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內,
眾臣見到張使君隻身進入殿中,驚疑之下,不由議論紛紛。
一來,張使君的模樣如此俊朗年輕,很難想象這樣的人能在短短五年的時間內,成為讓朝廷,甚至整個天下都為之忌憚的一方諸侯;
二來,張使君竟然隻身入殿,沒有配兵刃,更沒有帶甲士;
三來,身為冀州州牧,朝廷的正二品官員,進宮麵聖竟然未穿朝服,有失體統。
“張冀州,進宮麵聖怎能不穿朝服,如此有失體統,你這是褻瀆朝堂,對陛下不敬!”侍禦史元喜高聲指責道。
誰也沒有想到,剛從益州升遷上來的侍禦史元喜竟然如此頭鐵,當場指責張昊,
雖然侍禦史的本職工作就是諫言,但此時此刻卻將在場的諸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張昊一愣,看向了一旁的元喜,眉頭微皺,臉上透露著一股嫌惡之色。
衛尉潘肅見狀,臉色一沉,朗聲道:“羽林軍何在!”
“在!”殿門外的四名羽林衛進入殿中,抱拳應聲道。
“侍禦史元喜太過聒噪,拖出去抽二十鞭,讓他清醒清醒!”
“諾!”
羽林衛沒有絲毫猶疑,大步上前,將還在恍惚中的元喜給架了出去。
反應過來的元喜高聲哭喊道:
“潘肅,你有什麽權利對我用刑,潘肅!”
片刻之後,朝堂上安靜了,殿內的空氣仿佛也都凝固了起來,
沒有人去質疑潘肅的命令,
因為大家都知道,衛尉潘肅是張昊的人,由太尉張延舉薦,
司徒王允,司空崔烈並未反對,因為反對也沒有用,之前的衛尉被董卓殺了,董卓提拔了一個自己人做衛尉,董卓逃亡時,那人便跟著董卓一起逃了。
所以迴到洛陽後,衛尉一職本就空缺,
盡管知道潘肅是張昊的人,又能如何,換個別人,張延肯定不會同意,這三千羽林軍總不能沒人統馭吧,最後也隻能由張延兼管,
與其如此,還不如賣個順水人情允了潘肅一個衛尉的職位。
張昊走到大殿中央,抬眼看向龍椅上的獻帝劉協,見其一臉緊張的看著自己,不由莞爾一笑,躬身見禮道:
“臣,張昊,拜見陛下!”
或許是因為張昊長得眉清目秀,年齡也不大,剛才又朝自己笑了笑的緣故,劉協倒沒有一開始那般忐忑了,開口道:
“愛卿無需多禮,請起。”
張昊放下手,再次抬眼看向劉協,善意的笑道:“多謝陛下。”
司徒王允看向張昊,肅然道:“張冀州,怎敢不著朝服進殿覲見陛下啊!”
張昊轉身看向王允,笑道:“我本在家中吃酒看舞,得到陛下召見,我便趕緊過來了,”
說著,張昊看向眾臣,悠悠道:
“先帝雖然敕封我為冀州州牧,平難中郎將,信都亭候,敢問諸位,這三個身份中可有一個是需要參與朝政的?”
一時間,諸臣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王允等人也是眉頭緊鎖,揣測著張昊話裏的意思。
張昊接著說道:
“董卓亂政,身為大漢之臣,自然是響應詔命,進京勤王!
如今,我已將陛下和百官從董卓的手中解救了出來,迎迴了洛陽,這大漢依然是大漢,陛下依然是陛下,大家各自做自己該做的事即可,無需憂慮。
我不著朝服覲見陛下,就是想告訴諸公,我張昊的誌向不在朝堂之上,而是協助陛下平定天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話音一落,眾臣一片嘩然,不由麵麵相覷。
聽張使君的意思,並沒有幹涉朝政的打算,如此看來這張使君還真是一個漢之忠臣啊!
或許是因為張昊的年紀與自己相差不大,又對自己比較善意,
龍椅上的劉協突然覺得眼前的張昊並不像傳聞中的那般可怖,反而對其有了些許的好感。
“愛卿所言甚是,朕……朕允你以後進宮見朕時無需著朝服,愛卿隨意就好。”劉協笑道。
張昊看向劉協,微笑道:“多謝陛下。”
王允皺了皺眉,看向張昊,朗聲問道:
“既然張冀州無意於朝堂,不知何時撤軍迴冀州,以保冀州安寧啊?”
