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民辦專科學校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實錄 作者:雙麵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辦學?!”王翱首先驚掉了下巴。
“官費出書?”王直躍躍欲試。
“可推選賢才入國子監…嘖嘖嘖…善!”一樁樁優惠條件擺在眼前,說不心動是假的。說心動,也要有能力挑得動這擔子才行。
辦學、出書那都是絕對的揚名之舉,不僅僅是揚名,還能夠傳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是多少人一輩子的追求而不可得。辛辛苦苦一輩子身居高位而一直恪守本分是為了什麽,還不就是一個好名聲而已。
正統朝三楊名聲傳於世間,可是臨老最後到了致仕時卻都成了笑話,白白苦熬了那麽些年了。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趁著高位吃喝嫖賭…呸呸,朝廷大臣,吃別嫖賭算怎麽迴事。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趁著人在高位正好大權在握時好好為自己子孫鋪鋪路什麽的,至少可以多撈點銀子,結交些權貴。君子不黨,不黨的後果可不就是一出了事情立馬就倒了嗎?
再看看人家,都說人家是小人,可是人家要辦什麽事情那個唿風喚雨的……偏了偏了,又跑偏了。
“陛下所說可是真情?”王直第一個提出自己的疑問。
辦學可不是個小事情,以自己前任天官的身份擺在這裏,一旦開館授徒怎麽著也是能擠破腦袋的。
“啟稟陛下,方才所言這出書立著……未知朝廷可有什麽章程?”王翱也想問個明白。對於文人而言,能夠有自己寫的書傳世那是無限的光彩。將來子孫也能拿著自己出的書說事情,這可是能傳不知道多少代的大好事。
隻是這出書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再有文采,一輩子積蓄也印不起書的。這會可沒有什麽雜誌社、出版社甚至平台會給稿費的,隻有印書局伸手要刻版費、印書錢。
都說窮文富武,武人手腳有點真功夫敢玩命就有機會揚名立萬,可是文人想要出名,要是真窮除了能夠科考登榜之外那也是真沒什麽出頭之日的。
即便幾人都是朝廷大臣,可無論是要開館授徒還是刊印書籍那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這都得要白花花的銀子才能把事情給辦了的。要是有個官麵上的支持,這事情就好辦多了。
原本還會有所顧忌,自己當著高官這刊印了書本搞不好就成了政敵攻擊的對象。看看王文那貨的兒子科考情況就知道了,被人恨上了想走科舉都有人惦記著要拉後腿,你還敢印書?還要開館收徒?作死呢!
現在不用擔心了,眼下就要退下來了。致仕之後,奉皇命開館授徒,為朝廷刊印書籍,這可不就是拿著公家的錢立自己的名望嗎?合法合 理,多好的事情呐~
“嗯呐,這事情朕是這麽想的啊…我朝革新數年,可是科舉變革不大,參加各部、衙專科考試皆所占科考人數仍為極少數。我朝自太祖立國以來主張以通讀聖人文章作為科舉考試標準,但是所取之士還要再行傳授為官之道…”封建王朝裏的科舉考試標準也有些尷尬,朱祁鈺每每想到三年一次,朝廷定的題目要那些通讀四書五經的老學究們按八股體裁寫出一大篇廢話,並從中選擇廢話寫的最大、最假、最空的做為翹楚就覺得頭疼。
雖然說能夠把假大空發揮極致的人往往不隻是會做錦繡文章,其中也能有像於謙、王直這種幹臣,有周忱、金濂這類凡事都能往錢眼上靠的能臣,但這些其實還終究是少數。
更多的就隻會死讀書,讀死書,就算兩榜進士放到一任縣尊其實更多的也是由師爺和衙門裏的屬官把持。
“朝廷缺官員嗎?不缺,又缺。缺的是能立馬幹些實事的官員,比如工部那些能正經修橋鋪路的,不會被下麵工匠瞞騙的官吏。可是這些不是靠著讀聖賢書就能讀出來的,因為但凡是讀《算經十書》的都不會來考科舉了,考他也考不過~”朱祁鈺這話說出來很能讓在場的有代入感。
正統十四年底景泰皇帝陛下登基後立刻開始了對瓦剌戰略的進一步大調整,其中軍械製造中就重新統一了度量衡,要求所有工匠必須使用統一量具,短時間內朝廷便通過度量衡器的統一使原本繁瑣的軍械製造工藝變成了相對簡單的拚接工作,同樣時間內軍械產量翻了不知道多少番。
而對於糧草稅賦和徭役征集,在戶部代理過一段時間的王直是最有發言權的。正好在自己代掌戶部期間皇帝陛下推行以表格形式進行測算,數字按照年份、地區、戶籍人數各項指標填入後一眼就能發現問題,一批貪腐分子被輕易給揪了出來。
