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風吹草低見牛羊?


    大概不是的,稀拉拉的雜草甚至光禿禿的黃土戈壁才是主流。


    所以在草原上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水源。


    不僅是人生活必須,牲畜也需要很多的水,同樣的水源豐富的地方,牧草才會茂盛,才能放牧足夠多的牲畜,然後養活足夠大的遊牧族群。


    說一個簡單的道理,養豬是有肉飼比的,豬吃一斤糧食,是長不了二兩肉的,二兩肉的熱量,也比不上一斤糧食的,所以同樣的能量供給,吃肉一定是比吃糧食要浪費一些的。


    牛羊也是一樣的,牧民沒法天天吃肉,條件根本不允許,說吃肉民族膘肥體壯,然後比農耕民族體質更強,戰鬥力更強也是扯淡。


    戰鬥意誌或許因為日子過得苦逼,還算過得去。但是單論戰鬥力和身體素質,是比不上漢族的,尤其比不了漢族精銳。


    一漢頂五胡,也不是隨便吹出來的。


    對齊國來說,和金國大概就是比較標準的農耕和遊牧的對比。


    當然,齊國是不純粹的農耕民族,海岸線那麽長,島嶼山地那麽多,它還漁獵,遼東也遊牧。


    齊國強而金國弱,對齊國來說,打金國最大的問題,就是金國百姓太分散,大軍出動劃不來。


    前麵說過,草原很大,人口分散,兩百多萬平方,隻分布了差不多六十萬人。


    這個人口分散,也不是金國自己就非得這麽要求,而是生產生活模式決定的。


    養一百隻羊,最少就需要一百四十畝的草場,養牛就更費勁,平均十五畝天然草場,才能養一頭牛。


    而二十到三十頭牛或者200-300隻羊,才能讓一個遊牧家庭安穩生活。


    換個說法,漢族2-3畝地的產出,可以養活一個百姓;但是在草原,他們一個人平均需要八十畝的土地資源,才能養活一個人。


    兩種完全不同的投入產出比例,導致了草原一定是地廣人稀的,想稠都不行。


    到軍事行動上,就是你出動一兩千的兵馬,然後一天行軍一兩百裏撐死了,然後遇到一兩戶牧民,繳獲百多隻牛羊,性價比直接拉到最低。


    所以草原上的戰鬥,齊國最想打的大概就兩種,一種是金國皇帝下令集結,另外一種就是小規模突襲。


    當然,金國和傳統遊牧民族差別很大,他們畢竟是曾經建了國的,國家屬性更強,完顏希伊說過,遊牧是很難組成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的,因為沒有固定的城池和族群,是不可能形成統一的文化和長久訓練的精銳部隊的。


    部落形式,並不穩固,金國自打進入草原,開始遊牧,已經開始不穩定了。


    金國上下都認可這件事,所以金國在草原上建了城~


    有了城池,就有了根,當然~


    也有了弱點。


    完顏吳乞買和完顏希伊他們自然也知道城池是弱點,齊國攻陷的城池沒有一千也有八···嗯,八十。


    城池隻是金國集中生產資料一種方式,並不是真的就能打造永不陷落的堡壘了。


    曾經草原上遊牧民族的王庭不容易被發現,因為本身就是可以遷移的,隻是遷移成本比較高罷了。


    城池不能遷徙,又不一定守得住,所以為了安全,金國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城池建的遠遠的。


    多遠呢?


    大同西北,直線距離兩千裏,大概後世烏蘭巴托(蒙古國境內)的位置。


    隻要距離足夠遠,那這個安全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這也是對齊國一直以來的作戰方式,研究之後的一種對策,結硬寨打呆仗,是處理不了兩千裏外的金國都城的。


    如果他們真的一路把營寨修建到黃龍府,是的,這座城池名字叫黃龍府,紀念曾經的故鄉,遼東的白山黑土。


    如果說齊國真的對草原有那麽強的管控能力,金國早該考慮跟耶律大石學習西征了。


    隻是打不到黃龍府,不代表不能打其他的。


    “噠噠噠~”


    “噠噠噠~”


    草原上熱鬧的很,都是平原,策馬奔騰就方便的很,尤其是沿著河流行軍,就很方便。


    執行草原清掃計劃的主力是盧俊義他們,而做指揮的是王燁。


    “戾~”