“撤軍?”張昊揶揄道:“王司徒說笑了吧!”
說著,張昊看向劉協,拱手道:
“陛下,如今有臣的六萬大軍駐守洛陽,如董卓之亂臣賊子方不敢再來,天下各路諸侯也都不敢異動,一旦臣帶著兵馬走了,誰來護佑陛下的安危啊?”
“笑話!”王允沉聲道:“天下諸侯皆為陛下之臣子,大漢之臣子,誰敢行那謀逆之舉!”
“當初董卓進京時,又有誰知道董卓會作惡!”
“你……”王允一時氣急,竟不知該如何言語。
張昊悠悠道:“臣可以帶兵離開,若他日陛下再度陷入困境之時,難道再次下詔令各路諸侯進京勤王嗎?陛下是聖明之君,應當明辨是非對錯。”
“張冀州所言甚是!”太尉張延道:“陛下和諸公都是張冀州從董賊的手中救迴來的,這洛陽城也是臣親眼見證張冀州從董卓軍中奪下來的,為此,張冀州折損了不少將士!”
說著,張延看向劉協,拱手道:
“陛下,張冀州為國為民,卻在這朝堂上受王司徒的非議,臣倒想替陛下問問王司徒,如此針對一位忠心於陛下,忠心於大漢的國之柱石,到底是何居心!”
“不錯,你王司徒到底是何居心!”
“王司徒,你現在之所以能夠繼續站在朝堂上,都是張冀州以萬千將士的性命換來的,你現在這般針對張冀州,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董賊未除,你王司徒卻想趕走張冀州,萬一董賊迴來了,你將陛下和我等置於何地!”
“當今天下,唯有張冀州能有實力護佑我大漢,護佑陛下,你王允能嗎!”
一時間,朝堂眾臣紛紛指責王允,就連向來中立的太常卞詔和宗正劉艾也開始表達對王允的不滿,
見王允犯了眾怒,心向王允的邊讓、蘇恆等人也都不敢言語,生怕被波及牽連。
而王允則是被氣的胸中氣悶,臉色潮紅,緊接著一口鮮血噴湧而出。
………………
眾臣見到張使君隻身進入殿中,驚疑之下,不由議論紛紛。
一來,張使君的模樣如此俊朗年輕,很難想象這樣的人能在短短五年的時間內,成為讓朝廷,甚至整個天下都為之忌憚的一方諸侯;
二來,張使君竟然隻身入殿,沒有配兵刃,更沒有帶甲士;
三來,身為冀州州牧,朝廷的正二品官員,進宮麵聖竟然未穿朝服,有失體統。
“張冀州,進宮麵聖怎能不穿朝服,如此有失體統,你這是褻瀆朝堂,對陛下不敬!”侍禦史元喜高聲指責道。
誰也沒有想到,剛從益州升遷上來的侍禦史元喜竟然如此頭鐵,當場指責張昊,
雖然侍禦史的本職工作就是諫言,但此時此刻卻將在場的諸臣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張昊一愣,看向了一旁的元喜,眉頭微皺,臉上透露著一股嫌惡之色。
衛尉潘肅見狀,臉色一沉,朗聲道:“羽林軍何在!”
“在!”殿門外的四名羽林衛進入殿中,抱拳應聲道。
“侍禦史元喜太過聒噪,拖出去抽二十鞭,讓他清醒清醒!”
“諾!”
羽林衛沒有絲毫猶疑,大步上前,將還在恍惚中的元喜給架了出去。
反應過來的元喜高聲哭喊道:
“潘肅,你有什麽權利對我用刑,潘肅!”
片刻之後,朝堂上安靜了,殿內的空氣仿佛也都凝固了起來,
沒有人去質疑潘肅的命令,
因為大家都知道,衛尉潘肅是張昊的人,由太尉張延舉薦,
司徒王允,司空崔烈並未反對,因為反對也沒有用,之前的衛尉被董卓殺了,董卓提拔了一個自己人做衛尉,董卓逃亡時,那人便跟著董卓一起逃了。
所以迴到洛陽後,衛尉一職本就空缺,
盡管知道潘肅是張昊的人,又能如何,換個別人,張延肯定不會同意,這三千羽林軍總不能沒人統馭吧,最後也隻能由張延兼管,
與其如此,還不如賣個順水人情允了潘肅一個衛尉的職位。
張昊走到大殿中央,抬眼看向龍椅上的獻帝劉協,見其一臉緊張的看著自己,不由莞爾一笑,躬身見禮道:
“臣,張昊,拜見陛下!”