靠著抓貪腐,牽連著商賈、官宦勳貴,朝廷因此收獲了一筆財富正好用來填了一部分債券的窟窿。而這些都是格物學術起到的作用,賢人講的話一丁點卵用也沒起到。
聖人教人向善,可實際上作惡危害大的反而都是讀聖賢書的人。而真要求一個治國之道了,反而是那些看不上的書有用了。哪怕是醫官,也能配製毒藥、傳播瘟疫殺敵滅國。反觀滿朝讀書人,盡然隻會高喊口號要燒毀官倉以免重蹈宋時覆轍而已。這麽說起來,皇帝陛下要求革新科舉增加專科考試取才的出發點一點毛病沒有,甚至說很符合實際需求。
“自隋以來,科考取士已經深入人心。我朝又以八股取士近百年,如今新增了被戲稱為大明的明經科…無妨,朕不生氣。朕要的是能夠給百姓帶來福祉的官員,不能隻會自稱聖人門第卻百無一用的書生。”說到這裏,朱祁鈺語調又一轉,說道:“當然,聖人之言是斷然不能不知,不能不熟的。隻是這熟知的程度上,稍稍放低一些就是了。”
“依陛下之意,莫非讓臣等迴鄉開館授徒,傳播為官之道?”胡濙挑了挑眉毛,嘴角露出了些許不屑。
傳播為官之道?成何體統!大明朝可沒後世那麽奔放,直接把厚黑做為學科研究不說,還出書立著賣到世人盡知的地步。就算想出這種書,也要有錢刊印啊!再說了,出了這種書,不怕被士林給噴死嗎?印館都給你砸嘍,官府還不敢管。
“咦~瞧胡卿這話說的,哪有授這種徒的道理。”朱祁鈺見胡濙會錯了意連忙排手道:“就是在傳授聖人學說時向學子們傳授一下聖人內心深處其實想要表達的東西…那個…就是那個…懂了嗎?”
不懂,完全不懂你想表達什麽東西。胡濙的氣有點粗了,這皇帝擺明了在耍我們這一堆老骨頭呀!
“諸卿,聖人其實是以身作則向世人傳播大愛呀!”朱祁鈺見胡濙突然換了副愛搭不理的麵孔,知道老年人一定是又會錯了意,連忙說道:“聖人座下七十二弟子,有儒、有商、有官、有吏,對吧?”
對,這話沒毛病。孔老二…咳咳,孔聖人說的是有教無類,所以以身作則向天下人傳播自己的學說。其中正式拜入門下的弟子傳說就有七十二人,幾乎什麽行當的都有。
“這聖人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呀,什麽人都可以讀書,沒錯吧?”朱祁鈺受了後世故事的靈感,決定將祈禱的時候吃飯、拉屎、睡覺換成吃飯、拉屎、睡覺的時候祈禱的方式來進行表達,這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嗯…好像是這麽迴事。胡濙疑惑地望向王直,正好對上王直滿世界尋求答案的目光。
“諸卿,這不就對了。聖人的意思是什麽人都可以讀書,什麽人都能讀書。讀書是為了什麽呢?當然是為了能夠為天下人都能夠明理,讓天下人都知禮,對吧?”孔老二講周禮,這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麵來看是格格不入的,但卻符合穩定天下的大明朝廷。
“當然,周以禮治天下。”胡濙皺皺眉頭,總覺得這裏麵好像有什麽不對,但一時又說不上來。
“著呀!這不就對了,讓天下人讀書,讓讀收人為天下人讀書,怎麽樣才能更有效?讓更多讀書人去從事天下各行各業,讓各行各業的人看到讀書人幹了他們的行當就是比沒讀書的強,這不就體現了讀書的作用了嗎?”朱祁鈺的彎繞的有點大,自己差點沒轉迴來。
“咱打個比方說啊…王卿迴鄉開館授課,除了講解聖人文章之外再教授六藝,甚至可以專門開個工科、農科、商科什麽的嘛~讓讀不出書來的人…咳咳,那些願意將自己餘生投入到直接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中去…豈不是大智慧、大功德?!”朱祁鈺一邊說,一邊走近挽起了王直的手說道。
好像…是這麽個道理……
“官費出書?”王直躍躍欲試。
“可推選賢才入國子監…嘖嘖嘖…善!”一樁樁優惠條件擺在眼前,說不心動是假的。說心動,也要有能力挑得動這擔子才行。
辦學、出書那都是絕對的揚名之舉,不僅僅是揚名,還能夠傳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是多少人一輩子的追求而不可得。辛辛苦苦一輩子身居高位而一直恪守本分是為了什麽,還不就是一個好名聲而已。
正統朝三楊名聲傳於世間,可是臨老最後到了致仕時卻都成了笑話,白白苦熬了那麽些年了。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趁著高位吃喝嫖賭…呸呸,朝廷大臣,吃別嫖賭算怎麽迴事。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趁著人在高位正好大權在握時好好為自己子孫鋪鋪路什麽的,至少可以多撈點銀子,結交些權貴。君子不黨,不黨的後果可不就是一出了事情立馬就倒了嗎?
