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如何處理外部工作關係人類自古群聚而居,或好或壞的公共關係便由此產生。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事業的成功,因此人類很早就重視宣傳和公關的技巧。可惜的是,公共關係曾一度被曲解為討好群眾、蒙騙大家的手段,現在才逐漸恢複正常,被肯定為建立公眾信心和增進公眾了解的有關策略與行為。

    人類自古群聚而居,或好或壞的公共關係便由此產生。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事業的成功,因此人類很早就重視宣傳和公關的技巧。可惜的是,公共關係曾一度被曲解為討好群眾、蒙騙大家的手段,現在才逐漸恢複正常,被肯定為建立公眾信心和增進公眾了解的有關策略與行為。

    我們常說企業形象,其實就是公共關係的具體表現。企業順利而真實地把正確的形象呈現出來,使社會大眾產生信任與好感,離不開公共關係的作用。

    第一節老板的個人公關

    公共關係離不開宣傳,如何與媒體合作,是老板十分重視的課題。但是,個人交情固然可以左右一部分新聞報道的正確性,然而這並不是長久之計。要想讓媒體記者經常捧場,基本條件是企業自身確實具有實力,當然,老板給公眾的印象,更加不容忽視。

    注意自身的形象

    老板必須認識到自己就是企業的代表,隨時謹言慎行,以建立良好的公共關係。公眾對企業的了解,多是通過對其老板的了解而形成的。因為企業老板由於工作的需要,拋頭露麵的機會很多,老板的表現如何會直接影響公眾對企業的判斷。

    老板的職責,一方麵在於重視公共關係,聘任合適的公共關係人員,另一方麵則需要在品德修養和待人處事上以身作則,用實際的言行舉止來建立企業內外的良好關係。

    第一,不要隨便曝光。

    老板不要隨便曝光,曝光率太高,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衡量,總是比較不利的。有些事情老板親自出麵,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千萬不可隨便出現在公眾麵前,必須事先計劃周詳,經過一番思考,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盡量利用私人書信。

    這是公共關係中最好的一種媒介。既屬私人性質,又可使收信者產生比對任何其他文件更為深刻的印象。書信最好能夠產生鼓舞的作用,除了語氣誠懇之外,還應該以肯定語氣代替否定語氣。

    第三,利用適當機會發表演說。

    演講的內容不必完全以宣揚企業為主,有時候說一些與業務無關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反而更能產生良好的影響。

    構建互惠的網絡

    經商之道,最要緊的是建立關係。無論是籌募資金、購買原料、尋覓貨

    源,還是廣告促銷,都離不開關係。

    中國人最喜歡也最擅長搞關係,有了關係一切都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什麽事情都可能很有關係。雖然說得有些誇大,卻也不是空穴來風。關係夠,什麽話都可以直說;關係不夠,什麽話都不方便說。

    於公於私,都必須講關係,所以老板平日應該廣結善緣,用心建立關係,到時候才知道原來關係的功效這麽大。老板要盡量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既要維護好熟人之間的關係,又要多結識陌生人。因為,企業的很多業務事實上是老板帶頭開展的。

    建立關係,最要緊的是互惠互利。如果隻是對自己有利,除非抓住對方的把柄,施以高壓,否則很難達成協議。能夠給對方一些好處,自然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如果是熟人,大可以開門見山,說的人夠爽快,聽的人很放心,請求的事情當場就能敲定。

    現代人喜歡說“敬請合作”,聽起來富有平等的精神,大家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彼此合作。聰明人知道一旦講求平等,就得不到特別的照顧,因此寧願委屈些,說“請幫忙”。同樣一句話,聽的人要受用得多,至少知道“我在幫忙”,而不是合作而已。請人幫忙,要比“敬請合作”誠懇得多。

