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跟隨周倉多年的親衛,似乎早就下定了決心一般,
身子一躬,懷抱著一壇火油在火海中翻滾了一圈後,又重新站了起來,朝著塔車奔跑而去。
由於在地上打了一個滾,親衛的身上燃起了熊熊烈火,周圍的董軍士卒見此,皆避之不及,哪裏還敢上前阻攔。
親衛麵容扭曲,強忍著渾身劇痛,不顧一切的朝著塔車狂奔而去。
“咻!咻!……”
一支箭矢射中了他的肩膀,一支箭矢射中了他的胸膛,盡管有甲胄在身,但在如此近的距離下,這名親衛口中鮮血噴湧。
但他依然咬著牙,縱身一躍,在失去意識之前,撲向了塔車。
周倉凝視著自己這名親衛,滿是血絲的眼眸中,映射出一團火苗,那是親衛的身影,也是他心中的怒火。
親衛倒地,火油罐破碎,
塔車燃起了熊熊大火,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
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河陽城的城牆上火光衝天,被烈火籠罩的攻城塔車異常醒目,幾乎將照亮了半邊天。
城牆上,兩軍依然在廝殺中,後方的援兵源源不斷的湧上城牆,
死士疊了一層又一層,已無下腳之處。
喊殺聲、哀嚎聲、烈火灼燒的劈啪聲不絕於耳。
焦臭味、火油味,血腥味充斥著這一方天地。
高順橫槍在手,左右橫掃,好似殺神一般,一人獨擋在一架攻城塔車前麵,截殺著一名又一名跳下城頭的董軍士卒。
直到塔車上的董軍士卒被這一殺神所震懾,再也不敢衝將上來,
高順這才拄著長槍,喘著粗氣,掃視著周圍的戰況。
他很清楚,隻要還有攻城塔車在,河陽便守不住,就算可以用火油去燒,
可是,
你能燒一座兩座,還能將這些個塔車全部燒毀嗎?
高順自知守城無望,為今之計,隻能找到周倉,帶著剩餘兵馬撤出河陽城。
與其將這四萬冀州老卒全部葬送在河陽城內,還不如壯士斷臂,能帶迴多少兵馬就帶迴多少兵馬。
………………
五月末,
董卓親率七萬大軍攻打河陽城,周倉和高順與其死戰一晝夜,
不敵,
遂率殘兵萬餘撤離河陽東逃,兩萬餘冀州老卒戰死在河陽城內,無一人投降。
董卓占領河陽城,休整數日之後,並未繼續東進,反而撤迴穀城。
聽聞董卓大軍在河陽城大破四萬冀州軍精銳,朝野震動!
六月初,
並州刺史張懿,在與黃巾交戰中因傷勢過重身亡。
鍾常請旨少帝,下詔拜董卓為並州牧,總攬並州軍政。
一來,是對董卓擊敗冀州軍的封賞,
二來,也是想將董卓這支虎狼之師調離司隸,讓其在並州繼續討伐黃巾軍。
董卓接受任命,但卻以身體抱恙為由,拖延北上的時間,反而滯留在穀城厲兵秣馬。
太尉張延進言何太後,稱董卓無心北上是因為朝廷對其封賞不夠,便建議招董卓進京述職的同時對其追加封賞。
何太後應允,董卓得知後立即動身,帶著麾下五千西涼精銳向洛陽而來。
六月中,
在鍾常的勸說下,何太後公然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瀾水河畔見到董卓,要求董卓北上並州,去太原郡討伐黃巾軍。
董卓不從,上書辯解,並率軍駐留在洛陽城二十裏外的夕陽亭。
朝廷迫於董卓大軍的壓力,讓丁原派重兵駐防洛陽西城門。
由於丁原麾下的左右羽林軍大半都是董旻的舊部,董旻被呂布殺死之後,董旻的舊部便受到了呂布張揚等人的排擠,待遇大不如前,
得知董卓的五千西涼精銳就在城外二十裏處,董旻的舊部便派人聯係董卓,打算裏應外合,為董旻報仇。
次日,
董卓望見洛陽南城門濃煙滾滾,見內應果然按照約定率先起事,早已整裝待發的五千西涼精銳,當即奔赴洛陽城。
董卓以鎮壓叛亂唯由率軍入城,將董旻的舊部盡數收編,占據南城門,以萬餘兵馬與丁原和鍾常的五萬兵馬對峙。
鍾常建議攻殺董卓,被張延以董卓在穀城還有六萬餘兵馬唯由所駁斥。
六月底,
董卓在烏角先生的建議下,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吞並了丁原麾下的三萬左右羽林軍。
司空許相,向鍾常提出誘殺董卓的建議,鍾常不敢。
兩日後,張延私下聯絡董卓,並向何太後進言,以許相和鍾常禍亂朝綱唯有將其罷免,拜董卓為司空,參與朝政。
短短一個多月,洛陽城便發生了如此變故。
各方勢力在洛陽城內的眼線耳目,紛紛將洛陽的情況送了出去。
滎陽城,府衙前廳,
“啪!”袁紹將洛陽城送來的密信狠狠的拍在了桌上,麵帶怒氣,咬牙道:
“好一個董卓,竟然如此下作!”
