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集團性來展現真正的英雄性
以仁人誌士作為終生努力目標
最好成為穩固持久的山型英雄
動員一切有用的來保護無用的
以無為師從無中生出很多有來
經由八放來放開自己放開別人
人是觀念的動物,有什麽樣的觀念,就會表現出什麽樣的行為和態度。總裁的經營態度和管理行為,對企業興衰的影響力高達70%。所以,總裁的經營理念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為什麽總裁的經營理念對企業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呢?因為幹部的思維,會依據總裁的理念而調整。大家用心猜測總裁的想法,以總裁的思維來決定自己的取舍。可見總裁的經營理念,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左右公司的決策,改變幹部的思維,並且決定公司成員的共識。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組織、規章、成員都沒有改變,隻是總裁換了,這家公司的風氣,很快就發生變化,緊接著組織、規章,甚至於成員和產品也會跟著發生某些變化,這與古人所說的說“擒賊先擒王”——為首的王要先改變主意,追隨的大眾才有可能跟著改變,意思是一樣的。
嚴格說起來,不同的總裁,其經營理念都有些不一樣。我們隻能夠從基本的觀念著手,分別從英雄與仁人誌士、三種類型的英雄人物等來加以闡述。希望總裁能夠自我評估,整理出自己的經營理念。惟有深入的自我了解,才能夠真正知己,然後進一步知人。知己知人,更能夠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使總裁的基本理念產生更為強大的無形力量,深深地影響幹部和員工,並形成共識,以期協同一致,發揮強大的組織力,激發團隊精神和凝聚力,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擴大企業的生存空間。
英雄與仁人誌士
台大哲學教授鄔昆如,在其巨著《人生哲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自古以來,總有一些才智特別高,而良心並不豐饒的人,他們喜歡玩弄權勢,追求功名利祿,成為當代的英雄豪傑。與此同時,也一定有一些既有智慧,又有良心的人,積極為社會造福,為眾人謀利,成為當時的仁人誌士。
圖1-l英雄豪傑v.s仁人誌士
這兩種人物,各有不同的貢獻。前者在動亂中尋求安寧,卻常常不幸死於動亂;後者促進安和樂利,卻也阻止不了治亂興衰的循環。
好不容易榮登總裁的位置,是不是應該冷靜地想一想:自己的聰明才智高人一等,做些什麽成為英雄豪傑,或是仁人誌士?就在這一念之間,不可不慎!因為任何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遲早要知道自己“為誰辛苦為誰忙”,希望為自己做一番正確的定位。
西方社會重視英雄性
西方自古希臘時代開始,以雅典的奧林匹克精神為代表,形成了競爭的生活模式,崇拜英雄人物便成為西方的傳統。仁人誌士,在西方曆史中,反而成為可遇不可求的人。西方文化充滿了霸道精神,促使大家崇拜英雄豪傑,常常冷落了仁人誌士。
鄔昆如認為,早在古希臘時代,便出現了許多城邦。它們的共同難題是人口不斷增多,而糧食愈來愈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式:
1.移民
鼓勵城邦中精壯的男子到其他地方去工作,賺錢迴來養家。當然,選擇的地方,必定比自己所住的城邦土地麵積大,而且人口少,比較容易賺錢。但是,這些精壯男子,外出謀生,往往在結婚生子之後,幹脆長住不返,變成移民。結果導致有能力的人都離開原來的城邦。留在本地的人反而是一些謀生能力相對較差的。移民的方式造成了人才外流,因而並不是一種好辦法。
2.殖民
為了避免移民帶來衰亡的惡果,有些城邦便主張出兵攻打那些比自己土地大而人口少的城邦,占領之後將該地的產品運迴來,供大家食用。這種殖民政策引起各城邦之間互相攻打、彼此侵占的戰爭,結果導致民窮財盡,根本不能解決生存問題。
