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認為朝臣官吏的俸祿太高,想改革一下大魏的俸祿製度,這是群臣所不能容忍的。


    正所謂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此仇此恨,不共戴天。


    王安石這麽做,自然是遭到了公卿百官的反對。


    群情激奮!


    然而,王安石見到這種場麵,絲毫不慌,隻是緩聲道:“諸位,請聽我一言。”


    “我所謂之改革朝廷的俸祿製度,並非是一味的削減朝臣官吏的官吏,而是要因時而動,因地製宜。”


    “我大魏之俸祿製度,沿襲漢朝,有一萬石到三百石不等,最低一級的縣長,俸祿是三百石至五百石不等。”


    “雖然,逢年過節,所有朝臣官吏,都會得到陛下的賞賜,但是有多有少,未成定製也。”


    “像是中二千石的官吏,月錢九千,米七十二斛。”


    “真二千石的官吏,月錢也有六千五百,粟米三十六斛。”


    “至於比二千石的官吏,也有月錢五千,米三十四斛。”


    “這些錢糧,的確足夠他們一家老小,生活滋潤。”


    “隻是,我認為像這樣,有時候發放錢財,有時候發放穀物,或者是穀物和錢財一起發放,這樣的俸祿製度,未免過於繁瑣了。”


    “再者說,我大魏現在首創品級,正一品到從九品,官吏的品級,應該和俸祿直接掛鉤,而不是還延續漢朝的俸祿製度。”


    頓了一下,王安石又向秦牧說道:“陛下,微臣認為,朝廷可以革新俸祿製度,不再發放穀物,而是直接折成現錢。”


    “如此一來,以祿養廉,朝臣官吏們有了錢,就可以直接購買所需之物。”


    秦牧點了點頭道:“好。王愛卿,朕也認為改革俸祿製度,可取。”


    “但是,這標準要怎麽定?”


    王安石拿出了一道奏本,讓陛台之下的太監,遞給秦牧閱覽之後,便道:“陛下,微臣的主張是,以祿養廉,朝臣官吏的俸祿標準,自然是不能降低的。”


    “正一品至從二品的官吏,一年俸祿,可為一百萬錢。”


    “正三品至從四品的官吏,一年俸祿,可為八十萬錢。”


    “正五品至從六品的官吏,一年俸祿,可為六十萬錢。”


    “正七品至從八品的官吏,一年俸祿,可為四十萬錢。”


    “正九品和從九品的官吏,一年俸祿,可為二十萬錢。”


    “……”


    秦牧深感無語。


    看起來,王安石的確是想要朝廷“以祿養廉”的話。


    所有朝臣官吏的工資,基本上都被提高了。


    朝中大員且不說,以前那些秩六百石或是三百石的官吏,他們一年的俸祿折算出來,也就是五六萬錢而已。


    現在,隨著這一番俸祿製度的改革,這些底層官吏的年收入卻能達到二十萬錢!


    翻了近四倍!


    但是,以祿養廉的事情,真的靠譜嗎?


    作為穿越者的秦牧知道,曆史上養廉製度最好的朝代,莫過於宋朝了。


    但,宋朝依舊有貪腐情況,層出不窮。


    與宋朝在官吏的俸祿方麵,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明朝。


    當明朝的官吏,那還真不是一般的慘。


    一點油水都沒有,那點死工資很難養家糊口。


    這還得益於明太祖朱元璋整頓吏治太狠,殺了十幾萬的貪官汙吏。


    然而,殺戮也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少明朝的官吏都會選擇鋌而走險。


    明代的官吏工資是自古以來最低的,沒有之一。


    每個月支米八十七石,一年一千零四十四石,這是明朝一品大員的工資。


    折算出來,年薪大概是三十二萬,跟大魏的年薪百萬,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縣令的話,一個月的俸祿是7.5石米……


    一年九十石,這就更低了!


    漢代和明代的重量換算單位是不一樣的。


    但是,堂堂一個縣令,年收入隻有不到三萬!


    這還不離譜嗎?


    在那個時候,五口之家,吃飯每月需米不過1.5石。


    但是官吏及其家眷,總不能一直吃白大米吧?


    秦牧本人,也是不想虧待朝臣官吏的。


    如果國力富強的話,他未嚐不可“養廉”……


    “準奏。”


    秦牧思索良久之後,還是采納了王安石提出的這一建議。


    之後,秦牧又跟群臣探討了一番,決定同時改革幣製,廢止漢朝的五銖錢,推出一種名為“大魏通寶”的銅板,取代五銖錢流通於市場,作為唯一法定貨幣。


    這時,作為大理寺丞的王朗,又手持牙笏,站出來向秦牧進言道:“陛下,微臣有事啟奏。”


    “說。”


    “微臣聽說,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昔日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都曾封禪於泰山!”


    王朗正色道:“陛下如今一統天下,威加海內,也當告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


    王朗的話音一落,群臣都忍不住眼前一亮,紛紛站出來附議。


    “王大人所言極是!”


    “陛下功蓋光武,德過秦皇,理當敬天法祖,前往泰山封禪,向上天昭示陛下的赫赫之功!”


    對於泰山封禪的事情,群臣都表現得非常熱切。


    比秦牧還要著急!


    為何?


    因為秦牧的確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功業。


    統一天下,使原本分裂的疆土,再一次熔鑄成大一統的疆域。


    這且不說,大魏還開拓了塞北疆土,使貝加爾湖成了大魏的“內湖”,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這是開疆拓土之功!


    而且,秦牧還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使中原、河北一帶家殷人足,國庫充裕,實現了“小康”。


    天下諸州,已經隱約之間,透露出了盛世的景象。


    這是治理天下之功!


    論功勞,誰能比得上秦牧?


    沒有!


    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都得靠邊站了。


    正如曹操之前所說,秦牧是古代的皇帝集大成者……


    然而,秦牧此時還非常冷靜,並沒有被這巨大的功名誘惑,衝昏了頭腦。


    “王愛卿,你怎麽看?”


    秦牧把目光放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而王安石也沒有直接迴答,拐彎抹角的對秦牧說道:“陛下,微臣聽說,自秦始皇以來,如果要封禪泰山,需要具備三個條件。”


    “哦?願聞其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折服大小喬,三國第一虎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灰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灰狼並收藏折服大小喬,三國第一虎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