或許是因為張昊長得眉清目秀,年齡也不大,剛才又朝自己笑了笑的緣故,劉協倒沒有一開始那般忐忑了,開口道:
“愛卿無需多禮,請起。”
張昊放下手,再次抬眼看向劉協,善意的笑道:“多謝陛下。”
司徒王允看向張昊,肅然道:“張冀州,怎敢不著朝服進殿覲見陛下啊!”
張昊轉身看向王允,笑道:“我本在家中吃酒看舞,得到陛下召見,我便趕緊過來了,”
說著,張昊看向眾臣,悠悠道:
“先帝雖然敕封我為冀州州牧,平難中郎將,信都亭候,敢問諸位,這三個身份中可有一個是需要參與朝政的?”
一時間,諸臣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王允等人也是眉頭緊鎖,揣測著張昊話裏的意思。
張昊接著說道:
“董卓亂政,身為大漢之臣,自然是響應詔命,進京勤王!
如今,我已將陛下和百官從董卓的手中解救了出來,迎迴了洛陽,這大漢依然是大漢,陛下依然是陛下,大家各自做自己該做的事即可,無需憂慮。
我不著朝服覲見陛下,就是想告訴諸公,我張昊的誌向不在朝堂之上,而是協助陛下平定天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話音一落,眾臣一片嘩然,不由麵麵相覷。
聽張使君的意思,並沒有幹涉朝政的打算,如此看來這張使君還真是一個漢之忠臣啊!
或許是因為張昊的年紀與自己相差不大,又對自己比較善意,
龍椅上的劉協突然覺得眼前的張昊並不像傳聞中的那般可怖,反而對其有了些許的好感。
“愛卿所言甚是,朕……朕允你以後進宮見朕時無需著朝服,愛卿隨意就好。”劉協笑道。
張昊看向劉協,微笑道:“多謝陛下。”
王允皺了皺眉,看向張昊,朗聲問道:
“既然張冀州無意於朝堂,不知何時撤軍迴冀州,以保冀州安寧啊?”
“撤軍?”張昊揶揄道:“王司徒說笑了吧!”
說著,張昊看向劉協,拱手道:
“陛下,如今有臣的六萬大軍駐守洛陽,如董卓之亂臣賊子方不敢再來,天下各路諸侯也都不敢異動,一旦臣帶著兵馬走了,誰來護佑陛下的安危啊?”
“笑話!”王允沉聲道:“天下諸侯皆為陛下之臣子,大漢之臣子,誰敢行那謀逆之舉!”
“當初董卓進京時,又有誰知道董卓會作惡!”
“你……”王允一時氣急,竟不知該如何言語。
張昊悠悠道:“臣可以帶兵離開,若他日陛下再度陷入困境之時,難道再次下詔令各路諸侯進京勤王嗎?陛下是聖明之君,應當明辨是非對錯。”
“張冀州所言甚是!”太尉張延道:“陛下和諸公都是張冀州從董賊的手中救迴來的,這洛陽城也是臣親眼見證張冀州從董卓軍中奪下來的,為此,張冀州折損了不少將士!”
說著,張延看向劉協,拱手道:
“陛下,張冀州為國為民,卻在這朝堂上受王司徒的非議,臣倒想替陛下問問王司徒,如此針對一位忠心於陛下,忠心於大漢的國之柱石,到底是何居心!”
“不錯,你王司徒到底是何居心!”
“王司徒,你現在之所以能夠繼續站在朝堂上,都是張冀州以萬千將士的性命換來的,你現在這般針對張冀州,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董賊未除,你王司徒卻想趕走張冀州,萬一董賊迴來了,你將陛下和我等置於何地!”
“當今天下,唯有張冀州能有實力護佑我大漢,護佑陛下,你王允能嗎!”
一時間,朝堂眾臣紛紛指責王允,就連向來中立的太常卞詔和宗正劉艾也開始表達對王允的不滿,
見王允犯了眾怒,心向王允的邊讓、蘇恆等人也都不敢言語,生怕被波及牽連。
而王允則是被氣的胸中氣悶,臉色潮紅,緊接著一口鮮血噴湧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