3.增產
雅典人既不願意移民,也沒有采用殖民的方式,而是主張大家留在原來的地方,努力改善生產方式,增加產品數量,從而養活更多的人。於是他們設法把其他地方的人俘虜來當做奴隸,以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產品數量。不料增產的結果導致生產過剩,因而必須設法促進消費,於是雅典人把二月的最後一天(四年一次,比其他年份多出來的那一天)作為向神明謝恩的特殊日子,而地點則選定在雅典附近的奧林匹克山上。公元前776年,舉辦了第一次祭神大典,借以吸引各地民眾,前來消費。並且附加一些趣味競賽,譬如賽跑、擲標槍等。從此每四年舉辦一次,並逐漸成為世界性的競賽活動,發展到今天,便是成為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雅典的奴隸製度,使主人獲得生殺大權。這種不正義、不人道的行為,卻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很多英雄豪傑。
羅馬帝國取代雅典之後,凱撒大帝東征西討。六百年間,奴隸製度“變本加厲”,英雄豪傑更是縱情地表現,毫無禁忌。
西方的仁人誌士,大多成為隻有理想而缺乏實際作為的哲學家。他們的影響力並沒有減弱大家對英雄豪傑的崇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耶穌基督的人人平等信念,固然停止了奴隸製度和殖民政策。但是奧林匹克的競爭精神卻不斷地被發揚廣大。達爾文的優勝劣汰、自然科學的人定勝天,都在增強西方人對英雄豪傑的崇拜,迄今沒有改變。
英雄豪傑的主要特色在於利用時勢,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英雄性格,借以獲取功名利祿。西方的總裁,嚴格說起來,都具有英雄豪傑的特質。
中國社會崇拜仁人誌士
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可以看出,霸道在中國社會並不受歡迎。曆史證明,隻有王道才能夠持久,才能受到眾人的擁戴。智商高,必須配合良心好來造福人群、服務社會,成為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的“天命”。就算生當亂世,不得已成為英雄豪傑,也應該心存善念,加強仁德的修養,才能夠留芳千古,為後人所敬仰。與西方相比,仁人誌士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遠比英雄豪傑來得重要。
三皇五帝,不管是不是真有其人,他們的表現都不是西方人所崇拜的英雄豪傑。必須一方麵為大眾服務,一方麵也維護正義,才能夠成為大家所敬仰的仁人誌士。
譬如,同樣麵對洪水的災難,夏禹所想到的是百姓的性命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必須設法治水,以維護大家的安全;希伯萊的諾亞,卻想起人類的罪惡。夏禹知道麵對洪水,人類必須自救;諾亞認為人類無法自救,必須依靠上帝的恩賜,
企求上帝來拯救。我們走的是道德取向,希伯萊人走的是宗教取向。兩者都是智能和良心的結合,但是所表現出來的方式卻大不同。
春秋亂世,雖然有孔子、老子這些仁人誌士周遊列國,倡導王道思想,而戰國時代,卻是連年戰爭,英雄豪傑互相討伐,弄得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秦朝統一六國,可以說是霸道的表現。漢代以後,一直以推行仁政為號召。雖然有王有霸,卻仍以王道為正統。至少沒有人公然宣揚霸道,以免遺臭萬年。
近代西風東漸,競爭的意識已經彌漫全球。英雄式的旋風,似乎到處可見。我們實在不容易保持冷靜的道德取向,以倫理道德來發揚仁人誌士的精神。
但是,我們還是把英雄豪傑和仁人誌士首先拿出來展示和比較,以便讓我們的總裁多一種選擇,不致由於時代的潮流而喪失了成為仁人誌士的機會。若是經過仔細的分辨,認識得十分清楚,仍然選擇英雄豪傑的取向,那就是個人的抉擇,我們必須加以尊重。
