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天莫登龍
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
唯有嚴陵及光武
唐/李白/箜篌謠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從始至終地貫徹“柔道”的人,當數東漢的光武帝劉秀,他不僅在為人處世上以“柔”為主,在政治、軍事諸方麵也都體現出了這種精神,應該說他是以善玩“柔道”而取得巨大成功的開國皇帝。
劉秀生於公元前6年十二月,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其父劉欽是南頓縣令,在劉秀九歲時病故。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王莽的“新政”很不得人心,加上天災人禍,各地的農民紛紛起義,尤其是綠林、赤眉兩支起義軍,聲勢浩大,直可與王莽軍一較高下。在這種風起雲湧的形勢下,劉秀借南陽一帶穀物欠收,與兄劉謀劃起義,得眾七八千人。劉秀起義後,逐漸與當地的其他起義軍匯合,一度併入綠林軍。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為了號召天下,立劉秀的族兄劉玄為帝,年號更始,綠林軍的勢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王莽糾集新朝主力約四十二萬人,號稱百萬,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領,直撲綠林軍。劉秀等人放棄陽關,率部退守昆陽。劉秀堅決反對逃跑,認為如果併力禦敵,尚有保全的希望,如果分散突圍,必被包圍消滅。他親自率領十三騎趁夜突出南門求救,他說服了定陵、郾城等地的起義軍,親率精兵數千人偷渡昆水,突襲敵人,敵人大敗。
昆陽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範例,也為起義軍推翻新莽政權奠定了基礎。因為自打敗了王邑、王尋的軍隊以後,劉秀兄弟兩人威名日盛,這就遭到另一派起義軍將領的嫉妒,加上劉當初曾反對立劉玄為帝,正好藉此進讒,說劉不除,終為後患。劉玄懦弱無能,並無主張,便聽了人言,準備伺機而動。劉玄借犒軍之機,大會群將,製造藉口。不久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分裂,劉秀的哥哥劉被殺。
劉秀當時正在父城,聽到哥哥被殺,十分悲痛,大哭了一場,然後立即動身來到宛城,見了劉玄,並不多說話,隻講自己的過失。劉玄談起昆陽之戰的勝利,劉秀歸功於諸將,一點也不自誇自傲。迴到住處,逢人弔問,也絕口不提哥哥被殺的事。既不穿孝,也照常吃飯,與平時一樣,毫無改變。劉玄見他如此,反覺得有些慚愧,從此更加信任劉秀,並拜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其實劉秀因為兄長被殺而萬分悲痛,此後數年想起此事還經常流淚嘆息。但他知道當時尚無力與平林、新市兩股起義軍的力量抗衡,所以隱忍不發。劉秀的這次隱忍,既保全了自己,又在起義軍中贏得了同情和信賴,為他日後自立創造了一定條件。等到起義軍殺了王莽,迎接劉玄進入洛陽,劉玄的其他官屬都戴著布做的帽子,形狀滑稽可笑,洛陽沿途的人見了,莫不暗暗發笑。唯有司隸劉秀的僚屬,都穿著漢朝裝束,人們見了,都喜悅地說:“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於是,人心皆歸劉秀。
劉玄定都洛陽以後,便欲派一位親近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去安撫河北一帶,劉秀看到這是一個發展個人力量的大好機會,便托人往說劉玄。劉玄同意了這個請求,劉秀就以更始政權大司馬的身份前往河北,開始了擴張個人勢力,建立東漢政權的活動。當時的河北有三股勢力,最大的是王郎,其次是王莽的殘餘勢力,再次是銅馬、青犢等農民起義軍。劉秀在河北每到一地,必接見官吏,平反冤獄,廢除王莽的苛政,恢復漢朝的製度,並釋放囚犯,慰問饑民。所做之事,均順應民心,因而官民喜悅。
