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人憎鬼厭的負債人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利貸好賺,就算利息不那麽高也好賺。大明朝時期的人還沒有對利息是金錢通貨膨脹和時間價值的認知,隻知道千年以來流傳的放貸就要賺息錢,天經地義。
金錢被占用了,有通貨膨脹,有時間價值,收個息錢確實是天經地義。哪怕是利錢高一點本來也沒什麽,隻要收債的手段別那麽殘暴就行了。
國人還是好臉麵的,但凡能夠保存臉麵時很多事情還是願意委曲求全。而收債的那些人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怎麽惡心人怎麽來,怎麽侮辱人怎麽搞。
原本搖搖欲墜的家庭往往經曆過這一場風雨之後就更加岌岌可危了。不,準確的說是其中有不少家庭因此而遭受了滅頂之災。因為欠債而被逼到跳了井、吊了樹叉的不在少數。
“不是說不準有驢打滾的高利貸嗎?怎麽這些人就敢如此放肆了?!”汪氏的聲音都在顫抖。
看見汪氏失態,朱祁鈺隻能輕輕拍著她的手解釋道:“是不準有驢打滾的高利貸,可是尋常老百姓知道的還不夠多。而且這些商賈為了能夠以高息把款子借出去,各種名目、各種文書都做得齊備,就算鬧到衙門裏多半也是占著理的……”
“可是都鬧出人命來了,怎麽還能說占著理呢?何況都說是高利貸了,官府哪能不審理清楚就結案的道理?”汪氏心急到打斷了朱祁鈺的話。
說占著理,還真占著理,隻是不合法而已。不去仔細讀律法的人先入為主的認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這個觀點,而隻有那些熟讀律條的人才會想到欠債還錢是一迴事,那是民事糾紛,那是民不告官不究的。
但是催債手段過激的行為,比如那些堵門潑紅油漆的,找族長、鄉老滿大街嚷嚷著誰誰誰欠錢不還的,甚至於拉著欠款人家老婆、女兒就要去賣的,那可是屬於官府應當主動幹預的刑事糾紛了。
說是應當主動幹預,其實也是要有人去報官才行,以官府裏這些人的德性不是必辦不可的案件真是能推就推能擋就擋的。《大明律》裏有後世的民法、刑法甚至行政法的條款,但是對於刑訴、民訴這種程序法就隻是一個春秋筆法的概括為主了。
景泰革新,對於律法的革新還是很欠缺的,這也給了那些想要違法而不被追究責任的人留下了可以鑽的空子…或者說是沒有設關卡的通天大道。
莫說封建王朝下的尋常百姓,就是數百年後信息大爆炸時期老百姓對於身邊的親戚、朋友、同事、鄰居被人催債時的第一反應也是能有多遠躲多遠——親友間的感情一夜間徹底崩塌!
沒辦法,幾千年來的文化就是教育我們“幫急不幫窮”的,欠下一堆外債被債主催收上門的,這還能有什麽好人嗎?
甭管是不是親戚、朋友,這會可千萬不能沾上,否則一沾上就脫不了幹係了。
都債主上門了,肯定是借東牆補西牆,咱們可不能成了他拆的牆了的。俺們家裏那一點點積蓄可是家裏這幾口子人吃糠咽菜、累死累活辛苦攢下來的,可不能就這麽白白給那天殺的給借去禍禍了!……
被逼到眾叛親離的債務人所麵臨的隻能是寸步難行,甚至連出門都會成為一種奢望。不出門還好,至少看不到聽不見。一但出門,本來和睦的鄰裏不是一個個嚇到緊閉宅院就是在一旁指指點點唏唏噓噓。用屁股想事情也知道他們議的是什麽,用腳指頭思考也明白這些人是在害怕什麽。
借吧,擔心肉包子打狗。不借吧,鄉裏鄉親的都是其次,多少還沾點親帶點故,要是不借吧等他再翻了身日子起來了,這以後打了照麵可就沒臉再搭話了。
國人千年以來的善良和柔性其實更多的是展現在普通百姓之間,正應了那句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了。
這還不是最困難的,尋常百姓家的想要幹點什麽也不過就是應個急什麽的,碰到真有想要鎮上、城裏買個房欠下的驢打滾還不清的總是極少數的。而且真有這樣的,房子被收掉了,自己成了徹底的流、氓人員,債主找不到人之後也隻能悻悻而去了。
偏偏是有產業的富戶才成了經濟發展下金融業暴利下的最終受害者,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數。
人性是貪婪的,無論誰都一樣,有了宅子想要婆娘,有了娘子還要兒子,有了兒子又還想著是不是屋子裏該多存點錢糧才對。原本一年到頭剩不下一鬥…一升米時反而什麽都不想,等到這一年裏能剩下一石糧、幾吊銅子後反而開始看著騎馬、乘車的眼熱了,總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能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正經借貸利息高,再高能高到哪裏去,再高了也就沒人來借了。你有米糧要賣,除了是天災人禍糧食不濟的情況下,否則一石米就是一石米的價格,你多要人一升的糧價人都不願意,何況是借錢?