有人會這樣想,中國人過於重視仁義,實際上卻做不到,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到處可見假道學,時時出現偽君子,實在不如西方人那樣,幹脆坦白地承認自己有所企圖,要成為英雄豪傑。這種想法,當然也有道理。隻不過一下子把標準降得這麽低,恐怕以後就再也看不見仁人誌士了。
取法乎上,往往隻能夠達到中等的程度。若是擺明的僅僅取法乎中,那麽所得的結果不理想,就必須自己去承受,怨不得別人。
具有仁人誌士的理想,就算做不到,至少還能夠成為英雄豪傑。何況剛開始時很可能條件不夠,環境不允許,存在很多束縛。經過一段時間的奮鬥,條件改變了,環境也改變了,逐漸收斂英雄性,也能成為真正的仁人誌士。我們常說要蓋棺才能定論,意思便是終其一生,有沒有努力做出仁人誌士的善舉。隻要努力,能不能成功那是上天的意旨,用不著我們去猜測。
三國時代的曹操和劉備,都是英雄人物,隻是劉備常以仁義做為取舍的標準,而曹操慣用利害來抉擇。於是我們便稱頌劉備為仁慈寬厚的皇叔,把曹操罵成奸
詐漢賊。雖然三國演義的描述不一定真實,但卻可以充分反映我們對於仁義和奸詐的劃分標準。
總裁也可以成為仁人誌士
前麵說過,聰明才智高的人,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總裁的聰明才智,通常高人一等。當然可以成為英雄豪傑,也可以成為仁人誌士。
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發明或者製造一塊肥皂,對人類而言,很可能是一件好事。一旦把肥皂當作商品,組成一家公司,要製造和販賣肥皂,那就很可能變成一件壞事。因為發明或者製造一塊肥皂,並不會牽涉到太多的自然環境和人力資源的問題。而商品化之後,必須考慮到成本與價格、市場和人員,以及同行競爭等問題,要著手向環境及人力挑戰,產生很多破壞或環境汙染,所以很可能成為一件壞事。
製造和販售肥皂,是好事或壞事,這和總裁的經營理念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總裁的理念,可以決定這一家公司的所作所為,成為好事或壞事。
總裁最好心裏明白,這麽多員工,把寶貴的生命奉獻出來;這麽多的資源,在我們手中消耗掉;這麽多的時間,任由我們支配使用;這麽多的顧客,成為我們產品的愛用者。總裁的任何決策,都和這麽多人、這麽多資源息息相關。隻要一念之差,便可以成為好事或壞事,是不是影響力十分重大呢?
小故事
從前,魯國的大夫孟孫氏,有一次捉到一隻小鹿。便吩咐侍從秦西巴把它帶迴家,準備大快朵頤,好好享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想不到秦西巴在半路上把這隻小鹿放了。因為他看見母鹿一直緊隨在後,不斷地啼叫著,顯得萬分淒悲。他心中不忍,就把小鹿還給母鹿,讓它們快樂地團圓。
孟孫氏迴到家,不見小鹿,就問秦西巴:“小鹿到哪裏去了?”
秦西巴說明事實之後,孟孫氏非常氣憤,把秦西巴趕出門去。
過了一年,孟孫氏居然出乎意料地、恭恭敬敬地把秦西巴請迴家去,做他兒子的老師。
有人怎麽想也想不通,就問孟孫氏為什麽這麽做。
孟孫氏說:“秦先生連一隻小動物都覺得心有不忍,把它放掉,對人必然更富於仁心。”言下之意,他對一年前的魯莽使自己差點失掉一位仁人誌士,頗有悔意。
我絲毫都不輕視商業行為,我對於組織力的提升和業績的增進也十分重視。但我認為總裁的一念之差,既然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力,實在應該花一些時間,對仁人誌士和英雄豪傑做一番清楚的認識。然後再決定自己究竟要成為英雄式的總裁,還是仁人誌士型的大老板。經過仔細地探討、分析和抉擇,將來不致於後悔。因為人生的規律,本來就是自作自受,誰也怨不得誰,自己必須負起全部的責任。
大家常說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必須重視實際的收入。總裁的責任主要是讓企業賺到錢,能夠生存、發展。但是,同樣要達成這個目的,途徑卻有多種。一條是英雄豪傑所走的路,另一條則是仁人誌士所行的道。身為總裁,有權自行抉擇,自己要走哪一條路,因為英雄豪傑或者仁人誌士都有可能讓企業賺到錢。既然殊途可以同歸,是不是也考慮一下采取仁人誌士的大道呢?
