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晉國公迴來的較為倉促,也並沒有隨宮裏的內侍一起迴來,所以朝廷事先也並不知道晉國公會在何時迴來。
也因此,
敕封大典也都還沒有準備。
畢竟按照章程,晉國公從信都啟程的時候,便會有人快馬返迴洛陽報信,然後朝廷才會提前準備。
當朝廷得知晉國公會到洛陽後,幾乎都傻眼了。
這受封的儀式,也到底是簡略了一些。
其實朝堂上負責此事的臣子也不想簡略,但無奈準備的時間也就這一兩日,但為了討好新晉的國公爺,
負責此事的大臣不可謂不用心。
上萬洛陽守軍在城外列陣,為他們的國公爺抽刀歡唿,這場麵,已經足夠恢弘大氣。
更何況,
在外圍,在城內,還有很多看熱鬧的百姓、商販走卒、城防司的兵馬簇擁在一起。
這樣的氣氛,
其實才最能夠凝聚大漢百姓的心氣兒。
一個實力強橫的,且愛民如子的國公,國之柱石,對於天下來說,這便是底氣。
這樣的場麵,倒是羨煞了不少下野的朝堂舊臣。
就是在靈帝時,
這大漢也從未有現在這樣的氣象。
就是站在宮牆上的天子劉協,心裏也是酸溜溜的,若讓他來選,
你看他是想要這冷冷清清的皇宮,有名無實的皇位,
還是想要在城樓上,感受這原汁原味的金戈鐵馬。
相較於朝堂上的那些手無縛雞之力且各懷鬼胎的朝臣,他更想要這些對他絕對忠誠的將士。
對於劉協而言,他的心裏,其實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從小,幾乎都是受製於人。
特別是董卓,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大漢,
國祚四百餘年。
雖說近幾十年裏,日漸衰落,但大漢的軍人,骨子裏還是很純粹的。
自當年冠軍侯封狼居胥後,
這大漢的風,
也就揚起來了。
而當下,
張昊手裏的數十萬大軍,馬刀、鐵蹄、強弩、以及那一麵麵整齊排列招展著的黑紋交龍旗。
才是這世上,
最為強橫的傲骨。
你要說他張昊根不正苗不紅,
可以,
但你不得不承認,
細數這天下群豪,又有誰能夠與其並肩,與其匹敵。
當年強如董卓、袁紹、袁術、呂布之流,還不是死在了張昊的手中。
現如今。
幽州的公孫瓚和曹操,在北方把動靜鬧得那般大,準備了那麽久,不也得依靠鮮卑人和烏桓人才能堪堪抵擋住張昊軍的北伐麽。
盡管如此,
你問問公孫瓚和曹操,
他們敢揮師南下麽?
他們能突破北伐三路大軍的圍堵南下麽?
再說南邊,
孫策周瑜在揚州那般囂張,劉表和劉備在荊州厲兵秣馬,
你問問他們,
敢輕易北上麽?
總有些文人墨客,對張昊口誅筆伐,
說什麽德不配位,說什麽黃巾出身,說什麽挾天子以令諸侯。
說白了,
他們也就隻能用這些來說事兒。
可這兩年,為什麽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聽的人,捧的人越來越少了。
以前大家食不果腹,忍饑挨餓的時候,大家還願意聽一聽,發泄一下怨念和情緒。
可慢慢的,大家的日子都開始好過了,
吃飯能吃飽了,住的地方也不漏雨不漏風了,大家的生活有了希望,誰還有那個閑心去聽你在那嘰嘰歪歪的。
再說了,
你們這些窮酸文人嘰嘰歪歪的對象是帶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國公爺,你再說兩句就會引起民憤了。
就是那些個有識之士的儒生,也都在想辦法去民生堂聽聽課,找人引薦一下去府衙拜會使君,謀個一官半職。
如今,
新人新氣象,
無論是信都府衙的崔使君,還是臨淄府衙的田使君,亦或者是晉陽府衙的華使君。
這些人都是一方名士,單從政治清明度上,要清澈許多。
至少,
他們都是有著一腔抱負,也真正願意為百姓們做點實事兒的。
按理來說,
此番敕封大典,應該讓國公爺騎著高頭大馬從城外進來,走主街道,享受百姓們夾道歡迎,然後再由天子在宣政殿外,親自授印。
但考慮到了國公爺在軍中,不,在整個洛陽城內的聲望太高,
萬一情緒激動起來,直接來一手皇袍加身,這劉氏大漢也就在這樣極具戲劇化的場合下終結,
大家的臉上,恐怕都不好看。
就算是史官,拿到這個事兒,也不知道該如何動筆。
所以,
帶著兵馬遊街的環節,直接取消了。
就讓國公爺在洛陽南城門的城樓上行檢閱之禮,國公爺自己本來也覺得沒必要整的太高調,所以對這樣的安排也就應了下來。
張昊站在牆垛旁,看著城外的將士,揮手示意。
一時間,
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此起彼伏。
得虧是各部將校也在裏麵,可以約束一下秩序,也得虧周倉策馬在前,將場子給看住了。
否則真可能會有哪個愣頭青,高唿一聲萬歲,屆時一帶十,十帶百的,將氣氛給頂上去。
到時候,又會引來不少閑言碎語,讓本就沒啥顏麵的朝廷,天子,更加難堪。
隨著歡唿聲的響起,
城樓上的號手開始吹響了號聲。
“嗚嗚嗚嗚嗚!!!!”
