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迴塞北總督、兵部尚書於謙於太傅本就是必然之事,按照景泰朝定下來的規矩無論是邊關重鎮還是朝堂大臣都有規定的任職時限,除非出現重大變故暫時不宜更換。但即便如此也要安排接替人員入場開始著手準備交接,一旦變故的事情被解決便要立刻安排替換。


    內閣參考了各方意見後經過慎重考慮提出了一個新的人事任免方案,由王文接替於謙總督塞北……


    嗬嗬,看到這個方案朱祁鈺差點笑出豬叫聲。老子是放權,不是放任不管,真當我是頭豬嗎?


    內閣的提議被駁迴,皇帝陛下給出的理由是於尚書迴京後的主要工作會很充實……


    於尚書迴京工作很充實,跟王左都禦史去塞北總督軍民有什麽關係?這簡直就像是說手疼走不了路一樣荒唐嘛~


    皇帝陛下給的理由越荒唐證明他對於這個事情的看法越堅決,很顯然王文、於謙兩人將再一次同時在京城負責主持朝廷重要工作,大家的好日子隻怕也是要到頭了。


    景泰皇帝重承諾,這是大家這麽些年得出來的經驗。比如皇帝陛下說不欺負臣服的番屬異族就嚴令官衙要約束各級官吏和百姓在與番國、異族交易中給予優渥條件。


    原本那種一小袋…一小捧…好吧,不到單手一掌那麽多點鹽就換人家一個黃花大閨女的事情再也沒有發生過了,怎麽著不得再搭幾包穀糧才行啊!


    一掌鹽換一個大姑娘這事也做得出來,真是壞了良心了。


    陛下說了隻是請左都禦使暫時鎮守就隻是暫時鎮守,調迴京城任職就是必然的事情。各地督、撫、鎮守定時輪換就必然輪換,除非有特別情況暫時不適宜輪換。比如兩江總督金濂金尚書,在位置上一幹就是十幾年,完全就是因為暫時不方便輪換來著~


    皇帝陛下既然有了明確的態度,內閣擬個方案推進就是了。好在還有時間調整和準備,一步步再找機會給陛下進言也許還有機會的。但難就難在於謙迴京該怎麽安排才是?


    於大司馬曾在大廈將傾時力主支持擁立今上為帝堅守,並當堂喝斥主張南遷的部分“意誌不堅定”的官員這才確定了固守京城的主流態度。景泰初期更是上躥下跳的…咳咳…那個…忙上忙下的從官軍調度到士兵操練甚至兵器甲胄、衣襖糧秣無一不是親自過問。多次大軍演練甚至堂堂兵部尚書以一介文臣之軀頂盔戴甲上陣督陣,恨不能親自上陣衝鋒殺敵為驅逐韃虜揮刀發矢拋頭顱灑熱血的。


    朝堂初定時又是這位帶頭拒絕賞賜,自被瓦剌打到兵臨城下乃人臣之恥。其清廉的作風讓小縣衙役看了都要痛哭流涕,勤奮的工作強度絕對算得上是起得比雞早、跑得比狗累了,如果沒有皇帝陛下的賞賜恐怕吃的也絕不會比豬好多少,這麽一位大臣迴到京城重掌兵部…朝廷裏的其他官員不是都得自慚形穢了嗎?


    於大司馬重返京城掌兵部事,兵部上下隻怕…嗬嗬嗬嗬……


    瞧您這話說的,隻是兵部嗎?當年於太傅理兵部時戶部、工部可沒少受陛下訓斥喔~


    嘶…還真是這麽一迴事,當時莫說六部了,就是天下衙門又有幾個辦事情敢不認真的?一旦牽扯上兵部,於太傅一個折子上去那可就是丟官奪爵的事情。


    嗯…諸位諸位,你們說說看這於公迴了京,塞北總督的位置該誰來填上去呀?


    咳,都別想那個事。塞北總督那個位置沒人敢接,也沒人能接得了。諸位想想啊!