英雄的四種類型
中國近四百年來,由於科學嚴重落後,以致中國人喪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盲目崇洋的結果導致崇拜英雄之風方興未艾。事實上,在中國悠久的曆史中,各種類型的英雄人物都曾經出現過。以三國時代為例,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如魯迅所說,既不像五代那樣紛亂,也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好是不簡不繁,所以英雄輩出,各顯神通。我們把這些英雄豪傑分成風、火、雷、山四種類型(如圖1-2)。
圖1-2英雄的四種類型
風型英雄的特性
風型英雄以呂布為代表。呂布勇猛過人,被董卓歎為“若得呂布,何愁天下不得”?獲贈赤兔馬之後,更是天下無敵。張飛在虎牢關前與呂布大戰四五十迴合,不分勝敗。關羽趕忙加入,又大戰了三十多迴合,還是不分勝負。劉備縱馬而出,三英戰呂布,才迫使呂布逃迴虎牢關。但是呂布從崛起到衰亡,不過短短幾年。像一陣風似的,過後什麽都不曾留下。
風的特性是卑躬屈節,事事順人。呂布原本是丁原的義子,董卓把名駒赤兔馬贈送給他,他便感歎明主難遇,立即提著丁原的人頭投奔董卓。呂布有勇無謀,見利忘義,很快就中了王允的連環計。為了貂嬋,一戟刺穿董卓的喉嚨。後來被曹操生擒,他雖然願意歸順,懇請曹操收留,並且誓言他日報效沙場,但曹操還是以丁原、董卓為戒,下令將他處死。
一個人在社會上卑柔自抑,事事都屈從情境的變化,這樣固然可以減少很多阻力,比起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可能順利得多。但是,真想做一番事業,希望有所作為的話,這樣是行不通的。
火型英雄的特性
火型英雄以周瑜為代表。周瑜自幼通曉兵法,是孫策的結拜兄弟。孫策臨終前傳位給他的弟弟孫權,還特別交代外事不決可問周瑜。赤壁之戰,周瑜利用反間計,讓曹操錯殺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用苦肉計和連環計,放火燒毀曹操的水寨和旱寨。要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讓關羽還掉曹操當年的人情,曹操恐怕過不了華容道。周瑜燒得曹操不成人樣,自己卻被孔明氣得吐血身亡。就像熊熊的烈火,把人家燒得精光,結果自己也同歸於盡。
火的特性是自認為聰明,處處都要占上風。妒忌心很強,為了權力或意氣之爭,往往不惜損毀他人,卻不知道損毀了他人,終究自己也會為他人所毀。好像火燒物體,當物體被燒盡時,火也滅了,結果是同歸於盡。周瑜聰明絕頂,和諸葛亮共謀合作破曹時,覺得孔明比自己高明十倍,如果不除掉諸葛亮,將來麻煩不小。於是三番四次要害孔明,不料屢次設計陷害,都被孔明識破,因而氣死了自己。
周瑜和孔明都智謀超群。兩人各為其主,爭得水火不容。但是周瑜妒忌心很重,臨終時還昂聲高歎:“既生瑜,何生亮!”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雷型英雄的特性
雷型英雄以呂蒙為代表。呂蒙是東吳大將,勇而有謀,極受孫權的器重。魯肅死後,繼任為大都督。當時關羽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雖然不慎被曹仁的毒箭射中,但經華陀的刮骨療毒,神勇如舊。不料麥城一戰,兵敗被俘。孫權深愛其義薄雲天,有心勸降。左右都力諫阻止,孫權勉強同意,呂蒙遂下令將關羽斬首。不過,他殺了關羽之後不久就病死了。他好像雷一般,不發則已,一發就聲勢浩大。然而雷不持久,一陣風暴之後,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以仁人誌士作為終生努力目標
最好成為穩固持久的山型英雄
動員一切有用的來保護無用的
以無為師從無中生出很多有來
經由八放來放開自己放開別人