    本來互惠互利和互相利用的差別就相當模糊,不容易說清楚。大概我們高興時,說得動聽一些,就是互惠互利;一旦情緒不好,發起脾氣時,說得難聽點,就成了互相利用。

    中國人的事情,其實也很簡單。心裏頭認為互惠互利,自然就真的互惠互利。心中念著互相利用,果真變成互相利用。心想事成,一點也假不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麽奧妙。都是一麵之緣,但是所結的緣有厚有薄。有互惠互利的緣,也就有互相利用的緣。內心的感受,則有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非常清楚。

    我們相信,心裏想著互惠互利,比較容易產生良好的結果。雙方互相利用,到頭來往往反目成仇,演變成互相殘害、兩敗俱傷的局麵,悔不當初。

    一生當中,能夠找到幾個誌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互惠互利而不互相利

    用,就已經奠定了良好的成功基礎。如果還能夠找到堅實有力的靠山,把自己和靠山緊緊綁在一起,成功的機會就更大。

    凡事以義氣為重

    關係公司之間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既具有高度的自主性、靈活性,又具有高度的配合性,這才是老板努力的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構建一個重義氣的中國式的人際網絡。

    西方人不太相信義氣,他們覺得義氣非常不可靠,他們重法律,凡事都簽合同,按約定進行。而有些中國企業,沒有合同時合作得很好,要簽合同時,反而合作出現裂痕。因為中國人簽字的時候是很慎重的,害怕簽字以後對自己不利,所以簽字前必定要求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對方也是如此想法,這樣二者就起衝突了。

    我認為,用漢字來定契約是高度危險的,因為漢字的彈性太大,怎麽解釋都有道理,到最後隻是保護了不講理的那一方。

    曆史上,三國時代有那麽多英雄人物,最受景仰的是關羽,因為關羽講義氣,而中國人特別重視義氣。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俠義之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當我有難的時候,尋求你的幫助,你還要定契約,還要調查,我還認識你做什麽?

    以前的商幫在這方麵做得很好,彼此經常聯係,加深了解,增強信任。而且一人有困難,不需要開口,別人就會主動幫助,借錢不要借據都沒有關係,這樣,何事不能成功呢?

    因此,老板應該建立起不重形式的相互信任,平時多投入時間進行相互的溝通和了解,關鍵時刻別人才能夠舍生取義,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支持。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老板之間的關係才是參與市場競爭的優勢所在。

    第二節企業的分工合作

    在當今社會,企業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必須合群,打組織戰。中國曆史上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現代人學習,比如說合縱聯橫,用在現代管理中,就是說不要把所有的事情讓一個人負責,一件事情由一個人負責到底,風險太大;把這件事情分解,讓不同的人去做,你有你的強項,我有我的強項,大家各有所長不是很好嗎?

    合並不如合作

    有人曾經大力主張中小企業要設法加以合並,組成大企業,以增強競爭力。然而,事實證明,麵對21世紀快速變化的環境,企業規模大,應變能力反而較差,其彈性遠不如中小企業。

    小企業有小企業的好處,船小好掉頭。韓國提倡發展大企業,台灣地區一般發展中小企業。韓國的大企業發展得時好時壞,因為環境變動時不好調整;台灣地區98%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一旦環境有變,它們就會迅速調整。總之,大中小企業按比例發展,整個市場才會均衡協調。

    現代企業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春秋戰國時期國與國的關係一樣,大企業相當於大國,小企業相當於小國。無論大國還是小國,都因利益而結盟,也會因利益而打仗。就像現在的大小企業,隨時合作、隨時競爭一樣。

    幾乎每個行業都有幾個實力相當的大企業,如索尼與鬆下、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等。這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真要鬥得你死我活,勢必兩敗俱傷。其實,這些大企業應該看開點,有幾個可學習的競爭對手未嚐不是好

    事。大家相互競爭,相互學習,才能共同發展。時不時地碰撞出一些火花,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否則的話,一個企業獨大,掀不起任何波瀾,久而久之,公眾就會將其淡忘。

