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當初奴家還理解的不夠深刻,為什麽在接受招安之後,還得出冀州,這一晃眼已經有十年了,再次迴到這廣宗城,心裏不甚多了一些感觸;
侯爺當年的選擇,現在看來,到底是多麽的高瞻遠矚啊。
張侯爺撫摸著堅實且冰涼的牆垛,點點頭,
道:
“當初在黃巾軍中,也有不少渠帥提出了質疑,為何要死守廣宗,若以冀州之縱身與官軍作戰,似乎三叔也不會死,那麽多黃巾軍的弟兄也不至於死得那麽慘。
可是,
他們卻沒有想過,當時的黃巾軍,哪怕在冀州,大部分也都是一盤散沙,別說身上的甲胄了,就是兵器,那也是五花八門的。
糧草全靠劫掠那些富戶豪紳的,搶到了,大家飽餐一頓,搶不到就餓一頓。
這些還都是黃巾軍的主力,那些散兵遊勇,打著黃巾軍旗號的流匪,數十人,百來人為一夥,打家劫舍,又如何能與官軍鬥呢。
若不是三叔將朝廷的官軍擋在廣宗城外,咱們當時哪有那麽多時間聚集散落在各地的兵馬,籌措足夠的糧草、軍械呢。”
黎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跟隨張昊最久的,便是黎悅了,而且他也並沒有真的將黎悅當做自己的死士去對待,閑暇時也會讓她多讀書;
這些年下來,黎悅也讀了不少書,在侯爺的熏陶下,在看待一些事務上,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見。
這也是為何,
之前張昊攻打徐州時,能放心的將侯府交給黎悅打理,不僅僅因為有沮芝從旁協助,更重要的是,張昊相信黎悅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麵的能力。
黎悅將暖手爐遞給張侯爺,然後依偎在其身側,低聲問道:
“這就是侯爺所看到的大局麽。”
張侯爺沒有迴答黎悅的問題,因為但凡是大局,必然會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性命。
這讓他想起了抗戰時,為何老蔣硬要與日寇發起淞滬會戰,而不是與其玩兒什麽大縱深戰術。
因為每一場仗,是不一樣的。
淞滬這個地方是沿海之地,國家的經濟中心,後麵就是國都。
如果不是淞滬會戰抵擋住了日寇的步伐,任其長驅直入,後方還來不及準備就會被敵人打穿,所謂的大縱深,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反擊。
通俗點來講,就是犧牲一部分人,拖延時間,為後方爭取足夠的應對時間。
從軍心和士氣的維度來講,如果黃巾軍主力能夠在廣宗城擋住朝廷的官軍,這也是在告訴大家,敵人不是不能戰勝的。
亦就在這時,典韋進來稟報道:
“侯爺,前軍傳來急報,曹軍已將城中糧草全部帶到了涿郡,張碩覺得有些不太對勁,便留在樂成,不敢冒進,還請侯爺指示。”
張昊皺了皺眉,歎道:“看來曹操不太想在幽州吃草,想去下麵喝湯啊。”
說著,
張昊閉著眼睛,揉了揉額頭,沉吟道:
“把我剛才說的話,帶給荀彧,此番北伐,他做主。”
“這……”典韋有些猶豫。
見自家侯爺並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後,應了一聲後,轉身離去了。
良久,
黎悅開口道:
“侯爺,起風了,咱們迴去吧。”
“陪我去界橋看看,本侯想祭奠一下。”
……
魏郡,曲梁。
城樓軍議廳內,荀彧坐在首座,看著手中的簡牘。
郭嘉、趙雲、高覽、太史慈、李招娣一直關注著主位上的荀彧,不知侯爺有何指示。
荀彧看完後,眉頭緊蹙,然後將簡牘交給了郭嘉。
“軍師,侯爺在信中說什麽了?”趙雲問道。
“曹操反跡已現,侯爺說,既然曹操不願意在幽州吃草,那就去下麵喝湯……”
“下麵喝湯?”趙雲等人不由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奉孝,你認為,侯爺這是何意啊?”荀彧問道。
郭嘉搖了搖頭,苦笑道:“侯爺的想法神鬼莫測,豈是我等凡俗能夠琢磨透的,但從侯爺的話語裏,應該是打算除掉曹操的。”
荀彧頗為認同的點了點頭,但是轉而又犯難道:
“曹操畢竟是一方諸侯,若要將其除掉,卻也不能落下口實,否則會對侯爺不利。”
郭嘉頷首道:
“是得想一個萬全之策。”
此時,
站在荀彧身邊的一位男子開口道:
“侯爺不是已經指明方向了麽。”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紛紛將目光看了過去。
荀彧這才介紹道:“此人荀攸,字公達,是我族中堂侄,特地來投效侯爺的。”
郭嘉眉頭一挑,笑道:“原來你就是荀攸,早前便聽聞荀氏子弟中又出了一位賢士,你不是在民生堂授課麽。”
荀攸微笑著向郭嘉一拜道:
“郭奉孝之名,在下在信都時便已有所耳聞,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在下雖然在民生堂授課,但也會關注北方戰事,所以此番前來,也是為了此事。”
荀攸的年紀要比郭嘉大十來歲,但由於郭嘉已經是侯爺麾下的謀士了,從身份和地位上來說,卻不是荀攸這樣一個平民百姓能夠比肩的。
正因如此,
荀攸才會向郭嘉行禮。
郭嘉迴禮後,便問道:“方才聽公達所言,侯爺已經在話語中給咱們指出了方向?”