人是觀念的動物,有什麽樣的觀念,就會表現出什麽樣的行為和態度。總裁的經營態度和管理行為,對企業興衰的影響力高達70%。所以,總裁的經營理念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為什麽總裁的經營理念對企業有那麽大的影響力呢?因為幹部的思維,會依據總裁的理念而調整。大家用心猜測總裁的想法,以總裁的思維來決定自己的取舍。可見總裁的經營理念,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左右公司的決策,改變幹部的思維,並且決定公司成員的共識。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組織、規章、成員都沒有改變,隻是總裁換了,這家公司的風氣,很快就發生變化,緊接著組織、規章,甚至於成員和產品也會跟著發生某些變化,這與古人所說的說“擒賊先擒王”——為首的王要先改變主意,追隨的大眾才有可能跟著改變,意思是一樣的。
嚴格說起來,不同的總裁,其經營理念都有些不一樣。我們隻能夠從基本的觀念著手,分別從英雄與仁人誌士、三種類型的英雄人物等來加以闡述。希望總裁能夠自我評估,整理出自己的經營理念。惟有深入的自我了解,才能夠真正知己,然後進一步知人。知己知人,更能夠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使總裁的基本理念產生更為強大的無形力量,深深地影響幹部和員工,並形成共識,以期協同一致,發揮強大的組織力,激發團隊精神和凝聚力,增強企業的生存能力,擴大企業的生存空間。
英雄與仁人誌士
台大哲學教授鄔昆如,在其巨著《人生哲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自古以來,總有一些才智特別高,而良心並不豐饒的人,他們喜歡玩弄權勢,追求功名利祿,成為當代的英雄豪傑。與此同時,也一定有一些既有智慧,又有良心的人,積極為社會造福,為眾人謀利,成為當時的仁人誌士。
圖1-l英雄豪傑v.s仁人誌士
這兩種人物,各有不同的貢獻。前者在動亂中尋求安寧,卻常常不幸死於動亂;後者促進安和樂利,卻也阻止不了治亂興衰的循環。
好不容易榮登總裁的位置,是不是應該冷靜地想一想:自己的聰明才智高人一等,做些什麽成為英雄豪傑,或是仁人誌士?就在這一念之間,不可不慎!因為任何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遲早要知道自己“為誰辛苦為誰忙”,希望為自己做一番正確的定位。
西方社會重視英雄性
西方自古希臘時代開始,以雅典的奧林匹克精神為代表,形成了競爭的生活模式,崇拜英雄人物便成為西方的傳統。仁人誌士,在西方曆史中,反而成為可遇不可求的人。西方文化充滿了霸道精神,促使大家崇拜英雄豪傑,常常冷落了仁人誌士。
鄔昆如認為,早在古希臘時代,便出現了許多城邦。它們的共同難題是人口不斷增多,而糧食愈來愈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解決方式:
1.移民
鼓勵城邦中精壯的男子到其他地方去工作,賺錢迴來養家。當然,選擇的地方,必定比自己所住的城邦土地麵積大,而且人口少,比較容易賺錢。但是,這些精壯男子,外出謀生,往往在結婚生子之後,幹脆長住不返,變成移民。結果導致有能力的人都離開原來的城邦。留在本地的人反而是一些謀生能力相對較差的。移民的方式造成了人才外流,因而並不是一種好辦法。
2.殖民
為了避免移民帶來衰亡的惡果,有些城邦便主張出兵攻打那些比自己土地大而人口少的城邦,占領之後將該地的產品運迴來,供大家食用。這種殖民政策引起各城邦之間互相攻打、彼此侵占的戰爭,結果導致民窮財盡,根本不能解決生存問題。
3.增產