國人向來有積蓄存儲抵抗災難的觀念,輕易不會借貸。真的需要借貸了,寧可到典當行裏將家裏值錢的東西寄存了換點錢,一旦周轉開來便立刻要上門把東西給贖迴來的。
好習慣,流傳了千百年的好習慣,被在江南負責盤活大明朝經濟的金濂帶領的官吏班子在短短數年裏給徹底打破了。
拚命想要往錢眼裏鑽的商賈們嗅到了商機,朝廷想要盤活經濟的同時,這一屆皇帝為了能夠在天下人麵前保持一個虛偽地聖明君主形象而沒有像開國太祖爺一樣直接動手搶商賈的家財。否則朝廷想要錢財就直接伸手抄商賈的家財可不就結了?
做得再過文雅一點就讓商賈自願捐贈唄!比方說,搞個公私合營…咳咳咳,搞個那個…官民合辦的商鋪,然後再把商家都拉到各地的牢房裏參觀一下,看看有誰敢不捐的~
不捐,嗬嗬,統一組織參加布政使司組織的宣講活動,再到斷事廳大獄裏去參觀一下,看看還有沒有死硬的?再不行,錦衣衛在各地的大獄裏一百零八般刑具請出來讓大夥都掌掌眼唄!
咱這是積了德了,碰到了這麽好的皇帝。想想景泰朝皇帝爺爺都商賈的仁慈,咱們都得好好替皇帝分分憂。朝廷想要看到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了…叫啥來著?啥啥康的…小康還是大康來著?沒所謂啦,旁枝末節而已。
朝廷需要,咱們做商家的就要替朝廷想到要用各種方法誘導…引導人民花錢。買田、買地那都不算什麽事,朝廷也不讓某家某戶過多的置辦田地,得讓更多的農戶來城裏~
先給省府擴新城,然後是州、縣,擴新城就要用工匠,會有大量商賈交易,就要有人來買…農戶呀!沒錢買沒關係,借貸就是了……
不願意離開鄉土的沒事,賣牛、馬這些大牲口也能賒欠著。哪家哪戶辦紅白喜事了可不能寒酸了,引人笑話不是?