荀攸頷首道:
“敢問侯爺如今身在何處?”
“廣宗。”
“嘶……”得到荀攸提醒後,趙雲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開口道:“我知道侯爺是什麽意思了。”
荀攸含笑著看向趙雲,點了點頭。
荀彧和郭嘉不由的皺了皺眉,向趙雲投去了疑惑的眼神。
趙雲深吸一口氣後,解釋道:
“諸位恐怕沒有經曆過當年黃巾軍與皇甫嵩在廣宗的一戰,所以大家並不知道……喝湯的事情。”
“此事……”高覽悵然一歎道:“雖然我不是親曆者,但也有所耳聞。”
趙雲看向高覽,似乎想起了什麽,然後點頭道:
“當年人公將軍張梁帶著黃巾軍據廣宗而守,與皇甫嵩在廣宗城相持數月,最終不敵,戰死在廣宗城外,而潰敗的黃巾軍,慘遭官軍屠戮,
絕望的黃巾軍,被驅趕至清江河畔,在過界橋時,有三千名黃巾軍士卒落入清江水中,淹死了。”
“沒錯,”高覽惋惜道:“當時,我就在對岸看著他們一個個落入水中,然後被湍急的江水所吞沒。”
趙雲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後來,侯爺帶著兵馬趕到,將皇甫嵩的兩萬官軍圍困在廣宗城內,直到城內糧草耗盡……”
……
侯爺當年的選擇,現在看來,到底是多麽的高瞻遠矚啊。
張侯爺撫摸著堅實且冰涼的牆垛,點點頭,
道:
“當初在黃巾軍中,也有不少渠帥提出了質疑,為何要死守廣宗,若以冀州之縱身與官軍作戰,似乎三叔也不會死,那麽多黃巾軍的弟兄也不至於死得那麽慘。
可是,
他們卻沒有想過,當時的黃巾軍,哪怕在冀州,大部分也都是一盤散沙,別說身上的甲胄了,就是兵器,那也是五花八門的。
糧草全靠劫掠那些富戶豪紳的,搶到了,大家飽餐一頓,搶不到就餓一頓。
這些還都是黃巾軍的主力,那些散兵遊勇,打著黃巾軍旗號的流匪,數十人,百來人為一夥,打家劫舍,又如何能與官軍鬥呢。
若不是三叔將朝廷的官軍擋在廣宗城外,咱們當時哪有那麽多時間聚集散落在各地的兵馬,籌措足夠的糧草、軍械呢。”
黎悅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跟隨張昊最久的,便是黎悅了,而且他也並沒有真的將黎悅當做自己的死士去對待,閑暇時也會讓她多讀書;
這些年下來,黎悅也讀了不少書,在侯爺的熏陶下,在看待一些事務上,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見。
這也是為何,
之前張昊攻打徐州時,能放心的將侯府交給黎悅打理,不僅僅因為有沮芝從旁協助,更重要的是,張昊相信黎悅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麵的能力。
黎悅將暖手爐遞給張侯爺,然後依偎在其身側,低聲問道:
“這就是侯爺所看到的大局麽。”
張侯爺沒有迴答黎悅的問題,因為但凡是大局,必然會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性命。
這讓他想起了抗戰時,為何老蔣硬要與日寇發起淞滬會戰,而不是與其玩兒什麽大縱深戰術。
因為每一場仗,是不一樣的。
淞滬這個地方是沿海之地,國家的經濟中心,後麵就是國都。
如果不是淞滬會戰抵擋住了日寇的步伐,任其長驅直入,後方還來不及準備就會被敵人打穿,所謂的大縱深,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反擊。
通俗點來講,就是犧牲一部分人,拖延時間,為後方爭取足夠的應對時間。
從軍心和士氣的維度來講,如果黃巾軍主力能夠在廣宗城擋住朝廷的官軍,這也是在告訴大家,敵人不是不能戰勝的。
亦就在這時,典韋進來稟報道:
“侯爺,前軍傳來急報,曹軍已將城中糧草全部帶到了涿郡,張碩覺得有些不太對勁,便留在樂成,不敢冒進,還請侯爺指示。”
張昊皺了皺眉,歎道:“看來曹操不太想在幽州吃草,想去下麵喝湯啊。”
說著,
張昊閉著眼睛,揉了揉額頭,沉吟道:
“把我剛才說的話,帶給荀彧,此番北伐,他做主。”
“這……”典韋有些猶豫。
見自家侯爺並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後,應了一聲後,轉身離去了。
良久,
黎悅開口道:
“侯爺,起風了,咱們迴去吧。”
“陪我去界橋看看,本侯想祭奠一下。”
……
魏郡,曲梁。
城樓軍議廳內,荀彧坐在首座,看著手中的簡牘。
郭嘉、趙雲、高覽、太史慈、李招娣一直關注著主位上的荀彧,不知侯爺有何指示。
荀彧看完後,眉頭緊蹙,然後將簡牘交給了郭嘉。
“軍師,侯爺在信中說什麽了?”趙雲問道。
“曹操反跡已現,侯爺說,既然曹操不願意在幽州吃草,那就去下麵喝湯……”
“下麵喝湯?”趙雲等人不由麵麵相覷,不明所以。
“奉孝,你認為,侯爺這是何意啊?”荀彧問道。
郭嘉搖了搖頭,苦笑道:“侯爺的想法神鬼莫測,豈是我等凡俗能夠琢磨透的,但從侯爺的話語裏,應該是打算除掉曹操的。”
荀彧頗為認同的點了點頭,但是轉而又犯難道:
“曹操畢竟是一方諸侯,若要將其除掉,卻也不能落下口實,否則會對侯爺不利。”
郭嘉頷首道:
“是得想一個萬全之策。”
此時,
站在荀彧身邊的一位男子開口道:
“侯爺不是已經指明方向了麽。”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紛紛將目光看了過去。
荀彧這才介紹道:“此人荀攸,字公達,是我族中堂侄,特地來投效侯爺的。”
郭嘉眉頭一挑,笑道:“原來你就是荀攸,早前便聽聞荀氏子弟中又出了一位賢士,你不是在民生堂授課麽。”
荀攸微笑著向郭嘉一拜道:
“郭奉孝之名,在下在信都時便已有所耳聞,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在下雖然在民生堂授課,但也會關注北方戰事,所以此番前來,也是為了此事。”
荀攸的年紀要比郭嘉大十來歲,但由於郭嘉已經是侯爺麾下的謀士了,從身份和地位上來說,卻不是荀攸這樣一個平民百姓能夠比肩的。
正因如此,
荀攸才會向郭嘉行禮。
郭嘉迴禮後,便問道:“方才聽公達所言,侯爺已經在話語中給咱們指出了方向?”
荀攸頷首道:
“敢問侯爺如今身在何處?”
“廣宗。”
“嘶……”得到荀攸提醒後,趙雲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開口道:“我知道侯爺是什麽意思了。”
荀攸含笑著看向趙雲,點了點頭。
荀彧和郭嘉不由的皺了皺眉,向趙雲投去了疑惑的眼神。
趙雲深吸一口氣後,解釋道:
“諸位恐怕沒有經曆過當年黃巾軍與皇甫嵩在廣宗的一戰,所以大家並不知道……喝湯的事情。”
“此事……”高覽悵然一歎道:“雖然我不是親曆者,但也有所耳聞。”
趙雲看向高覽,似乎想起了什麽,然後點頭道:
“當年人公將軍張梁帶著黃巾軍據廣宗而守,與皇甫嵩在廣宗城相持數月,最終不敵,戰死在廣宗城外,而潰敗的黃巾軍,慘遭官軍屠戮,
絕望的黃巾軍,被驅趕至清江河畔,在過界橋時,有三千名黃巾軍士卒落入清江水中,淹死了。”
“沒錯,”高覽惋惜道:“當時,我就在對岸看著他們一個個落入水中,然後被湍急的江水所吞沒。”
趙雲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後來,侯爺帶著兵馬趕到,將皇甫嵩的兩萬官軍圍困在廣宗城內,直到城內糧草耗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