緊接著,又是一通鼓聲。
“咚咚咚!!!”
這支萬人守軍,可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卒,在聽到鼓號聲後,
馬上開始整肅起來。
這時,
宗正劉艾,托舉著公爵印信,快步走來。
他代表的,是天子。
可當身材矮小的劉艾行走在黑甲衛的身前時,他就像一隻弱小無助的鵪鶉;
其額頭上,也有著肉眼可見的汗珠。
畢竟,軍威如此,常年在朝堂的劉宗正,哪裏見過這等世麵。
若不是代表著天子,代表著朝廷顏麵,他的腿肚子都差點轉筋了。
好不容易來到晉國公的麵前,
雙手舉起手裏的托盤,
朗聲喊道:
“大漢丞相,武平侯爺張昊,上前聽宣!”
言罷,
張昊看著劉艾,沒有說話,也沒有上前的動作,就這麽站在那裏。
劉艾不由一怔,
但很快,
他就不受控製的,且鬼使神差的主動上前,
將托盤舉在張昊的麵前,
然後,
朗聲道:
“請晉國公接印!”
本來還想按照章程走的劉艾,在這一刻,索性也懶得去走那繁瑣的章程了,趕緊交接印信完事兒得了。
這壓力,誰愛受誰受,反正我是不想受了。
張昊眉頭一挑,顯然也是沒有想到這劉艾竟會如此。
不過,
張昊也不是一個拘於禮數之人,雙手拿起印信,麵朝皇宮的方向,朗聲高唿道:
“謝天子!”
拜完天子後,
張昊轉而麵朝城外的將士,
在無數道炙熱和崇敬的目光中,
晉國公張昊,舉起手裏的印信,似炫耀,也似在告訴眾人,
這晉國公的爵位,他張昊,接下了。
也就在這一時刻,
城外的將士,城牆上的甲士,城內城外的百姓們,成片成片如同人浪打過去一般通通跪伏下來,
高聲齊唿道:
“參見晉國公!”
“參見晉國公!”
“參見晉國公!”
一陣陣呐喊,一開始,磅礴中還帶著一些雜亂和參差不齊,但慢慢的,大家也都找到了節奏,逐漸匯聚成一個音律。
一時間,
磅礴之氣勢,衝破雲霄,振聾發聵。
一旁的還未來得及下城樓的宗正劉艾,不禁膝蓋一軟,要不是身旁還有內侍官上前攙扶著,恐怕他就要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出洋相了。
不過,
也不怪這位宗正心裏發怵,如今這朝局,像他們這種宗室成員,哪一個不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先是幾年前的董卓,禍亂朝綱,淫亂後宮,廢一個皇帝,也就一句話的事兒;
走了董卓,又來個張昊。
誰知道哪天人家就將這天下從劉氏的手裏奪去,而他們這些宗室成員,所麵臨的也就是一根白綾或者一杯鳩酒。
何況,
這下方唿喊的,
可不隻是一兩萬的將士,
最可怕的,還是城裏城外的百姓。
民心所向,
這才是讓劉艾心裏發慌的原因。
……
“仲達,別愣著了,咱們得趕緊進城。”
司馬朗拽了拽司馬懿的衣袖,催促道。
司馬懿並沒有理會兄長的催促,而是仰著頭,看向那城樓上,耀武揚威的晉國公。
早在信都拜胡昭為師時,他就聽胡昭說起過張昊這個人,
在胡昭的嘴裏,張昊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人,喜怒無常,對其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
也因此,
司馬懿對張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胡昭執教民生堂多年,司馬懿也曾作為旁聽生在民生堂內聽過幾堂課,
對此,
司馬懿對張昊這個創辦人,更加的好奇了。
這次來洛陽,主要也是因為自己的兄長司馬朗得胡昭和沮授引薦,來洛陽希望謀得一官半職,司馬懿也就跟著過來了。
兩人恰巧,趕上了張昊的敕封大典。
司馬懿索性將雙手插於袖袍中,悠悠道:
“兄長,城門口早就戒嚴了,咱們現在可進不了城。”
說著,
司馬懿看了看司馬朗,
道:
“兄長與其在朝中謀官,還不如去拜會現在的晉國公,聽聞晉國公知人善任,熱衷於招攬名士賢達,興許兄長能得其賞識呢。”
司馬朗眉頭微皺。
其實司馬懿的話,他早就考慮過了。
但對於司馬家這樣廣受皇恩的士族,若投效在晉國公麾下,傳揚出去,難免讓人閑言碎語。
畢竟司馬家傳承數百年,祖上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
高祖皇帝創建大漢時,司馬家便世代居住在河內郡。
在漢安帝時,司馬鈞便是當時的征西將軍,後來的幾代人也都吃著皇糧,也算是世受皇恩了。
晉國公張昊雖然堪稱一代豪雄,但其出身,卻不怎麽上得了台麵,
況且其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如今這個位置,恐怕都得歸功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要說起來,
哪怕張昊已經被敕封為國公,在司馬家看來,也不過隻是小人得誌的曇花一現罷了,他們是絕不會彎下腰,降低身份與張昊這樣的人為伍的。
“仲達,你要記住,咱們司馬家,是絕不會與張昊這樣的人為伍的。”
司馬懿搖了搖頭,淡然道:
“也許,這會是司馬家的一次機會。”
“機會?什麽機會?”
司馬懿沒有直接迴答兄長的話,而是喃喃自語道:
“這世上,最讓人迷醉瘋狂的,不是那些典故裏的英雄事跡,而是在那些英雄事跡中,看見了和自己相同的影子。”
也正是如此,
為什麽其他諸侯,能文能武,上陣殺敵,衝鋒在前,與將士們同食,與將士們同寢,在受到天子敕封時,也沒有讓下麵的人這般興奮和激動。
一是因為這些諸侯骨子裏就和他們這些黔首不一樣。
二是因為這些諸侯都是士族子弟,就算背後沒有士族,其本人的身份也都是尋常百姓接觸不到的。
總的來說,
這兩個原因都差不多,說白了,就是大家的命,不一樣。
你是士族子弟,官宦子弟,一入行伍,要麽就是個軍校,要麽就是主公。
將士們在下麵挨餓受凍的時候,你在屋子裏錦衣玉食。
大家在前麵用命拚殺,你在後麵享受勝利的果實,仗打勝了,那是你的勝利,跟咱們大家有什麽關係呢?
因軍功擢升的,也就那麽極少數的幾個人,而且這幾個人中又有多少是從底層一步一步刀口舔血爬上來的,
到頭來,還不都是便宜那些關係戶。
但張昊,當初的黃巾少主,張使君,後麵的張侯爺,現在的國公爺。
說白了,
人家卻是以賊匪之身,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人家身邊的將領,大部分,也都是賊匪,黔首出身。
說到底,隻要你肯在戰場上拚殺,你就有出頭之日,就算你什麽都不是,隻要你能在講武堂中認真學習,出來以後,也能給你包個分配。
如此,
對於寒門子弟,對於黔首百姓來說,
要想走國公爺的路子,一步一步的上位,是有途徑的。
一個是在戰場上立功,一個是進入講武堂或者講武營學習和深造,也就是說,隻要你努力,就有機會上位。
不僅如此,
張昊一路走來,可沒有忘記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弟兄們。
盡管張昊並沒有身先士卒,並沒有與他們同食同寢,
但是,
張昊把大家的福利安排得很好啊。
首先就是將士們的家裏,有地種,有衣穿,讓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也讓將士們明白,他們在戰場上拚命,為的不僅僅隻是他們的張侯爺,更是為了他們的家人。
你們家裏的地是誰分的?
張侯爺,
你們家裏的救濟糧是誰給的?
張侯爺,
你們家裏沒有屋子,誰給蓋的?
張侯爺。
所以,張侯爺的勝利,就是他們的勝利。
說句時髦點的話,就是利益共同體,再說句前衛的話,那就是:
‘我,代表的就是人民的利益!’
