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奎死死的盯著眼前的李巡,眼中閃過一抹濃濃的殺機。
郭奎是太尉府西曹掾,明麵上是太尉鄧盛的人,實則早已效忠十常侍張讓,如此機密,知曉之人不到一手之數,這個李巡又是如何知曉的?
李巡見郭奎如此眼含殺意的看著自己,他的臉上毫無慌張,顯然早就預料到郭奎會有這樣的反應。
“曹掾放心,我李某人向來嘴嚴,絕不會將如此機密之事說出去的。”李巡微微一笑道。
郭奎眯了眯眼睛,低聲問道:“此事除你之外還有何人知曉?”
“無人知曉。”李巡答道。
郭奎並不相信李巡的話,但表麵上還是試探的問道:“你來找我,想必不是代表趙郡李氏吧。”
李巡頷首道:“明人不說暗話,我身後的那位,在冀州坐擁四郡之地,擁兵十萬。”
郭奎一驚,詫異道:“皇甫嵩?”
剛一說完,郭奎又覺得不對,皇甫嵩雖然統率著數萬兵馬,但那些兵馬都是朝廷的官軍,並非皇甫嵩的私兵,何況皇甫嵩不過一員外將,從不參與黨爭……
想到這裏,郭奎一臉驚訝的看著李巡,細問道:“你代表的是黃巾亂軍!?”
李巡笑而不語,隻是抬起茶杯,細細的抿了一口。
郭奎深吸一口氣後,低聲威脅道:“你是瘋了嗎?你信不信我去窗外一喊,不消片刻便會有官軍前來捉拿你!”
“若仲仁兄真有此意,也不會在這裏威脅於我了。”李巡笑道。
郭奎看了一眼簾子外麵的樂師,低聲喝問道:“你到底想幹什麽!”
李巡從懷裏掏出一個錢袋子,丟在了郭奎麵前,淡淡道:“我說過了,希望曹掾為我引薦張常侍。”
郭奎雖然一直盯著李巡,但他的心裏卻在衡量著其中利害。
黃巾亂軍在冀州的確勢大,朝廷先後換將兩次,皆無寸進,黃巾亂軍在冀州隱隱有站穩腳跟之勢頭。
近日在朝堂上爭執最大的便是冀州戰事,為此,陛下大怒,罷免了不少官員。
此時黃巾軍派人來接觸張常侍,其中或許有著些許的深意,郭奎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此事不是自己能夠定奪的。
郭凱拿起桌上的錢袋子,打開一看,裏麵全是金餅,從數量上來說,應該有十金。
“我可以幫你引薦張常侍,但不能保證他老人家一定會答應見你。”郭奎試探道。
李巡看向郭奎,含笑道:“我家少主張昊,乃張角之子,坐擁冀北四郡之地,戰將千員,帶甲十萬,願為張常侍手中的一把利刃!”
“嘶……”郭奎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黃巾少主張昊之名,郭奎這個太尉府曹掾自然是聽說過的,至於坐擁冀北四郡,此事還未傳至洛陽,至於什麽戰將千員,帶甲十萬,估計也是個虛數。
不過黃巾軍在冀州勢大,連盧植和皇甫嵩這樣的良將都無可奈何,可見黃巾軍在冀州已經成了氣候。
如今朝廷為了鎮壓各地亂軍,國庫耗損極大,可戰之兵也已所剩無幾,才不得已下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剿滅亂軍。
若這個時候,張常侍能將黃巾軍招安,對於朝廷,必然是大功一件,何進之流也定然是無話可說。
不僅如此,招安了黃巾軍,也就等同於掌握了一支強有力的兵馬,這對張常侍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屆時,朝堂之上再難有人能夠與張常侍抗衡。
不過,這都是郭奎自己在這裏的揣測,最終如何抉擇還是由張常侍自行定奪。
“如今黃巾軍中不是以張角三兄弟為首嗎?你家少主能代表黃巾軍?”郭奎試問道。
李巡淡然道:“曹掾恐怕是誤會了,我說的是我家少主,並不是天地人三位將軍。”
郭奎皺了皺眉,細細品味著李巡所言……
張昊雖然是張角之子,但其麾下兵馬並不受張氏三兄弟管轄?
換個角度理解就是:張昊麾下的兵馬就有大幾萬人,並且隻聽張昊的命令。
郭奎眼角微眯,心道這黃巾軍中也不是鐵板一塊啊,當爹的還在和朝廷官軍拚死拚活,當兒子的卻打著招安的想法和朝廷私下接觸,可真是父慈子孝啊。
不過此事對於朝廷來說,不是壞事,若挑起張角和張昊父子之間的內鬥,朝廷必然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一方。
“哈哈哈哈,”郭奎想通之後,大笑道:“思白恕罪,是愚兄誤會了,愚兄會盡快跟上麵說明此事的。”
李巡起身,朝郭奎躬身一禮後,說道:“那就拜謝曹掾了,事成之後,還有重謝!”