再看看人家,都說人家是小人,可是人家要辦什麽事情那個唿風喚雨的……偏了偏了,又跑偏了。
“陛下所說可是真情?”王直第一個提出自己的疑問。
辦學可不是個小事情,以自己前任天官的身份擺在這裏,一旦開館授徒怎麽著也是能擠破腦袋的。
“啟稟陛下,方才所言這出書立著……未知朝廷可有什麽章程?”王翱也想問個明白。對於文人而言,能夠有自己寫的書傳世那是無限的光彩。將來子孫也能拿著自己出的書說事情,這可是能傳不知道多少代的大好事。
隻是這出書可不是什麽簡單的事情,很多人再有文采,一輩子積蓄也印不起書的。這會可沒有什麽雜誌社、出版社甚至平台會給稿費的,隻有印書局伸手要刻版費、印書錢。
都說窮文富武,武人手腳有點真功夫敢玩命就有機會揚名立萬,可是文人想要出名,要是真窮除了能夠科考登榜之外那也是真沒什麽出頭之日的。
即便幾人都是朝廷大臣,可無論是要開館授徒還是刊印書籍那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這都得要白花花的銀子才能把事情給辦了的。要是有個官麵上的支持,這事情就好辦多了。
原本還會有所顧忌,自己當著高官這刊印了書本搞不好就成了政敵攻擊的對象。看看王文那貨的兒子科考情況就知道了,被人恨上了想走科舉都有人惦記著要拉後腿,你還敢印書?還要開館收徒?作死呢!
現在不用擔心了,眼下就要退下來了。致仕之後,奉皇命開館授徒,為朝廷刊印書籍,這可不就是拿著公家的錢立自己的名望嗎?合法合 理,多好的事情呐~
“嗯呐,這事情朕是這麽想的啊…我朝革新數年,可是科舉變革不大,參加各部、衙專科考試皆所占科考人數仍為極少數。我朝自太祖立國以來主張以通讀聖人文章作為科舉考試標準,但是所取之士還要再行傳授為官之道…”封建王朝裏的科舉考試標準也有些尷尬,朱祁鈺每每想到三年一次,朝廷定的題目要那些通讀四書五經的老學究們按八股體裁寫出一大篇廢話,並從中選擇廢話寫的最大、最假、最空的做為翹楚就覺得頭疼。
雖然說能夠把假大空發揮極致的人往往不隻是會做錦繡文章,其中也能有像於謙、王直這種幹臣,有周忱、金濂這類凡事都能往錢眼上靠的能臣,但這些其實還終究是少數。
更多的就隻會死讀書,讀死書,就算兩榜進士放到一任縣尊其實更多的也是由師爺和衙門裏的屬官把持。
“朝廷缺官員嗎?不缺,又缺。缺的是能立馬幹些實事的官員,比如工部那些能正經修橋鋪路的,不會被下麵工匠瞞騙的官吏。可是這些不是靠著讀聖賢書就能讀出來的,因為但凡是讀《算經十書》的都不會來考科舉了,考他也考不過~”朱祁鈺這話說出來很能讓在場的有代入感。
正統十四年底景泰皇帝陛下登基後立刻開始了對瓦剌戰略的進一步大調整,其中軍械製造中就重新統一了度量衡,要求所有工匠必須使用統一量具,短時間內朝廷便通過度量衡器的統一使原本繁瑣的軍械製造工藝變成了相對簡單的拚接工作,同樣時間內軍械產量翻了不知道多少番。
而對於糧草稅賦和徭役征集,在戶部代理過一段時間的王直是最有發言權的。正好在自己代掌戶部期間皇帝陛下推行以表格形式進行測算,數字按照年份、地區、戶籍人數各項指標填入後一眼就能發現問題,一批貪腐分子被輕易給揪了出來。
靠著抓貪腐,牽連著商賈、官宦勳貴,朝廷因此收獲了一筆財富正好用來填了一部分債券的窟窿。而這些都是格物學術起到的作用,賢人講的話一丁點卵用也沒起到。