旁邊老李家娶個媳婦那可是十八抬彩禮,綾羅綢緞都不說了,一抬銀首飾、一屜金首飾,那可是亮瞎了全村人的眼。再看人家老鄉家的陪嫁,城裏一個鋪子…嘖嘖嘖,這樣女兒嫁過去才不受婆家委屈的……
引導百姓消費嘛,這是好事,皇帝爺爺可都說了銀錢放在庫裏隻能生鏽的,隻有花出去了這是財富呢~
借錢給老百姓真的很容易刺激消費,雖然每個人的購買的物品價值可能並不大,但是頂不住人多呀~
正統朝六千多萬人口的總量,景泰朝十年生育爆發的消費力還是驚人的。提前消費的觀念隻需要拿出幾個典型案例就可以讓另外一部分渴望好美生活,向好幸福美滿的人們產生消費的欲望。
而且……年輕人最好忽悠~
年輕的心經不起挑逗,很快就將老祖宗留傳下來的美德拋到了腦後。江南,美麗的江南,已經成了負債的江南了。
金錢被占用了,有通貨膨脹,有時間價值,收個息錢確實是天經地義。哪怕是利錢高一點本來也沒什麽,隻要收債的手段別那麽殘暴就行了。
國人還是好臉麵的,但凡能夠保存臉麵時很多事情還是願意委曲求全。而收債的那些人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怎麽惡心人怎麽來,怎麽侮辱人怎麽搞。
原本搖搖欲墜的家庭往往經曆過這一場風雨之後就更加岌岌可危了。不,準確的說是其中有不少家庭因此而遭受了滅頂之災。因為欠債而被逼到跳了井、吊了樹叉的不在少數。
“不是說不準有驢打滾的高利貸嗎?怎麽這些人就敢如此放肆了?!”汪氏的聲音都在顫抖。
看見汪氏失態,朱祁鈺隻能輕輕拍著她的手解釋道:“是不準有驢打滾的高利貸,可是尋常老百姓知道的還不夠多。而且這些商賈為了能夠以高息把款子借出去,各種名目、各種文書都做得齊備,就算鬧到衙門裏多半也是占著理的……”
“可是都鬧出人命來了,怎麽還能說占著理呢?何況都說是高利貸了,官府哪能不審理清楚就結案的道理?”汪氏心急到打斷了朱祁鈺的話。
說占著理,還真占著理,隻是不合法而已。不去仔細讀律法的人先入為主的認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這個觀點,而隻有那些熟讀律條的人才會想到欠債還錢是一迴事,那是民事糾紛,那是民不告官不究的。
但是催債手段過激的行為,比如那些堵門潑紅油漆的,找族長、鄉老滿大街嚷嚷著誰誰誰欠錢不還的,甚至於拉著欠款人家老婆、女兒就要去賣的,那可是屬於官府應當主動幹預的刑事糾紛了。
說是應當主動幹預,其實也是要有人去報官才行,以官府裏這些人的德性不是必辦不可的案件真是能推就推能擋就擋的。《大明律》裏有後世的民法、刑法甚至行政法的條款,但是對於刑訴、民訴這種程序法就隻是一個春秋筆法的概括為主了。
景泰革新,對於律法的革新還是很欠缺的,這也給了那些想要違法而不被追究責任的人留下了可以鑽的空子…或者說是沒有設關卡的通天大道。
莫說封建王朝下的尋常百姓,就是數百年後信息大爆炸時期老百姓對於身邊的親戚、朋友、同事、鄰居被人催債時的第一反應也是能有多遠躲多遠——親友間的感情一夜間徹底崩塌!
沒辦法,幾千年來的文化就是教育我們“幫急不幫窮”的,欠下一堆外債被債主催收上門的,這還能有什麽好人嗎?
甭管是不是親戚、朋友,這會可千萬不能沾上,否則一沾上就脫不了幹係了。
都債主上門了,肯定是借東牆補西牆,咱們可不能成了他拆的牆了的。俺們家裏那一點點積蓄可是家裏這幾口子人吃糠咽菜、累死累活辛苦攢下來的,可不能就這麽白白給那天殺的給借去禍禍了!……
被逼到眾叛親離的債務人所麵臨的隻能是寸步難行,甚至連出門都會成為一種奢望。不出門還好,至少看不到聽不見。一但出門,本來和睦的鄰裏不是一個個嚇到緊閉宅院就是在一旁指指點點唏唏噓噓。用屁股想事情也知道他們議的是什麽,用腳指頭思考也明白這些人是在害怕什麽。
借吧,擔心肉包子打狗。不借吧,鄉裏鄉親的都是其次,多少還沾點親帶點故,要是不借吧等他再翻了身日子起來了,這以後打了照麵可就沒臉再搭話了。
國人千年以來的善良和柔性其實更多的是展現在普通百姓之間,正應了那句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最是讀書人了。
這還不是最困難的,尋常百姓家的想要幹點什麽也不過就是應個急什麽的,碰到真有想要鎮上、城裏買個房欠下的驢打滾還不清的總是極少數的。而且真有這樣的,房子被收掉了,自己成了徹底的流、氓人員,債主找不到人之後也隻能悻悻而去了。
偏偏是有產業的富戶才成了經濟發展下金融業暴利下的最終受害者,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數。
人性是貪婪的,無論誰都一樣,有了宅子想要婆娘,有了娘子還要兒子,有了兒子又還想著是不是屋子裏該多存點錢糧才對。原本一年到頭剩不下一鬥…一升米時反而什麽都不想,等到這一年裏能剩下一石糧、幾吊銅子後反而開始看著騎馬、乘車的眼熱了,總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能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正經借貸利息高,再高能高到哪裏去,再高了也就沒人來借了。你有米糧要賣,除了是天災人禍糧食不濟的情況下,否則一石米就是一石米的價格,你多要人一升的糧價人都不願意,何況是借錢?