雅典人既不願意移民,也沒有采用殖民的方式,而是主張大家留在原來的地方,努力改善生產方式,增加產品數量,從而養活更多的人。於是他們設法把其他地方的人俘虜來當做奴隸,以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產品數量。不料增產的結果導致生產過剩,因而必須設法促進消費,於是雅典人把二月的最後一天(四年一次,比其他年份多出來的那一天)作為向神明謝恩的特殊日子,而地點則選定在雅典附近的奧林匹克山上。公元前776年,舉辦了第一次祭神大典,借以吸引各地民眾,前來消費。並且附加一些趣味競賽,譬如賽跑、擲標槍等。從此每四年舉辦一次,並逐漸成為世界性的競賽活動,發展到今天,便是成為現在我們所熟悉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雅典的奴隸製度,使主人獲得生殺大權。這種不正義、不人道的行為,卻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很多英雄豪傑。
羅馬帝國取代雅典之後,凱撒大帝東征西討。六百年間,奴隸製度“變本加厲”,英雄豪傑更是縱情地表現,毫無禁忌。
西方的仁人誌士,大多成為隻有理想而缺乏實際作為的哲學家。他們的影響力並沒有減弱大家對英雄豪傑的崇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耶穌基督的人人平等信念,固然停止了奴隸製度和殖民政策。但是奧林匹克的競爭精神卻不斷地被發揚廣大。達爾文的優勝劣汰、自然科學的人定勝天,都在增強西方人對英雄豪傑的崇拜,迄今沒有改變。
英雄豪傑的主要特色在於利用時勢,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英雄性格,借以獲取功名利祿。西方的總裁,嚴格說起來,都具有英雄豪傑的特質。
中國社會崇拜仁人誌士
從三皇五帝的傳說可以看出,霸道在中國社會並不受歡迎。曆史證明,隻有王道才能夠持久,才能受到眾人的擁戴。智商高,必須配合良心好來造福人群、服務社會,成為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的“天命”。就算生當亂世,不得已成為英雄豪傑,也應該心存善念,加強仁德的修養,才能夠留芳千古,為後人所敬仰。與西方相比,仁人誌士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遠比英雄豪傑來得重要。
三皇五帝,不管是不是真有其人,他們的表現都不是西方人所崇拜的英雄豪傑。必須一方麵為大眾服務,一方麵也維護正義,才能夠成為大家所敬仰的仁人誌士。
譬如,同樣麵對洪水的災難,夏禹所想到的是百姓的性命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必須設法治水,以維護大家的安全;希伯萊的諾亞,卻想起人類的罪惡。夏禹知道麵對洪水,人類必須自救;諾亞認為人類無法自救,必須依靠上帝的恩賜,
企求上帝來拯救。我們走的是道德取向,希伯萊人走的是宗教取向。兩者都是智能和良心的結合,但是所表現出來的方式卻大不同。
春秋亂世,雖然有孔子、老子這些仁人誌士周遊列國,倡導王道思想,而戰國時代,卻是連年戰爭,英雄豪傑互相討伐,弄得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秦朝統一六國,可以說是霸道的表現。漢代以後,一直以推行仁政為號召。雖然有王有霸,卻仍以王道為正統。至少沒有人公然宣揚霸道,以免遺臭萬年。
近代西風東漸,競爭的意識已經彌漫全球。英雄式的旋風,似乎到處可見。我們實在不容易保持冷靜的道德取向,以倫理道德來發揚仁人誌士的精神。
但是,我們還是把英雄豪傑和仁人誌士首先拿出來展示和比較,以便讓我們的總裁多一種選擇,不致由於時代的潮流而喪失了成為仁人誌士的機會。若是經過仔細的分辨,認識得十分清楚,仍然選擇英雄豪傑的取向,那就是個人的抉擇,我們必須加以尊重。
有人會這樣想,中國人過於重視仁義,實際上卻做不到,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到處可見假道學,時時出現偽君子,實在不如西方人那樣,幹脆坦白地承認自己有所企圖,要成為英雄豪傑。這種想法,當然也有道理。隻不過一下子把標準降得這麽低,恐怕以後就再也看不見仁人誌士了。
