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到底能不能成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 作者:力大如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延齡大聲怒罵,口水橫飛。
讓路上不少人都聽見了幾人的“大聲密謀”。
張鶴齡環顧四周,看見周圍人都在瞧自己。
忽然覺得和兩個貨在一塊有點拉低自己智商。
恨鐵不成鋼的罵道:
“你個夯貨。”
“現在正在風口浪尖上,敲了他的悶棍,誰會不知道是咱們做的?”
“到時候國子監的一幫人,不還是來找我的麻煩嗎?”
“怎麽,是你們誰能在皇帝那塊替我開罪?”
“你,張府的大管家,張譽?還是你,建昌伯,張大人?”
倆人低頭不吭聲,羞愧難當。
張鶴齡幽幽歎了一口氣。
但,片刻之後,卻又抬起頭來,陰翳的笑道:
“罷了,指望你們兩個人是沒戲了。”
“不過想對付一個乳臭未幹的小毛孩,還難不倒我。”
......
迴到了張府上。
張鶴齡開始敲定他的“奪鹽大計”。
“你們且聽好。”
“蘇策現在為什麽能這麽囂張,不就是仗著自己在國子監有些人脈嗎?”
“那咱們繞過他那些同學,不讓他知道不就好了?”
十幾個有些背景的監生。
確實讓張鶴齡有點忌憚。
更何況,楊慎的父親,楊廷和,不大不小是個言官。
雖說沒多少實權,可也是陛下眼裏的紅人。
聽說前些日子,還剛被賞賜。
想找他的事,真有點麻煩。
張延齡眼珠子轉了又轉,可奈何腦中空空,轉了也是空轉。
“啥意思,哥?”
除了敲悶棍之外,他確實想不出來其他辦法。
若是說吃,他倒有不少花樣。
張鶴齡敲了下他的後腦勺,斥責道:
“你怎麽跟個棒槌一樣,夯貨一個!”
“鹽山那麽大,蘇策就一個人,能顧得過來嗎?”
張延齡傻傻的搖了搖頭:“肯定不能。”
張鶴齡沒搭理他,接著說道:
“他顧不過來,咱們就讓人去搬迴來,製成鹽,也賣給都轉運司。”
“反正就算他知道了,也沒辦法。”
“總不能讓那幫子監生去成天看著鹽山吧?”
他冷笑一聲。
顯然是對自己的計劃胸有成竹。
“就算被發現了,他有能怎樣?”
“咱們家大業大,府上這麽多家丁,還怕一個小小的讀書人?”
“哼,到時候不讓蘇策家破人亡,我張字倒著寫!”
在一旁聽著如癡如醉的張延齡猛地一點頭。
“哥,還是你厲害,一肚子壞水!”
啪!
張鶴齡又是狠狠一敲他的後腦勺。
“夯貨!”
......
有計劃後。
上上下下的幾十口子下人都忙活起來。
張府全部的大大小小五六輛馬車騰空了,整裝待發,去了鹽山。
過了沒多久,就運迴來滿滿幾大車的鹽石。
馬蹄聲陣陣嘈雜。
仆人們忙著往下一塊一塊的搬運。
張府的院子裏,原本都是假山流水,現在則是堆著滿是鹹腥味的鹽石。
張鶴齡雙手背在身後,捂著口鼻。
雖然難聞,但沒有絲毫嫌棄。
他站在堆得像小山一樣的黑褐色鹽石塊前麵。
麵露喜色。
鹽石就如同一堆堆銀子一樣,喜人的很,怎麽會討厭呢?
張延齡好奇的走進觀察。
還撿起一塊,握在手裏,細細聞聞。
納悶的問道:
“哥,能行嗎?”
“鹽石這麽黑,萬一鹽製不出來怎麽辦?”
張延齡扔了鹽石,兩隻手在下人衣服上蹭了蹭,然後絞在一起,有點擔心。
難聞的鹽石,看著實在不像能製成那麽精細的食鹽的樣子。
它和張延齡印象裏,潔白如雪,細膩如沙一樣的精鹽,簡直是天壤之別。
且不說顏色對不上,就這個味道,怎麽消除都是個難題。
“萬一做不出來,不白運了嗎?”
“要我說,還是敲悶棍吧。”
張鶴齡歎了口氣。
沒別的,就是心累。
他已經不想和蠢弟弟交談這些了。
對牛彈琴,牛還能抬頭叫兩聲。
和張延齡討論事情,說一萬遍都不開竅。
......