    大企業應該學習一下《三國演義》中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在火燒赤壁以後,諸葛亮安排了幾路人馬攔截曹操,最後一道就是由關羽把守的華容道。盡管關羽立下了軍令狀,還是因一念之仁,放過了曹操。許多人看到這裏,都替關羽惋惜,認為他失去了滅曹的大好時機。其實,就因為他放過曹操,才越發了不起,他絕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從大局出發——曹操殺不得。如果那時把曹操殺了,劉備也就沒有前途了,孫權會把曹操的人馬收編過來,順便把劉備也滅掉。所以,那個時候,是不能讓曹操死的。以諸葛亮的聰明,他早就考慮到這一點:“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所以才派關羽把守華容道,不然的話,把張飛放在最後一關,曹操必死無疑。

    有時候,適當培養幾個敵人,你才有事做,你把競爭對手統統都幹掉了,你自己也垮了,這就是外國人很難想象的。競爭對手從另一個角度說,就是你的老師,我們應該善於向敵人學習。司馬懿的老師就是諸葛亮,每打一次仗,司馬懿就從諸葛亮那裏學到很多東西,還不用交學費。司馬懿最大的長處就是承認“我不如你”,結果他活了76歲;周瑜就沒有這種度

    量,結果36歲就死了。一個人,隻要承認你不如人家,就達到了海闊天空的境界;總想著“我一定要把你幹掉”,最後對方沒有死,你就先死了。

    幸好現在的大企業都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嚐試強強聯合,即互相看好的大企業進行合並,以形成實力更大的企業。但是,不同的大企業合並之

    後,因製度、文化的差異,產生種種問題,很不容易克服,因而,合並不如合作,結為秦晉之好更適合大企業的發展。

    以前的大國總是妄圖欺淩、吞並小國,不給小國生存發展的空間,秦始皇吞並六國就是如此。一些大企業也不斷地收購小企業,以壯大自己的生產線。其實,對於大企業來講,專注於自己的幾項重點產品,不要大小通吃,更有利於自身的發展。什麽產品都想生產,產品線越多,風險越大,正如一個人長得太高、太胖的時候,動作就會不靈活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一個行業內,如果隻是依靠一個企業自身的力量將行業鏈條中上遊、中遊、下遊的事情全部做完,是不太現實的,這樣的做法不僅對資源和管理能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同時也易造成顧此失彼的狀況。所以要以大帶

    小、分中有合,表麵上是分,本質上是合。比如生產飲料的企業,如果自己生產瓶子、瓶蓋等相關產品的話,就容易分散精力,忽略了主產品。如果把這些相關產品交給一些小企業來做的話,自己主攻飲料市場,更容易發展壯大。

    大企業帶領中小企業發展,有錢大家賺,這種觀念才符合中國人的想法。大家分工合作,整體配合,共擔風險,每個人都專心地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這樣才能迅速發展。

    小企業一般實力較弱,無力與大企業相抗衡,他們多依附於大企業,生產一些周邊產品,或是生產有特色的產品來贏得市場。小企業之間同樣競爭激烈,幾乎每天都有小企業倒閉,也有小企業誕生。小企業由於生存環境比較惡劣,更應該互相扶持,共渡難關。

    分工為了合作

    不可否認,分工容易產生支離破碎的感覺,甚至於生出濃厚的本位主義思想,影響合作的效果。所以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才可以既分工又合作。如果不能合作,那就用不著分工。不能達成合作的效果,分工就失去了價值。如果合作隻有壞處而沒有好處,幹脆各搞各的,各自分工,反而好一些。不同企業結成聯盟之後,必定有一個核心企業。這個企業聯盟好不好,核心企業起到70%的作用,其他團隊成員向核心企業看齊,但不能絕對一致,而是保持大同小異的狀態。

    核心企業在剛開始管理外部團隊時,要一視同仁,但在一視同仁的同時,要考驗每一個團隊成員,差別對待。至於如何差別對待,不是你主觀決定的,而是要經過多方麵的考量。表現好的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表現不好的就要督促其改善;有異心的,要對其多加防範。

