,產品比不上外國了,外國再提高價格,從中國收割財富。


    就算現在,因為外國輸入大宋的玻璃製品比本土的精美,也同樣得到大宋人的追捧。這就是昨天,大食商人一塊玻璃就敢向大郎要一百貫的原因,大郎異議貴,還遭到了大食人的嘲笑。


    蒙在鼓裏的大宋人不知道也就罷了,但楊漢會不知道玻璃是個什麽東西?用什麽燒的嗎?


    他如何能忍下這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漢道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鳧並收藏吾漢道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