單單有鹽石,肯定不夠。
還需要製鹽的設備。
張鶴齡依照記憶裏,在蘇策家看見的一堆東西。
照貓畫虎的說了一通,讓人買來,運到了府上。
好在他們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
要不然,換做尋常人,還沒開始賺,就搭進去這麽多銀子,肯定得犯嘀咕。
但他張鶴齡是一般人嗎?
當然不是!
他見過蘇策用鹽石賺錢。
覺得自己也行。
不止行,還能比蘇策更行!
“迴稟老爺,製鹽的東西都準備差不多了,但這......”
幾個下人,對著設備,大眼瞪小眼。
他們實在鬧不懂。
大鍋,刀斧,還有一堆空瓶空罐,到底能做什麽。
黝黑的鹽石就像“油鹽不進”的蘇策,嘲諷著幾人。
“哥,莫非,是把鹽石放鍋裏煮?大塊熬成小塊?”
“......”
“這麽大塊,得煮到猴年馬月啊?依小人看,應該是用刀刮,從鹽石上細細的把鹽刮下來。”
“......”
“不對不對,我猜是暴曬,抹上水,讓鹽分融於其中,暴曬便會析出了。”
“......”
張府裏,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
張鶴齡在其中,麵色陰晴不定。
思忖到底該怎麽辦。
他始終背著手,瞅著鹽石,好像能瞅出來花一樣。
現在才發現。
製鹽,好像沒那麽簡單。
“唉。”
張鶴齡一聲歎息,略有不甘。
他身為貴胄,平日裏根本沒機會接觸匠人。
更遑論突然就要製鹽,不是難為自己嗎?
討論了半天過後。
眾人終於有了個統一的想法。
那便是取百家所長,把所有人的說法都混在一起試試。
其實這一步已經很接近蘇策的製鹽方法了。
不論是過程,還是其中方法。
隻是在做鹵水的一步,還是少了關鍵的幾味東西。
但他們哪懂這些,光顧著把鹽變成白花花的銀子了。
個中步驟,是一概不懂。
聽完,張鶴齡一拍桌子,下令道:
“好,那便按諸位說的做!”
“先用刀把鹽石剁成碎石,然後放水裏煮,直到煮幹,看看到底能不能成!”
讓路上不少人都聽見了幾人的“大聲密謀”。
張鶴齡環顧四周,看見周圍人都在瞧自己。
忽然覺得和兩個貨在一塊有點拉低自己智商。
恨鐵不成鋼的罵道:
“你個夯貨。”
“現在正在風口浪尖上,敲了他的悶棍,誰會不知道是咱們做的?”
“到時候國子監的一幫人,不還是來找我的麻煩嗎?”
“怎麽,是你們誰能在皇帝那塊替我開罪?”
“你,張府的大管家,張譽?還是你,建昌伯,張大人?”
倆人低頭不吭聲,羞愧難當。
張鶴齡幽幽歎了一口氣。
但,片刻之後,卻又抬起頭來,陰翳的笑道:
“罷了,指望你們兩個人是沒戲了。”
“不過想對付一個乳臭未幹的小毛孩,還難不倒我。”
......
迴到了張府上。
張鶴齡開始敲定他的“奪鹽大計”。
“你們且聽好。”
“蘇策現在為什麽能這麽囂張,不就是仗著自己在國子監有些人脈嗎?”
“那咱們繞過他那些同學,不讓他知道不就好了?”
十幾個有些背景的監生。
確實讓張鶴齡有點忌憚。
更何況,楊慎的父親,楊廷和,不大不小是個言官。
雖說沒多少實權,可也是陛下眼裏的紅人。
聽說前些日子,還剛被賞賜。
想找他的事,真有點麻煩。
張延齡眼珠子轉了又轉,可奈何腦中空空,轉了也是空轉。
“啥意思,哥?”
除了敲悶棍之外,他確實想不出來其他辦法。
若是說吃,他倒有不少花樣。
張鶴齡敲了下他的後腦勺,斥責道:
“你怎麽跟個棒槌一樣,夯貨一個!”
“鹽山那麽大,蘇策就一個人,能顧得過來嗎?”
張延齡傻傻的搖了搖頭:“肯定不能。”
張鶴齡沒搭理他,接著說道:
“他顧不過來,咱們就讓人去搬迴來,製成鹽,也賣給都轉運司。”
“反正就算他知道了,也沒辦法。”
“總不能讓那幫子監生去成天看著鹽山吧?”