    外部團隊都是各自獨立的組織,有著自己的利益出發點,基本上是“合則留,不合則去”。在考核外部團隊時,應更加小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與外部附屬團隊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要把握“度”,既強調“眾生平等”,又合理地融入“親疏有別”。對外部附屬團隊不能隨便地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因為這樣風險很大,而應該通過不斷的考驗以確定其可以信任和合作的層次,根據實際情況來區別對待。如果能夠構建出大同小異的氛圍,即可以視之為成功的團隊。

    委曲才能求全

    每個企業都有其局限性,必須同心協力、通力合作才能求全。有心求全,心理上先要有“委曲”的準備。聯盟合作的對象,就算理念十分相近,畢竟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苦衷,難免有不協調、不配合的現象,若是不能保持“委曲求全”的心態,哪裏有長久合作的可能?各人退讓一步,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凡事將心比心,以設身處地的態度好好商量,才能夠達到長久合作的目的。

    核心企業必須用智慧、愛心和耐心來開導、教養、協助其外部團隊的成員,使它們心甘情願地承擔有能力擔當且適宜擔當的責任,這不是容易完成的任務。首先要把現有的、將要發生的以及計劃中期待產生的工作分門別類,做好通盤性的分配,以求其順利有效地進行。把所有外部團隊的成員,都看成“外部的內人”,以“一家人”的心態,來征求其同意。如果有必要變更或臨時變化,必須獲得眾人的同意或諒解。

    核心企業要對外部團隊的成員“以大事小”,而外部團隊要對核心企業“以小敬大”,各自委曲,才能求全。善用中國人的“以讓代爭”,柔中帶剛,彼此為實現共同目標,各自機動調整,權宜應變,自然能獲得整體的和諧。

    第三節安顧客為了生存

    對企業來說,顧客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是上帝,是企業生存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持者。企業所有的收入幾乎都是依靠顧客得來的,沒有顧客,企業就隻能“節衣縮食”,甚至宣布倒閉。所以,企業的首要任務是安撫顧客。顧客不安,就是對產品或服務不滿意,企業再怎麽做都是沒有用的。中國人喜歡說“顧客如雲”,就表示顧客像雲一樣飛來飛去,說走就走,說不買就不買,說翻臉就翻臉,是最不固定的。稍有不慎,即使是多年的老顧客也會突然變心。顧客安定,才說明企業運轉正常。

    了解顧客的需要

    要想安顧客,必須滿足顧客的需要。一般來說,顧客所需要的,是貨真價實、供應不斷、態度友善、更新產品。

    貨真價實

    中國人最怕吃虧上當,一旦發現吃虧上當以後,就會認為你貨不真、價不實,以後你再講什麽,他都不會聽你的了。顧客心懷不安,就會懷疑,開始抱著不信任的心態。隻要顧客不信任哪一家公司,就會像雲一樣散掉,這家公司也很快就會枯萎下去。現代企業非常重視危機管理,發生危機時最重要的是澄清事實,消除顧客的疑慮。否則的話,再大的企業也會因此而倒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外,中國人喜歡占小便宜,如果你的貨品物美價廉到讓顧客以為占了便宜,那你還能不財源滾滾嗎?

    供應不斷

    為什麽顧客需要供應不斷呢?很多人都會念舊,喜歡一種產品,就會一如既往地使用。一旦習慣了的產品突然斷貨了或停產了,顧客就會不滿。所以我們常常強調求新求變,其實是很有問題的。可口可樂公司為了與百事公司競爭,更改了使用多年的可樂配方,結果引起軒然大波,最後不得不將新可樂停產,恢複生產舊配方的可樂。

    態度友善

    相信沒有人願意花錢買氣受,如果企業的服務態度不夠友善,那豈不是讓顧客花錢買罪受嗎?一些企業隻把“客戶至上”當成一種口號,並沒有付諸實踐,一般的服務人員對待客戶根本沒有這樣的觀念,還會嫌顧客煩,認為“你們少來算了,最好不來”。就像老舍先生在《取錢》一文中所寫的一樣:“八點四十分,過來一位,臉上要下雨,眉毛上滿是黑雲,看了我一眼,我很難過,大熱的天,來給人家添麻煩。他看了支票一眼,又看了我一眼,好像斷定我和支票像親哥兒倆不像。我很想把腦門子上簽個字。他連大氣沒出就把支票拿走了,扔給我一麵小銅牌。我直說:‘不忙,不忙!今天要不合適,我明天再來;明天立秋。’我是真怕把他氣死,大熱的天。他還是沒理我,真夠派兒,使我肅然起敬!”