當時,有一個叫劉林的人向他獻計說:“現在赤眉軍在黃河以東,如果決河灌赤眉,那麽百萬人都會成為魚鱉了。”劉秀認為這樣太過殘忍,定會失去民心,就沒有這樣做。
------------
3薄叭岬饋笨國“柔道”治國(2)
------------
劉秀初到河北之時,兵少將寡,地方上各自為政,無人聽他指揮,雖能“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但畢竟沒有大量軍隊。他為王郎所追捕,曾多次陷入窘境。後來,他逐漸延攬了
鄧禹像
鄧禹、馮異、寇恂、姚期、耿純等人才,又假借當地起義軍的名義招集人馬,壯大聲勢,並聯合信都、上穀、漁陽等地的官僚集團,才算站住了腳。由於他實行“柔道”政策,服人以德不以威,眾人一旦歸心,就較為穩定。
劉秀認為,“柔能製剛,弱能製強”,他多以寬柔的“德政”去收攬軍心,很少以刑殺立威,這一點,在收編銅馬起義軍將士時表現得最為突出。當時,銅馬起義軍投降了劉秀,劉秀就“封其渠帥為列侯”,但劉秀的漢軍將士對起義軍很不放心,認為他們既屬當地民眾,又遭攻打殺掠,恐怕不易歸心。銅馬義軍的將士也很不自安,恐怕不能得到漢軍的信任而被殺害。在這種情況下,劉秀竟令漢軍各自歸營,自己一個人騎馬來到銅馬軍營,幫他們一起操練軍士。銅馬將士議論說:“肖王(劉秀)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們,我們怎能不為他效命呢?”劉秀直到把軍士操練好,才把他們分到各營。銅馬義軍受到劉秀的如此信任,都親切地稱他為“銅馬帝”。
在消滅王郎以後,軍士從王郎處收得了許多議論劉秀的書信,如果究查起來,會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者造反。劉秀根本連看都不看,命令當眾燒掉,真正起到了“令反側子自安”的效果,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
</br>
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
唯有嚴陵及光武
唐/李白/箜篌謠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從始至終地貫徹“柔道”的人,當數東漢的光武帝劉秀,他不僅在為人處世上以“柔”為主,在政治、軍事諸方麵也都體現出了這種精神,應該說他是以善玩“柔道”而取得巨大成功的開國皇帝。
劉秀生於公元前6年十二月,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其父劉欽是南頓縣令,在劉秀九歲時病故。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王莽的“新政”很不得人心,加上天災人禍,各地的農民紛紛起義,尤其是綠林、赤眉兩支起義軍,聲勢浩大,直可與王莽軍一較高下。在這種風起雲湧的形勢下,劉秀借南陽一帶穀物欠收,與兄劉謀劃起義,得眾七八千人。劉秀起義後,逐漸與當地的其他起義軍匯合,一度併入綠林軍。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為了號召天下,立劉秀的族兄劉玄為帝,年號更始,綠林軍的勢力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王莽糾集新朝主力約四十二萬人,號稱百萬,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領,直撲綠林軍。劉秀等人放棄陽關,率部退守昆陽。劉秀堅決反對逃跑,認為如果併力禦敵,尚有保全的希望,如果分散突圍,必被包圍消滅。他親自率領十三騎趁夜突出南門求救,他說服了定陵、郾城等地的起義軍,親率精兵數千人偷渡昆水,突襲敵人,敵人大敗。