郭奎趕緊起身扶起李巡,笑道:“思白見外了,咱們都是自家兄弟,事成之後,咱們更是要多親近親近啊。”
李巡頷首道:“曹掾雅興,在下就不再叨擾了。”
說完,李巡躬身告退。
郭奎注視著李巡的離去,眼眸中夾雜著些許的炙熱。
李巡從隔間出來以後,並未原路離開,而是來到了後院。
之前那個迎客小廝見到李巡後,便轉身朝側院走去,李巡見四下無人後,緊隨其後…………
東廷,繡衣司。
一名繡衣小吏著急忙慌的跑向楊賜的書房,一路上撞倒了許多同僚,遭受了不少同僚的埋怨和怒罵。
“禦史大人,不好了,禦史大人,不好了!”小吏跪伏在屋外,朝裏朗聲喊道。
此處的動靜,吸引了不少同僚駐足觀望。
“何事大唿小叫,進來說話,天塌不下來!”楊賜的聲音低沉渾厚,如洪鍾一般。
小吏趕緊跑進書房中,躬身將懷中的一卷簡牘遞送到楊賜麵前,驚慌道:“冀州急報……韓史令和霍從事在房城失蹤了!”
楊賜皺了皺眉,按下心中的驚訝,趕緊拿過簡牘,展開細閱起來。
簡牘是曲梁的繡衣使呈報至洛陽的,大致表述了史令韓森和從事霍辛在房城親自查案一事,結果兩人雙雙失蹤,不僅如此,潛伏在黃巾軍內部的密探騰蛇,身份曝光而死。
也就是說,繡衣使徹底失去了對冀州的掌控,也失去了對黃巾軍內部的洞察。
自二月份黃巾之亂起,雖然各州郡皆有黃巾亂軍起事,但亂軍的動向,大多都在繡衣使的掌控之中,這也是為何皇甫嵩和朱儁能夠頻頻捷報的緣由。
但今日之事,卻是頭一例,繡衣使對冀州失去了掌控,這是極度危險的事情。
楊賜握著簡牘,反複看了兩三遍,心裏久久未能平靜。
事態如此嚴重,看來得將此事稟告給陛下了……
郭奎是太尉府西曹掾,明麵上是太尉鄧盛的人,實則早已效忠十常侍張讓,如此機密,知曉之人不到一手之數,這個李巡又是如何知曉的?
李巡見郭奎如此眼含殺意的看著自己,他的臉上毫無慌張,顯然早就預料到郭奎會有這樣的反應。
“曹掾放心,我李某人向來嘴嚴,絕不會將如此機密之事說出去的。”李巡微微一笑道。
郭奎眯了眯眼睛,低聲問道:“此事除你之外還有何人知曉?”
“無人知曉。”李巡答道。
郭奎並不相信李巡的話,但表麵上還是試探的問道:“你來找我,想必不是代表趙郡李氏吧。”
李巡頷首道:“明人不說暗話,我身後的那位,在冀州坐擁四郡之地,擁兵十萬。”
郭奎一驚,詫異道:“皇甫嵩?”
剛一說完,郭奎又覺得不對,皇甫嵩雖然統率著數萬兵馬,但那些兵馬都是朝廷的官軍,並非皇甫嵩的私兵,何況皇甫嵩不過一員外將,從不參與黨爭……
想到這裏,郭奎一臉驚訝的看著李巡,細問道:“你代表的是黃巾亂軍!?”
李巡笑而不語,隻是抬起茶杯,細細的抿了一口。
郭奎深吸一口氣後,低聲威脅道:“你是瘋了嗎?你信不信我去窗外一喊,不消片刻便會有官軍前來捉拿你!”
“若仲仁兄真有此意,也不會在這裏威脅於我了。”李巡笑道。
郭奎看了一眼簾子外麵的樂師,低聲喝問道:“你到底想幹什麽!”
李巡從懷裏掏出一個錢袋子,丟在了郭奎麵前,淡淡道:“我說過了,希望曹掾為我引薦張常侍。”
郭奎雖然一直盯著李巡,但他的心裏卻在衡量著其中利害。
黃巾亂軍在冀州的確勢大,朝廷先後換將兩次,皆無寸進,黃巾亂軍在冀州隱隱有站穩腳跟之勢頭。
近日在朝堂上爭執最大的便是冀州戰事,為此,陛下大怒,罷免了不少官員。
此時黃巾軍派人來接觸張常侍,其中或許有著些許的深意,郭奎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此事不是自己能夠定奪的。
郭凱拿起桌上的錢袋子,打開一看,裏麵全是金餅,從數量上來說,應該有十金。
“我可以幫你引薦張常侍,但不能保證他老人家一定會答應見你。”郭奎試探道。
李巡看向郭奎,含笑道:“我家少主張昊,乃張角之子,坐擁冀北四郡之地,戰將千員,帶甲十萬,願為張常侍手中的一把利刃!”