    這樣的服務態度又怎能吸引顧客呢?服務人員態度差,是因為他們總以為自己的工資是老板給的,根本沒有想到工資是顧客給的。

    更新產品

    這與“供應不斷”並不衝突,保持老產品和推出新產品要雙管齊下,才能贏得源源不斷的顧客。就是說,企業的老產品要一直保持下去,直到顧客自己不想要了,才可以停產。例如,人們不再喝可樂了,那可樂公司就可以停產了。但是同時還要不斷做出新的產品來,讓顧客有更多的選擇。還以可口可樂公司為例,該公司不止有可口可樂一種產品,還生產其他飲

    料,就連可口可樂,也有不同的口味兒。

    換句話說,更新產品的自主權掌握在顧客手中,不在企業手中。現在許多企業的產品說斷就斷,零件說停止生產就停止生產,以致很多老顧客的東西壞了卻沒有更換的零件,顧客能不生氣嗎?我們嘴上講服務,講“客戶第一”,實際上還是生產本位,而不是客戶本位。

    和顧客搞好關係

    顧客是很絕情的,所以最好和顧客搞好關係。要讓中國人不殺價,其實很容易,你隻要和他關係很熟,他就不好意思殺價了,店家經常“殺熟客”,就是這個道理。

    和顧客搞好關係,首先要在第一時間讓顧客感受到我們的熱情,所以服務人員要主動和顧客寒暄、打招唿、問好,以建立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有的企業做得比較好,把顧客的資料匯總,做成檔案。這樣客戶再來時,就可以根據客戶資料進行無微不至的服務。

    和顧客打交道,必須積極主動,但是不能夠隻想讓顧客掏腰包。如果我們隻把目光盯在顧客的錢包上,其他都不管,最後大多是做不成生意的。盡管我們表麵上十分誠懇,如果內心毫無誠意,顧客還是馬上會覺察出來

    的,他們是不會感動的。比如,很多場所都要求服務人員喊“歡迎光臨”,這是搞形式主義,做表麵文章,對大多數中國人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先注意顧客有什麽值得關心的地方,這是對待中國人最好的方法。

    顧客光臨,是我們的榮幸,心存感謝,尊重顧客,才是根本的待客之道。當顧客受到尊重的時候,就會管好自己,不會亂殺價,這也是保障我們自己利益的方法。

    我們最好設法認識顧客,記住他們的尊姓大名,和他們結交成為朋友,他們才可能變成我們的老主顧。我們中國人和朋友不計較,卻和生意人斤斤計較。所以我們如果把顧客變成朋友,那就是最大的財富;你始終把顧客當顧客,就會發現他們是斤斤計較的。

    顧客很善變,本來想買的,忽然不買了。所以我們中國人要知道,當一位客人想走的時候,你要笑臉相送,買賣不成人義在,千萬不要惹他生氣,因為他很有可能又想買了,很快又會迴來的。如果我們說:“隨便看看,買不買都不要緊。”他反而會不好意思,覺得“自己麻煩你那麽多事情,多少買一點吧!”因此,和顧客搞好人際關係,顧客就會變得很可愛。