取法乎上,往往隻能夠達到中等的程度。若是擺明的僅僅取法乎中,那麽所得的結果不理想,就必須自己去承受,怨不得別人。
具有仁人誌士的理想,就算做不到,至少還能夠成為英雄豪傑。何況剛開始時很可能條件不夠,環境不允許,存在很多束縛。經過一段時間的奮鬥,條件改變了,環境也改變了,逐漸收斂英雄性,也能成為真正的仁人誌士。我們常說要蓋棺才能定論,意思便是終其一生,有沒有努力做出仁人誌士的善舉。隻要努力,能不能成功那是上天的意旨,用不著我們去猜測。
三國時代的曹操和劉備,都是英雄人物,隻是劉備常以仁義做為取舍的標準,而曹操慣用利害來抉擇。於是我們便稱頌劉備為仁慈寬厚的皇叔,把曹操罵成奸
詐漢賊。雖然三國演義的描述不一定真實,但卻可以充分反映我們對於仁義和奸詐的劃分標準。
總裁也可以成為仁人誌士
前麵說過,聰明才智高的人,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總裁的聰明才智,通常高人一等。當然可以成為英雄豪傑,也可以成為仁人誌士。
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發明或者製造一塊肥皂,對人類而言,很可能是一件好事。一旦把肥皂當作商品,組成一家公司,要製造和販賣肥皂,那就很可能變成一件壞事。因為發明或者製造一塊肥皂,並不會牽涉到太多的自然環境和人力資源的問題。而商品化之後,必須考慮到成本與價格、市場和人員,以及同行競爭等問題,要著手向環境及人力挑戰,產生很多破壞或環境汙染,所以很可能成為一件壞事。
製造和販售肥皂,是好事或壞事,這和總裁的經營理念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總裁的理念,可以決定這一家公司的所作所為,成為好事或壞事。
總裁最好心裏明白,這麽多員工,把寶貴的生命奉獻出來;這麽多的資源,在我們手中消耗掉;這麽多的時間,任由我們支配使用;這麽多的顧客,成為我們產品的愛用者。總裁的任何決策,都和這麽多人、這麽多資源息息相關。隻要一念之差,便可以成為好事或壞事,是不是影響力十分重大呢?
小故事
從前,魯國的大夫孟孫氏,有一次捉到一隻小鹿。便吩咐侍從秦西巴把它帶迴家,準備大快朵頤,好好享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想不到秦西巴在半路上把這隻小鹿放了。因為他看見母鹿一直緊隨在後,不斷地啼叫著,顯得萬分淒悲。他心中不忍,就把小鹿還給母鹿,讓它們快樂地團圓。
孟孫氏迴到家,不見小鹿,就問秦西巴:“小鹿到哪裏去了?”
秦西巴說明事實之後,孟孫氏非常氣憤,把秦西巴趕出門去。
過了一年,孟孫氏居然出乎意料地、恭恭敬敬地把秦西巴請迴家去,做他兒子的老師。
有人怎麽想也想不通,就問孟孫氏為什麽這麽做。
孟孫氏說:“秦先生連一隻小動物都覺得心有不忍,把它放掉,對人必然更富於仁心。”言下之意,他對一年前的魯莽使自己差點失掉一位仁人誌士,頗有悔意。
我絲毫都不輕視商業行為,我對於組織力的提升和業績的增進也十分重視。但我認為總裁的一念之差,既然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力,實在應該花一些時間,對仁人誌士和英雄豪傑做一番清楚的認識。然後再決定自己究竟要成為英雄式的總裁,還是仁人誌士型的大老板。經過仔細地探討、分析和抉擇,將來不致於後悔。因為人生的規律,本來就是自作自受,誰也怨不得誰,自己必須負起全部的責任。
大家常說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必須重視實際的收入。總裁的責任主要是讓企業賺到錢,能夠生存、發展。但是,同樣要達成這個目的,途徑卻有多種。一條是英雄豪傑所走的路,另一條則是仁人誌士所行的道。身為總裁,有權自行抉擇,自己要走哪一條路,因為英雄豪傑或者仁人誌士都有可能讓企業賺到錢。既然殊途可以同歸,是不是也考慮一下采取仁人誌士的大道呢?