許攸和逢紀麵麵相覷後,皺眉道:“主公勿慮,此事倒不是一件壞事。”
“哦?”袁紹側目道:“許攸,何出此言啊?”
許攸凝神道:“董卓以兵馬相脅,才得以登上朝堂,如此大逆不道之舉,定會被天下所不容,敢問朝堂之上,誰敢與這樣的人為伍?
且那董卓名不正言不順,覬覦朝堂,以至洛陽人心惶惶,主公可私下與一些關係尚好的朝臣聯係,隻要能得陛下一封密旨詔令,
主公便可檄文天下,進京勤王,
屆時,
詔令檄文發往天下十三州,各路勤王兵馬何止百萬,董賊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許攸此言,讓袁紹眼眸一亮,
一旦事成,他袁紹便是勤王首功,到那時,自己必然拜將封侯,以至於位列三公。
隨即,
袁紹點了點頭,吩咐逢紀即可去辦。
忽然,袁紹似乎又想到了什麽,轉頭看向許攸,問道:
“北岸那邊是個什麽狀況,自從董卓攻破河陽城之後,張昊那小子至今都未曾有過動靜,還真沉得住氣啊!”
許攸思索良久後,歎道:“經河陽一役,張昊損失了不少兵馬,且都是冀州精銳,雖算不上元氣大傷,但必然也沒那麽好受。
有主公和吳匡的十二萬兵馬在此,懷縣那邊的六七萬兵馬也不敢有所異動。”
袁紹尋思道:“那張昊可不是一個吃虧的人!”
“沒錯,”許攸頷首道:“洛陽的變故,懷縣那邊必然也已知悉,張昊恐怕比咱們還要著急吧!”
“哼哼,”袁紹冷哼道:“那就看他張昊如何做了!”
………………
身子一躬,懷抱著一壇火油在火海中翻滾了一圈後,又重新站了起來,朝著塔車奔跑而去。
由於在地上打了一個滾,親衛的身上燃起了熊熊烈火,周圍的董軍士卒見此,皆避之不及,哪裏還敢上前阻攔。
親衛麵容扭曲,強忍著渾身劇痛,不顧一切的朝著塔車狂奔而去。
“咻!咻!……”
一支箭矢射中了他的肩膀,一支箭矢射中了他的胸膛,盡管有甲胄在身,但在如此近的距離下,這名親衛口中鮮血噴湧。
但他依然咬著牙,縱身一躍,在失去意識之前,撲向了塔車。
周倉凝視著自己這名親衛,滿是血絲的眼眸中,映射出一團火苗,那是親衛的身影,也是他心中的怒火。
親衛倒地,火油罐破碎,
塔車燃起了熊熊大火,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
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中,河陽城的城牆上火光衝天,被烈火籠罩的攻城塔車異常醒目,幾乎將照亮了半邊天。
城牆上,兩軍依然在廝殺中,後方的援兵源源不斷的湧上城牆,
死士疊了一層又一層,已無下腳之處。
喊殺聲、哀嚎聲、烈火灼燒的劈啪聲不絕於耳。
焦臭味、火油味,血腥味充斥著這一方天地。
高順橫槍在手,左右橫掃,好似殺神一般,一人獨擋在一架攻城塔車前麵,截殺著一名又一名跳下城頭的董軍士卒。
直到塔車上的董軍士卒被這一殺神所震懾,再也不敢衝將上來,
高順這才拄著長槍,喘著粗氣,掃視著周圍的戰況。
他很清楚,隻要還有攻城塔車在,河陽便守不住,就算可以用火油去燒,
可是,
你能燒一座兩座,還能將這些個塔車全部燒毀嗎?
高順自知守城無望,為今之計,隻能找到周倉,帶著剩餘兵馬撤出河陽城。
與其將這四萬冀州老卒全部葬送在河陽城內,還不如壯士斷臂,能帶迴多少兵馬就帶迴多少兵馬。
………………
五月末,
董卓親率七萬大軍攻打河陽城,周倉和高順與其死戰一晝夜,
不敵,
遂率殘兵萬餘撤離河陽東逃,兩萬餘冀州老卒戰死在河陽城內,無一人投降。
董卓占領河陽城,休整數日之後,並未繼續東進,反而撤迴穀城。
聽聞董卓大軍在河陽城大破四萬冀州軍精銳,朝野震動!