國人向來有積蓄存儲抵抗災難的觀念,輕易不會借貸。真的需要借貸了,寧可到典當行裏將家裏值錢的東西寄存了換點錢,一旦周轉開來便立刻要上門把東西給贖迴來的。
好習慣,流傳了千百年的好習慣,被在江南負責盤活大明朝經濟的金濂帶領的官吏班子在短短數年裏給徹底打破了。
拚命想要往錢眼裏鑽的商賈們嗅到了商機,朝廷想要盤活經濟的同時,這一屆皇帝為了能夠在天下人麵前保持一個虛偽地聖明君主形象而沒有像開國太祖爺一樣直接動手搶商賈的家財。否則朝廷想要錢財就直接伸手抄商賈的家財可不就結了?
做得再過文雅一點就讓商賈自願捐贈唄!比方說,搞個公私合營…咳咳咳,搞個那個…官民合辦的商鋪,然後再把商家都拉到各地的牢房裏參觀一下,看看有誰敢不捐的~
不捐,嗬嗬,統一組織參加布政使司組織的宣講活動,再到斷事廳大獄裏去參觀一下,看看還有沒有死硬的?再不行,錦衣衛在各地的大獄裏一百零八般刑具請出來讓大夥都掌掌眼唄!
咱這是積了德了,碰到了這麽好的皇帝。想想景泰朝皇帝爺爺都商賈的仁慈,咱們都得好好替皇帝分分憂。朝廷想要看到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了…叫啥來著?啥啥康的…小康還是大康來著?沒所謂啦,旁枝末節而已。
朝廷需要,咱們做商家的就要替朝廷想到要用各種方法誘導…引導人民花錢。買田、買地那都不算什麽事,朝廷也不讓某家某戶過多的置辦田地,得讓更多的農戶來城裏~
先給省府擴新城,然後是州、縣,擴新城就要用工匠,會有大量商賈交易,就要有人來買…農戶呀!沒錢買沒關係,借貸就是了……
不願意離開鄉土的沒事,賣牛、馬這些大牲口也能賒欠著。哪家哪戶辦紅白喜事了可不能寒酸了,引人笑話不是?
旁邊老李家娶個媳婦那可是十八抬彩禮,綾羅綢緞都不說了,一抬銀首飾、一屜金首飾,那可是亮瞎了全村人的眼。再看人家老鄉家的陪嫁,城裏一個鋪子…嘖嘖嘖,這樣女兒嫁過去才不受婆家委屈的……
引導百姓消費嘛,這是好事,皇帝爺爺可都說了銀錢放在庫裏隻能生鏽的,隻有花出去了這是財富呢~
借錢給老百姓真的很容易刺激消費,雖然每個人的購買的物品價值可能並不大,但是頂不住人多呀~
正統朝六千多萬人口的總量,景泰朝十年生育爆發的消費力還是驚人的。提前消費的觀念隻需要拿出幾個典型案例就可以讓另外一部分渴望好美生活,向好幸福美滿的人們產生消費的欲望。
而且……年輕人最好忽悠~
年輕的心經不起挑逗,很快就將老祖宗留傳下來的美德拋到了腦後。江南,美麗的江南,已經成了負債的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