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納諫的例子還很多。例如,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中書舍人李百藥上奏說:“以前雖然釋放過宮女,但宮中無用的宮女仍然很多。宮裏陰氣太重,也會招致天災。”於是,唐太宗下令釋放宮女,一次就放出三千多人。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下令改造洛陽幹元殿,給事中張玄素上書反對,說他可能連隋煬帝都不如。唐太宗問他說:“你說我連隋煬帝都不如,那比起夏桀、商紂來怎樣呢?”張玄素說:“如果不停這項工程,將來的命運同夏桀、商紂一樣可悲。”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議,下令停止工程,並說:“這是我考慮不周。”


    唐太宗就是這樣善於納諫,關於他納諫的事例,史書上記載很多,可以說數不勝數。對待進諫之臣的態度,更是令人欽佩。魏徵可以說是一個敢於強諫的諍臣,多次弄得他下不了台,但唐太宗對他卻一直十分尊敬。魏徵病重時,他送醫送藥,並和太子一起到他家裏去探望,魏徵死後,他思念不已,對左右的大臣說了如下的話: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這段話成為千古名言。


    唐太宗提倡宮廷“民主生活”的態度直接促成了“貞觀之治”。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治,判死刑者僅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至五嶺,都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門的人不必帶糧食,可以從道路上隨便取食東西。《貞觀政要》上記得更具體,說是商旅之人宿於野外,不必擔心盜賊來搶;監獄裏常常沒有人;牛馬遍布山野。當然,這也許有很大的誇張成分,但貞觀年間確實比以往為好,這總是事實。


    李世民就是促成這種盛世出現的一個人。在中國歷史上,許多開國皇帝都獨具特點,如劉邦善於用人,能夠容忍;劉秀善玩“柔道”,能寬以待人;而唐太宗李世民則是從諫如流,僅此一點,就足以避免許多錯誤,就足以實施許多利國利民的策略,就足以促使社會安定和繁榮。一場“玄武門之變”的“陰謀”,造就出這麽一個萬世英主來!


    “陰謀”與“陽謀”,正像太極圖裏的陰魚和陽魚一樣,並無絕對的界限,而是互相包融,可以互相轉化的。看來,如果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不能造福於人民,就是堂而皇之的“陽謀”,也會變成實實在在的陰謀;如果能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為社會的進步和繁榮而定計設謀,即便是在暗地裏進行的“陰謀”,也能變成光明正大的陽謀,正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


    8迸皇武則天(1)


    ------------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真正的女皇。


    她死後在幹陵立了一塊中國唯一的無字大碑。


    她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能與皇帝合葬的女人。


    她所占的“唯一”實在太多,在無數傑出的古代女性當中,在數不清的爭權稱製的帝妃皇後當中,能占得到一個“唯一”的,就已很了不起,而武則天卻在許多方麵都“創下了歷史記錄”。如果把中國的歷史比做一場群雄逐鹿的運動會的話,那麽,武則天不僅囊括了女子項目的絕大多數金牌,連男子項目的一些獎牌,她也當仁不讓地摘走了!


    正像武則天所立的無字碑一樣,讓我們怎麽評價這位絕無僅有的女皇呢?真像時下流行的說法,“這是一個無言的結局”嗎?還是先不忙評價,看看她的政治生涯和生命歷程,或許能感悟到些什麽。


    武則天,名曌,山西文水人,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其父出身於木材商人,官拜正三品工部尚書都督等大官;其母楊氏,出身名門大族;其外祖父楊達是隋朝的宗室宰相,到了唐代,楊家在京城裏也還是顯赫的宗族。


    盡管如此,武則天的家庭在當時也還是不入上流社會的“寒族”。武則天的父親靠做木材生意致富,後結識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淵命他為行軍府司鎧參軍,一直為唐軍提供軍需,直到唐軍進入長安,被李淵尊為“太原元從功臣”。然而,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家庭出身。按當時的門閥觀念,所謂名門望族,是在一百多年間一直控製著西魏、北周和隋、唐政權的關隴集團,隻有出身於這些家族的人,才能獲得朝廷的承認,才有資格在朝廷中擔任重要的官職。按武則天父親的經歷和官位,當然可以躋身於士族之列,但論其血統出身,卻是寒微之族。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朝廷修《氏族誌》,不列武姓,“不敘武氏本望”,社會上也攻擊武家是下等族姓,甚至連突厥人都稱:“武,小姓”。武家被排斥在貴族之外,想取得很高的權力和職位,是十分渺茫的。


    武則天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裏,既有著上流社會的榮華富貴,又有著寒門微族的“歷史出身”。上流社會的生活刺激了她的權勢欲,寒門微族的出身又使她無法實現攫取權勢的欲望。武則天自小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下長大,逐漸養成了她那種仇視名門士族、不擇一切手段攫取權力的性格特徵。的確,在她的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貴族氣質”的。唐太宗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元月,長孫皇後去世,次年,太宗聽說武則天長得端莊漂亮,操行方正,就把她召入宮中,立為才人,並賜名曰“武媚”。召她入宮之時,武則天年僅十四歲,一般說來,這種年齡的女子都不願離開家族,況且一入深宮,如同生離死別。而小小年紀的武則天卻把這看成是一個進身的機會,並且可以擺脫兄長們的管束和壓抑,因此,她很高興進入宮廷。當時,她的母親“慟泣與訣”,武則天反倒覺得大可不必,笑著勸慰母親說:“我去見天子,怎麽能知道不是福緣呢?為什麽要哭哭涕涕,作兒女之悲?”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讀史有學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成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成金並收藏讀史有學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