聖人教人向善,可實際上作惡危害大的反而都是讀聖賢書的人。而真要求一個治國之道了,反而是那些看不上的書有用了。哪怕是醫官,也能配製毒藥、傳播瘟疫殺敵滅國。反觀滿朝讀書人,盡然隻會高喊口號要燒毀官倉以免重蹈宋時覆轍而已。這麽說起來,皇帝陛下要求革新科舉增加專科考試取才的出發點一點毛病沒有,甚至說很符合實際需求。
“自隋以來,科考取士已經深入人心。我朝又以八股取士近百年,如今新增了被戲稱為大明的明經科…無妨,朕不生氣。朕要的是能夠給百姓帶來福祉的官員,不能隻會自稱聖人門第卻百無一用的書生。”說到這裏,朱祁鈺語調又一轉,說道:“當然,聖人之言是斷然不能不知,不能不熟的。隻是這熟知的程度上,稍稍放低一些就是了。”
“依陛下之意,莫非讓臣等迴鄉開館授徒,傳播為官之道?”胡濙挑了挑眉毛,嘴角露出了些許不屑。
傳播為官之道?成何體統!大明朝可沒後世那麽奔放,直接把厚黑做為學科研究不說,還出書立著賣到世人盡知的地步。就算想出這種書,也要有錢刊印啊!再說了,出了這種書,不怕被士林給噴死嗎?印館都給你砸嘍,官府還不敢管。
“咦~瞧胡卿這話說的,哪有授這種徒的道理。”朱祁鈺見胡濙會錯了意連忙排手道:“就是在傳授聖人學說時向學子們傳授一下聖人內心深處其實想要表達的東西…那個…就是那個…懂了嗎?”
不懂,完全不懂你想表達什麽東西。胡濙的氣有點粗了,這皇帝擺明了在耍我們這一堆老骨頭呀!
“諸卿,聖人其實是以身作則向世人傳播大愛呀!”朱祁鈺見胡濙突然換了副愛搭不理的麵孔,知道老年人一定是又會錯了意,連忙說道:“聖人座下七十二弟子,有儒、有商、有官、有吏,對吧?”
對,這話沒毛病。孔老二…咳咳,孔聖人說的是有教無類,所以以身作則向天下人傳播自己的學說。其中正式拜入門下的弟子傳說就有七十二人,幾乎什麽行當的都有。
“這聖人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呀,什麽人都可以讀書,沒錯吧?”朱祁鈺受了後世故事的靈感,決定將祈禱的時候吃飯、拉屎、睡覺換成吃飯、拉屎、睡覺的時候祈禱的方式來進行表達,這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嗯…好像是這麽迴事。胡濙疑惑地望向王直,正好對上王直滿世界尋求答案的目光。
“諸卿,這不就對了。聖人的意思是什麽人都可以讀書,什麽人都能讀書。讀書是為了什麽呢?當然是為了能夠為天下人都能夠明理,讓天下人都知禮,對吧?”孔老二講周禮,這在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麵來看是格格不入的,但卻符合穩定天下的大明朝廷。
“當然,周以禮治天下。”胡濙皺皺眉頭,總覺得這裏麵好像有什麽不對,但一時又說不上來。
“著呀!這不就對了,讓天下人讀書,讓讀收人為天下人讀書,怎麽樣才能更有效?讓更多讀書人去從事天下各行各業,讓各行各業的人看到讀書人幹了他們的行當就是比沒讀書的強,這不就體現了讀書的作用了嗎?”朱祁鈺的彎繞的有點大,自己差點沒轉迴來。
“咱打個比方說啊…王卿迴鄉開館授課,除了講解聖人文章之外再教授六藝,甚至可以專門開個工科、農科、商科什麽的嘛~讓讀不出書來的人…咳咳,那些願意將自己餘生投入到直接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中去…豈不是大智慧、大功德?!”朱祁鈺一邊說,一邊走近挽起了王直的手說道。
好像…是這麽個道理……