“嘶……”郭奎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黃巾少主張昊之名,郭奎這個太尉府曹掾自然是聽說過的,至於坐擁冀北四郡,此事還未傳至洛陽,至於什麽戰將千員,帶甲十萬,估計也是個虛數。
不過黃巾軍在冀州勢大,連盧植和皇甫嵩這樣的良將都無可奈何,可見黃巾軍在冀州已經成了氣候。
如今朝廷為了鎮壓各地亂軍,國庫耗損極大,可戰之兵也已所剩無幾,才不得已下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剿滅亂軍。
若這個時候,張常侍能將黃巾軍招安,對於朝廷,必然是大功一件,何進之流也定然是無話可說。
不僅如此,招安了黃巾軍,也就等同於掌握了一支強有力的兵馬,這對張常侍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屆時,朝堂之上再難有人能夠與張常侍抗衡。
不過,這都是郭奎自己在這裏的揣測,最終如何抉擇還是由張常侍自行定奪。
“如今黃巾軍中不是以張角三兄弟為首嗎?你家少主能代表黃巾軍?”郭奎試問道。
李巡淡然道:“曹掾恐怕是誤會了,我說的是我家少主,並不是天地人三位將軍。”
郭奎皺了皺眉,細細品味著李巡所言……
張昊雖然是張角之子,但其麾下兵馬並不受張氏三兄弟管轄?
換個角度理解就是:張昊麾下的兵馬就有大幾萬人,並且隻聽張昊的命令。
郭奎眼角微眯,心道這黃巾軍中也不是鐵板一塊啊,當爹的還在和朝廷官軍拚死拚活,當兒子的卻打著招安的想法和朝廷私下接觸,可真是父慈子孝啊。
不過此事對於朝廷來說,不是壞事,若挑起張角和張昊父子之間的內鬥,朝廷必然是坐收漁翁之利的一方。
“哈哈哈哈,”郭奎想通之後,大笑道:“思白恕罪,是愚兄誤會了,愚兄會盡快跟上麵說明此事的。”
李巡起身,朝郭奎躬身一禮後,說道:“那就拜謝曹掾了,事成之後,還有重謝!”
郭奎趕緊起身扶起李巡,笑道:“思白見外了,咱們都是自家兄弟,事成之後,咱們更是要多親近親近啊。”
李巡頷首道:“曹掾雅興,在下就不再叨擾了。”
說完,李巡躬身告退。
郭奎注視著李巡的離去,眼眸中夾雜著些許的炙熱。
李巡從隔間出來以後,並未原路離開,而是來到了後院。
之前那個迎客小廝見到李巡後,便轉身朝側院走去,李巡見四下無人後,緊隨其後…………
東廷,繡衣司。
一名繡衣小吏著急忙慌的跑向楊賜的書房,一路上撞倒了許多同僚,遭受了不少同僚的埋怨和怒罵。
“禦史大人,不好了,禦史大人,不好了!”小吏跪伏在屋外,朝裏朗聲喊道。
此處的動靜,吸引了不少同僚駐足觀望。
“何事大唿小叫,進來說話,天塌不下來!”楊賜的聲音低沉渾厚,如洪鍾一般。
小吏趕緊跑進書房中,躬身將懷中的一卷簡牘遞送到楊賜麵前,驚慌道:“冀州急報……韓史令和霍從事在房城失蹤了!”
楊賜皺了皺眉,按下心中的驚訝,趕緊拿過簡牘,展開細閱起來。
簡牘是曲梁的繡衣使呈報至洛陽的,大致表述了史令韓森和從事霍辛在房城親自查案一事,結果兩人雙雙失蹤,不僅如此,潛伏在黃巾軍內部的密探騰蛇,身份曝光而死。
也就是說,繡衣使徹底失去了對冀州的掌控,也失去了對黃巾軍內部的洞察。
自二月份黃巾之亂起,雖然各州郡皆有黃巾亂軍起事,但亂軍的動向,大多都在繡衣使的掌控之中,這也是為何皇甫嵩和朱儁能夠頻頻捷報的緣由。
但今日之事,卻是頭一例,繡衣使對冀州失去了掌控,這是極度危險的事情。
楊賜握著簡牘,反複看了兩三遍,心裏久久未能平靜。
事態如此嚴重,看來得將此事稟告給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