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墓


    劉基的學問品才已廣為人知,浙江行省又讓他擔任儒學副提舉的官職,劉基覺得也許這一官職比較適合自己,便即到任,誰知到任一看,天下官場一片黑暗,他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對一些不法現象仍是憤加指責,其結果當然是得罪了許多人,很多人彈劾他超越職責範圍,多管閑事。於是,劉基又一次憤而辭官。


    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前後,方國珍兄弟時降時反,占據著溫州、台州、慶元等路,在海上出沒無常,很難剿滅,也加深了沿海一帶百姓的災難。元朝官吏自己無能,就又想起劉基是一人才,便把他任命為浙東元帥府都事,讓他想法剿滅方國珍。劉基兩次辭官,本不願再去與貪官汙吏為伍,但又想隻是剿滅匪寇,薑太公像


    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其實不過是空想,在現實政治中,薑太公恐怕也是處處讓不願者上鉤。


    也就勉強應允。一到任上,劉基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方國珍兄弟反覆無常,目的無非是為了向朝廷要挾,索取高官厚祿。劉基反對招安政策,堅決主張消滅。他分析了當時的情況,主張實行分化瓦解之策,即隻拿方國珍兄弟,餘者不問,此布告一出,方國珍的軍心立刻不穩。原來,方國珍多行不義,其部下多是被他脅迫,本不願為他賣命,見了布告,就想離之而去。方國珍十分驚慌,便托人給劉基送去了許多財物,請求他改變策略,劉基堅決不從。方國珍無法,隻好轉而賄賂別的高級官員,一舉成功,方國珍再次接受了招安。這也罷了,氣人的是劉基挨了一頓訓斥,說他擅作威福,傷了朝廷愛民好仁之心。劉基這次真的心灰意冷,他對元朝徹底失去了信心,再也不願在官場混下去,哪怕是藉此為民做些好事他也不幹了。


    ------------


    11閉壇上的奇人逸士(2)


    ------------


    公元1358年,他第三次辭官,又迴到了青田老家。這次歸隱,他為中國文學史添了一部寓言集。他借寓言的形式嬉笑怒罵,表示自己對汙濁現實的憤慨和對人生的精闢見解,他給這部寓言集取名為《鬱離子》,大概寓有鬱憤不平而又離經叛世之意。此時,劉基已四十多歲了,他於二十多歲中了進士,又經歷了二十多年的宦海浮沉,並數度隱居,難道他一生的歷程就此結束了嗎?在“黃鍾毀棄、瓦釜雷鳴”的元末,要想施展宏圖大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元。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劉基的機會終於來了。


    在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的勢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他接受了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建議,避開了蒙古人的鋒芒,迅速壯大起來。朱元璋十分注意軍隊的紀律,建立了良好的威望,而且每到一處,十分重視訪求當地的賢達,羅致帳下,以為己用。占據處州以後,朱元璋訪得劉基正在青田老家隱居,便專使往請。


    劉基雖也早已聽說朱元璋的名聲,但畢竟缺乏了解,再加上他二十年做官的坎坷經歷,不願再出山了,所以,他拒絕了朱元璋的第一次邀請。朱元璋並未氣餒,再派總製孫炎前往邀請,並備以聘禮書信,極言求賢若渴之情,再加上孫炎對朱元璋雄才大略、鴻鵠之誌的一番描述,劉基終於被感動。於是,劉基說:


    “我過去曾經辭官在西湖閑住,見西北方向有異樣雲氣,我曾說那是天子之氣,十年之後應當在金陵。現在朱氏創業興旺,又禮賢下士,應天順人,恐怕將有大成。”


    就這樣,劉基經過朱元璋的部將胡大海和朱元璋的三次邀請,終於應聘。


    劉基在見朱元璋之前,就已經對天下大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針對朱元璋的情況,擬出了十八條建議,在見到朱元璋之後,他立刻提出了他的所謂“時務十八策”,朱元璋聽了,興奮不已,認為劉基未到軍中,就已把天下大勢看透,實在是不世之才,立即下令修建禮賢館,把他待為上賓,引為心腹知己。


    當時,朱元璋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兩支軍隊的勢力都比朱元璋強大,而且想合力消滅朱元璋,因此,朱元璋的軍隊雖生氣勃勃,但仍處在東西夾擊的危險境地中,怎樣對付張士誠和陳友諒,就成了朱元璋的當務之急。如果能採取正確的策略,朱元璋就可能繼續發展,弄不好,就會被張、陳兩支軍隊吃掉。就這個問題,朱元璋虛心請教了劉基,朱元璋說:“我為天下麻煩先生,把您請了出來,真是委屈您了,希望先生不要拋棄我!如果您有什麽指教,請直言不諱,我一定虛心接受。”


    劉基說:“明公占據了金陵,甚得地勢之便,但東南有張士誠,西北有陳友諒,多次騷擾侵淩明公。如此看來,要想取得天下,當務之急,先除此二人!”朱元璋正在考慮這一問題,卻十分犯難,不知如何是好,就皺著眉頭對劉基說:“這兩人勢力強大,怎樣才能剿滅呢?”


    劉基說:“抵禦敵人,要權衡緩急,用兵要有先後次序,如今應當先對付陳友諒,後收拾張士誠。”朱元璋說:“張士誠弱小而陳友諒強大,諸將多認為應當先除弱者,剪除陳友諒的羽翼,而且先弱後強,是用兵的常法,先生何故舍弱而圖強呢?”


    劉基說:“如今之勢,不可拘泥於兵法。張士誠隻是一自守漢罷了,他胸無大誌,隻求自安,不願多事,如果你集中力量攻打陳友諒,他也不會乘虛攻金陵,不敢輕舉妄動。而陳友諒劫主稱帝,沒有一時一刻忘記金陵,且占據長江上遊,可以順流而下。他野心勃勃,企圖掃蕩群雄,因此他才是目前最主要的敵人。如果你集中兵力對付張士誠,陳友諒趁虛而入,明公還有退路嗎?如果先滅陳友諒,則張士誠的存亡全操於我手,還有何懼呢?先滅陳,後掃張,繼而西攻陝西,北上大都,天下豈不可定了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讀史有學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成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成金並收藏讀史有學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