    嗯,還真是這麽迴事。塞北總督與其他督、撫差異太大了,還真不是隨便誰都能接的。要不是像於公這般的大臣恐怕陛下還真不放心…


    噤聲!怎麽什麽都敢說…這般言語就不怕隔牆有耳傳了去,還得害了我們陪著吃瓜落。


    不至於不至於,如今聖天子英明,斷然不會為了這點小事上與臣子們計較,而且錦衣…衛指揮使也是個明事理的人,不會揪著人一時失語的錯處不放的。不過咱們還是小點聲,說話都注意點。


    嗯嗯,於公這位置怕是不好找人接呀!幾位閣老怕是有得煩了。


    可不是嗎,塞北所控雄兵占了我大明官軍五成之數,錢糧稅賦又是自成一係。莫說對朝廷…咳咳,那啥…也要有那本事才能督得過來不是。那可是有好些個部族與我大明都是有舊仇的。這要是一個不慎開起了戰事那可就是我朝的罪人了,也就隻有於督那般文武兼備且聲名威震達虜的大臣才能夠鎮得住的。


    誰說不是呢,可就是這樣也不能讓於公久居塞外苦寒之地。聽說那地方哈氣成冰,撒尿都能凍掉命根子的。


    吔~那這麽說出恭怎麽辦?豈不是鳥兒都得要給凍掉了不成?


    莫說鳥兒了,遇上有隱疾的隻怕是出來一半就凍成了冰柱,另一半還吊著呢…


    哈哈哈哈……


    《景泰實錄》:


    景泰十四年二月初三日,上召少保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高)穀,太子少師兼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江)淵,太子少師兼禮部左侍郎、翰林學士(王一)寧,太子少師兼戶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蕭)鎡,兵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商)鉻,太子太保兼刑部尚書(俞士)悅……入乾清宮奏對。


    上曰:日月更始,萬物乃享作息,今朝廷大臣數年更迭亦有此意。


    (商)鉻曰:本部尚書久居邊陲,僅餘佐官坐堂。眾同僚盼大司馬歸久矣,願往塞北替迴於公。


    (俞)綱曰:臣亦願往。


    (俞士)悅曰:願替本部尚書濂於兩江。


    ……


    上曰:眾卿計議以聞。


    “嘖嘖嘖嘖…看看這滿朝大臣遞給朕的名單二卿有何感想?”朱祁鈺讓眾臣商議,不過三天時間內閣已經把商議好的名單交到了乾清宮裏。


    看過名單後的朱祁鈺並沒有及時做出迴複,而是召來了都察院右都禦史耿九疇和右副都禦史羅綺。名單交到耿九疇手裏看過一圈後又被遞 到了羅綺手裏,稍稍看過名單後兩人誰也沒有主動說話,隻是又高高將名單雙手捧著奉還。


    興安雖然已經老了,但眼力見不差,甚至更加對什麽該聽到什麽不該聽到,什麽該是看到的什麽不該是看到的有非常清楚的認知。


    “兩位想到什麽但說無妨。”朱祁鈺示意二人不要拘束。“耿卿仍是永樂朝進士出身,宣德六年便被先章皇帝授禮科給事中,朝中甚有清望。若是說朝中有哪幾位是真清廉,於卿可為第一,耿卿若是自認第三恐怕也沒有人敢認第二了。”


    “陛下謬讚,老臣慚愧。”耿九疇生活節儉差不多就跟於謙一個樣子,平日裏也沒有什麽嗜好,一旦公務結束後也就隻是焚香讀書而已。


    可就是這麽一個清廉的臣子在正統朝時也被人冤枉下獄,幾經波折案情大白後留在了刑部擔任右侍郎一職。


    “欸~怎麽能說是謬讚呢,在我景泰朝初年鳳陽大災,一時間盜賊橫行。若非耿卿前往巡視招撫,鳳陽郡王如今可沒有落腳之地喔~”大明朝老朱家這二百來年皇帝做的可真不怎麽省心,天災人禍就沒怎麽斷過。要不是朱祁鈺靠著領先的知識帶領大明抄了近道,這會的大明已經要迎來韃靼另一波南下潮了。


    耿九疇在鳳陽招撫流民七萬戶,對恢複經濟、安定社會秩序起了非常重的作用。


    “耿卿督兩淮鹽業,則鹽業清明。耿卿巡鳳陽,則鳳陽安定。鎮守陝西則陝西太平。若要說是謬讚,莫不是罵我是昏君了?”對於耿九疇這種有才能又清謙的…老臣,朱祁鈺真是又愛又恨。


    這種老臣子少啊,在正統朝基本上都不受人待見沒什麽機會升遷,到了景泰朝玩命的用也沒辦法帶點徒弟出來為大明朝培養後續力量。諸葛亮有本事,但為什麽後世還有人罵他動不動就發錦囊?什麽都用錦囊,那部將都沒有自己的腦子了,可不就是諸葛亮一噶屁就後繼無人了。


    因為布政使許資上言說:“侍郎出鎮,與巡按禦史不相統,事多拘滯,請改授憲職便。”


    為了能夠讓耿九疇更加方便巡撫這才改授了右都禦史的職銜,也就有了大明朝大臣鎮守,巡撫皆授都禦史職的開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雙麵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雙麵盾並收藏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