    頭頂的金雕和遊隼,是草原上最好的斥候。


    它們不需要聰明的分辨出百姓和士卒的區別,也不需要分辨牛羊的不同,它們隻需要告訴王燁,哪個方向有人,是敵是我就可以了。


    王燁的外掛,自己使用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這個類似心轉身之術的異能,王燁自己用最好。


    所以王燁就是領著一群鷹隼,滿世界找人。


    騎兵,尤其輕騎兵,在不缺馬的情況下,一天是可以做到行軍一百裏到兩百裏的。


    王燁領著五千燕雲騎和兩千豹騎來到草原,作戰目標隻有一個,就是盡可能的對金國造成更大的傷害。


    這個最簡單直接的作戰方式,就是肉體消滅金國境內遊牧百姓,減少他們的族群數量。


    找人自然是枯燥和麻煩的,也是耗費最多時間和精力的,真刀真槍的戰鬥,倒是不多,規模一般也不大。


    在這種規模不大的戰鬥中,盧俊義展現的力量,就是絕對統治級的,最起碼約等於0.6個王燁。


    騎兵足夠多,就可以分出去執行不同的任務,比如負責殺人的,比如負責善後的,比如負責運送補給的等等~


    在開了圖的情況下,王燁本身騎兵指揮的本事,也是s級的,再加上還有盧俊義和董平兩員虎將,以及頂尖騎兵狼騎的幫助,真的是掃圖一般的效率,銳不可當。


    ··· ···


    王燁能在遊隼的幫助下,實現精細化的指揮,完顏宗翰不行。


    在王燁領兵出大同北麵長城之後,完顏宗翰不是沒想過立下不世之功~


    隻是~


    嗯,如果不是甲胄和親衛的一樣,完顏婁室交代過,跟齊國作戰,人離帥旗遠一點,那自己大概就被那個持槍的員外般的人物一槍捅死了。


    差距,極大的差距。


    金國精銳騎兵,或許在作戰意誌上並不弱於對手,隻是打仗不是光靠士氣的,除非士氣真的碾壓對方,現在隻是不弱於人家罷了,但齊國軍隊,太富裕了。


    他們能有很多騎弩,能有很長的騎槍,甚至用完就扔的那種;


    他們能把馬甲打造的一塊塊的,保護正前方人和馬匹的要害,讓族中勇士的箭矢不能一箭斃命;


    他們的刀磨得很鋒利,一點都不考慮崩口損壞之類的問題;


    他們還有很多鈍器,甚至支持他們用自己喜歡和順手的鈍器~


    曾經金國也有那麽多的武器裝備,隻是在從遼東被攆走之後,隨著戰爭的損耗,金國騎兵的武備就越來越差了。


    草原到底是貧窮了些,鐵礦少,冶煉也艱難。


    在四千騎兵與一千虎騎兩千豹騎的衝鋒中,完顏宗翰清楚的感受到了這其中的差距,於是,果斷遁走。


    草原那麽大,虎騎是沒法追擊的,甚至都不能離開長城太原作戰。


    然後,他們就遇到了開掛的王燁。


    完顏宗翰自然不是直接遠走千裏的,也是嚐試過反打的,隻是千騎左右規模的戰鬥打不過,總是處在一個被偷襲的被動位置上,這就不得不提頭上的鳥了,真的是恐怕~


    更零散的戰鬥更不行,燕雲騎的最小單位就是百騎規模,這種規模的精銳騎兵,麵對大部分金國遊牧的部族,都是毀滅性的軍事力量,派遣少量部隊,也打不過。


    完顏宗翰不得不命令部族朝著遠離河流的方向遷徙躲避,分成更零散的存在。


    這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族群存續。


    草原是很大,能做牧場的地方也不少,隻是好牧場隻有那麽些,比如陰山山脈附近的牧場,就極好。


    唉,陰山離齊國太近了。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完顏宗翰現在明白這句話背後的無奈了,當齊國有飛將的時候,就是草原民族噩夢的開始。


    當陰山不能放牧的時候,遊牧實際就已經沒有多少生存空間了~


    陛下,咱們好像也該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葛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葛三並收藏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