英雄的四種類型
中國近四百年來,由於科學嚴重落後,以致中國人喪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盲目崇洋的結果導致崇拜英雄之風方興未艾。事實上,在中國悠久的曆史中,各種類型的英雄人物都曾經出現過。以三國時代為例,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如魯迅所說,既不像五代那樣紛亂,也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好是不簡不繁,所以英雄輩出,各顯神通。我們把這些英雄豪傑分成風、火、雷、山四種類型(如圖1-2)。
圖1-2英雄的四種類型
風型英雄的特性
風型英雄以呂布為代表。呂布勇猛過人,被董卓歎為“若得呂布,何愁天下不得”?獲贈赤兔馬之後,更是天下無敵。張飛在虎牢關前與呂布大戰四五十迴合,不分勝敗。關羽趕忙加入,又大戰了三十多迴合,還是不分勝負。劉備縱馬而出,三英戰呂布,才迫使呂布逃迴虎牢關。但是呂布從崛起到衰亡,不過短短幾年。像一陣風似的,過後什麽都不曾留下。
風的特性是卑躬屈節,事事順人。呂布原本是丁原的義子,董卓把名駒赤兔馬贈送給他,他便感歎明主難遇,立即提著丁原的人頭投奔董卓。呂布有勇無謀,見利忘義,很快就中了王允的連環計。為了貂嬋,一戟刺穿董卓的喉嚨。後來被曹操生擒,他雖然願意歸順,懇請曹操收留,並且誓言他日報效沙場,但曹操還是以丁原、董卓為戒,下令將他處死。
一個人在社會上卑柔自抑,事事都屈從情境的變化,這樣固然可以減少很多阻力,比起那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可能順利得多。但是,真想做一番事業,希望有所作為的話,這樣是行不通的。
火型英雄的特性
火型英雄以周瑜為代表。周瑜自幼通曉兵法,是孫策的結拜兄弟。孫策臨終前傳位給他的弟弟孫權,還特別交代外事不決可問周瑜。赤壁之戰,周瑜利用反間計,讓曹操錯殺水軍都督蔡瑁、張允。用苦肉計和連環計,放火燒毀曹操的水寨和旱寨。要不是諸葛亮神機妙算,讓關羽還掉曹操當年的人情,曹操恐怕過不了華容道。周瑜燒得曹操不成人樣,自己卻被孔明氣得吐血身亡。就像熊熊的烈火,把人家燒得精光,結果自己也同歸於盡。
火的特性是自認為聰明,處處都要占上風。妒忌心很強,為了權力或意氣之爭,往往不惜損毀他人,卻不知道損毀了他人,終究自己也會為他人所毀。好像火燒物體,當物體被燒盡時,火也滅了,結果是同歸於盡。周瑜聰明絕頂,和諸葛亮共謀合作破曹時,覺得孔明比自己高明十倍,如果不除掉諸葛亮,將來麻煩不小。於是三番四次要害孔明,不料屢次設計陷害,都被孔明識破,因而氣死了自己。
周瑜和孔明都智謀超群。兩人各為其主,爭得水火不容。但是周瑜妒忌心很重,臨終時還昂聲高歎:“既生瑜,何生亮!”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雷型英雄的特性
雷型英雄以呂蒙為代表。呂蒙是東吳大將,勇而有謀,極受孫權的器重。魯肅死後,繼任為大都督。當時關羽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雖然不慎被曹仁的毒箭射中,但經華陀的刮骨療毒,神勇如舊。不料麥城一戰,兵敗被俘。孫權深愛其義薄雲天,有心勸降。左右都力諫阻止,孫權勉強同意,呂蒙遂下令將關羽斬首。不過,他殺了關羽之後不久就病死了。他好像雷一般,不發則已,一發就聲勢浩大。然而雷不持久,一陣風暴之後,很快就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