他冷笑一聲。
顯然是對自己的計劃胸有成竹。
“就算被發現了,他有能怎樣?”
“咱們家大業大,府上這麽多家丁,還怕一個小小的讀書人?”
“哼,到時候不讓蘇策家破人亡,我張字倒著寫!”
在一旁聽著如癡如醉的張延齡猛地一點頭。
“哥,還是你厲害,一肚子壞水!”
啪!
張鶴齡又是狠狠一敲他的後腦勺。
“夯貨!”
......
有計劃後。
上上下下的幾十口子下人都忙活起來。
張府全部的大大小小五六輛馬車騰空了,整裝待發,去了鹽山。
過了沒多久,就運迴來滿滿幾大車的鹽石。
馬蹄聲陣陣嘈雜。
仆人們忙著往下一塊一塊的搬運。
張府的院子裏,原本都是假山流水,現在則是堆著滿是鹹腥味的鹽石。
張鶴齡雙手背在身後,捂著口鼻。
雖然難聞,但沒有絲毫嫌棄。
他站在堆得像小山一樣的黑褐色鹽石塊前麵。
麵露喜色。
鹽石就如同一堆堆銀子一樣,喜人的很,怎麽會討厭呢?
張延齡好奇的走進觀察。
還撿起一塊,握在手裏,細細聞聞。
納悶的問道:
“哥,能行嗎?”
“鹽石這麽黑,萬一鹽製不出來怎麽辦?”
張延齡扔了鹽石,兩隻手在下人衣服上蹭了蹭,然後絞在一起,有點擔心。
難聞的鹽石,看著實在不像能製成那麽精細的食鹽的樣子。
它和張延齡印象裏,潔白如雪,細膩如沙一樣的精鹽,簡直是天壤之別。
且不說顏色對不上,就這個味道,怎麽消除都是個難題。
“萬一做不出來,不白運了嗎?”
“要我說,還是敲悶棍吧。”
張鶴齡歎了口氣。
沒別的,就是心累。
他已經不想和蠢弟弟交談這些了。
對牛彈琴,牛還能抬頭叫兩聲。
和張延齡討論事情,說一萬遍都不開竅。
......
單單有鹽石,肯定不夠。
還需要製鹽的設備。
張鶴齡依照記憶裏,在蘇策家看見的一堆東西。
照貓畫虎的說了一通,讓人買來,運到了府上。
好在他們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
要不然,換做尋常人,還沒開始賺,就搭進去這麽多銀子,肯定得犯嘀咕。
但他張鶴齡是一般人嗎?
當然不是!
他見過蘇策用鹽石賺錢。
覺得自己也行。
不止行,還能比蘇策更行!
“迴稟老爺,製鹽的東西都準備差不多了,但這......”
幾個下人,對著設備,大眼瞪小眼。
他們實在鬧不懂。
大鍋,刀斧,還有一堆空瓶空罐,到底能做什麽。
黝黑的鹽石就像“油鹽不進”的蘇策,嘲諷著幾人。
“哥,莫非,是把鹽石放鍋裏煮?大塊熬成小塊?”
“......”
“這麽大塊,得煮到猴年馬月啊?依小人看,應該是用刀刮,從鹽石上細細的把鹽刮下來。”
“......”
“不對不對,我猜是暴曬,抹上水,讓鹽分融於其中,暴曬便會析出了。”
“......”
張府裏,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
張鶴齡在其中,麵色陰晴不定。
思忖到底該怎麽辦。
他始終背著手,瞅著鹽石,好像能瞅出來花一樣。
現在才發現。
製鹽,好像沒那麽簡單。
“唉。”
張鶴齡一聲歎息,略有不甘。
他身為貴胄,平日裏根本沒機會接觸匠人。
更遑論突然就要製鹽,不是難為自己嗎?
討論了半天過後。
眾人終於有了個統一的想法。
那便是取百家所長,把所有人的說法都混在一起試試。
其實這一步已經很接近蘇策的製鹽方法了。
不論是過程,還是其中方法。
隻是在做鹵水的一步,還是少了關鍵的幾味東西。
但他們哪懂這些,光顧著把鹽變成白花花的銀子了。
個中步驟,是一概不懂。
聽完,張鶴齡一拍桌子,下令道:
“好,那便按諸位說的做!”
“先用刀把鹽石剁成碎石,然後放水裏煮,直到煮幹,看看到底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