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曾國藩年表1811年11月26日(農曆十月十一),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今湖南省婁底市)。乳名寬一,本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28歲改國藩。

    6歲,入家塾“利見齋”,隨父曾麟書讀書。

    16歲,長沙府童子試第7名。

    20歲,就讀於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

    21歲,入湘鄉漣濱書院。

    23歲,湘鄉縣試中秀才。

    24歲,入嶽麓書院,鄉試中舉人36名。

    25、26歲,連考進士,皆名落孫山。

    28歲,改名國藩,決心為國藩籬;

    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寫有恆箴,集中精力追求安心立命、經國濟世真學問;勤讀史書,培養出“以天下為己任”之誌氣。

    29歲,長子紀澤出生,開始作日記,至終不輟。

    30歲,生病,歐陽兆熊、吳廷棟細心護理,結為好友。

    31歲,向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讀史,另得其指點“終日乾乾”。

    32歲,致力程朱理學,每日早起、靜坐、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書法、夜不出門,漸有大人相;日記指出“餘病根在無恆”。

    36歲,養病報國寺,悟“執兩用中”大道理。

    37歲,升任內閣大學士。

    38歲,次子紀鴻生,輯成《曾氏家訓》。

    39歲,升禮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

    40歲,兼工部右侍郎;上《應詔陳言疏》,直言官場委靡因循,官吏腐敗無

    能;兼吏部左侍郎。

    41歲,開始經曆最艱難困苦的十年。洪秀全起義;

    鹹豐登基,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鹹豐怒擲於地,欲罪之。

    42歲,再上《備陳民間疾苦疏》;

    迴鄉奔母喪,逢太平軍出廣西、攻長沙。

    43歲,始患得患失,不敢擔任,後奉召以禮部侍郎身份幫同湖南巡撫督辦團練,終成湘勇主帥,並在此基礎上創建湘軍;

    太平軍定都天京,奏準移駐衡州練兵,建船廠,購洋炮,籌建水師。

    44歲,兵敗靖港,投水獲救。

    45歲,石達開攻湘軍水營,燒毀戰船百餘艘,座船被俘,文卷俱失,欲策馬以死。

    46歲,坐困南昌,太平軍內訌。

    47歲,父親去世,鹹豐準其在家守製。反省後深悟長傲、多言,為官場致禍的根源。

    48歲,出武昌,會胡林翼進兵;給曾國荃寫信,應迴歸老實本性。

    49歲,李鴻章前來襄助軍務;作《聖哲畫像記》;

    寫日記悟“不恆其德,或承之羞”,須努力向前,將一切閑思維、閑應酬、閑語言掃除淨盡,專心一意鑽進裏麵,安身立命,務要換一個人出來。

    50歲以後,勝算愈來愈大,轉憂為喜。

    50歲,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卷,“盡掄四部精要”;

    太平軍攻占江浙一帶,鹹豐命其撤安慶保江浙,卻堅持己見,反倒使朝廷改變旨令。

    51歲,指出購買外洋船炮,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之後再演習製造;

    攻陷安慶;

    定三路進兵之策:曾國荃圍攻金陵,左宗棠攻打浙江,李鴻章主攻江蘇,“於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52歲,力陳中華之難中華當之,絕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

    致子信:讀書可變氣質,由戒煙和從有恆到無恆此二事,知無事不可變。

    53歲,登上中國第一艘木刻小火輪,喜而命名為“黃鵠號”。

    54歲,攻陷天京。平太平天國有功,封毅勇侯,可世襲。告曾國荃盡快隱退。奏請將湘軍遣散,獲準。

    55歲,主持修葺種山、尊經兩書院。收養八百孤寒子弟,並從自己養廉銀中捐款課獎;

    接上諭,率軍赴山東剿撚;

    組建江南製造總局。

    56歲,連續兩次請假,在營調理。

    57歲,擴大江南製造廠規模,擬設譯書館等。

    58歲,左宗棠上奏,請求下詔促全國大臣學習曾國藩的知人之明;

    被封為武英殿大學士,位尊為相,居漢大臣首位,但並無實權;

    覲見慈禧太後與同治皇帝;

    紀鴻中秀才後幾次到府城應試不順,寫信告誡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

    59歲,奏請練兵、飭吏、治河為要務。

    60歲,肝病日重,右眼失明;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

    61歲,上海祝壽。

    62歲(1872年),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遣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並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還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

    書告兄弟仕途險惡,必須保重。

    同年3月12日,午後散步,突發腳麻,紀澤扶迴書房,端坐三刻逝世,善終。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諡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識人用人之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曾國藩識人用人之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