    保持定期的接觸

    既然要贏得老顧客,隻靠一兩次的接觸還不夠,還需要長期的、經常性的聯係。時不時地通過訪問、電話或書信的形式問候一下,顧客生日或結婚時送張卡片,讓顧客感覺到我們時時刻刻在想著他們,關心他們,這樣顧客也會時常想起我們,甚至會主動變成我們的推銷員。因為一旦他們對企業、對產品或者服務有好感,就會主動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去介紹,這才是企業提高銷售業績的最大助力。所謂的“300法則”,便是“看見一位顧客,要想起他的背後還有300位潛在顧客,真是得罪不起”。也就是說,一位顧客如果真正相信、欣賞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即便他自己買過一次後不可能再買,但他一生中會推薦300個親戚、朋友、同學成為我們的顧客,而且他不會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如果老顧客都能變成我們的推銷員,我們的銷售隊伍就會無形中變得很龐大,我們的產品也容易贏得好的口碑。當一個中國人願意不要任何報酬替你做事情的時候,你便得到了他的信任。所以一分耕耘才有一分的收獲,不是說我們經常發幾張宣傳單,做幾次電視廣告,就可以提升銷售業績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如果忙著尋找新顧客,就會疏忽老顧客,而發展一位新顧客的投入是鞏固一位老顧客的5倍。在許多情況下,即使爭取到一位新顧客,也要在一年後才能真正賺到錢。ibm的營銷經理羅傑斯談到自己的成功之處時說:“大多數公司營銷經理想的是爭取新客戶,但我們的成功之處在於留住老客戶;我們ibm為滿足迴頭客,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如果一家企業沒有老顧客,會形成很多負麵影響。銷售量下降還在其

    次。人們會覺得凡是買過一次該企業產品的人,都不去買第二次,那就說明該企業的產品一定有問題。這樣,新顧客也會望而卻步,久而久之,企業的顧客就會大量流失,而且很難開發新顧客。

    適時地對老顧客表示問候,表達關懷的意思,讓顧客覺得我們在關懷

    他,他就不好意思不為我們做點事情,這是中國人最可貴的地方。

    第四節安社會為了發展

    企業是社會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有責任為社會的發展作貢獻。現在有“企業公民”的說法,就是說,企業應該把自身的成功與社會的健康和福利密切聯係起來,應全麵考慮企業對所有利益相關人的影響。

    社會大眾對企業的印象如何,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前途。老實講,經常有較大人事變動的企業,會引起社會大眾的懷疑,人們會認為企業內部一定有問題,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倒閉,進而對企業的產品產生不信任。海爾集團的張瑞敏當眾把不合格的冰箱砸毀,就是告訴社會大眾:我的產品確保質量,不合格的寧可砸掉也堅決不賣。

    有的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隨意排放廢料,造成環境汙染,使社會反企業的情緒高漲。企業唯有善盡社會責任,才得安然長存。

    善盡責任帶來良好印象

    以前人們常說“無商不奸”,就是因為有的企業隻顧自己賺錢,靠坑蒙拐騙的手法欺騙消費者,不計其他社會後果,不考慮自己對周圍環境的影

    響。“無商不奸”的惡劣形象,是企業發展的致命傷。企業形象不好,你的員工會很沒有麵子,你想留人也留不住,員工和顧客遲早都會心生反感而跑掉。唯有善盡社會責任,才能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人類要幸福就必須學會分享財富。一個人富有後不要神氣,不要驕傲,因為你能富有大部分是因為“祖上有德”,隻有小部分財富是你自己辛苦勞累得來的。我們應該把財富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才會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積德,這是非常重要的。許多人現在稍微有一點錢後,就開始去幫助那些貧困的地區,捐助那些上學困難的孩子,這就對了。要記住,分享就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你的祖宗會因為你而受到尊重;懂得分享,你的子孫會因為你而得到福氣。如果我們有錢隻是自己用,到國外去消費、去度假旅遊,表現得很神氣的樣子,那麽這種富有是不可能持久的。

    企業要想塑造良好形象,也要學會分享。一個企業窮的時候講分享,不太現實,可是一旦企業富有以後,仍不講分享,就會變成眾矢之的,人們非把你搞垮不可。所以現在許多企業發展起來以後,它就要修繕社區的道路,幫助建設城市。企業從一個地方賺到了錢,理所應當拿一部分利潤出來,迴饋這個地方;地方經濟很快地發展起來,反過來對企業的未來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如果一個企業懂得和社區分享,這個社區就會幫助這家企業去宣傳推廣,幫助它樹立好的社會形象。有一些企業,不管雜誌、電視等媒體怎麽吹捧它,可是一到當地,就會聽到很多對它不滿的聲音,這就是企業不懂得和社區分享的結果。