……
也因此,
敕封大典也都還沒有準備。
畢竟按照章程,晉國公從信都啟程的時候,便會有人快馬返迴洛陽報信,然後朝廷才會提前準備。
當朝廷得知晉國公會到洛陽後,幾乎都傻眼了。
這受封的儀式,也到底是簡略了一些。
其實朝堂上負責此事的臣子也不想簡略,但無奈準備的時間也就這一兩日,但為了討好新晉的國公爺,
負責此事的大臣不可謂不用心。
上萬洛陽守軍在城外列陣,為他們的國公爺抽刀歡唿,這場麵,已經足夠恢弘大氣。
更何況,
在外圍,在城內,還有很多看熱鬧的百姓、商販走卒、城防司的兵馬簇擁在一起。
這樣的氣氛,
其實才最能夠凝聚大漢百姓的心氣兒。
一個實力強橫的,且愛民如子的國公,國之柱石,對於天下來說,這便是底氣。
這樣的場麵,倒是羨煞了不少下野的朝堂舊臣。
就是在靈帝時,
這大漢也從未有現在這樣的氣象。
就是站在宮牆上的天子劉協,心裏也是酸溜溜的,若讓他來選,
你看他是想要這冷冷清清的皇宮,有名無實的皇位,
還是想要在城樓上,感受這原汁原味的金戈鐵馬。
相較於朝堂上的那些手無縛雞之力且各懷鬼胎的朝臣,他更想要這些對他絕對忠誠的將士。
對於劉協而言,他的心裏,其實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從小,幾乎都是受製於人。
特別是董卓,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大漢,
國祚四百餘年。
雖說近幾十年裏,日漸衰落,但大漢的軍人,骨子裏還是很純粹的。
自當年冠軍侯封狼居胥後,
這大漢的風,
也就揚起來了。
而當下,
張昊手裏的數十萬大軍,馬刀、鐵蹄、強弩、以及那一麵麵整齊排列招展著的黑紋交龍旗。
才是這世上,
最為強橫的傲骨。
你要說他張昊根不正苗不紅,
可以,
但你不得不承認,
細數這天下群豪,又有誰能夠與其並肩,與其匹敵。
當年強如董卓、袁紹、袁術、呂布之流,還不是死在了張昊的手中。
現如今。
幽州的公孫瓚和曹操,在北方把動靜鬧得那般大,準備了那麽久,不也得依靠鮮卑人和烏桓人才能堪堪抵擋住張昊軍的北伐麽。
盡管如此,
你問問公孫瓚和曹操,
他們敢揮師南下麽?
他們能突破北伐三路大軍的圍堵南下麽?
再說南邊,
孫策周瑜在揚州那般囂張,劉表和劉備在荊州厲兵秣馬,
你問問他們,
敢輕易北上麽?
總有些文人墨客,對張昊口誅筆伐,
說什麽德不配位,說什麽黃巾出身,說什麽挾天子以令諸侯。
說白了,
他們也就隻能用這些來說事兒。
可這兩年,為什麽說的人越來越少,因為聽的人,捧的人越來越少了。
以前大家食不果腹,忍饑挨餓的時候,大家還願意聽一聽,發泄一下怨念和情緒。
可慢慢的,大家的日子都開始好過了,
吃飯能吃飽了,住的地方也不漏雨不漏風了,大家的生活有了希望,誰還有那個閑心去聽你在那嘰嘰歪歪的。
再說了,
你們這些窮酸文人嘰嘰歪歪的對象是帶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國公爺,你再說兩句就會引起民憤了。
就是那些個有識之士的儒生,也都在想辦法去民生堂聽聽課,找人引薦一下去府衙拜會使君,謀個一官半職。
如今,
新人新氣象,
無論是信都府衙的崔使君,還是臨淄府衙的田使君,亦或者是晉陽府衙的華使君。
這些人都是一方名士,單從政治清明度上,要清澈許多。
至少,
他們都是有著一腔抱負,也真正願意為百姓們做點實事兒的。
按理來說,
此番敕封大典,應該讓國公爺騎著高頭大馬從城外進來,走主街道,享受百姓們夾道歡迎,然後再由天子在宣政殿外,親自授印。
但考慮到了國公爺在軍中,不,在整個洛陽城內的聲望太高,
萬一情緒激動起來,直接來一手皇袍加身,這劉氏大漢也就在這樣極具戲劇化的場合下終結,
大家的臉上,恐怕都不好看。
就算是史官,拿到這個事兒,也不知道該如何動筆。
所以,
帶著兵馬遊街的環節,直接取消了。
就讓國公爺在洛陽南城門的城樓上行檢閱之禮,國公爺自己本來也覺得沒必要整的太高調,所以對這樣的安排也就應了下來。
張昊站在牆垛旁,看著城外的將士,揮手示意。
一時間,
山唿海嘯般的歡唿聲此起彼伏。
得虧是各部將校也在裏麵,可以約束一下秩序,也得虧周倉策馬在前,將場子給看住了。
否則真可能會有哪個愣頭青,高唿一聲萬歲,屆時一帶十,十帶百的,將氣氛給頂上去。
到時候,又會引來不少閑言碎語,讓本就沒啥顏麵的朝廷,天子,更加難堪。
隨著歡唿聲的響起,
城樓上的號手開始吹響了號聲。
“嗚嗚嗚嗚嗚!!!!”