六月初,
並州刺史張懿,在與黃巾交戰中因傷勢過重身亡。
鍾常請旨少帝,下詔拜董卓為並州牧,總攬並州軍政。
一來,是對董卓擊敗冀州軍的封賞,
二來,也是想將董卓這支虎狼之師調離司隸,讓其在並州繼續討伐黃巾軍。
董卓接受任命,但卻以身體抱恙為由,拖延北上的時間,反而滯留在穀城厲兵秣馬。
太尉張延進言何太後,稱董卓無心北上是因為朝廷對其封賞不夠,便建議招董卓進京述職的同時對其追加封賞。
何太後應允,董卓得知後立即動身,帶著麾下五千西涼精銳向洛陽而來。
六月中,
在鍾常的勸說下,何太後公然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瀾水河畔見到董卓,要求董卓北上並州,去太原郡討伐黃巾軍。
董卓不從,上書辯解,並率軍駐留在洛陽城二十裏外的夕陽亭。
朝廷迫於董卓大軍的壓力,讓丁原派重兵駐防洛陽西城門。
由於丁原麾下的左右羽林軍大半都是董旻的舊部,董旻被呂布殺死之後,董旻的舊部便受到了呂布張揚等人的排擠,待遇大不如前,
得知董卓的五千西涼精銳就在城外二十裏處,董旻的舊部便派人聯係董卓,打算裏應外合,為董旻報仇。
次日,
董卓望見洛陽南城門濃煙滾滾,見內應果然按照約定率先起事,早已整裝待發的五千西涼精銳,當即奔赴洛陽城。
董卓以鎮壓叛亂唯由率軍入城,將董旻的舊部盡數收編,占據南城門,以萬餘兵馬與丁原和鍾常的五萬兵馬對峙。
鍾常建議攻殺董卓,被張延以董卓在穀城還有六萬餘兵馬唯由所駁斥。
六月底,
董卓在烏角先生的建議下,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吞並了丁原麾下的三萬左右羽林軍。
司空許相,向鍾常提出誘殺董卓的建議,鍾常不敢。
兩日後,張延私下聯絡董卓,並向何太後進言,以許相和鍾常禍亂朝綱唯有將其罷免,拜董卓為司空,參與朝政。
短短一個多月,洛陽城便發生了如此變故。
各方勢力在洛陽城內的眼線耳目,紛紛將洛陽的情況送了出去。
滎陽城,府衙前廳,
“啪!”袁紹將洛陽城送來的密信狠狠的拍在了桌上,麵帶怒氣,咬牙道:
“好一個董卓,竟然如此下作!”
許攸和逢紀麵麵相覷後,皺眉道:“主公勿慮,此事倒不是一件壞事。”
“哦?”袁紹側目道:“許攸,何出此言啊?”
許攸凝神道:“董卓以兵馬相脅,才得以登上朝堂,如此大逆不道之舉,定會被天下所不容,敢問朝堂之上,誰敢與這樣的人為伍?
且那董卓名不正言不順,覬覦朝堂,以至洛陽人心惶惶,主公可私下與一些關係尚好的朝臣聯係,隻要能得陛下一封密旨詔令,
主公便可檄文天下,進京勤王,
屆時,
詔令檄文發往天下十三州,各路勤王兵馬何止百萬,董賊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許攸此言,讓袁紹眼眸一亮,
一旦事成,他袁紹便是勤王首功,到那時,自己必然拜將封侯,以至於位列三公。
隨即,
袁紹點了點頭,吩咐逢紀即可去辦。
忽然,袁紹似乎又想到了什麽,轉頭看向許攸,問道:
“北岸那邊是個什麽狀況,自從董卓攻破河陽城之後,張昊那小子至今都未曾有過動靜,還真沉得住氣啊!”
許攸思索良久後,歎道:“經河陽一役,張昊損失了不少兵馬,且都是冀州精銳,雖算不上元氣大傷,但必然也沒那麽好受。
有主公和吳匡的十二萬兵馬在此,懷縣那邊的六七萬兵馬也不敢有所異動。”
袁紹尋思道:“那張昊可不是一個吃虧的人!”
“沒錯,”許攸頷首道:“洛陽的變故,懷縣那邊必然也已知悉,張昊恐怕比咱們還要著急吧!”
“哼哼,”袁紹冷哼道:“那就看他張昊如何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