昆陽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範例,也為起義軍推翻新莽政權奠定了基礎。因為自打敗了王邑、王尋的軍隊以後,劉秀兄弟兩人威名日盛,這就遭到另一派起義軍將領的嫉妒,加上劉當初曾反對立劉玄為帝,正好藉此進讒,說劉不除,終為後患。劉玄懦弱無能,並無主張,便聽了人言,準備伺機而動。劉玄借犒軍之機,大會群將,製造藉口。不久起義軍內部發生了分裂,劉秀的哥哥劉被殺。
劉秀當時正在父城,聽到哥哥被殺,十分悲痛,大哭了一場,然後立即動身來到宛城,見了劉玄,並不多說話,隻講自己的過失。劉玄談起昆陽之戰的勝利,劉秀歸功於諸將,一點也不自誇自傲。迴到住處,逢人弔問,也絕口不提哥哥被殺的事。既不穿孝,也照常吃飯,與平時一樣,毫無改變。劉玄見他如此,反覺得有些慚愧,從此更加信任劉秀,並拜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其實劉秀因為兄長被殺而萬分悲痛,此後數年想起此事還經常流淚嘆息。但他知道當時尚無力與平林、新市兩股起義軍的力量抗衡,所以隱忍不發。劉秀的這次隱忍,既保全了自己,又在起義軍中贏得了同情和信賴,為他日後自立創造了一定條件。等到起義軍殺了王莽,迎接劉玄進入洛陽,劉玄的其他官屬都戴著布做的帽子,形狀滑稽可笑,洛陽沿途的人見了,莫不暗暗發笑。唯有司隸劉秀的僚屬,都穿著漢朝裝束,人們見了,都喜悅地說:“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於是,人心皆歸劉秀。
劉玄定都洛陽以後,便欲派一位親近而又有能力的大臣去安撫河北一帶,劉秀看到這是一個發展個人力量的大好機會,便托人往說劉玄。劉玄同意了這個請求,劉秀就以更始政權大司馬的身份前往河北,開始了擴張個人勢力,建立東漢政權的活動。當時的河北有三股勢力,最大的是王郎,其次是王莽的殘餘勢力,再次是銅馬、青犢等農民起義軍。劉秀在河北每到一地,必接見官吏,平反冤獄,廢除王莽的苛政,恢復漢朝的製度,並釋放囚犯,慰問饑民。所做之事,均順應民心,因而官民喜悅。
當時,有一個叫劉林的人向他獻計說:“現在赤眉軍在黃河以東,如果決河灌赤眉,那麽百萬人都會成為魚鱉了。”劉秀認為這樣太過殘忍,定會失去民心,就沒有這樣做。
------------
3薄叭岬饋笨國“柔道”治國(2)
------------
劉秀初到河北之時,兵少將寡,地方上各自為政,無人聽他指揮,雖能“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但畢竟沒有大量軍隊。他為王郎所追捕,曾多次陷入窘境。後來,他逐漸延攬了
鄧禹像
鄧禹、馮異、寇恂、姚期、耿純等人才,又假借當地起義軍的名義招集人馬,壯大聲勢,並聯合信都、上穀、漁陽等地的官僚集團,才算站住了腳。由於他實行“柔道”政策,服人以德不以威,眾人一旦歸心,就較為穩定。
劉秀認為,“柔能製剛,弱能製強”,他多以寬柔的“德政”去收攬軍心,很少以刑殺立威,這一點,在收編銅馬起義軍將士時表現得最為突出。當時,銅馬起義軍投降了劉秀,劉秀就“封其渠帥為列侯”,但劉秀的漢軍將士對起義軍很不放心,認為他們既屬當地民眾,又遭攻打殺掠,恐怕不易歸心。銅馬義軍的將士也很不自安,恐怕不能得到漢軍的信任而被殺害。在這種情況下,劉秀竟令漢軍各自歸營,自己一個人騎馬來到銅馬軍營,幫他們一起操練軍士。銅馬將士議論說:“肖王(劉秀)如此推心置腹地相信我們,我們怎能不為他效命呢?”劉秀直到把軍士操練好,才把他們分到各營。銅馬義軍受到劉秀的如此信任,都親切地稱他為“銅馬帝”。
在消滅王郎以後,軍士從王郎處收得了許多議論劉秀的書信,如果究查起來,會引起一大批人逃跑或者造反。劉秀根本連看都不看,命令當眾燒掉,真正起到了“令反側子自安”的效果,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