    一個社會,如果反企業情緒高漲,那就表示社會大眾對這些企業已經失去信心,心有不安。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對企業的審查越來越嚴格,甚至於製定法令來限製某些企業的設立。

    為社會增加就業的機會

    每個企業老板都有責任賺錢,因為他有責任照顧員工,有責任迴饋社會。企業賺取利潤,必須以“為國家創造財富”為理念,這也是分享的體

    現。另一方麵,企業應該為社會增加就業的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可能富強。一個社會隻要失業率增加,無業遊民增多,社會就會不得安寧。我們一定要降低失業率,使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就業的機會。

    我們創立公司、經營企業,可以增加就業的機會,對安定社會有很大的貢獻。有能力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工作機會,這樣才能夠表現自己的能

    力。國民有充分的就業機會,人力資源才得以有效運用,這個國家就會逐漸地安定、進步、發展起來,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越來越進步。因此,為社會增加就業的機會,我想這是企業家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提供就業機會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還得使員工放心就業,所以企業目標必須正確,所經營的業務有相當的意義,對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育、樂等有幫助。員工就業,並不隻是想賺點錢養家糊口,而是也希望有個發展的平台,能夠不斷學習,能夠學以致用,能夠實現人生的價值。所以,老板有責任對員工嚴管勤教,如果員工就業後,養成很多壞習慣,那麽他們的家長當然會十分痛心。本來不會賭博的,到了公司之後學會賭博了;本來不會抽煙、酗酒的,到了公司不久也學會了。這是誰的責任?自然是公司的責任。

    企業管理得當,讓員工養成良好的習慣,員工才能安心就業。

    在社區營造良好的風氣

    企業的風氣好不好,直接影響到社區的居民。員工時常鬧情緒,和上司吵架,和顧客爭吵,和社區的左右鄰居搞不好關係,社區居民就會心生反感。企業經常發生勞資糾紛,甚至鬧得整個社區不得安寧,當然更不是好現象了。

    企業倘若有這樣不好的氛圍,老板則責無旁貸。企業管理良好,用心教導員工,員工便會養成好習慣。員工迴家帶動自己的家人,也形成好習慣,整個社區的風氣便會慢慢地受到影響而愈來愈好。

    所以我一再說,企業不應隻是學習型的企業,它還應該是教育型的企業。教育就是企業要擴大自己的影響。企業不應隻是供應產品,還應在社區營造良好風氣。如果我們企業的員工很有禮貌,很守規矩,他迴家後很重視家庭教育,那麽這個企業即使賺錢很少,我相信企業老板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企業以盈餘來迴饋社區,表示“取之於社區,用之於社區”,並且做好敦親睦鄰的工作,大家互相尊重,皆大歡喜。在社區營造良好風氣,是企業迴饋社會的重要工作。

    21世紀,我們企業發展的方向,就是要成為很受民眾歡迎的好企業。我們的目標正確,經營的業務正當,產品經得起檢驗,管理效果良好,自然會成為受民眾歡迎的好企業。

    一個好的企業,應該每年定期安排幾天,向社會大眾開放,歡迎大眾來參觀,實地了解企業。參觀過企業的人自然會向社會傳播信息,企業的形象也會越來越好。在這樣的企業裏就業的人,自己就會認為找到了正當的職業,他的親友鄰居,也都會看得起他。企業與社區相處得很好,家長也很放心讓子女在這裏就業,他們自然會千方百計地幫助企業發展。受民眾歡迎的好企業,才是國家、社會所需要的正當企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際的奧秘:曾仕強告訴你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仕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仕強並收藏人際的奧秘:曾仕強告訴你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