緊接著,又是一通鼓聲。
“咚咚咚!!!”
這支萬人守軍,可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卒,在聽到鼓號聲後,
馬上開始整肅起來。
這時,
宗正劉艾,托舉著公爵印信,快步走來。
他代表的,是天子。
可當身材矮小的劉艾行走在黑甲衛的身前時,他就像一隻弱小無助的鵪鶉;
其額頭上,也有著肉眼可見的汗珠。
畢竟,軍威如此,常年在朝堂的劉宗正,哪裏見過這等世麵。
若不是代表著天子,代表著朝廷顏麵,他的腿肚子都差點轉筋了。
好不容易來到晉國公的麵前,
雙手舉起手裏的托盤,
朗聲喊道:
“大漢丞相,武平侯爺張昊,上前聽宣!”
言罷,
張昊看著劉艾,沒有說話,也沒有上前的動作,就這麽站在那裏。
劉艾不由一怔,
但很快,
他就不受控製的,且鬼使神差的主動上前,
將托盤舉在張昊的麵前,
然後,
朗聲道:
“請晉國公接印!”
本來還想按照章程走的劉艾,在這一刻,索性也懶得去走那繁瑣的章程了,趕緊交接印信完事兒得了。
這壓力,誰愛受誰受,反正我是不想受了。
張昊眉頭一挑,顯然也是沒有想到這劉艾竟會如此。
不過,
張昊也不是一個拘於禮數之人,雙手拿起印信,麵朝皇宮的方向,朗聲高唿道:
“謝天子!”
拜完天子後,
張昊轉而麵朝城外的將士,
在無數道炙熱和崇敬的目光中,
晉國公張昊,舉起手裏的印信,似炫耀,也似在告訴眾人,
這晉國公的爵位,他張昊,接下了。
也就在這一時刻,
城外的將士,城牆上的甲士,城內城外的百姓們,成片成片如同人浪打過去一般通通跪伏下來,
高聲齊唿道:
“參見晉國公!”
“參見晉國公!”
“參見晉國公!”
一陣陣呐喊,一開始,磅礴中還帶著一些雜亂和參差不齊,但慢慢的,大家也都找到了節奏,逐漸匯聚成一個音律。
一時間,
磅礴之氣勢,衝破雲霄,振聾發聵。
一旁的還未來得及下城樓的宗正劉艾,不禁膝蓋一軟,要不是身旁還有內侍官上前攙扶著,恐怕他就要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出洋相了。
不過,
也不怪這位宗正心裏發怵,如今這朝局,像他們這種宗室成員,哪一個不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先是幾年前的董卓,禍亂朝綱,淫亂後宮,廢一個皇帝,也就一句話的事兒;
走了董卓,又來個張昊。
誰知道哪天人家就將這天下從劉氏的手裏奪去,而他們這些宗室成員,所麵臨的也就是一根白綾或者一杯鳩酒。
何況,
這下方唿喊的,
可不隻是一兩萬的將士,
最可怕的,還是城裏城外的百姓。
民心所向,
這才是讓劉艾心裏發慌的原因。
……
“仲達,別愣著了,咱們得趕緊進城。”
司馬朗拽了拽司馬懿的衣袖,催促道。
司馬懿並沒有理會兄長的催促,而是仰著頭,看向那城樓上,耀武揚威的晉國公。
早在信都拜胡昭為師時,他就聽胡昭說起過張昊這個人,
在胡昭的嘴裏,張昊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人,喜怒無常,對其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
也因此,
司馬懿對張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胡昭執教民生堂多年,司馬懿也曾作為旁聽生在民生堂內聽過幾堂課,
對此,
司馬懿對張昊這個創辦人,更加的好奇了。
這次來洛陽,主要也是因為自己的兄長司馬朗得胡昭和沮授引薦,來洛陽希望謀得一官半職,司馬懿也就跟著過來了。
兩人恰巧,趕上了張昊的敕封大典。
司馬懿索性將雙手插於袖袍中,悠悠道:
“兄長,城門口早就戒嚴了,咱們現在可進不了城。”
說著,
司馬懿看了看司馬朗,
道:
“兄長與其在朝中謀官,還不如去拜會現在的晉國公,聽聞晉國公知人善任,熱衷於招攬名士賢達,興許兄長能得其賞識呢。”
司馬朗眉頭微皺。
其實司馬懿的話,他早就考慮過了。
但對於司馬家這樣廣受皇恩的士族,若投效在晉國公麾下,傳揚出去,難免讓人閑言碎語。
畢竟司馬家傳承數百年,祖上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
高祖皇帝創建大漢時,司馬家便世代居住在河內郡。
在漢安帝時,司馬鈞便是當時的征西將軍,後來的幾代人也都吃著皇糧,也算是世受皇恩了。
晉國公張昊雖然堪稱一代豪雄,但其出身,卻不怎麽上得了台麵,
況且其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如今這個位置,恐怕都得歸功於挾天子以令諸侯。
要說起來,
哪怕張昊已經被敕封為國公,在司馬家看來,也不過隻是小人得誌的曇花一現罷了,他們是絕不會彎下腰,降低身份與張昊這樣的人為伍的。
“仲達,你要記住,咱們司馬家,是絕不會與張昊這樣的人為伍的。”
司馬懿搖了搖頭,淡然道:
“也許,這會是司馬家的一次機會。”
“機會?什麽機會?”
司馬懿沒有直接迴答兄長的話,而是喃喃自語道:
“這世上,最讓人迷醉瘋狂的,不是那些典故裏的英雄事跡,而是在那些英雄事跡中,看見了和自己相同的影子。”
也正是如此,
為什麽其他諸侯,能文能武,上陣殺敵,衝鋒在前,與將士們同食,與將士們同寢,在受到天子敕封時,也沒有讓下麵的人這般興奮和激動。
一是因為這些諸侯骨子裏就和他們這些黔首不一樣。
二是因為這些諸侯都是士族子弟,就算背後沒有士族,其本人的身份也都是尋常百姓接觸不到的。
總的來說,
這兩個原因都差不多,說白了,就是大家的命,不一樣。
你是士族子弟,官宦子弟,一入行伍,要麽就是個軍校,要麽就是主公。
將士們在下麵挨餓受凍的時候,你在屋子裏錦衣玉食。
大家在前麵用命拚殺,你在後麵享受勝利的果實,仗打勝了,那是你的勝利,跟咱們大家有什麽關係呢?
因軍功擢升的,也就那麽極少數的幾個人,而且這幾個人中又有多少是從底層一步一步刀口舔血爬上來的,
到頭來,還不都是便宜那些關係戶。
但張昊,當初的黃巾少主,張使君,後麵的張侯爺,現在的國公爺。
說白了,
人家卻是以賊匪之身,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人家身邊的將領,大部分,也都是賊匪,黔首出身。
說到底,隻要你肯在戰場上拚殺,你就有出頭之日,就算你什麽都不是,隻要你能在講武堂中認真學習,出來以後,也能給你包個分配。
如此,
對於寒門子弟,對於黔首百姓來說,
要想走國公爺的路子,一步一步的上位,是有途徑的。
一個是在戰場上立功,一個是進入講武堂或者講武營學習和深造,也就是說,隻要你努力,就有機會上位。
不僅如此,
張昊一路走來,可沒有忘記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弟兄們。
盡管張昊並沒有身先士卒,並沒有與他們同食同寢,
但是,
張昊把大家的福利安排得很好啊。
首先就是將士們的家裏,有地種,有衣穿,讓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也讓將士們明白,他們在戰場上拚命,為的不僅僅隻是他們的張侯爺,更是為了他們的家人。
你們家裏的地是誰分的?
張侯爺,
你們家裏的救濟糧是誰給的?
張侯爺,
你們家裏沒有屋子,誰給蓋的?
張侯爺。
所以,張侯爺的勝利,就是他們的勝利。
說句時髦點的話,就是利益共同體,再說句前衛的話,那就是:
‘我,代表的就是人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